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4 项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结果
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zation
作者: 邱宁,袁冶,袁晏明编著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地球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且又是以野外作业及实验为主的 基础科学,因此实践教学是地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具有交互式、 开放式、多样式和启发式等特点,教学资源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有时空 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学达到很多的效果。教学资源信息化 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形成新的教学目标和模 式,达到教学效果。本书在分析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介绍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步骤与手段,并列举丰富的实例,帮 助读者理解建模和数据库设计过程。对于探讨教学信息化构建和运作,促 进教学方式变革,推进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书可供 从事教学研究者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工程、信息工程、教育技 术、地球科学等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城市社区治理的热点问题研究
作者: 胡祥著
简介: 《城市社区治理的热点问题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诸要素分析;第三部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第四部分是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与中外比较分析;第五部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在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领域,治理理论成为探讨的热点。对治理理论的一般性研究,学者们的著述颇多,那么作为治理研究的特殊领域——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涵是什么?也即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诸要素有哪些?用治理理论来考察国内外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可以区分出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城市社区治理的理想模式是什么?治理理论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哪些启示?这些问题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热点问题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读书·探索·发现:献给建国六十周年
作者: 谭德福主编
简介: 《读书探索发现:献给建国六十周年》共分文学鉴赏篇、情感随笔篇、人生启迪篇、理想奋进篇和岗位创新篇等五个部分。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精神,三峡大学开展的第二届教职工“读好书、写实感”读书征文活动已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旨在继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教职工人文素质,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推向深入。一年来,各分工会精心组织,广大教职工踊跃参与,主办者共收到各单位推荐的读书征文稿123篇,经有关专家无记名阅改和评审,选出100篇文章汇编成《读书探索发现:献给建国六十周年》。
Introduction to palaeont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作者: 杜远生,童金南主编
简介: 古生物学和地史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根据地质类专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目前国内不少院系将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门课程合并。本教材正是适应这种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 本教材继承了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学教程》(1980,1986,1993,2007版)、《地史学教程》(1980,1986,1996版)的学科体系的思想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更新。全书以地质历史时期有机界、无机界的演化为主线,以阶段论、活动论的思想为指导,系统介绍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调整方面,加强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基础知识的应用,提炼了古生物门类学、各断代地史学的教学内容等。
Granite genesis:in-situ melting and crustal evolution
作者: 陈国能,洛尼·格拉佩斯(Rodney Grapes)著;彭卓伦,张献河,胡文烨译
简介: 《花岗岩成因:原地重熔与地壳演化》提出的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原地重熔一壳内对流模型,严格定义了从中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到对流岩浆层形成的物理过程。 板块的汇聚作用被认为是中上地壳大规模熔融和对流岩浆层形成的主要热源。以位处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中国东南部地区和位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西藏地区的资料为基础建立的大地构造模型,系统地解释了板块汇聚、壳内对流岩浆层形成和陆壳大规模压缩变形(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中国东南部为例,讨论了与壳内岩浆层演化有关的断陷盆地、大陆红层、火山作用、成矿作用机制。 《花岗岩成因:原地重熔与地壳演化》适用于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经济地质学感兴趣的广大科技人员、研究者与在校学生阅读。
土工实验指导书
作者: 聂良佐,项伟编著
简介: 本书以《土工试验规程》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为理论依据,同时增添了经本校独立自主研发的虹吸比重瓶测定粘性土颗粒成分方法、微波炉测定土的含水率方法,在总结大学本科传统实验教学实践基础上编著,它可作为岩土、地质、土木、环境、建筑、测绘工程等专业,在开展土工实验教学时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研究生在从事课题研究时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著述按土的室内、外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及附录三部分的内容展开。书中涉及的实验内容,首先考虑为满足土力学理论教学安排的实验教学课需要而设置,同时也有高校目前尚未开设的部分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列出,以适应不同实验教学和开放性实验的需要,便于随机灵活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方法信息。书中附有专业名词解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应用、国内外土工实验仪器图片介绍;同时对于实验数据的整理、扰动试样制备技术作了介绍。学生实验成果报告,由相关实验课内容与图表组成,附在本指导书最后。
