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金炳镐,男,朝鲜族,生于1950年2月,黑龙江延寿县人。1974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系政治理论专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科部主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任教近30年中,三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称,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并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首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论著中获国家部委级奖16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方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四节 毛泽东民族理论
第五节 邓小平民族理论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第二章 民族实体理论
第一节 民族概念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民族基本属性
第四节 民族基本结构
第五节 民族基本素质
第三章 民族发展理论
第一节 民族形成及其规律
第二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和内容
第三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第四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第四章 民族关系理论
第一节 民族交往与民族矛盾
第二节 民族关系概念
第三节 民族关系特点
第四节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第五节 民族关系调控
第五章 民族问题理论
第一节 民族问题概念
第二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理论
第三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第四节 民族问题特点
第五节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第六章 民族纲领理论
第一节 民族纲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
第七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第一节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二节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三节 我国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四节 我国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五节 我国农业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八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第一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原则
第二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
第三节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第四节 民族平等团结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节 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和实践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和实践
第十章 民族干部政策
第一节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第一节 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二章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第一节 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第十三章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第十四章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第一节 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第二节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一节 宗教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点
第三节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附录一、中国各民族人口及分布简表
附录二、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简表
附录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2001年)
后记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方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四节 毛泽东民族理论
第五节 邓小平民族理论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第二章 民族实体理论
第一节 民族概念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民族基本属性
第四节 民族基本结构
第五节 民族基本素质
第三章 民族发展理论
第一节 民族形成及其规律
第二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和内容
第三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第四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第四章 民族关系理论
第一节 民族交往与民族矛盾
第二节 民族关系概念
第三节 民族关系特点
第四节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第五节 民族关系调控
第五章 民族问题理论
第一节 民族问题概念
第二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理论
第三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第四节 民族问题特点
第五节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第六章 民族纲领理论
第一节 民族纲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
第七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第一节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二节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三节 我国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四节 我国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五节 我国农业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
第八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第一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原则
第二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
第三节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第四节 民族平等团结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节 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和实践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和实践
第十章 民族干部政策
第一节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第一节 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二章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第一节 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第十三章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第十四章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第一节 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第二节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 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一节 宗教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点
第三节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附录一、中国各民族人口及分布简表
附录二、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简表
附录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2001年)
后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