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日本酒之味
作者: 茶乌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简介: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38弹 ——《知日·日本酒之味》特集!
了解一个国家,不能仅限于表面,如果可以更深入地品味它,将会是很美妙的事。
知日这次以“日本酒”为主题,献上“日本酒味觉之旅指南书”。
在日本人的口语中,将“清酒”称为“日本酒”,不难看出清酒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
日本的清酒酿造历史悠久。原是随中国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传到了日本,通过日本独特的米、水和技术得到了发展。江户时代,生产技术提高的同时,产量增加,成为了老百姓喜欢的饮品。在战后的1973年迎来了产量的高峰,不久,又由于洋酒的普及等,消费低落。
2000年后,与此危机抗争的酿酒者们不断生产出创新的清酒。如今的清酒却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与十年前相比出口量翻了一倍。这又是一次日本的逆输入。
日本的年轻人正在重新审视着清酒的魅力。
“清酒”之于日本,是古老的新酒。了解“清酒”、试着去品味它,也与“品味日本”紧紧相连。
【目录】
特集 日本酒之味
清酒的历程
IWC 清酒部门10年冠军酒
村上隆,你为什么现在开始关注清酒?
interview 村上隆
品味清酒,品味日本
从地方酒藏了解日本清酒
酒藏 守护日本全国造酒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走访酒藏的乐趣 是与当地人交流的快乐
清酒历史散步
日本人的日本酒在发现 地方制酒迎来了春天
酒藏的另一番乐趣 不仅限于清酒!
全地域推进的酒藏巡礼 尽情体验“酒藏tourism”和“品酒活动”
清酒课堂 LESSON 1杜氏
《一献的谱系》:直击能登杜氏的造酒现场
interview 石井かほり
清酒课堂 LESSON2 从纯米和清水中诞生的清酒
清酒课堂 LESSON 3 从微生物复杂的生物活动中诞生的清酒
清酒课堂 LESSON 4 清酒是怎么诞生的?
让清酒走向世界 听听新一代酒藏经营者怎么说
interview 佐藤祐辅
让清酒走向世界 听听新的酿酒师怎么说
interview 寺田优
清酒画廊 1
东京农业大学“食与农”博物馆 / picture courtesy
别册 日本酒场,此刻不去更待何时! 东京篇/京都篇
地酒之美 日本在地出版人的推荐
清之酒 酒之器
清酒画廊 2
东京农业大学“食与农”博物馆 / picture courtesy
酒瓶、风土与设计
清酒课堂 LESSON 5 温酒的乐趣
清酒课堂LESSON6 主要的酒器种有哪些?
清酒课堂 LESSON 7 酒桌上有何礼仪?
清酒课堂 LESSON8 与酒相关的日语
清酒课堂LESSON9读懂清酒瓶上的标签,会让喝酒变得更有乐趣!
山本敬和他的清酒世界
interview 山本敬
清酒画廊3
秋田县酒造协同组合 / picture courtesy
爱上!酒糟 由清酒诞生的健康美食 加入酒糟后的八大美味食谱
了解清酒的情报馆 JSS Information Center
最幸福的一杯 & 这是我最爱的酒具
别册 日和手帖
你理想的家是什么样?