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纪念
作者: 甘霖,王从严主编
简介:
多目标优化算法及在卫星星座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戴光明,王茂才著
简介:本书在对多目标优化算法IBEA,NSGA-Ⅱ,SPEA2深入研究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卫星星座设计与优化中。书中对具体的区域覆盖星座模型进行优化,并结合STK软件进行仿真,可以在给定条件下获得覆盖性能良好的星座方案,可以为星座方案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著者还有:廖建求、刘建新、王丽娜
作者: 梁涤坚[等]著
简介:简介 本书针对党中央、全同人大、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依法治国”等重大战略决策,就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失衡与恶化,城乡环境的不和谐,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福利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冲突,进行了比较系统、科学、深入地理沦探讨。 本书的适用对象为环保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及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等。
珠宝玉石鉴定实训
作者: 张林主编
简介: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珠宝玉石鉴定”课程被评为2007年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配合“珠宝玉石鉴定”课程的学习,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编写旨在使学生在实习课中了解每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同时,也可供珠宝鉴定人员,珠宝行业管理、营销等从业人员参考。 全书分为十章:珠宝鉴定概述、珠宝鉴定仪器实习、钻石及贵重宝石鉴定实习、一般宝石及少见宝石鉴定实习、玉石鉴定实习、有机宝石鉴定实习、人工宝石鉴定实习、珠宝玉石综合鉴定实习、珠宝玉石鉴定集中实训、结束语等内容。书后列有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A珠宝玉石特征一览表、附录B常见宝石特征吸收光谱,以方便查阅。
著者还有:朱杰、徐亚军、杨江海、黄虎
作者: 杜远生[等]著
简介: 《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早海西期沉积地质学研究》重点从寒武纪、奥陶纪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探讨加里东早期古海洋的性质,从志留纪复理石、泥盆纪磨拉石的碎屑组分、沉积地球化学及事件沉积等探讨北祁连的同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早海西期沉积地质学研究》提出的奥陶纪北祁连为原特提斯洋东北边缘的多岛洋背景,志留纪一泥盆纪前陆盆地的构造背景以及北祁连加里东造山运动为不规则边缘碰撞的新认识对丰富中国造山带的理论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
作者: 马国泽主编;新视野IT培训教学研究组编
简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大纲》,由多位知名一线教师的教学讲义整理而成。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考试试题讲解了等级考试中知识细节,这些细节不仅能够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考试重点,而且使整个学习过程少走弯路;另一方面配有同步练习,使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立即巩固所学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完全针对准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生,同时也可以作为普通高校、大专院校、成人高等教育以及相关培训班的练习题和考试题使用。
首饰CAD及快速成型
作者: 李天兵,胡楚雁,刘敏编著
简介:本书由3部分组成: Jewel CAD基础 主要讲解首饰CAD&CAM--体化技术的相关知识、Jewel CAD的基本操作、如何绘制曲线、如何创建曲面等内容。本部分着重对Jewel CAD的基本命令和造型方法作详尽的讲解,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真正掌握JewelCAD软件造型的思路,只有真正掌握了一个软件造型的方法,才能根据设计图纸在软件中灵活造型。 Jewel CAD版图绘制实训 该部分着重讲解爪镶、包镶、光圈镶、槽镶、浮爪镶等常见镶嵌方式的实现。学习Jewel CAD最大的目的是要能绘制出满足制版需要的三维图,绘图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美观因素,还要综合考虑蜡模的缩水、镶石的尺寸数据、大小、厚度等因素。企业招聘电脑起版人才的要求是要能够绘制出制版的三维图,很少有企业需要仅仅只会画效果图的人才,因此只有学会绘制版图,才算是掌握了首饰CAD技术。 首饰快速成型技术 该部分讲解了Solidscape T66快速成型机在首饰快速成型领域的应用。由于每一种快速成型机都配有厂家详细的操作使用说明,所以本部分并没有对T66快速成型机更多>>
检测技术及钻井仪表
作者: 鄢泰宁,胡郁乐,张涛编著
简介: 《检测技术及钻井仪表》教材是在《检测技术与勘察工程仪表》(鄢泰宁、曹鸿国、乌效呜编著,1996年出版)基础上改编而成。在改编过程中删除了一些已经落后或普及了的知识及与钻井(探)工程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增加了较多与现代钻井技术密切相关的检测仪表内容及其举例。本教材既包含了工程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反映了检测技术为现代钻井服务的最新科技成果,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师讲授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本教材可供地质工程和钻井(探)专业、矿山机械(侧重于地质工程机械)专业以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地矿与油气钻探、水文水井、工程地质钻探与地质灾害治理钻孔施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或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用书。
人工宝石学
作者: 田培学,石同栓主编
简介: 本书以最新研发成果,系统地论述了人工宝石的分类、命名和发展态 势,较详细地介绍了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和改善宝 石的制作工艺以及人工宝石的特性和鉴别依据。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注重人工宝石的研制原理和生成特 征,又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适宜用作宝石学专业和珠宝职业技术 培训的教材,亦可供从事人工宝石生产、贸易和珠宝鉴定的人员作技术参 考。
结晶学与矿物学基础
作者: 赵建刚,王娟鹃,孙舒东编著
