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 signs: stories from intensive care
作者: 肯·修曼(Ken Hillman)著;陈志民译
出版社:三采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1
简介: 非洲的大象临终了,会自己走到偏僻的树林里,度过最后一段时光。许多人生了重病或遇重大意外,他们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在加护病房。加护病房,它原本的使命是延长人们的生命,却不断在做结束人们生命的事,这些来自加护病房的故事,逼我们正视,谁才是有权决定生死的人?
肯.修曼从事加护病房专业已逾30年,他是澳洲第一个被授与加护病房专科医师专业资格的人。他终其一生面对的都是人命关天的紧迫时刻,他喜欢这个专业,不过有时他却不为这个工作感到骄傲,因为体制与人性当中,还有太多瑕疵,让人的生死决定、最后的尊严,没有得到妥善的对待,而许多决定,至今仍是两难……
三十多年来,肯.修曼的心中还是有许多遗憾与疑惑……在这本书中,他以医界大老的身分,诚实地分享了他的经历,以及对体制的怀疑,除了让我们知道医师也是人,医师不是万能的,也带领我们思考,严肃的生死课题…
◎课题一:要尽全力抢救,拼0.001%的机会?还是保有最后一段美好的相聚?
最常见到的情况是,已经用尽各种办法了,看来回天乏术。病人家属总是会问医生,如果继续治疗,存活的机率还有多少?许多医师通常很避讳去宣布坏消息,或者总是往正面看,当医生回答说:「救不回来的机率,大概是99.99%了。」(没有人愿意说,100%没救了!) 这时病人家属会说:「那么,请继续努力,尽任何可能救活他!」然而,大部分时候,只是让病人临终前都受治疗之苦。
是不是可以这样,在最终阶段,医生跟病人家属,都知道时日不多,决定停止治疗,把病人送回家中,跟家人一起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在肯.修曼的医疗生涯中,的确有劝许多病人这么做的例子,他们最后都回来感谢他。
◎课题二:最后一段时间,是为病人还是为家人存在?
医疗上来说,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最后会让病人昏睡,维持生命。但是对家人来说,他们总是希望病人能醒着,跟他们说话。看待这件事,我们究竟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还是家人的立场?怎样才是人道?
◎课题三:谁决定什么时候是死亡的时候?
在加护病房中,病人急救到最后,只剩下机器维持生命,这时候决定拔除呼吸器的人,等于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就像判一个人死刑一样。谁可以扮演上帝?是医生吗?是家人吗?病人本身有没有资格说话?
◎课题四:医院很有可能会过失杀了病人,或让病人受不必要的苦?
医院也是人为的组织,有体制上的漏洞,以及人为作业不尽完美之处,这是可以理解的事,但是当这是个人命关天的行业呢,这一切情何以堪?再者,我们看到医师用心肺复苏术(CPR)急救病人时,都对医护人员寄予无限感佩?肯.修曼却认为,当必需用到CPR,表示这个医院的体制已经百病丛生!这又是为什么?
这个30年经验的医界大老,恳切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实告白,犹如医疗版的《老师的十个对不起》,这里有自省,有检讨,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