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2 项 “Wilder”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美)怀德(Wilder, L. I. )著;艾红译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
Enchantment: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出版社:脸谱出版,2007
简介:「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采。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那一頭,總有一盞燈。」 ――奧黛麗?赫本 她是《羅馬假期》裡的俏麗公主、《甜姐兒》中的爛漫灰姑娘、《修女傳》裡全心奉獻的修女、《第凡內早餐》中汲汲躋身上流社會的交際花、《窈窕淑女》裡的粗俗賣花女。她是銀幕上演繹美麗童話的閃耀明星。她是優雅、高貴、格調的同義詞。她是奧黛麗•赫本。 出生於比利時,成長於戰火下的荷蘭和物資匱乏的英國,熠熠閃耀於好萊塢,一生傳奇的奧黛麗不僅虜獲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也創造出近代史上最知名、最受喜愛的形象。但除了響亮的名聲,以及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怨無悔的奉獻,她也極力保護自己的私生活,因此銀幕下的奧黛麗罕為人知。 聲譽卓著的本書作者史波托以電影公司的檔案紀錄及資料為經、摰愛奧黛麗的至親和友人、同事所描述的事實為緯,交織出動人的篇章。本書追溯她自沒沒無聞到絢爛發光的歷程,從二次大戰期間在納粹掌控下荷蘭痛苦的歲月,到在倫敦芭蕾舞學校力爭上游但受挫夢碎,到赴百老匯發展而終獲東尼獎,勾勒出她年輕時代就展現的堅毅精神和熱情天性。 而在奧黛麗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這位渴望愛和情感的女性有更深沉的一面。史波托以深入的角度,透視她的事業生涯,以及她與兩任丈夫之間的關係,並探究她與影視名流交往的始末,包括葛雷哥萊•畢克、威廉•荷頓、弗雷•亞斯坦、賈利•古柏、羅伯•安德森、卡萊•葛倫、彼得•奧圖、亞伯•芬尼和賓•加薩拉。奧黛麗年輕時熾熱的戀情、對飢童困境的感同身受、身為母親的歡喜與憂懼,讓她的一生凝聚為最璀燦的結晶。 本書刻畫這位世人難忘女星精采的一生,完整揭露奧黛麗?赫本洗盡鉛華後的真實人生,讓人喟嘆之餘,不由更加喜愛永遠的奧黛麗。 「她是看不見自己光芒的星星。」 ――奧黛麗之子 西恩•赫本•法拉(Sean Hepburn Ferrer) 「她風趣又幽默。她是優雅時尚與樂觀進取精神的絕妙組合。」 ──演員 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 「雖然她外表脆弱,內心卻如鋼鐵般堅強。」 ──演員 卡萊•葛倫(Cary Grant) 「奧黛麗所代表的一切,如今已經消逝,那就是高尚、優雅、禮儀……上帝吻了她的頰,她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導演 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她的魅力無與倫比,人人都希望接近她。她就像在自己與世界之間放了一塊玻璃,無法輕易看透,讓她更加迷人。」 ──導演 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 「世上沒有一個女人不夢想著能像奧黛麗•赫本一樣。」 ──時裝設計師 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前往活動頁 【永遠的奧黛麗赫本】 ■作者簡介 唐納•史波托(Donald Spoto) 紐約佛罕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博士,著有二十一本著作,包括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以及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等人的傳記,暢銷國際。他的妻子是丹麥學校校長及藝術家歐蕾•佛萊明•拉森(Ole Flemming Larsen),兩人住在距哥本哈根一小時車程的寧靜村莊。 ■本書目錄 第一部 初步 [ 1929-1950 ] 第一章 童年往事 〜1929-1939〜 第二章 戰火下起舞 〜1939-1946〜 第三章 星光乍現 〜1947-1951〜 第二部 名揚四海 [ 1951-1956 ] 第四章 初登百老匯 〜1951〜 第五章 驚奇之旅 〜1952〜 第六章 迷人精靈 〜1953〜 第七章 儷人雙行 〜1954〜 第八章 甜姐兒童話 〜1955-1956〜 第三部 輝煌人生 [ 1957-1970 ] 第九章 親愛的靈魂 〜1957〜 第十章 探索自我 〜1958.01-06〜 第十一章 挫折與新生 〜1958.07-1960.12〜 第十二章 聚光燈下 〜1961-1962〜 第十三章 難道不美好嗎? 〜1963-1965〜 第十四章 彩虹盡頭 〜1966-1970〜 第四部 萬人迷 [ 1971-1993 ] 第十五章 失落的一角 〜1971-1986〜 第十六章 神聖使命 〜1987-1990〜 第十七章 最後的微笑 〜1991-1993〜
作者: 【英】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美】罗斯·怀尔德·莱恩(Rose Wilder Lane)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
简介: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以卓别林的事业发展为主线,描写了卓别林一生的奋斗故事,图文并茂,真实地再现了卓别林从凄惨悲苦的童年到成为伟大的喜剧电影人、从游艺场到文化偶像的心路历程。成长路上的悲欢离合,追求事业的辛酸冷暖,卓别林都毫不吝啬地展现给读者,谱写了一部朴实无华却又震撼心灵的人物传记。
Eric Carle: 10 Little Rubber Ducks [Board Book] 10只橡皮小鸭子 9780061964282
作者: Carle
简介:
An unabridged board book edition of Eric Carle’s New YorkTimes bestselling 10 Little Rubber Ducks
【媒体评论】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TITLE: The hardcover edition wason the NYT’s bestseller list for 18 weeks and has sold more than487,000 copies since Easter 2006. *GREAT PRICE POINT: The original10 LITTLE RUBBER DUCKS board book featured a squeaky surprise atthe end. While this edition doesn’t have the squeaky surpise, it ismuch more affordable at $7.99. *GREAT SALES FOR HIGH-PRICED BOARDBOOK VERSION: The 10 LITTLE RUBBER DUCKS board book with squeaksold more than 36,000 in one year. *AWARDS: 10 LITTLE RUBBER DUCKSwas named a School Library Journal Best Book *UNABRIDGED: Thisedition contains the entire unabridged book with the high seasadventure for all 10 rubber ducks. *MILLIONS IN SALES: Eric Carlehas world-wide sales of well over 55 million copies in more than 30languages. FROM HEAD TO TOE (March 1997) has sold over 196,000copies in hardcover; 273,000 in paperback, and 580,000 in boardbook. His perennial bestseller, THE GROUCHY LADYBUG, has sold morethan 2.6 million copies in all editions since publication in 1977.