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32 项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相关结果
中国民族史研究.三
作者: 华祖根,卢勋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4
简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
作者: 金炳镐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6
简介:金炳镐,男,朝鲜族,生于1950年2月,黑龙江延寿县人。1974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系政治理论专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科部主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任教近30年中,三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称,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并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首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论著中获国家部委级奖16项。
土家族风俗志
作者: 杨昌鑫编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5
简介: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处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出版了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族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从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疳在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The Holy Qur-An A Rhymed Translation
作者: 林松译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简介: 《古兰经韵译》,是我国第八位译者奉献的第十种汉文通译本。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马坚译本之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二部译本。1988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在北京同时发行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单行(全一册)两种版本。与原经全文对照编排,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用带韵散文体翻译,在国内也是首次尝试。 译者叶哈雅·林松,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专业教学外,科研项目以回族历史和伊斯兰文化为重点。译者早年曾师从马坚、哈得成、张子仁等先生学过阿拉伯语言文化,并参与回民报刊的编辑工作。其祖辈系哈吉世家,父、叔皆30年代初期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受环境与家庭影响,对伊斯兰学术文化有浓厚兴趣。因此,在讲授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同时,亦兼顾回回历史与文化之课题研究。其撰述,译著除《古兰经文选》和《古兰经韵译》选择、通译本外,中国文学方面,有《孟子全译》、《宋代文学》及古代部分回族作家、作品研究等,民族宗教方面,著有《麦加朝觐见闻》、《汉译(古兰经)史话》、《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与和合著论文集),和“宗教经书宝典系列”中的专著《古兰经知识宝典》;译注有阿拉伯古典长篇抒情诗《斗篷之歌》,编撰有《古兰经故事》(与杨连凯、李佩伦、白崇人合编),《中国回族大词典》(任副主编,邱树森主编)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涉及回族历史与人物,其中有关郑和之研究占十余篇。部分作品被译为阿拉伯、波斯、英、日文发表。 关于《古兰经》的翻译,起先是从选择开始。1981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阿、汉对照本《古兰经文选》(即《亥帖》选本),试用押韵散文体裁表述,并略带简注。由于译文音韵铿锵、顺口悦耳、好记易懂,受到穆斯林群众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在各方建议、鼓励、催促下,才下决心试作通译。译者在《后记》中说:“对韵译的摸索,绝不是想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事实上国外早有先例可循。我的主观动机不过是想把它富于韵味感的特征,借用我国音韵丰富的汉语尽力转达。”并谈到在尝试过程中,“常感到作茧自缚之苦,亦有词难尽意之憾,更有因韵损意之忧,但又有甘愿磨炼之乐,因而常处于犹豫矛盾状态,试译工作时勤时懒,亦曾几度中辍。历经甘苦,克服惰性,勉力振作,终于把初稿完成。修润复查时,仍感到有不少长期搁置的歧疑难关,不易突破。虽曾查证寻据,求教师友,参照他译或注疏而酌情抉择,还是感到远远没能表达原文美妙的色泽光辉”。是非经过不知难,这恐怕也是所有译经人共同的切身感受。 《古兰经韵译》的两种版本,版式编排以阿、汉对照本为主,按卷次分章逐节对照,原文、译注均分开,各占一页;汉文单行本则是抽印于对照本,正文页码及版式完全相同。都是32开布面精装本,汉文本计1162页,约82.4万字。卷首有白寿彝教授题词和李士厚先生题诗,封面汉文书名由马松亭大阿訇题签。