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4 项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相关结果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Shanghai
作者: 张明华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简介: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上海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之前的古 遗址30多处,清理古墓600余座,出土了始白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玉、石、陶、瓷、竹、术、金、银、铜器等6000 余件。 本书以第一手的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对上海先民的伟大发明、上海古 代的重要遗迹、上海出土的瑰丽珍宝、上海发现的罕见文物进行了生动的诠 释,并从考古的学术角度追溯了占代上海的历史。
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研究
作者: 戴岚著
简介: 19世纪前后,英国女性作家文学创作兴起,并渐渐进入男性话语所统 治的文坛,此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小说家”,从此揭 开了女性写作小说的新篇章。童话长期以来“寄生”于民间,自欧洲启蒙 运动以来,文人才开始自觉地创作并使之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其中,女 性也显示出种种参与的痕迹。将英国维多利亚前后女性小说与童话作比照 ,首先,是缘于女性与儿童的社会边缘性处境,“弱者”的叙述话语体现 了她们内里相通的精神情态,女性作为孩童最亲密的启蒙者,也成为童话 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女性创作与童话之间或明或暗、千丝万缕且无法 割舍的关联为我们从童话模式角度理解女性小说提供了可能。而深入了解 童话概念的演变、发展,更进一步彰显出知识女性在童话独立化过程中所 发挥的潜在的作用。 本书立足于文艺民俗学的视角,从源于民间的童话这一侧面切入,考 察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某些特质,经由发生、叙事、主题、结构形 态以及审美等方面人手,深化我们对该时期女性作家小说之童话性特征的 认识。本书追溯女性与童话之间的,必然关联、女性书写的童话思维模式 、叙事方式等问题,在回顾的基础上,对女性经典小说与童话内涵作了比 照和文本分析,力图细致、全面呈现的内容,除了女性小说与童话创作表 层相似性,还有两者深层的同质特性。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关于女性创作”,主要探讨作为社会边缘的 女性的创作环境、生存状态,“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纷纷以边缘的身份展 示平淡但却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相,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女性 主义批评肯定了女性话语建构的过程,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它的价 值也日益受到关注,从边缘向中心的迈进,累积了几代女性的抗争,从被 迫“失语”到主动建构,从被书写的客体到积极张看的主体,她们在边缘 与中心的游走摆荡的写作的历史,清晰地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她们自 始至终,是叙事的主体。 第二章着重于“童话”这一文类的起始、演化和发展。童话并非是由 儿童创作的,它最初不但是一种成人的叙述,并且是以成人自己为受众的 叙述;童话来源于民间,其故事元素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之中 ,但伴随着对“童话”内涵的误解以及启蒙运动前后包括女性在内的知识 分子的不经意的叙事“策略”,它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而这一文类的独 立,标示着人类对“童年”的发现,影响深远。“童年”的发现和女性作 为“人”的发现几乎始于同一历史地平线,这为考察两者的关联奠定了必 要的基础。 第三章“女性小说与童话创作的同源同构”从发生的角度深入探析, 指出童话的兴起也是女性介入社会话语、建构社会身份的发端。女性深入 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民间故事的书面化、经典化,并逐步走上自觉自在的书 写,这与童话的萌芽轨迹有某种同构性。 第四章关注“女性创作的童话叙事方式”这一话题,从童话和小说的 再生态环境——沙龙,考察两者“讲故事”的类同叙事,在故事演绎过程 中,情感的交流以及人物日常对话的陈述形式,使女性小说创作与童话拥 有共同的私语空间。文本所具有的内在的和谐性、情感的超越性因素,需 要我们以立体多元的思维方式来透视两种叙事文类的本质内核。 第五章“女性话语的童话化内涵”从主题的角度指出,女性作家的童 话化内涵是多元综合的,道德感、灰娘追求、善恶角逐等话语主题在不同 作家的作品中都曾出现,“二元对立”式价值评判主题在女作家笔下屡见 不鲜,超自然的鬼怪故事回荡着哥特式小说的阴魂,而爱的主题在女性小 说和童话中获得永恒的定义。 第六章“女性创作之童话形态与原型”从文本结构的角度,试图用普 罗普的形态学方法、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关照作品。 第七章“女性创作的童话审美情趣”从审美角度,探讨女性小说与童 话两者如何如出一辙地将艺术提炼的真、善、美与生活中的理、智、情相 互融通,最终外化为文本式的心路记载,内化为精神领域的人文诗性关怀 这一审美特征。 第八章“女性创作的童话策略”指出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作家以自己 的话语/书写实践试图破解男性话语的魔咒,她们藉由“姐妹情谊”,小心 翼翼地采用替身策略树立自我的规范,以象征性的表述手法建构自我的真 实形象,她们不自觉地重述并重塑童话。
唐宋诗词六十首
作者: 施志经默书
简介:
丹寨风土记
作者: 潘年英著