*BOARD BOOK EDITIONS ARE CARLE’S BESTSELLERS: –Does a Kangaroo Havea Mother, Too? (W02): 197,000 –The Grouchy Ladybug (F99): 608,000–From Head to Toe (S99): 795,000 –The Mixed Up Chameleon (W98):304,000 –The Secret Birthday Message (W98): 86,000 –Do You Want toBe My Friend? (F95): 167,000 Praise for 10 LITTLE RUBBER DUCKS: “Amarvelous counting/concept adventure…. It’s a definite 10.” -SchoolLibrary Journal (starred review) “A ducky tale indeed, as sublimelysimple and endearing as the playthings it portrays.” -PublishersWeekly “A charming tale.” -Child Magazine “The simple story haschild appeal that is greatly enhanced by the beautifully composedillustrations.” -Booklist *MULTIPLE LEARNING HOOKS: As with anyEric Carle title, there are layers of understanding built into thebook. 10 little rubber ducks go overboard as they are being shippedto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and each has a different adventure. Inaddition to being wonderfully funny and playful, the story alsoexplores cardinal and ordinal numbers, primary colors, directions,opposites, geography, animals and more. *SIGNATURE ART: 10 LITTLERUBBER DUCKS features the unique collage-style art for which EricCarle is famously beloved, including colorful endpapers. *THEPERFECT GIFT: This book is not only a must for every child’s giftlist, but a treat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and a perfect perennialbest-seller. *AWARD-WINNER: Eric Carle’s books have brought himinternational acclaim and honors, including, most recently, the2003 Laura Ingalls Wilder Medal awarded by the American LibraryAssociation for his body of work. *ACCLAIMED MUSEUM: The Eric CarleMuseum of Picture Book Art in Northampton, MA has been widelypublicized and acclaimed for its beautiful showcase for the work ofEric Carle and other outstanding picture book artists. This extramedia attention will continue to
作者: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L. I. Wilder)著;伍厚恺译;毕生工作室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2009
简介: 有一位老妇人,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写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她没有高深的学历,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这九部小说并没有悬疑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文辞。但是,这位老妇人所写的九本书,已经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孩子因为看了这一套书,从中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对许多孩子来说,这套书甚至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引与鼓励。 这套书,就是你手中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这位可爱的老妇人,就是本书的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 罗兰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热潮。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她的爸、妈四处迁移。她在十三岁以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达科他区。他们住过小木屋,也住过台地下的土洞。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莉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阿曼乐·怀德。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玫瑰。 罗兰和阿曼乐非常相爱,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却非常辛苦。他们同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改善。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这时候,罗兰的女儿玫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罗兰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罗兰的小说出版后就很受欢迎,到她八十七岁时,这套“小木屋”系列小说开始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一九五七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在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主角是罗兰的丈夫阿曼乐·怀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罗兰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罗兰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在梅溪边》,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在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另外,罗兰和玛莉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银湖岸》,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科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罗兰快十三岁了,由于玛莉失明,罗兰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就在罗兰的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罗兰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出镇,带回食物。