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1 项 “沈莹” 相关结果
Java Event Handling
作者: (美)Grant Palmer著;沈莹等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 Java语言中高效率的事件处理功能是创建功能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软件的关键。本书是第一本专门讨论Java事件处理的专著,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中高级技巧的所有内容。本书作者Grant Palmer是一位著名的Java软件开发专家,他不但深入剖析了Java事件模型,而且讲解了如何充分利用事件处理来提供更为强大的控制能力和功能。 本书内容包括了本地和分布式事件的差别、相似性以及实用技术;所有Java事件的详细参考,包括事件类以及生存周期方法等;高级技术包括:事件监听器管理器类、用户定义的事件类以及事件监听器等;许多简单实用的程序代码示例。 本书适合于各类Java程序员阅读,尤其适用于准备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的中高级Java程序员,是他们进一步提高编程技能的实用指南。
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作者: 沈莹著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简介:《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由沈莹著,以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西安市为主要调研对象,首先对187个已经形成的城中村展开基础性调查与数据库建设。之后,选择其中位于城市东、西、南、北不同方位,且具有一定典型性的75个城中村,就其空间环境现状与变迁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对城中村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影响城中村更新改造的6种分类,结合典型个案进行不同类型城中村的比较研究。书中还就城中村居住空间形态,以西安市西八里村为主要对象展开调查研究,对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形成、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概括。
Twentieth-Century design
作者: (英)乔纳森·M. 伍德姆(Jonathan M. Woodham)著;周博,沈莹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描述了20世纪中,设计在西方工业社会以及远东地区的发展流变,对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设计师、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了全面扫描与介绍。逐一阐述了设计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如:现代主义、消费主义、二战后的重建、怀旧、社会责任等。
台湾史
作者: 戚嘉林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1
简介: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17世纪初,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国姓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1662年2月,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发兵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第2叶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蒋介石父子回家乡溪口祭扫祖坟,拜别祠堂,离开大陆,退抵台湾。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 蒋经国于1978年出任台湾领导人。1992年台湾人均国民所得达9591美元,较蒋介石时代增加10.8倍,较1951年增加70倍。
临海水土志[地方志]
作者: (吴)沈莹撰;张崇根辑注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战略[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潘岳主编;沈莹等编写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作者: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著;沈莹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是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经典名作之一。作者考察了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变迁,探索了变革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全书按此思路分为三章,详尽而清晰地考察了建筑风格变迁的轨迹。本书采用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和风格研究的思路是沃尔夫林以后著作的基础,对艺术史影响深远。
世界最早记载台湾的书
作者: (吴)沈莹撰;张崇根辑校
出版社:海峡学术出版社,2013
国有企业改组中的债务处理:大改组中的国有经济
作者: 鲁利玲, 沈莹著
出版社:
托管的理论与实务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简介: 本书论述托管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和操作规范,分析我国企业托管和银行不良债权托管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介绍国外企业托管和银行不良债权托管的经验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
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
作者: 张崇根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是关于台湾的古代民族、现代民族,少数民族、汉族的一部学术著作。《现代民族篇》中包括台湾世居民族的族称沿革、台湾世居民族不是单一民族、族群划分、社会组织传统经济形态、神话传说、传统文化、手工艺、婚姻与生育、传统习俗等。书中一些学术观点在国内外台湾研究中有一定价值。 本文集贡献绘学术界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通过对三国时代沈莹著作《临海水土志》的辑佚、校注,进行夷洲民(山夷)与平博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夷洲民是平博族先民的意见。 二、发现了明代周婴《东番记》(赋)原文,对东番的地理范围与东番人的族属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东番”公指台湾本岛西南海岸、“东潘 夷人”是平博族一部分的看法。 三、论证了台湾世居少数民族不是单一民族,而是有若干个在其内部“氏族、胞族和部落仍然完全保持着它们的独立性”的、即与恩格斯提出的“古代民族”类似的人们共同体,也与祖国大陆原来处地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些民族相似。 更多>>
