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知识分子影像与文学话语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百年新文学史为背景,选取六位代表作家,论析他们的文学创作,勾画他们的心灵轨迹,解码他们身上负载的文学信息与人生元素;下编以问题研究的方式,检视新时期文学的几个片段浪漫主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第三代诗歌、西部文学等,探寻新时期文学话语的变迁,以及新时期文学的内在逻辑演进。
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是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的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勾画知识分子影像既是对作家的人生道路、心灵世界的一次追索和叩问,也是对新文学发展史的一次侧面梳理。某种意义上,作家的情感、心灵是与文学话语场共生同在的,文学话语场历练了作家的成长与成熟,作家的成长与成熟也见证了文学话语场的形成与发展。
目录
上编 知识分子影像
第一章 一个启蒙战士的生前事与身后名——鲁迅论
第一节 性格形成与知识分子谱系
第二节 “兄弟失和”与遭受围攻的日子
第三节 与政治、政党的关系
第二章 在党的文艺干部与理论家之间——周扬论
第一节 身陷“左联”内部矛盾旋涡
第二节 把文艺批评与党的工作结合起来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先扬后抑”的表现
第四节 从“左”到“右”的位移
第三章 主观战斗精神与受难意识——胡风论
第一节 寒门走出来的革命作家
第二节 卷入左翼文坛内部斗争
第三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与现实主义“主观战斗精神”
第四节 接踵而至的批判运动
第四章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论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丁玲——“莎菲”式的叛逆
第二节 延安时期的丁玲——革命中的“革命”
第三节 新时期的丁玲——“左”与“右”的换位
第五章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王实味论
第一节 没有赶上潮头,却被意外地推向波峰
第二节 所处位置并不显眼
第三节 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
第六章 文艺界的独行侠精神界的流浪汉——萧军论
第一节 阴沉的土地和不屈的灵魂
第二节 仁侠尚义的性格与跌宕起伏的人生
第三节 说不尽的萧军和萧红
下编 文学话语场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及其走向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表现形态
第二节 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态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新变及走向
第二章 寻根文学、文化保守主义与山野精神
第一节 寻根文学与地域文化
第二节 寻根文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三节 寻根文学与山野精神
第三章 “第三代诗人”的身份认同与诗学观念
第一节 身份认同:从“崛起”到“突围”
第二节 诗学观念:从精英到平民
第三节 诗人身份:从“无饭”到“饿死”
第四章 “先锋”远去与小说“回家”
第一节 先锋与先锋小说
第二节 先锋远去与小说回家
第五章 现代性视野中的城乡叙事
第一节 乡土经验的滞重和怀想
第二节 乡土文学与都市文学的双重变奏
第三节 都市化进程中的“底层文学”
第六章 西部文学与外省批评家
第一节 “西部文学”不是一个自觉的概念
第二节 “外省批评家”的尴尬处境
第七章 文学话语场的混乱与澄明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多样化
第二节 作家身份的专业化
第三节 批评家队伍的职业化
第四节 读者接受的娱乐化
第八章 “讲坛”上的知识分子及其凌乱的舞蹈
第一节 “讲坛”上的知识分子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凌乱舞蹈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一个启蒙战士的生前事与身后名——鲁迅论
第一节 性格形成与知识分子谱系
第二节 “兄弟失和”与遭受围攻的日子
第三节 与政治、政党的关系
第二章 在党的文艺干部与理论家之间——周扬论
第一节 身陷“左联”内部矛盾旋涡
第二节 把文艺批评与党的工作结合起来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先扬后抑”的表现
第四节 从“左”到“右”的位移
第三章 主观战斗精神与受难意识——胡风论
第一节 寒门走出来的革命作家
第二节 卷入左翼文坛内部斗争
第三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与现实主义“主观战斗精神”
第四节 接踵而至的批判运动
第四章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论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丁玲——“莎菲”式的叛逆
第二节 延安时期的丁玲——革命中的“革命”
第三节 新时期的丁玲——“左”与“右”的换位
第五章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王实味论
第一节 没有赶上潮头,却被意外地推向波峰
第二节 所处位置并不显眼
第三节 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
第六章 文艺界的独行侠精神界的流浪汉——萧军论
第一节 阴沉的土地和不屈的灵魂
第二节 仁侠尚义的性格与跌宕起伏的人生
第三节 说不尽的萧军和萧红
下编 文学话语场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及其走向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表现形态
第二节 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态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新变及走向
第二章 寻根文学、文化保守主义与山野精神
第一节 寻根文学与地域文化
第二节 寻根文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第三节 寻根文学与山野精神
第三章 “第三代诗人”的身份认同与诗学观念
第一节 身份认同:从“崛起”到“突围”
第二节 诗学观念:从精英到平民
第三节 诗人身份:从“无饭”到“饿死”
第四章 “先锋”远去与小说“回家”
第一节 先锋与先锋小说
第二节 先锋远去与小说回家
第五章 现代性视野中的城乡叙事
第一节 乡土经验的滞重和怀想
第二节 乡土文学与都市文学的双重变奏
第三节 都市化进程中的“底层文学”
第六章 西部文学与外省批评家
第一节 “西部文学”不是一个自觉的概念
第二节 “外省批评家”的尴尬处境
第七章 文学话语场的混乱与澄明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多样化
第二节 作家身份的专业化
第三节 批评家队伍的职业化
第四节 读者接受的娱乐化
第八章 “讲坛”上的知识分子及其凌乱的舞蹈
第一节 “讲坛”上的知识分子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凌乱舞蹈
参考文献
后记
知识分子影像与文学话语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