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医古典理论精华》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内容主要以《内经》原文中的精华部分为主线,并附翼《难经》部分原文构成。《内》《难》二经均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古代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医古典理论的奠基之作。《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创新,使中医古典理论更为丰满厚实。诚然中医古典理论代有发展,但《内》《难》的成就尚无人超越,故二书被奉为医学理论之宗,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书籍。全国各中医院校至今仍把《内经》作为必不可少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提高课程,所用各版全国统编教材《内经选读》在解释经义、阐发医理等方面曾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书以简洁、精练为原则,力求适应启发工和讨论式教学,为教与学思想的相互激荡,学生思维的发散、发挥留下足够的创造空间,故将一些教学内容移入“相关原文链接”中,既可增加教与学双方的自由度,又能在较小的篇幅中,容纳较多的原文量,以利于学生对古典理论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另设“练习与思考”,“课外阅读”两项,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其知识面。书后附重点词句索引,以便学习者检索。
目录
绪论(Exordium)
第一章 中医古典理论确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开明学术氛围
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与形成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医疗经验的积累
秦汉统一的强盛国力和大国气魄
第二章 成功经验
各派学说的成功综合和统一
理论切合临床
不断继承和创新
第三章 中医古典理论的学术精华
开阔的视野——整体的医学模式
发现和探索——人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规律
渗透与融合——理论的构建
比较与分证——临床经验与思维
技术和艺术——诊断、治疗、养生的方法
大医之精诚——为医的德行
第一篇 视 野(Field of Vision)
第一章 人与天地相应
机体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应
机体主动调适,顺应自然变化
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并受自然的制约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形与神俱
形立而神生
治神为先
神伤致形伤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从容人事
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
诊病中的五种过失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篇 渗透(Infiltration)
第一章 阴阳的医学化
阴阳的意义
解释生理
阐释药食作用
解释病理
诊治取法阴阳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养生中的哲学
顺天地而养
形神动静
中和
无为之事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地理与医学
下知地理
异法方宜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篇 发现(Discover)
第一章 脏腑
脏腑的形态
脏腑的功能特点
三焦与命门
藏象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代谢
气血的生成与循环
营卫生会
水液的生成和输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经络
发现经络的历史线索
脉的循行规律和路线的演变
脉与脏腑关系的确定
经脉主病的扩充和修正
脉病治疗的发展
经络学说的发展
经络的现代研究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篇 探索(Explore)
第一章 百病始生
病因阴阳三部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病之机要
阳气病机
病机十九条
疼痛病机
百病生于气
积聚病机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病传规律
外感传变
脏腑传变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寿夭之本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五篇 临床经验与思维(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ought)
第一章 病证比较
分析比较
对比比较
鉴别比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分证辨治
六经分证
脏腑分证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治则确立
因势利导
正反逆从
治有标本
综合治疗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预后判断
判断依据
邪正预后
神机预后
体质预后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六篇 技艺(Accomplishments)
第一章 养生术数
房中
四季调摄
药食调养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针刺术
针具的发展
补泻针法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组方
君臣佐使
七方
反佐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工巧神圣
全面诊察
寸口脉法
平旦诊脉
脉象主病
脉应四时
察色观神
观五脏有余不足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五章 医者意也
小结
第七篇 推演(Illation)
第一章 比类推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五行推演
天地五行,人亦应之
五行生克推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运气推演
干支甲子
五运
六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八篇 大医精诚(Morality of Medicine)
为医德行
人命为贵,医为仁术
诊有大方
至意深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附篇一 《内经》的成书和流传
撰写和成书年代
后世的增补
作者
书名的含义
《内经》的流传
《素问》的流传
《灵枢》的流传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
《素问训解》(《素问注》)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素问》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类经》
《内经知要》
《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素问直解》
《素问经注节解》
《素问识》《灵枢识》
《内经》近现代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
理论研究
专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
临床研究
附篇二 《难经》的成书和流传
《难经》的成书年代
作者
书名的含义
《难经》的流传
《难经》的注家与注本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本义》
《难经经释》
《难经》近现代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
专题研究
附篇三 重点词句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医古典理论确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开明学术氛围
中国古代哲学的奠基与形成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医疗经验的积累
秦汉统一的强盛国力和大国气魄
第二章 成功经验
各派学说的成功综合和统一
理论切合临床
不断继承和创新
第三章 中医古典理论的学术精华
开阔的视野——整体的医学模式
发现和探索——人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规律
渗透与融合——理论的构建
比较与分证——临床经验与思维
技术和艺术——诊断、治疗、养生的方法
大医之精诚——为医的德行
第一篇 视 野(Field of Vision)
第一章 人与天地相应
机体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应
机体主动调适,顺应自然变化
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并受自然的制约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形与神俱
形立而神生
治神为先
神伤致形伤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从容人事
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
诊病中的五种过失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篇 渗透(Infiltration)
第一章 阴阳的医学化
阴阳的意义
解释生理
阐释药食作用
解释病理
诊治取法阴阳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养生中的哲学
顺天地而养
形神动静
中和
无为之事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地理与医学
下知地理
异法方宜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篇 发现(Discover)
第一章 脏腑
脏腑的形态
脏腑的功能特点
三焦与命门
藏象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代谢
气血的生成与循环
营卫生会
水液的生成和输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经络
发现经络的历史线索
脉的循行规律和路线的演变
脉与脏腑关系的确定
经脉主病的扩充和修正
脉病治疗的发展
经络学说的发展
经络的现代研究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篇 探索(Explore)
第一章 百病始生
病因阴阳三部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病之机要
阳气病机
病机十九条
疼痛病机
百病生于气
积聚病机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病传规律
外感传变
脏腑传变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寿夭之本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五篇 临床经验与思维(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ought)
第一章 病证比较
分析比较
对比比较
鉴别比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分证辨治
六经分证
脏腑分证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治则确立
因势利导
正反逆从
治有标本
综合治疗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预后判断
判断依据
邪正预后
神机预后
体质预后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六篇 技艺(Accomplishments)
第一章 养生术数
房中
四季调摄
药食调养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针刺术
针具的发展
补泻针法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组方
君臣佐使
七方
反佐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四章 工巧神圣
全面诊察
寸口脉法
平旦诊脉
脉象主病
脉应四时
察色观神
观五脏有余不足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五章 医者意也
小结
第七篇 推演(Illation)
第一章 比类推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二章 五行推演
天地五行,人亦应之
五行生克推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三章 运气推演
干支甲子
五运
六气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第八篇 大医精诚(Morality of Medicine)
为医德行
人命为贵,医为仁术
诊有大方
至意深心
相关原文链接
小结
附篇一 《内经》的成书和流传
撰写和成书年代
后世的增补
作者
书名的含义
《内经》的流传
《素问》的流传
《灵枢》的流传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
《素问训解》(《素问注》)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素问》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类经》
《内经知要》
《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素问直解》
《素问经注节解》
《素问识》《灵枢识》
《内经》近现代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
理论研究
专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
临床研究
附篇二 《难经》的成书和流传
《难经》的成书年代
作者
书名的含义
《难经》的流传
《难经》的注家与注本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本义》
《难经经释》
《难经》近现代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
专题研究
附篇三 重点词句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医古典理论精华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