汉唐方志辑佚
作者: 刘纬毅著
简介: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涵广事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概括为:滥觞于两汉,兴起于六朝,发展于隋唐,完备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但于宋代推行雕板印刷之前,包括地方志书的汉唐文献典籍,仅凭手写传钞,故社会流传受到极大限制。至于宫内所藏孤本秘籍,在历代社会动乱中,屡遭浩劫,毁失情况亦亟严重。隋代牛弘曾列举古籍“五厄”:一为秦皇之焚书,二为王莽之燔宫,三为董卓之祸乱,四为刘(渊)石(勒)之陷洛,五为萧绎之毁书。南宋胡应麟则历数周隋以来复有“五厄”,大业、天宝、广明、靖康、绍定,通前为之“十厄”矣!以故,早在南宋时郑樵即惋叹“自汉以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至于地方志书,因当时钞本既少,亡佚尤为惨重,留传至今者,仅千分之四五耳。实为我国文化史上一大遗憾。 不幸中值得庆幸的是,六朝唐人史注、唐宋类书、地理志以及文集笔记等,多征引汉唐方志的一些记述。由此引发后代有识之士,对其进行辑佚。堪为“零圭碎璧,弥足珍贵”。 元末明初陶宗仪,博览古学,著述等身。其《说郛》采摭古籍六百余种,其中汉唐方志即达四十二种。此为辑佚方志之嚆矢。清代辑佚之学大兴,王漠《汉唐地理书钞》辑地理志及方志二百四十九种。惜付梓时仅存七十种,其中方志十七种。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收辑汉唐方志二十九种,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收辑宋前方志五十五种。此外,张澍及鲁迅亦辑秦陇、会稽古志十六种。以上诸家从古籍中悉心钩沉,使人们得以窥见汉唐方志端倪,功不可没。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诸如秘藏馆阁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以及罕见的宋元方志、均无从获见。即如《齐民要术》、《政和本草》等子书,亦未能利用。致使辑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遗漏。上述辑佚除却重复,共辑方志近九十种,约六万余字。 七十年代后期,我国拨乱反正后,百废待兴。为使汉唐方志佚文得以较完整地集中展现出来,我于整理古籍之余,着意对此进行辑录。以后虽致力新编《山西通志》的编纂,此项工作亦未中辍。十余年来,从四十余种、六千余卷类书、地志、史书、子书中,共辑出汉唐方志四百四十种,约四十万字。内容涉及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五百余县的地理沿革和自然、社会状况。其中不乏重要和珍稀的历史资料。 如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志》“夷洲”条,以四百二十余字,详记台湾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农业、渔业、民俗、风情,是我国关于台湾地理的最早记述。有力证实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台湾即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宋雷次宗《豫章记》中关于东汉建立庐陵郡、鄱阳郡及上蔡、永修等六县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及《元和郡县志》均失载,对理清今江西省及其有关县的建置沿革至关重要。 在生产、科技方面,南朝郑缉之《永嘉记》“养蚕”条,除写蚕的品种、特征、生长习性外,并介绍饲养经验及病害防治,反映我国古代养蚕业之发展水平。再如东汉杨孚《临海水土记》载录临海地区鱼类四十余种,并介绍其不同生态特性,说明当时利用海洋资源已具相当水平。又如南朝宋《豫章记》“丰城县”条关于煤炭的记载,系我国长江流域最早的煤炭纪实,亦为煤炭史的重要一页。 至于西汉辛氏《三秦记》“沙角山”条关于沙漠地带鸣沙现象的描述,是世界上鸣沙现象最早的科学纪实,已引起地理学界的重视。三国吴顾启期《娄地记》关于太湖洞庭山溶洞的生动写真,南朝宋段国《沙州记》揭示的雀鼠同穴与沈怀远《南越志》记载的蛣蟹共生现象,山谦之《南徐州记》关于南沙县海岸堆积地形变化的实录,均系我国古代地理学之重要资料。 此外,汉唐方志中尚载许多立德、立功、立言之历史人物,其嘉言懿行,或轶闻趣事,对了解古代精神文明亦有裨益。仅举以上几例,已可窥视向被誉为“一方全史”之地方志的一斑。现将散存古籍中的汉唐方志佚文发掘整理出来,无疑对研究我国地理学史、手工业史、经济史、农业史、科技史、文化史、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在当前全国普遍修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热潮中,该书能为各地提供鲜为人知的地方史料,更具有现实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其中亦羼杂封建、迷信和荒诞不经的成份,我们应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能古为今用。 前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中国地方志旧志整理工作委员会主任董一博同志,于一九八四年全国旧志整理工作会议上,曾对此项辑佚工作极为支持。其后,一九八六年旧志整理委员会在 杭州研究《中国方志大辞典》编纂方案时,仍垂询此事。现多年宿愿虽得了却,而董老业已谢世,每念及此,感慨不胜。 当代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对辑佚之学向亟重视。九十高龄犹导引后学亲撰序言,着实令人感动。谨表谢忱。 在当今商品大潮中,学术著作出版之难,学人多有感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明知出版此书不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但以繁荣学术研究为重,仍予出版。值此付梓之际,特向出版社诸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走出债务困境的抉择
作者: 鲁利玲,沈莹著
夏加尔
作者: 邹亚林,沈莹编著
简介: 艺术大师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灯盏。请想一想,如果没有莫扎特,没有肖邦,没有八大,没有齐白石……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多么暗淡。 其实,艺术大师的生活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真挚甚至偏执的热爱。同时,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常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有时会有独到的感受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热爱艺术,更不可能成为艺术大师。大师是属于时代的,大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这套书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大师、走进大师,让你了解大师的喜怒哀乐。不仅揣测他的生活,还揣测他的形象,直接从他那个时代的风景、街道、酒吧、舞台、生活道具等各个方面挖掘他心灵深处的东西。 这套书会带给您一些有意味的启示的。
经济学专业英语教程——专业英语阅读丛书
