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2 项 “杨天宇” 相关结果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theory and evidence
作者: 杨天宇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梳理了凯恩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脉络,简要评介了国内外消费理 论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居民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 倒U关系”和“满足居民消费最大化的最优收入差距”等有一定创新意义的 命题。此外,本书还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因素对我 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最终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有 显著的影响,正确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具有扩张居民消费需求的功能。
礼记译注
作者: 杨天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与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内容驳杂,殊为难读。本书对之作精心注释和今译,为阅读这部典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周礼译注
简介:《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作者: 杨天宇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简介: 《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本书作者对之作精心注译和今译,使之判然明畅,为阅读这部典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对研究者亦有参考价值。
诗经:朴素的歌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简介: 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四书五经”或“十三经”中,《诗经》是最早被中国古代统治者尊奉为经的一部儒家典籍。 在《诗经》被尊奉为经以前,它的名字只叫做《诗》。《论语》和《墨子》所说的“《诗》i百”,《左传》、《国语》以及先秦诸子书中所谓“《诗》日”或“《诗》云”,指的都是《诗经》。 西汉时期,统治者提倡儒术,先后把儒家的《诗》和《书》、《易》、《礼》、《春秋》等五部典籍尊奉为经,于是这五部典籍都有了“经”名,这就是所谓“五经”。其中《诗》最早在汉文帝时候就被尊为经了,而《书》、《礼》、《易》、《春秋》都是在汉武帝的时候才被确立为经的。西汉统治者挑选研究这些经的知名学者立为博士官(即所谓学官),让他们招收弟子进行教授,这样“五经”就在汉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诗经》本是中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_=大类。《风》又称为《国风》,所收集的是一些地方民歌,共一百六十篇,作者多是一些不知名的民间歌手。这些民歌分别来源于当时的周南、召南、邶、鄌、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被划分为十五《国风》。“雅”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声’或“正乐”,这是宫廷和贵族用的音乐。 本书是“十三经入门”丛书之一。《诗经》自西汉被尊为经典,流传至晚清,一直是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本书从《诗经》中精选40篇诗歌,用白话今译,并一一作了述评,择要介绍历代经学家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A critique of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20th century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简介: 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章经济制度冲突:20世纪的主旋律;第二章主战场:超级大国之争;第三章同室操戈:两个德国之争;第四章中国与印度:两人巨人之间的游戏等。
郑玄三礼注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简介:《郑玄三礼注研究》主要内容:要对郑玄的《三礼注》作研究,首先必须对《三礼》进行通论性概述。众所周知,《三礼》历来被认为不仅是难读的书,而且又是争议最大的书。如认为《周礼》“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缕举”(《四库全书总目》)。而《郑玄三礼注研究》作者对《三礼》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书名、流传、篇次、内容及其价值等棘手问题都直抒己见,或申述,或辩驳,或补纠,或论定,新知迭出,颇多创获。
仪礼译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简介: 有插圖
简介:《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本书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简介:《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本书作者对之作精心注译和今译,使之判然明畅,为阅读这部典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对研究者亦
中国历代谋士
作者: 杨天宇主编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996重印)
简介:
中华十大谋士:图文本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他们灿若群星,彪炳史册,成为中国历史的闪光点。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同当时的人民群众一道,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的事迹也从而为历代人们所传颂。但另有一类英杰人物,他们不被称之为“家”,而只被称之为“士”,那就是谋士。本书讲述中国古代十大谋略人物——吕尚、管仲、范蠡、李斯、张良、诸葛亮、杜预、魏徵、刘基、洪承畴,语言流畅,文图并茂,每位传主小传后面附有年谱和相关阅读书目。
简介:《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简介:本书是“十三经译注丛书”之一。《周礼》是一部讲述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著者精研三礼,在汲取前人今贤研究《周礼》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逡读的《周礼》加以泽注,融入多年心得,注释准确、畅达,对研究者与初学者均多有启迪。
National economic management
作者: 蒋选,杨万东,杨天宇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本教材的思路框架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产业经济理论作一个总体上的鸟瞰(绪言,由中国人民大 学杨万东教授编写),并对产业的形成和分类作较全面的介绍(第一章,由汕 头大学林丹明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解维敏编写)。 第二部分:介绍主要的产业经济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章,由 中国人民大学杨天宇博士编写)、产业结构理论(第三章,由云南民族大学熊 云飚副教授编写)、产业关联理论(第四章,由中国人民大学张红霞博士编写 )、产业发展理论(第五章,由云南民族大学曹华、周竺老师编写)、产业布 局理论(第六章,由黑龙江大学刘文勇博士编写)。 第三部分:阐述产业经济管理问题,包括产业政策(第七章,由云南民 族大学和云教授编写)、政府规制(第八章,由中国人民大学杨天宇博士编写 )、行业管理(第九章,由陕西师范大学刘明教授编写)、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第十章,由中央财经大学蒋选教授编写)。
礼记
作者: 杨天宇注说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用较大篇幅解读该典籍的基本思想文化内涵,评述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对如何阅读该典籍做出读书方法上的引导。通过这样一个较为翔实的导读内容,以批判分析的态度,给青年人的国学典籍阅读提供健康的思想导向。每本书都分为通说和简注两部分。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要对郑玄的《三礼注》作研究,首先必须对《三礼》进行通论性概述。众所周知,《三礼》历来被认为不仅是难读的书,而且又是争议最大的书。如认为《周礼》“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缕举”(《四库全书总目》)。而本书作者对《三礼》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书名、流传、篇次、内容及其价值等棘手问题都直抒己见,或申述,或辩驳,或补纠,或论定,新知迭出,颇多创获。 值得重视的是本书把郑学放在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中,放在两汉经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是书认为“郑学的出现是两汉今古文经学从斗争走向融合的必然产物”,故列《汉代的经今古文之争与郑学的出现》专章进行论辩。文中提出“两汉经今古文之争皆与当时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无关”,而提出两汉性质不同说,即:西汉主要是利禄之争,东汉则主要是学术道统之争。无疑这一观点跳出了以往的学术模式,是会引起大家关注的。
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
出版社:
简介:作者依据学说史上的发展脉络,将有效需求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这与以往的划分方法不同,富有启发性,也表明了作者的理论创新精神。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消费函数模型、收入分配—投资需求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分别对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进行了深的理论分析。作者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为基础,成功地建立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的大量统计数据,对书中的各种理论模型进行了计量验证。
经学探研录
简介: 这个集子收了作者有关经学的论文25篇,其中最早的一篇是《论郑玄(三礼注)》,作于1981年春。那是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后来在《文史》第二十一辑发表了。当年写这篇论文时,在河南大学东二斋三人一间的研究生宿舍里挑灯夜战、读《三礼》及其注疏、抄卡片搜集资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然而转眼已二十余年了。正是这篇论文,奠定了作者继续学习和研究经学的基础。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书籍严重匮乏,许多想读的书买不到,只有靠借阅。幸亏河南大学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以基本满足读书的需求。像正、续《皇清经解》那样的丛书,都是在河大图书馆的地下室里读的。但有些重要而须经常翻阅的书,买不到就只有借来抄。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利用寒假抄读周予同作注的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的情景,因写字过多,右手中指第二关节内侧,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中原文化大典,学术思想典,经学史学文字学
作者: 邓本章总主编;郑永扣主编;杨天宇册主编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周礼--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者: 徐正英,常佩雨 译注
中华书局 2014-2-1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11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996重印)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