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3 项 “朱佳木” 相关结果
陈云与当代中国
作者: 朱佳木 主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5-1
简介: 陈云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定、改革开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更好地深入研究陈云同志生平和思想。本书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10年至2013年举办的第四届至第七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中精选95篇,内容包括对陈云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与思想的研究。
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
作者: 朱佳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06月
简介:本书所讲的十二个问题既涉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如第二讲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问题、第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问题,等等,也包括一些正本清源、廓清耳目的重大理论分析,如第五讲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第十一讲为什么必须批判当代中国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等等。这些分析皆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战斗力”。 全书史论结合,分析鞭辟入里,论证方法科学严谨,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肃清当今学术界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混淆是非的论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总结当代中国史的发展经验、厘清史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
陈云
作者: 朱佳木,迟爱萍,赵士刚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陈云》较为丰富地道出了陈云一生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与革命情怀。反映了陈云同志的革命智慧与高尚情操,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与崇高思想。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在70余年的革命活动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者: 朱佳木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作者1977-1980年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由于工作原因,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些高层决策过程。在本书中,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之前的背景、会议期间的进展,以及会议文件的形成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点叙述了会上关于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个别领导同志的错误问题、真理标准的问题、中央人事安排问题的讨论,特别是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情况。既具有宏观的历史高度,又不乏微观的历史细节,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Contemporaty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road:collection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secound international senior forum on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作者: 朱佳木主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简介:《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内容简介:“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发展方式”、“北京共识”等概念,日益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中国道路”?它的内涵、性质和意义是什么?它与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它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为发展中国家所模仿或借鉴?它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思想文化上、对外关系上有哪些独特的表现,这些表现之间有着何种内在的联系?所有这些,都很值得人们研究。任何一种发展道路都是历史形成的。离开了对历史的考察,仅仅作理论上的探讨,往往难以将问题看明白、说清楚。把当代中国的历史与“中国道路”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加以讨论,将有助于使“中国道路”的概念更加清晰,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2辑·20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当代中国史研究(第2辑2012)》由朱佳木主编,本书主要收录2011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文章。按专题分为国史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研究、国史重大事件研究、国史不同领域研究等五个部分,反映了该年度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基本面貌和总体水平。
英文共同题名:Chen Yu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简介:《陈云与当代中国(第1辑)》内容简介:为持续深入地开展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了“陈云与当代中国”课题组,并举办每年一次面向全国征文的学术研讨会。本-书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研讨会的论文中精选出82篇,内容涵盖了陈云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陈云的经济思想和实践、党建思想和实践、文化思想和实践,以及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代中国史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朱佳木主编的《当代中国史研究(第3辑2013)》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之一《当代中国史研究》的第三辑,旨在反映2012年度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基本面貌和总体水平。鉴于成果的代表性和研究领域的覆盖面,编者们谨从该年度国内报刊发表的有关论文中选取了37篇,并按文章内容,大体分为国史理论与学科发展、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与国防史七个部分,依次排序。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a collection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dvanced forum on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更加离不开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也更加离不开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中外历史学家的此次交流势必会对中外关系的健康积极发展有所裨益。本书是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的研究成果,共收入与会论文49篇,虽然由于学者身处不同环境,掌握的材料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对同一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看法有所不同,但也正是这样,碰撞出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火花,更有助于读者全方位地深入了解某个历史事件。 马克思说过,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不同民族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它的外部世界互动的历史。中外历史学家们有责任加强相互交流,让中国更充分地了解当代世界的历史,也让世界更充分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这种交流有助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更多>>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总书记和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也非常重视和强调学习历史知识和总结历史经验。自从到中央工作的十年来,他就这个问题多次讲话,作过大量论述。他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 他还强调:“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一、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揭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二、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谬论三、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要点
陈云年谱:1905~1995
作者: 朱佳木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简介:本书是一本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陈云(1905~1995)的生平业绩和思想的著作。
Cream of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selected papers marking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简介:当代中国研究所于l990年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至今已走过20年。2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方向正确、学风扎实严谨的科研队伍,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国史研究成果。为纪念建所20周年,我们特别编辑了这本论文集,鉴于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时刚编辑出版过一本《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当代中国研究所卷》,其中汇集了新老科研人员的论文,故这本论文集,仅从在职和返聘人员中,每人选取1篇200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取名为《国史研究撷英》。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主编,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武力为副主编,政治史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室、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的四位主任李正华、陈东林、刘国新、丁明,以及《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文参与了论文选编。张蒙、叶张瑜、郑珺、杨文利和李强参加了文集的编更多>>
地方志工作文稿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2009
简介:《地方志工作文稿》内容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同志自2001年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以来,就地方志工作发表了许多讲话、文章,作了许多报告、发言。其中关于地方志属于意识形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观点;关于地方志工作不仅要制度化,而且要法制化,做到依法修志的观点;关于地方志工作同样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观点;关于二轮修志要重视对首轮修志经验的总结,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观点;关于修志只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或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开发志书资源,使志书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观点等等,对于地方志工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促进地方志工作和学术交流,我们从中选出四十四篇,汇编成书,以《地方志工作文稿》作为书名。
On Chenyun
简介: 《论陈云》收入的文章共有39篇,大体分为四类。一类是作者对陈云同志的回忆;一类是作者对陈云同志生平事迹的论述;一类是作者对陈云同志思想方法、党建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论述;一类是作者在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上对陈云研究工作发表的意见。这四类文章的种类虽然有些庞杂,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论述陈云同志的思想、品德和贡献。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辑·20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主要收录2008~2010年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文章。每两年出版1辑,每辑50万字左右。
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
简介: 《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2013年4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的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回顾和总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并深入研讨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领域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即为本次会议论文汇编。内容涉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唯物史观与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研究、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唯物史观与西方新史学研究等。
当代中国史研究.第四辑,201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12月
简介: 朱佳木主编的《当代中国史研究(第4辑2014)/马 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 之一。本书反映了2013年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基本面貌 和总体水平,展现了2013年度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热 点和学术前沿。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共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近年来发表的文章37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从工业化角度看中国当代史的问题,二是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问题,三是关于国史研究学科建设的问题,四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横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10月
简介:朱佳木,男,汉族,1946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籍贯江苏南通,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曾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和理论教育工作。1975年11月调至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理论组工作。1977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秘书。1980年6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简报组工作。1981年8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秘书。1985年后历任天津港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临时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室务委员兼第四编研部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2000年12月至201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曾是中共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中俄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理事长、“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简介: 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我在报刊上所发表的文章汇集。我尝试为报刊写自己的文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 这近乎30篇文章,按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文章的编排也根据内容为序。第一部分4篇,都是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的历史问题,有我的回忆,也有考证和研究心得,基本属于记述文,题为“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部分11篇,是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理论时事方面的问题,大多属于政论文,题为“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第三部分8篇,是对陈云同志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有学术论文,也有评论性、介绍性的文章,题为“关于陈云研究”。第四部分4篇,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现象所发的议论,属于杂文,随感一类,题为“杂感”。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5-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06月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一代伟人陈云
作者: 侯树栋主编
人民出版社,2005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3-1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07月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方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