简介: 透过长焦,我看到夕照下的那些匆匆身影如幻如梦,美丽铭心。当我把这些感受告诉我在丹寨的朋友们时,他们说:“你要是往乡下走,那才真的迷人。”于是,我从龙泉镇开始,走过了雅灰、排调、兴仁、南皋、长青、扬武等七个乡镇。我敢说,我的这段经历和我见识到的这个世界,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Michelle Obama:first lady of fashion & style
作者: (美)苏珊·史温蒙(Susan Swimmer)著;王艳,程逸松译
简介:《第一夫人衣尚录:像米歇尔·奥巴马那样自信》内容简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在公众面前的魅力与日俱增。她是哈佛培养的律师,成功的职业女性;她孝顺父母,手足情深,亦是两个女儿心中的慈母;她更是首位非洲裔美国籍的第一夫人,现任美国总统的妻子。她有着美丽的仪容和近6英尺的高挑身材,风度翩翩,可是在2007年之前,对多数美国人来说,她还很陌生。当她初次抛头露面,站在精力充沛且具有领袖气质的丈夫身边时,此刻人们才注意到她。毕竟,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早期,当人们对其他女性的深入调查进行得轰轰烈烈时,米歇尔·奥巴马的信息还根本不显眼。这或许是有意低调而为(有些所谓的权威人士如此认为),或许只是因为媒体的目光中没有她的位置。
四海余韵
作者: 龚伯荣著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9
作者: 郝铭鉴主编
简介:《咬文嚼字(合订本2009)》内容简介:我们不变!这是《咬文嚼字》的第十五个合订本。自1995年至2D09年,弹指一挥间《咬文嚼字》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在这十五年中出版市场潮起潮落,语文生活众说纷纭,而《咬文嚼字》却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宣传语文规范化的办刊宗旨不变.密切联系现实语文生活的编辑方针不变.一切为了读者利益的职业操守不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愿以这首古人的诗自勉。但愿读者朋友能从合订本的一篇篇短文中,体会到编者的一片苦心。 我们在变!这是《咬文嚼字》的第十五个合订本。回首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咬文嚼字》在不变中有变。我们的内容变得更加扎实,栏目变得更加丰富。文字变得更加纯朴。自2010年开始,《咬文嚼字》将进入一个变革的新阶段:不但要在形态上大胆创新。力求更加赏心悦目:还将在内容上积极探索.咬出新意。嚼出新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对《咬文嚼字》的未来充满想象,充满期待。但愿读者朋友能继续和我们一起刨造《咬文嚼字》的明天。
Relics of Expo:collections of Shanghai history museum
作者: 张岚,吴元浩主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检察风云》杂志社编
黄浦年鉴.2010
作者: 张辰主编;《黄浦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Porcelain painting of landscape created by Mr. Wang Yeting and his descendants
作者: 熊中富著
简介: “汪派山水瓷画”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画”。根据陶瓷艺术的特点,将原纸绢上的“文人画”移植到陶瓷上,但是纸上作画与瓷上作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纸画篇幅大,易显势,宜远看,壮丽;瓷画多小巧,宜近观,应以取质为主,显秀丽。纸画运用水墨渲染,见笔墨功夫明显,但随意性较大,难于造型,而易于写意;瓷画则易造型,通过写形达意,做到形神统一。要使两者结合,具有很大的难度,汪氏在探索过程中,不仅对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彩绘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对历史上的文人画作了内容与形式上的某些调整。
Highlights of 2010 EXPO pavilion
作者: 东方早报编著
简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看点搜索,包括“一轴四馆”五大永久性建筑 、各国国家馆、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中国地区馆、国际组织和企业馆, 并附录世博公共交通线路和世博场馆片区分布图,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寻 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1-3天内高效率地游遍世博园。 每个世博场馆文字内容由各展馆组织方或世博局有关部门提供,资料 详实,内容可靠。根据文字内容制作的立体三维图,详细介绍展馆的工程 亮点、展示信息,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夺人眼球。 除对展馆本身和展示内容的介绍外,还特别设置“看点搜索”版块, 重点突出与众不同的亮点,带领读者提前游览展馆。同时提供各展馆的英 文标识和看点,方便外国游客阅读。
话说青浦,人之杰
作者: 顾峰,翁志勋主编;上海市青浦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健康大讲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册
作者: 王玉琦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年08月
简介: 本书不仅向群众详细介绍了中山医院的各个专业,还详细介绍了各个专业的著名医师。而且,还有近20位知名专家撰写的“健康讲坛”文章,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肝肿瘤、呼吸疾病、普外科疾病及肾脏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内容深入浅出。该书结合中山医院诊疗经验,希望使读者不但能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而且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按图索骥地寻求医师的治疗或进行自我保养。
江南丝竹
作者: 萧烨璎主编
