共找到 19 项 “黄鸣奋著” 相关结果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
作者: 黄鸣奋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1997
简介:
互联网艺术产业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8
简介:《媒体与文艺丛书?互联网艺术产业》是“媒体与文艺丛书”之一,该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互联网艺术产业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潮流:互联网与艺术产业”“创意:互联网艺术及其产业化”“契机:艺术产业的互联网化”“增值:互联网产业艺术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Digital Theatre:An Approach to Film, TV, Video Game and Intelligent Puppet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 】 本书从大戏剧的角度考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影响,所涉及的有数码影视、电子游戏、在线表演活动、人工智能艺术等。内容共9章,依次阐释数码戏剧的主体、对象、中介、手段、内容、本体、方式、环境、机制。上述理论框架是根据作者在考察媒体时所提出的传播学说建立的。书中征引了大量材料,介绍与分析国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全书共51.5万字,列为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丛书的一种。
互联网艺术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简介: 互联网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随着互联网艺术的繁荣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来。本书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互联网与艺术发展”的最终成果。本书从网络的角度理解社会、媒体与艺术的本质,从网络间性的角度把握社会网络、媒体网络与艺术网络的关系,并从网络发展的角度分析互联网艺术的历史地位。
传播心理学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97.2
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分九章,内容包括:人机合一:论数码艺术的电子人取向;心有灵犀:论数码艺术的智能体取向;鼓励参与:论数码艺术的交互性取向;走向融合:论数码艺术的超媒体取向;标新立异:论数码艺术的非传统取向等。 《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是关于研究“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赛伯主体性的建构、图灵测试与对话程序、新媒体革命与虚拟化、新媒体革命与艺术的流动化、虚拟现实及其艺术应用、混合现实的社会应用等内容。
超文本诗学
出版社:
简介: 本书从作为历史的超文本、作为理念的超文本、作为平台的超文本、作为范畴的超文本、作为课件的超文本、作为美学的超文本、作为未来的超文本等八个方面,介绍了超文本的发展历史、先驱人物的贡献,探讨了超文本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联系,超文本对教育的建构化、集成化及远程化的影响,建立超文本美学的可能性,并对与超文本相适应的超写作、超阅读、超比喻,超文本的技术规范、版权规范、社会规范进行了分析,对超文本的前景做了展望。
华夏之光:跨文化、跨时代与跨学科探索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是作者历年论文精选。一、关于古代文学、文论和文化的论文,是为跨时代;二、关于域外汉学研究的评论,是为跨文化;三、关于电子和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的探索,是为跨学科。
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以广义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作为先导,阐述了因特网与艺术氛围、间性理论、艺术运营的关系,介绍了广义互联网与艺术发展的走向等内容。
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内容简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心灵空间中,“精”与“泛”经常都是相对而言的。精是九天瀑布,泛是五湖涟漪;精是奇峰兀起,泛是曲径迂回;精是真金百炼,泛是顽石未琢;精是珍肴玉馔,泛是糙米杂粮;精是杰出人物,泛是平民百姓;精是城池楼阁,泛是广漠原野;精是庙堂雅乐,泛是乡间小调;精是凝神专注,泛是无意注意……当然,不论“精”或“泛”,都不只是某种对象、特征或定势,而是分别代表某种趋向或变化:相对于“精”的是提炼、钻研、集中、收束等,相对于“泛”的是夹杂、游玩、漫延、散开等。若就其范围而言,“泛”总是大于“精”(将它包括在内);若就其特性而言,“精”总是比“泛”纯粹;若就其转化而言,作为前提的“泛”可能是“精”的准备,作为结果的“泛”可能是“精”的实力的证明。
电子艺术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电子艺术是以电子媒体为依托的艺术。现阶段的电子艺术是电影艺术、广播艺术、电视艺术和电脑艺术的总称。本书论述了上述四种表现形式各自的特点,并依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前瞻性地提出了电子艺术“诸电合一”的观点。本书的知识点在于文理结合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书可用作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供对电子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网络与艺术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 本书选取了27个角度来考察当前信息科技所带来的冲击波的表现,包括面对历史的变革、追踪现实的脚步、拖起明天的太阳3部分内容。
电脑艺术学[电子资源.图书]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1998
需要理论与艺术批评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4
简介:教学改革是当今一个热门的话题。人文社会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在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增强大这生人文素质上发挥桌有成效的作用,无疑是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研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在党中央的倡导和教育部的体育领导下,国内兄弟院校在人文社会科的教学改革方顼开展了许多前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学习和借鉴。 以《人文教改创新丛书》的名义予以出版。我们相信,这套丛书将以短、精、新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开创全国高校人文社会学科教改的先例。 《人文教改创新丛收》的出版,得到厦门大学领导和中华书局
泛动画百家创意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黄鸣奋教授在这本著作中,结合动画实例分析,简洁直观、深入浅出第对“泛动画”所包含的动画类别逐一进行了阐述,使读者对“泛动画”的概念及所其所包含的意义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样的研究对动画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无疑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艺术交往论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简介:本本书为“20世纪艺术文库.研究编”之一。书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对艺术交往的发生、特征、动机、功能等进行了实质化阐述,引入了生物发生学、心理学、需要理论等成果,突破了单纯的印象式艺术理论研究方式,从更为理性或量化的含义上,对艺术理论作了新的尝试。 艺术交往本身具备三种类型:其一,作为特定社会角色的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交往;其二,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之间的交往;其三,作为创作对象或鉴赏对象的人物之间的交往。本书以第二种类型交往为研究重点,将第一种类型的艺术交往作为背景、第三种类型的艺术交往作为派生物来处理。
厦门海防文化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1996
简介:本书共23.4万字,1996年12月鹭江出版社出版,列入李永裕先生主编的《厦门文化丛书》第二辑。这一辑有10余本书,标题专门标出“文化”来的,只有这一本(其他都是很整齐的4个字)。“海防”而“文化”,正如秀才而谈兵一样棘手。书中解决的办法是引入在《需要理论与艺术批评》中提出的社会需要模式,派生出“海防18面”来。加上新开拓“文化三层圈”原理,也就成了大文化的概念。 本书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厦部队为厦门海防做出的重大贡献,颂扬了厦门军民在双拥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海防和经济建设、台湾海峡局势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体现了本书的又一特点,即立足现实。 综上所述,《厦门海防文化》是厦门海防精神发展历程的记录和研究。它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厦门海防,有新材料,有新观点,是一种创新。它的成书反映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海防建设的关心,为厦门文化和厦门海防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更多>>
数码艺术学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码媒体与艺术创新”的最终成果。与课题的设计相适应,本书各节有基本统一的格式,即首先阐述相应的艺术现象与数码媒体的关系,然后分析具体的艺术实例,再从理论上概括其创新性。对于创新性的论述,各节均有侧重,目的是避免彼此重复。
学林出版社,1997
学林出版社,2008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厦门大学出版社,97.2
学林出版社,2009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科学出版社,1999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学林出版社,1998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中华书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