作者: 石敏,沈莹主编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本教程取材于国外经济学经典专著及权威教科书。专业覆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投资学”、“营销学”、“会计学”等十几个专业。语言较通俗易懂,目的是在增加专业词汇同时,培养学生阅读一般性专业专刊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文献及运用英语扩大专业知识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全书均有单词注释、阅读理解及部分译文。
大红官印
作者: 杨建强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06月
简介: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城乡改革的长篇小说。青年干部杨子从北京来到江南吴州市锻炼,因表现出色和特殊的家庭背景,被留在吴州市担任市长。又因与宋一平(云龙县县长)、汪玉田(云龙县县委书记)政见一致,与康佰昌(吴州市市委书记)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杨子在全力支持云龙县改革的同时,却无力在吴州市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对夫人林风的不满与失望,对红颜知己沈莹莹的暖昧与愧疚,最终促使他毅然选择离婚与辞职。小说及时反映当前复杂的城乡改革,写出改革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矛盾、阻力和习惯势力,及其希望所在。它是部政论体小说,有别于当今流行的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快事的官场小说。作品以杨子与康书记不可避免的种种矛循冲突为主线,编织出一个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官场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杨子的抱负远大、精明果断,康书记的老练通达、圆滑世故,阿淼的勃勃野心、阴险骄横,均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s
作者: (英)尼古斯·斯坦戈斯编纂;范景中主编;刘礼宾,代亭,沈莹翻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简介: 本词典提供了全面的艺术信息,词条涉及世界范围内的绘画、雕塑、素描、版画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涵盖历史上艺术与艺术家群体的诸多风格与运动,此外还包括关于技法、材质、术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介绍了对艺术发展与艺术家的作品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及他们的思想。本词典力求精确,但在必要之处,也会负责地给出评价。总而言之,类似“英国艺术”这中不可能集中说明的笼统条目未被收录。但也有例外,一些更为笼统的非西方文化的词条被收录其中,在这些词条中,艺术家的佚名是普遍现象。尽管如此,本词典还是收录了那些著名的、读者可能会碰到的关于单个艺术家的词条。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1905-0949
作者: 谢荃,沈莹编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简介: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时至新世纪,中国电影重新恢复其产业身份。2003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和各经济成分的电影企业都在为电影产业改革做出努力,各种对于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甚为蓬勃。 对于后发达工业国家,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这对于我们更好的把脉中国电影产业意义重大。同时,对于锦如繁花的本土早期电影产业研究也应是重要课题之一。借昔鉴今,方能明他日途径。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却并不充分。纵然有更多的理论触角也局限在对电影本体理论的探讨上,鲜有文字对早期中国电影业进行产业描述。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1905-1949)》由谢荃、沈莹编著,将尝试弥补这一理论空白,对中国早期电影进行产业研究,并试图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出路提供引玉之思。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
作者: 陆花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简介: 曾经,电影是我的梦想;现在,电影是我的生活。本书收录了26位同学对电影的收获,读着这一篇篇的文章,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青春的面孔:张晓颖因《六个梦》而走进电影,周扬从梦圆北京电影学院到美丽西施,熊少波眼里的小地方、大学校,刘灿国镜头下的蒙太奇,胡刘斌的靠近电影走进生活,杨晶那无尽的人缘、校缘,还有贺斌来自兰州的《录音的力量》,宁愿“干活”少挣钱而继续‘磨蹭”在校园的沈莹,那个帮助别人报考电影学院后才感悟电影并考入电影学院的赵斌,用《井底之蛙》敲开电影大门的郭大维、谭诺等等,犹如26部美妙的交响音画。翻开这本书吧,没有豪言壮语却句句豪情满怀。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艺术院校,她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唯一的电影学院。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在校的同学写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的生活,涵盖面很广——写自己、写同学、写老师、写学校。投考电影学院时,他们多是出于对电影的兴趣和爱好。回首几年的学习生活,他们发现,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电影的理论和实际拍摄的技巧,还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谦虚、宽容的人文素养。
小荧星艺术学校通用教程:拉丁舞初级教程
作者: 沈莹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小荧星团队的全体优秀教师、凝聚全社会艺术精英的小荧星艺委会全体成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提炼、汇集教学中最为经典、*训练价值的内容,编写了这套适用于少年儿童艺术基础训练和各种演出需要的读物,即“小荧星艺术学校通用教程”。这套教程集“歌、舞、演”三大类,其中包括了拉丁舞、芭蕾舞、民族舞、歌舞、主持、合唱、影视共七个不同的专业。同时,为方便大家更直观地学习和欣赏,教程中加入了二维码扫描功能,并设置了互动环节,以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将学习、游戏、教育融为一体。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海南出版社,201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海峡学术出版社,2013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民族出版社,2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