regulars
器
羽生野亚 木质托盘
吴东龙的酒店设计之旅
HOTEL EDIT YOKOHAMA 发现海港旅馆的生活方式
施小炜×施依依 东京生活记事
第五回 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独有的东西
告诉我吧!日语老师
时代风美容养颜
【免费在线读】
我现在不怎么喝酒,只是因酒器的魅力而收藏。大多数的酒器收藏者都不太喜欢新的酒器,他们追求古董,喜爱有浸痕的酒器。他们有一种叫“养器”的享受方式。执着于清酒不断地浸入陶器中,显示出纹路。对于中国人或美国人来说,会觉得脏了,但是这是一种日本所特有的享受。
——现代艺术家村上隆
我认为日本的酒业界在二战后并没有得到认可。其中三得利威士忌“響”真正地得过奖,受到了中国人的热购,可大部分即没有得到世界的关注。
原因之一,清酒不容易保存,不像红酒那样越陈越价值高,很难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这次酒瓶的设计,并非为了提高清酒的价值,只是想,艺术界的人带上很有趣的红酒去做客,我什么不可以设计同样有趣的清酒酒瓶呢?仅此而已。
——现代艺术家村上隆
清酒的温度、以及味道可以数倍地膨胀这点和其他酒类有决定性的不同。而且,不仅是刺身等发酵珍味,和汉堡、炸虾、意大利面、烤肉等洋食搭配也非常美味,让人深深沉醉于日本酒味的丰富深邃。
——纪录片《一献的谱系》导演石井かほり
我觉得日本酒诞生的原点是“御神酒”。比如说,在茶道中,主人为了服侍客人,而向客人沏上一服茶,而喝下向神侍奉的日本酒,从而获得了平等的立场,从而诞生了觥筹交错的饮酒文化。而“干杯”这一行为,则会使紧张的关系变得缓和,有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作用。恐怕从古来就一直喝酒的日本人,借助着酒力,不仅使身心愉快,也期待着人际关系的润滑吧。
——纪录片《一献的谱系》导演石井かほり
在我看来,“好喝”虽然很重要,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一直为了美味而无视传统,无限制地使用新技术,怕是会失去清酒中最珍贵的部分吧。这样一来,只热衷于“味道”而一时兴起去消费的人们,也会马上走开。我不想这样,我只是希望能在这样造酒的模式上与我产生共鸣的人越来越多。另外,对于清酒的传统性和伦理性上抱有兴趣的。
——新政酒造第八任社长佐藤祐辅
为了更进一步靠近自然,我现在正在考虑有效利用过去使用的木桶来进行发酵。此外,我对中国的发酵文化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是日本的文化起源,而且据说其中还蕴藏了很了不起的发酵智慧。我就是想做一种在文化交流中发酵出来的酒。
——寺田本家第24代目主人寺田优
清酒会多饮酒器也是个原因。一人一壶一杯,自斟自饮其乐融融。尤其清酒加温之后,入杯香入口绵入喉顺畅,一杯接一杯直至话密语喧,方入化境。日本酒壶犹如花瓶,置于桌前,配以餐具十分般配。每次饮清酒前我都要先欣赏酒壶一番,无论素色还是彩绘,无论圆器还是异形,先欣赏酒壶就会使饮酒多一份乐趣。
——马未都《清之酒酒之器》
清酒可以分成两大类。有的大量生产,是以“量”为前提的酒,还有少量制作,追求“质”的酒。豪迈、尽兴喝的是酒,搭配美食深入探寻当中细微的味觉差异的也是酒。并不是比较哪一种是对的,然而八海山是坚定不移地属于后者。
——原研哉《酒瓶、风土与设计》
喝得微醺的大叔们,在街头漫步。当然,这两年,在一些低消费的店铺,也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与其说人们享受着喝清酒,不如说混入大叔们中间一起喝,更是一种乐趣。我们去喝酒,不是一家店铺坐到底,而是这儿那儿都逛逛,一边观览,一边走进自己喜欢的小店看看。所以在条街品尝美味,最地道的方式就是“喝一点,吃一点”。
——渡边纪子《日本酒场:东京篇》
与聚集了各种地方的人的东京相比,京都当地的店聚集的大部分是当地人。我如果去这家店会跟老乡遇见,去另一家店又会跟别的老乡见面。这就是京都的优点。享受着移动的乐趣,在某一区域喝酒也很不错。如果喜欢时尚的店,推荐乌丸地区,而小酒馆多位于木屋町地区。在这些地区,随意进入目光所及的一间店,再徒步移动到下一家店去,也是很快乐的。
——福森kunihiro《日本酒场:京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