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6 项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0月” 相关结果
专利检索与分析精要
作者: 武兰芬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0月
简介:武兰芬,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博士,1978年5月出生,研究方向:专利分析、科技政策。2012年1月入选“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近年主持或参与的各类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专利分析的新兴产业与技术族群关联机制及其实现模式研究”(15BGL03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研究”(13ZHC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专利分析的海峡两岸战略新兴产业耦合机制研究”(12YJCGAT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引导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挖掘与分析技术研究”(71072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利战略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70472060)、“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产品营销”(70173002)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研究
作者: 吴忠群
简介:
本书力求对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做出较为系统性的分析和描述,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作为整体加以分析,具体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基本内涵、目的与意义、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趋势等;二是对各种同业业务的投资工具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融资性保函、同业存款质押、同业存单质押、同业委托、集合信托计划以及SPV等同业投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三是对同业存款业务进行介绍。
梳缕
作者: 江怡蓉
简介:本书是图文书。作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汉服的部分种类,以及与其搭配的发型,教读者将古代的服装、妆容和发型融合进现代生活,让传统服饰得到活态传承。图片清晰美观,做发型的步骤详细清楚,易学易用,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语言文学前沿
作者: 杜寒风
区域创新系统监测方法
作者: 李子彪
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网络的生成、演化和效应研究
作者: 马玎
简介:本书从跨层次网络交互的视角,研究低碳技术研发网络的涌现、演化和效应机理。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多Agent模型,揭示了低碳技术研发网络中组织间合作的动力机制和随时间演化的涌现状态;以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中的低碳技术专利代码确定技术外延,构建研发网络并从网络整体结构、行动者位置、合作伙伴关系视角分析了低碳技术研发网络的演化路径;构建面板数据计数模型并实证验证低碳技术研发网络的三层网络结构对二元创新的独立和交互影响;基于耦合分析确立提升低碳技术研发网络结构效应的企业网络策略与政府网络治理定位。
WTO法与中国论坛年刊
作者: 林中梁
“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法律译丛
作者: 各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专家建议稿
作者: 刘春田
简介: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颁布后,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先后邀集了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法学、民法学学者,开始研究《民法典》如何安排知识产权制度问题,着手设计“知识产权编”。10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研讨会,深入研究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编”的设计和与《民法典》的协调、统一问题。多位知识产权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反复推敲,广泛征求意见,*终拿出一个七章九十六条的建议稿。
建筑工程房地产法律实务精要
作者: 陈沸
金融扶贫:理论、政策与实践
作者: 郭利华
简介:本书对金融扶贫的理论机理、国际经验比较、我国金融扶贫的政策演进、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扶贫手段的发展与创新,以及金融扶贫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等内容做了细致深入的梳理。分析结论对于完善与充实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及现实价值。
简介:本书由建纬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集体创作。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房地产热点难点法律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包括工程结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质量鉴定、商品房买卖与抵押、建设工程领域刑事案件等法律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及对策指引。
创新与竞争: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
简介:2017年10月27—28日,“2017知识产权上地论坛”召开,论坛以“创新与竞争: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展开,旨在对网络时代下知识产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发展中的新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进而从法律层面寻求知识产权发展和制度创新、实现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现实途径。本书精选本届论坛收到的部分结集成册,内容涉及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研究、著作权法相关问题研究、专利与竞争相关问题研究、商标法相关问题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问题研究,可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美国技术转移立法的考察和启示——以美国《拜杜法》和《史蒂文森法》为视角
作者: 唐素琴
简介: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依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国家财政资助科技成果的权利归属及转移转化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始终是我国科技立法和科技管理关注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回顾率先突破国家财政资助成果权属的源头制度——1980年美国《拜杜法》,以及同年颁布的涉及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史蒂文森法-怀特勒技术创新法》(简称《史蒂文森法》)等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挖掘其背后的立法动机和法律之间的衔接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国家科技创新的全局完善我国财政资助研发机构的制度设计。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