简介: 《结晶学与矿物学基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地质类、宝玉石类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是地质类专业、宝玉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而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在多年地质学、宝石学职业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有关教学资料编写完成了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保证基本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做了删减和调整,内容上力求少而精且重点突出。本书既可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地质类专业、宝玉石类专业的教材使用,也适合地质学爱好者和珠宝爱好者阅读自学。
户外运动组织与管理
作者: 董范,刘华荣,国伟主编;郭君[等]编写
简介: 《户外运动组织与管理》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户外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有品位、有个性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看重,并一直在努力追寻。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愉悦身心、锻炼自我、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此项运动在全国发展十分迅猛,据了解,目前我国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形式多达几十种,各类户外运动俱乐部有700余家,每年参与户外运动人数超过5000万人,已逐渐形成了装备制造与销售、竞赛表演、培训服务等市场,有效刺激了户外运动装备、户外运动服务、户外运动赛事,甚至是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很好地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传达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观念,为增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开拓了有效的空间。
地质学基础
作者: 杨坤光,袁晏明主编
简介:《地质学基础》内容简介:地质学基础是需要相当地质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各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触的最重要的地质学课程,是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地质知识、培养地质思维的关键课程。在实现拓宽专业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科交叉,满足社会需求的教学战略决策中,加强基础地质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本反映地质学最新进展、基础与提高柜结合,既便于教又便于学的教科书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系地质学基础教学组的老师们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有深入研究。本教材便是老师们长期教学积累的结晶。 本教材是在原杨坤光等老师编写的《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内部教材,2005)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以建立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为指导思想,突破传统的分段组合式教学系统,抓住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内容,寻求课程内部的有机联系,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教材努力反映地质科学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反映学科的发展和最新成就。在内容上重点突出构造活动、物质组成与地壳演化,强调地壳和岩石圈的特征和意义,把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紧密联系起来,系统阐述了构造组合的理论和方法。教材对不同分支学科使用的某些类似述语,进行了协调、统一。
主编还有:徐贵珍、张建超、李莉、王江立、陈宇达、陈永献
作者: 万勇泉[等]主编
简介:《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内容简介:截止到2008年底,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共接收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的314个项目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6 097件,其中成果报告373册。附图4 590幅,223 445个电子文档145Gb。这些数据资料充分反映了自地质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中南地区各项目实施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按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水工环地质、物化遥地质调查、信息技术与技术方法、综合研究等将成果资料分成了六个大类。每一类按其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一档成果资料包含成果名称、编著单位、作 者、完成时间、汇交单位、汇交时间、档案号、资料形态、密级、主题词,内容简介、审批文件、附图、附件、数据库与软件、其他材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成果资料的所有要素。及时、准确、简明地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地质单位介绍中南地区地质调查与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检索和查找地质成果资料提供了方便。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可作为政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地质研究与生产单位、地质院校的相关管理、科研、生产、教学人员的工具和参考。
登山运动
作者: 董范,陈刚,牛小洪主编;刘华荣[等]编写
简介: 《登山运动》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登山是一项勇敢者所进行的探险活动,是人类向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向上的表现。登山,不只是攀爬山壁、享受一览无遗的美景以及体验野外生活而已,登山也是一种挑战,既要冒生命危险,又备尝艰难困苦,登山十分刺激,其魅力无法阻挡,但登山过程充满挫折,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登山所带来的启发和乐趣,其魅力已不仅限于是消遣或运动,更能令人为之着迷,有时甚至欲罢不能。 “攀登高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三个理念:安全、科学和环保。 安全:登山是危险的,自然环境的恶劣、个人操作的失误都会造成意外。于是我们要尽量避开危险的境况,并加强自身技术的训练,提高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的能力。我们在获得登山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全身而返。 科学:在山的面前,我们是渺小的,所以不要试图征服什么,应顺其自然,科学地掌握自然规律、正确地使用装备,以及科学地进行技术操作。 环保:在登山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与高山心灵相通的权力,同时,我们也得相应地负起保护自然本来面貌的义务,为了我们所爱的雪山,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登山者的基本品质。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