简介:《江南丝竹》内容简介:“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这首二十世纪初的传名诗,道出了江南丝竹那令人牵绕的艺术魅力。江南丝竹是由几种不同类型乐器合奏而成的音乐彩式,盛行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是我国民族器乐中的著名乐种,整体的音乐效果也很清秀、明快、细腻。十九世纪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不但出现了最为丝竹迷耳熟能详的代表曲目“八大曲”,丝竹名家还博采众长、编配新曲。此外,众多名家与乐社频频参与电台播音、灌制唱片、谱集出版与海上演出等活动,这一时期江南丝竹在上海的发展可渭盛极一时。
输入性及新发传染病防治手册
作者: 吴凡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年04月
上海闲话
作者: 邵宛澍著
简介:《上海闲话》内容简介:宁波话“阿拉”成了上海话的“全权代表”,足以表明上海话“海纳百川”的气度。上海闲话,既是反映上海这座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移民大都会世态百相的窗口,也是了解“阿拉上海人”生活状态的最佳切入点。
上海说事
作者: 管继平著
简介: 在弄堂敞开式的公厕中与老外大眼瞪小眼,在外滩挤挤挨挨的“情人 墙”边谈情说爱,一片黑灰蓝的时代中靠 “假领头”、“懂经鞋”来翻行 头……这些都是过去的时代中所有上海人曾共同拥有的一段独特回忆。 这些回忆如同一幅幅褪色但永不消逝的老照片,永远留在我们记忆中 。
青桑叶紫桑葚
作者: 朔梅著
简介: 本书为汤朔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生命的交响曲》、《青桑叶紫桑 葚》、《红霞一片向天涯》、《竹园夏梦》、《八月农事》、《啊!野蔷薇 》、《春天的脚步》、《喜雨》、《郊原春牛踏青时》、《最忆河工隆冬日 》、《槿树花开》、《乌鹊归来》等文章。
嘉定竹刻艺术
作者: 陶继明主编
简介: 嘉定竹刻是嘉定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也是“教化嘉定”的一张名片。《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梳理历史,总结经验,全面反映嘉定竹刻的前世与今生。全书由30个专题组成,各自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合为一体,在书页的空隙处设置了“相关链接”,提供与正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知识点,以拓宽读者的视野。 《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融史料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基本风格,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雅俗共葭,既适用于专业人员研究参考,又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欣赏。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静安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写]
作者: 郑健麟,张仁良主编
简介: 《话说上海》丛书以每个区县为一册,旨在利用地方志资源,挖掘上海 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徜徉于上海,历史与现代,本上与外来,相互交织, 相互融合。你可以流连于卜-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唐经幢,细细辨认《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铭文,又可以置身上海美术馆,亲临当代艺术的盛会上 海双年展;你可以从目前考古发现的全国最大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志丹苑,想 像着任仁发疏浚吴淞江的气势,也可以走进上海科技馆,接受现代科技知识 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夕阳中,你可以怀揣着对老上海的记忆,走过老 城厢,温醇的市民生活就会展现在眼前,抑或徘徊于上海的地标之一外滩, 那些形成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优秀历史建筑,她会诠释给你当时世 界建筑审美、设计和施工的一流水准;在上海博物馆,你可以全方位了解中 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还可以在不远处的上海大剧院,欣赏通俗音乐剧 《猫》、《剧院魅影》,聆听租宾·梅塔携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演奏…… 本书为静安卷,主要介绍了静安区的有关概况,包括宋家花园,现代报 业巨子史量才公馆旧址,荣氏老宅,爱神花园,小校经阁传奇,周信芳故居 ,海上奇女子张爱玲寓所等。
Follow me to say Shanghai dialect:reading of Shanghai dialect, mandarin and English
作者: 钱乃荣,王晓鸣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财经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及其诊疗
作者: 傅红岩主编
2009-2010“青年论坛”论文集
作者: 李学军,吴学霆主编;青年报社编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作者: 朱自振,沈冬梅,增勤编著
1900-1949年中国名人婚姻实录
作者: 高文伟著
图释详解24式太极拳:纠偏手记
作者: 庄亚军著
话说上海,闵行卷
作者: 陈敏卷主编;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编]
说《聊斋》
作者: 潘知常著
知识分子影像与文学话语场
作者: 刘忠著
将棋入门一月通
作者: 许建东[著]
新时期文学论
作者: 杨剑龙著
46个心理援助方案
作者: 朱砂著
茶圣·《茶经》
作者: 姚国坤编著
World’s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作者: 方世忠主编
话说上海,闸北卷
作者: 姚荣仲主编;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闸北区地方志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