其中一个男孩就是阿曼乐。 继《好长的冬天》之后,困境远离,罗兰一家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写在第七部书《草原小镇》中。 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两部是《快乐的金色年代》与《新婚四年》。《快乐的金色年代》描写了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的经历。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罗兰,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在故事末尾,罗兰与阿曼乐结婚,她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新婚四年》是罗兰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罗兰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罗兰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罗兰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不只是罗兰经历了拓荒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双手和血汗开拓出美好的家园,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回顾他们的生活,靠双手耕种、打猎、缝衣、筑屋、凿井……许许多多生活的考验,把人磨练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悦的、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文辞妙趣横生,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阅读兴趣,是对他们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今天,我们出版“小木屋”系列小说,正是希望读者通过罗兰的成长过程,重新认识自己与亲人、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更希望读者能从这段艰辛的拓荒历程中得到启发,在这个物欲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的现代社会中,找回简朴、勇敢、坚韧和爱!
Manual of travel medicine and health
作者: Robert Steffen,Herbert L. DuPont,Annelies Wilder-Smith主编;王大志主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简介:当今社会,出游旅行的人和群体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医学和健康问题也突显出来,如当前的H1N1病毒的流行等问题。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当事人,都需对旅行医学和因其导致的健康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该书正是应这一需求,分四部分,全面介绍了旅行医学及健康知识。其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传染病的健康风险及其预防;第三部分:非传染性的健康风险及其预防;第四部分:返回或移民后疾病的诊断和管理。通过该书,读者还可了解到世界各国的主要传染病发源地及其预防。
作者: (美)罗兰·英格尔斯·怀尔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胡莉莉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 《森林小屋》以美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拓荒运动”为背景,以拓 荒家庭的小女孩罗兰的生活为线索,展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勤劳善良、积 极勇敢的精神面貌以及温馨质朴的生活风貌。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熊、 冬天的白雪、春天的绿芽、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爸爸的琴声,妈妈做的 点心……这些都成了罗兰最美好的回忆。正是这种质朴而温馨的生活,造 就了最美好的人格。在那个艰苦的拓荒年代,正直的人们从来没有丧失对 未来的希望,从来不会放弃对美善的追求。 由罗兰?英格尔斯?怀尔德编著。
作者: (美)劳拉·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刘华,刘千玲译;郑歆图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 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 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 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 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 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作者: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 著,王荣生 译,伍厚恺 审校,毕生工作室 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2009年2月
简介:这套由九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在已经六十五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十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四十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Billy Wilder : the cinema of wit 1906-2002 /
作者: Glenn Hopp.
简介: The "Basic Film Series" offers readers the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the world's best films. The books are compact yet highly detailed and illustrated guides to cinema's greatest directors and genres.