目录前有《例言》10则,卷末附录有:1.有关朗诵的几种符号说明;2.祈求词;3.《古兰经》各卷章节一览表;4.六十年来汉译《古兰经》版本简介。最后是译者《后记》。对照本初版5万部,汉文本3万部,皆布面精装,外加护封。 通观译文,全用带韵散文体表述,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二者交替,综合并用,既要保证对原文精神的表达,又要顾及语尾押韵的特点,故句式较灵活,姑举若干片断,以剖视此韵译本自身的风格。 (一)在理解原经内容的基础上,扣准原有语汇的前提下,尽力以相互吻合的句式译述。 如第10章《优努斯》第24节,以庄稼收成的丰歉作比喻,论述安拉的旨意应发人深思,全节是一个紧密连贯的长句子,译文为: 今世的生活, 好比从高空降落的雨, 地里的庄稼——人类和牲畜赖以生存的东西 便借它滋长茂密, 等到大地肥美丰腴,妖娆绚丽, 种地人料定丰收在望之际, 夜间或白昼,下达了我的旨意, 我使它变得干枯光秃 就像原先并没播种过籽粒, 我就这样对能思考的人把征兆剖析。 分句表述,与原文比较,词序位置虽小有调整,但基本上不脱离分句的范畴。 (二)掌握经文蕴涵精神和语言风貌,通过译句转达内容与形式凝结的环境气氛。 如第二章《黄牛(摆盖来)》第286节,含有庄严、肃穆的呼告、求祈色彩,各国穆斯林通常视为一段精辟的祈祷词,在履行拜功后,或隆重仪式中,摊开双掌于胸前作“堵阿宜”之际,常恭诵这一节,其韵译句子为: 安拉不苛求任何人超过能力所及的限度, 各人应受所行【善举】的奖励, 应受所造【罪孽】的惩处。 啊!我们的主!请不要责怪我们的疏忽, ——如果我们遗忘或有错误。 求你不要让我们背上过重的包袱, 犹如你让前人所承担的重负。 啊!我们的养主! 请不要给我们力所不及的繁务, 请对我们宽容, 请对我们饶恕, 请给我们恩顾! 你是我们的护佑者, 求你给我们援助, 以对付那些叛逆之徒。 如泣如诉、呼告求助的氛围,已大体根据原文转译。 (三)译文虽押韵,但不追求构句整齐,保持散文格式,偶有注重上下句修辞手法之处,均依随原经之遣词造句,如: 【例一】 第91章《太阳(晒目思)》第8-9节: 洁身自重的人必获胜利, 污身自毁的人肯定晦气。 【例二】 第41章《阐释(奉随来特)》第46节: 行善者自享其利, 作恶者咎由自取, 你的主对仆人绝不亏枉冤屈。 【例三】 第99章《震撼(唧哩咱啦)》第7-8节: 谁行过一微之善,有赏可见, 谁作过一尘之恶,必见惩办。 采用类似白话文对仗句译述,注意句型工整,均以原文为据,其中例二第3句亦因原句变幻而改译为散句。又如第82章《崩裂(引非塔勒)》第1-6节描述末日景象的句子中,前4节系构词严整的排比句式,后两节改为带叙述兼质问的散句,译文也相应地尾随变化: 1.当苍天崩裂破碎之时, 2.当星辰殒落飘坠之时, 3.当海洋横溢泛溢之时, 4.当坟墓翻覆捅开之时, 5.任何人都会知道自己前前后后干的事, 6.人啊?什么因素蛊惑你对仁慈的主背道而驰? 两相对照,便可发现句式之齐整与零散,以及字数之多寡增减,都是依随原文而有意为之。 (四)用带韵散文译述,力求音韵铿锵、节奏和谐、顺口悦耳、好记易懂,是译文的主要特征。 此通译本,节尾句末均照顾韵脚。其中短章和中章,分节较少,力求一韵到底;某些长章,为避免因韵损意,在可以划分段落之处亦曾改韵换辙,但也注意防止换韵过于频繁。甚至对篇幅较多的长章,亦尽可能坚持不轻易改韵。例如常被诵读的第九章《忏悔(讨白)》,全章共129节,译文达610多行,通章一韵到底,用“u”韵,如:“布、徒、怒、辱、书、悟、处、苦、赋、护、睹、顾”等等押韵、再如第十章《优努斯》,共109节,译文约440行,统押“i”、“v”韵,如:“异、迪、喜、级、理、析、蔽、期、裕、惧、御、语”等押韵。篇幅最长,横跨三卷,达286节,译文近1600行的第二章《黄牛》,前后换过韵,计有:“an”、“i”、“v”、“ou”、“ing”、“ang”、“u”等数韵,但同一韵脚均连续、密集地运用。 (五)由于追求句尾押韵,偶或亦出现少许因韵损意、词难尽意或译述失误之处。限于篇幅,举例从略。 韵译,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一种新的摸索尝试,音调铿锵,顺口悦耳,新颖活泼,能激发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感受到《古兰经》语言风格之美。自然,它跟其他文言体、白话文、经堂语译本一样,可供旨趣各异的读者自行选读。它的出版,在《古兰经》译坛,只是增添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品种。新华出版社1986年初版的译作《穆罕默德生平》(王永芳等译),民族出版社1993年新编的《(古兰经)箴言》(刘飞茂等编)等书所摘引的全部《古兰经》译文,均全部采自这部韵译本。
心学与中国社会
作者: 吴雁南主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
简介:本书包括心学研究和心学与学潮政潮两部分。
毛南族风俗志
作者: 蒙国荣等编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2
简介: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科建设的需要,我社决定出版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俗理研究论工作的发展,本丛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关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习俗。我们深知,编辑出版如此大型的丝书,关非轻而易举。我们衷心希望得到民俗学、民族学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使这套丛书真正成为各民族民俗遗产的荟萃。
侗台语概论
作者: 倪大白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1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 费孝通等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7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再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及其汇聚与辐射等。
土家族土司简史