作者: (美)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宁凝等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简介: 《草原小屋》是美国女作 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 屋”丛书中的一本,故事描写 19世纪70年代英格尔斯一家 在俄克拉何马州草原上纯朴 而快乐的生活。 作者劳拉生在威斯康星 州的一个森林里,由于森林里 人多起来了,劳拉的父亲带着 一家人——劳拉的母亲、姐姐 玛丽、劳拉、她的妹妹卡里向 西来到了俄克拉何马州的大 草原,在那里他们建立了新的 家园,过着虽然艰苦却很快乐 的生活。但是草原是印第安人 的领土,美国政府要求白人居 民离开草原,英格尔斯一家再 一次迁徒,离开了草原。 作者
作者: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Wilder, L. I.)著;王荣生译;毕生工作室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2009
简介:这套由九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在已经六十五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十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四十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Textbook of running medicine /
作者: [edited by] Francis G. O'Connor, Robert P. Wilder ; surgical section editor, Robert Nirschl.
简介: *The most comprehensive book available on running injuries~*Presents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princip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Offers extensive injury management strategies~*Review as
作者: (美)罗兰·英格尔斯·怀尔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陈韵如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 《草原小屋》以美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拓荒运动”为背景,细腻 地展现了罗兰一家来到大草原生活的真实历程,真挚的亲情、质朴的友情 、纯真的爱情,在茫茫的大草原亡显得格外珍贵、美好。草原小屋的故事 凸现了拓荒年代人们的勤劳、坚毅、勇敢、虔诚,他们即使面对自然灾害 ,也始终保持着沉着坚定的信心。在那个艰苦的拓荒年代,正直的人们从 来没有丧失对未来的希望,从来不会放弃对美善的追求。 《草原小屋》由罗兰?英格尔斯?怀尔德编著。
作者: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Wilder, L. I.)著;罗玲译;毕生工作室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2009
简介:有一位老妇人,她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写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她没有高深的学历,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这九部小说并没有悬疑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文辞。但是,这位老妇人所写的九本书,已经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孩子因为看了这一套书,从中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对许多孩子来说,这套书甚至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引与鼓励。 这套书,就是你手中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这位可爱的老妇人,就是本书的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 罗兰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热潮。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她的爸、妈四处迁移。她在十三岁以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达科他区。他们住过小木屋,也住过台地下的土洞。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莉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阿曼乐·怀德。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玫瑰。 罗兰和阿曼乐非常相爱,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却非常辛苦。他们同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改善。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这时候,罗兰的女儿玫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罗兰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罗兰的小说出版后就很受欢迎,到她八十七岁时,这套“小木屋”系列小说开始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一九五七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在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主角是罗兰的丈夫阿曼乐·怀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罗兰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罗兰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在梅溪边》,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在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另外,罗兰和玛莉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银湖岸》,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科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罗兰快十三岁了,由于玛莉失明,罗兰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就在罗兰的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罗兰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出镇,带回食物。其中一个男孩就是阿曼乐。 继《好长的冬天》之后,困境远离,罗兰一家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写在第七部书《草原小镇》中。 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两部是《快乐的金色年代》与《新婚四年》。《快乐的金色年代》描写了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的经历。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罗兰,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在故事末尾,罗兰与阿曼乐结婚,她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新婚四年》是罗兰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罗兰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罗兰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罗兰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不只是罗兰经历了拓荒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双手和血汗开拓出美好的家园,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回顾他们的生活,靠双手耕种、打猎、缝衣、筑屋、凿井……许许多多生活的考验,把人磨练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悦的、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文辞妙趣横生,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阅读兴趣,是对他们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今天,我们出版“小木屋”系列小说,正是希望读者通过罗兰的成长过程,重新认识自己与亲人、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更希望读者能从这段艰辛的拓荒历程中得到启发,在这个物欲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的现代社会中,找回简朴、勇敢、坚韧和爱!
简介: This beautiful new edition features unpublished notes for the novel and other illuminating documentary material, all of which is included in a new Afterword by Tappan Wilder. "On Friday noon, July the twentieth, 1714, the finest bridge in all Peru broke and precipitated five travelers into the gulf below." With this celebrated sentence Thornton Wilder begins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one of the towering achievements in American fiction and a novel 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 By chance, a monk witnesses the tragedy. Brother Juniper then embarks on a quest to prove that it was divine intervention rather than chance that led to the deaths of those who perished in the tragedy. His search leads to his own death -- and to the author's timeles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nature of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is new edition of Wilder’s 1928 Pulitzer Prize winning novel contains a new foreword by Russell Banks.
Point Click & Wow!:A Quick Guide to Brilliant Laptop Presentations
作者: ( )克劳迪纳·怀尔德(Claudyne Wilder),( )珍妮弗·罗汤多(Jennifer Rotondo)著;王越,江洋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市场上有许多关于商业报告演示理论、使用报告软件以及设计精彩的视觉效果的书。 惟有《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技能与方法系列:商业演示制作技巧(第2版)》囊括了所有商业报告演示最基础的技能, 从策划到设计、演示演讲再到解决临场电脑故障,面面俱到,无一遗漏。读这《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技能与方法系列:商业演示制作技巧(第2版)》,你会发现,无论是准备一次商业报告还是做报告,其实并不必总是让你绞尽脑汁、搜肠刮肚。 有了《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技能与方法系列:商业演示制作技巧(第2版)》的帮助, 不久你就能创建出适合自己风格的最佳演示报告方案。你将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设计和制作你的下一个演示报告。 你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细节将如何为一次演示报告增光添彩或者使之功败垂成。 你将了解到在准备一次报告时到底该从何着手。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技能与方法系列:商业演示制作技巧(第2版)》共分为6章,无数实例使得每一章的内容都趣味盎然, 各章后面的评估表将帮助你确定报告内容、图案和幻灯演示是否都紧扣主题, 是否还有什么遗漏和不妥。 第1章教你如何与观众交流,,鼓励听众参与你的演示报告讨论;第2章教你明确报告目标, 在你与同伴认真考虑好报告目的之前, 先不要动手制作任何一张幻灯片;第3章谋求技术上的成功;第4章为设计公司“蓝图”;第5章,制作有冲击力的幻灯片;从第6章的标题“排练, 排练, 再排练”, 就能看出 “排练” 有多重要了。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技能与方法系列:商业演示制作技巧(第2版)》适合所有商业报告人和各行各业使用演示幻灯片(PPT)的人;商务人员, 特别是营销和销售人员有效利用这项新技术能增进与客户的交流。
简介:
In Point, Click & Wow! you will find the insider knowledge of public speaking that we all need but were never taught. When Point, Click & Wow! was first published more than ten years ago, it quickly became the go-to resource for creating laptop presentations that have the "Wow" factor!
Completely reworked and updated, this new third edition puts the focus on you, the presenter, who must create a winning presentation every time. Claudyne Wilder's groundbreaking book offers myriad new features and updated slide designs as well as illustrative stories and advice from executives.
A brilliant laptop presentation is more than just dazzling slides. If you want your laptop computer presentations to have the Wow factor, simply follow the suggestions and use the ideas outlined in the thoroughly revised and updated second edition of Point, Click, and Wow! This hands-on guide shows you how to create memorable presentations that will get your message across with style. Unlike others books on the topic, this practical guide teaches you how to really sell your knowledge, product, or service in a customer-focused, one-to-one marketing manner. Authors Claudyne Wilder and Jennifer Rotondo offer the guidance you need to look, act, and sound like a pro. Throughout the book the authors explain how to create persuasive visuals, use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d sell your idea or product to an audience. This revised edition also includes a CD-ROM that will give you the tools you need to customize your slides.
"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presentations poses a new set of challenges for both the novice and veteran presenter. Point, Click and Wow! provides some great tip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and offers ideas on how to get the audience engaged and really interacting with you, the presenter." --Dave Poulin, national sales manager, Mercury Computer Systems, Inc.
"Anyone who wants to deliver more effective, imaginative presentations will find a wealth of practical tips here, and those who actually use them are bound to meet with more real-world success." --Tad Simons, editor-in-chief, Presentations
"Claudyne has done it again. In Point, Click, and Wow! Second Edition, she shows that presentations slides don't connect to an audience-people do. Through countless examples and tips, presenters will learn how to be the message of their talk. The results will speak for themselves-a thrilled audience, a confident, energized presenter, and a presentation success." --Howard Ris, president,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Fabulous! Enormously useful ideas, terrific illustrations, an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handbook on effective presentations I have seen. I can't wait to get this book into the hands of my students." --Alan Gaynor, professor, human resource education, Boston University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Paperback edition.
作者简介:
Claudyne Wilder is an acclaimed speaker, coach, published author and co-creator of the CD Presentations in a Hurry. She trains executives, entrepreneurs, and professionals?in the world's leading companies on how to coherently and passionately present their messages and share their stories. She brings a unique and invigorating perspective to her work from her years of studying the Argentine Tango.