作者: 王承尧,罗午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简介: 本书篇幅不长,然容量却不小,上至土家族族源诸部,下至清代“改土归流”,均有论及;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也有精辟的文字。可谓一书在手,则土家族历史大体了解。而且,书中关于土司制度之渊源上朔至远古部落。历代王朝与土著首领之关系亦与土司制度有关,以及对元代以来土司制度建立以后的经济分析,对“改土归流”原因之探讨,诸如此篇,都不乏巧妙之处。此外,书中一些新材料的发掘和利用,也有许多新的功夫。故此,依个人之管见,本书问世,在当前薄弱的土家族历史研究中,定会起到推动鼓舞的作用。
世界民族概论
作者: 李毅夫,赵锦元主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简介: 阐述当前世界上业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各种民族问题,叙述了世界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5编50章。
人才:从诗词谈起
作者: 郑铁生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简介:本书从三百首诗词赏析入手,对古今人才的兴废作了引人入胜的叙议。全书分为伯乐篇、人才素质篇、潜人才篇、老年人才篇、人才道德篇、人才与社会篇六个部分。
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
作者: 谭其骧主编;张锡彤等著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集萃
作者: 向燕南,匡长福主编
简介:本书收入小说百余篇,分为奇情篇、孽情篇、言情篇、哀情篇、艳情篇、痴情篇。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作者: 中国民族史学会编
简介:本书主要叙述我国历史上十二个民族的源流,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可分为三派,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北派;羌、藏、苗、越、濮、是南派;汉族处在中间,不断向南北两派逐渐交流与融合
中外教育名人辞典
作者: 滕 星主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8
湘西苗族民间文学概要
作者: 麻树兰编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5
简介:本书是研究湘西方言区口头文学的著作,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古辞、谜谚等。
畲族风俗志
作者: 施联朱编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3
简介:本套丛书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 福鼎畲族妇女的服装比福安讲究得多,上衣大襟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高四公分,比福安高二公分,衣领两头下端靠领口地方绣有二朵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纹。袖口有一条红、一条绿或其他颜色的布条。
阅读与写作
作者: 卜维萍等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简介:本书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实用文三大部分。在每个单元中,均先精要而系统地讲述读写知识,然后精选与之相应的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五至八篇,全书把文章阅读与写作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切实提高读者对各类文章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藏学研究
作者: 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7
字谜大观
作者: 李鸿义,高玮编著
简介:研究字谜,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娱乐性于一体,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对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正确性都有较好的补益。 我们退居二线后,即着手对字谜的搜集整理工作,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字谜近万条,经过精选细筛,编成5510条。进而汇编成书,名之日《新编字谜大观》。 编写本书时,我们尽量做到繁简兼收,文白并蓄,难易相间,古今结合。使之能够达到年龄上老少咸适,文化上深浅皆宜,脑力上敏钝均可。 本书谜面中的汉字,凡是用的繁体字均在字后标上 “※”符号;谜底是繁体字者,在谜面后标“※”符号。 本书收集字谜的来源甚广,故无法注明出处。 本书编写过程中,临沂市政协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大力支持,社会上许多字谜爱好者也积极帮助提供资料。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4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6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5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2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1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7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