简介:List of dramatists includes George Abbott, JoAnne Akalaitis, Edward Albee, William Alfred, Robert Anderson, Robert Ardrey, George Axelrod, Thomas Babe, Jon Robin Baitz, James Baldwin, Amiri Baraka, Djuna Barnes, S.N. Behrman, Eric Bentley, George Birimsia, Lee Blessing, Eric Bogosian, Julie Bovasso, Lee Breuer, Kenneth H. Brown, Ed Bullins, Charles Busch, Lewis John Carlino, Lonnie Carter, Mary Chase, Paddy Chayefsky, Alice Childress, Frank Chin, Darrah Cloud, Rick Cluchey, Constance S. Congdon, Marc Connelly, Ron Cowen, Michael Cristofer, Rachel Crothers, Mart Crowley, Ossie Davis, Phillip Hayes Dean, Steven Dietz, Charles Dizenzo, Rosalyn Drexler, Martin Duberman, Christopher Durang, Lonne Elder III, Ules Feiffer, Lawrence Ferlinghetti, Harvey Fierstein, Horton Foote, Richard Foreman, Mar铆a Irene Forn茅s, Paul Foster, Mario Fratti, Bruce Jay Friedman, Charles Fuller, George Furth, Frank Gagliano, Herb Gardner, Larry Gelbart, William Gibson, Frank D. Gilroy, James Goldman, Paul Go odman, Charles Gordone, Philip Kan Gotanda, Spalding Gray, Paul Green, Richard Greenberg, David Greenspan, John Guare, A.R. Gurney Jr., Oliver Hailey, William Hanley, Lorraine Hansberry, William Hauptman, Allan Havis, Lillian Hellman, Beth Henley, James Leo Herlihy, Errol Hill, Robert Hivnor, William Hoffman, Joan Holden, Israel Horovitz, Tina Howe, David Henry Hwang, Willian Inge, Albert Innaurato, Len Jenkin, Lee Kalcheim, Garson Kanin, Adrienne Kennedy, Wedny Kesselman, Sidney Kingsley, Kenneth Koch, Harry Kondoleon, Arthur Kopit, H.M Koutoukas, Ruth Krauss, Tony Kushner, Arthur Laurents, Jerome Lawrence, John Howard Lawson, Robert E. Lee, Romulus Linney, Robert Lowell, Craig Lucas, Charles Ludlam, Ken Ludwig, Eduardo Machado, ARchibald MacLeish, Jackson MacLow, David Mamet, Emily Mnn, William Mastrosimone, Elaine May, Michael McClure, James McLure, Terrence McNally, Murray Mednick, Mark Medoff, Leonard Melfk, Arthur Miller, Jason Miller, Susan Miller, Ron Milner, Loften Mitchell, T ad Mosel, Richard Nelson, John Ford Noonan, Marsha Norman, Clifford Odets, Eugene O'Neill, Eric Overmyer, Rochelle Owens, OyamO, Suzan-Lori Parks, John Patrick, Robert Patrick, John Peilmeier, Miguel Pinero, Bernard Pomerance, David Rabe, Dennis J. Reardon, Keith Reddin, Ronald Ribman, Jack Richardson, Howard Sackler, Arthur Sainer, Milcha S谩nchez-Scott, William Saroyan, Joan M. Schenkar, James Schevill, Murray Schisgal, Ntozake Shange, John Patrick Shanley, Wallace Shawn, Sam Shepard, Martin Sherman, Stuart Sherman, Neil Simon, Michael T. Smith, David Starkweather, Barrie Stavis, John Steppling, Karen Sunde, Ted Tally, Ronald Tavel, Megan Terry, Steve Tesich, Alfred Uhry, Luis Valdez, Jean-Claude van Itallie, Gore Vidal, Paula Vogel, Joseph A. Walker, Douglas Turner Ward, Wendy Wasserstein, Jerome Weidman, Arnold Weinstein, Michael Weller, Mac Wellman, Richard Wesley, Edgar Nkosi White, John White, Thornton Wilder, Tennessee Williams, August Wilson, Doric Wilson, Lanford Wilson, Robe rt M. Wilson, George C. Wolfe, Olwen Wymark, Susan Yankowitz, Paul Zin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