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9 项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相关结果
油画风景
作者: 周向林主编;魏光庆编著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简介: 谈到油画风景画,我们首先追寻到美术史,人们一 定会想到法国风景画,想到巴比松画派与柯罗以及印象 主义画派和后印象派。 法国风景画早在14世纪的细密画上就有迹象了。然 而只是到17、18世纪的普桑、洛朗、佛那戈那尔等画家的 作品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以至于后来受到荷兰、英国 的风景画派和康斯坦堡等人的影响。在现实主义思潮的 推动下,法国油画风景画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取得 了辉煌成就,对整个欧洲油画风景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在19世纪法国风景画繁荣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卢 邦、格雷西、拉庇托等。尔后的风景画家们选择枫丹白 露,生活在巴比松进行艺术实践,使得法国油画风景画 达到了真正的顶峰。形成的巴比松画派,主要的代表人 物有:米歇尔、卡巴、卢梭、迪兹、杜伯勒、特罗容、杜庇尼 等,不仅仅局限这一画派,还有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米 勒、柯罗。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都是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 直接写生,把握大自然的灿烂色调,表现现实特征而创 造真实而生动的艺术作品,因而推动了现实主义风格的 油画风景画的发展。 印象主义画派和后印象派的产生与过去的传统有 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和 风景画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马奈、莫奈、毕沙罗、 西斯莱、修拉、塞尚、高庚、凡高等。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 色彩表现上,还是在造型艺术上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 油画风景画的历史是如此悠久,那么,我们将如何 画好油画风景呢? 大自然赐予给我们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变化 无穷的。然而,我们在进行油画风景写生时,不可能包罗 万象,一定要注意正确的表现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选景。面对大自然要有感而发,去发现、去挖 掘自然所提供给我们的美景,要用,心去找它,要有立意, 要有激情,要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这样,才能真正地 画好一张油画风景画。 其次,就是如何构图。构图是油画风景画的关键所 在。油画风景画的构图往往要加以处理与组织,有别于 人物画、静物画,它们都是在作画之前经过精心地设计, 构图时就相对容易得多。在大自然景物中有许多东西, 而在油画风景画的构图中却要进行取舍,有的需要作一 些变动和搬移,要根据油画风景画的立意和表现形式来 加以完成。 在构图中,要注意处理好画面的结构关系、主次关 系,突出景物的主体部分,以主体部分为中心来安排其 它的景物;合理地确定地平线的位置,因为它对油画风 景画的空间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油画 风景画构图中,要正确地处理三景关系――――近景、中景、 远景的关系。往往中景部分应该是主体部分,另外还要 注意处理三景的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强调变化,注重 丰富性,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深远的真实感。 初学画油画风景,往往应该先多画一些小构图稿, 从中找出最理想的构图;然后画素描稿,力求严格、认真 和仔细,在这一过程中,明确景物的透视、空间、层次和 结构关系,这样就有助于下一步骤――――油画色彩的表现。 油画风景画着色过程,有别于在室内画人物画和静 物画。由于光线变化快,把握一开始的色彩感受非常重 要,铺大体色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而且动作要迅速快捷。 只有大体的色调关系把握住了,随后进行深入刻画和塑 造才会显得得心应手。首先要明确油画风景画的色彩倾 向,从而确定色彩的基调。铺色过程一般从暗部开始入 手,先画大的色彩关系,比较几块暗色块和明色块的冷 暖关系,从画面的主体部分逐渐延伸开,边画边比较,视 线不要停留在某一局部上,一定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感。 大体色铺定后,大的色彩关系、色调基本确定了,再着手 从画面的主要部分开始具体刻画和塑造。在深入的过程 中千万要注意不断地调整大关系,以画面完整、色调舒 服为原则,强调表现性、注重艺术性,切勿被动地被自然 景观所左右,否则,画出的油画风景作品将不可能产生 感染力。 画油画风景,有着地理、季节、时间的变化。不同地 区,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 时间、有着不同的色调特征。比如:高原与大海、春天与 秋天、早晨与黄昏、晴天与阴天、雨天与雪天的特征和色 调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画油画风景的过程中,一定 要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并加以比较,从而抓住特点加以强 调,这样才会产生感人的油画风景画。 总之,在画油画风景的过程中,主要要求的是真挚、 纯洁、富有情趣,追求自己所思、所想、所画同自己所见 东西的和谐一致。决不放过自己心中的感受,用心去画, 在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技巧,坚信自 己的敏感和直接印象。只要自觉而真诚,其它无需担心, 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地画出好的油画风景画。 (作者系油画系副教授)
素描
作者: 杨丹编著
简介: 杨 丹 表现人物头、颈、躯干、双臂及手等形象的素描一般称为半身像 素描。半身素描富有生活气息、情节性和亲切感。由于被描绘的对象 是有思想情感的生命体,所以历来一直被认为有很高的表现难度。现 代科学的研究表明: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作用,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 特的形体和心理结构,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个体。肖像画的目的, 就是要使“这一个”人的形象得到生动的“再现”。 为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象,作画前必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任 何一个人的形体结构除了符合解剖学的一般造型规律外,不论是整体 (人体),还是局部(头、五官、手足等)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把 握这些特征,是我们观察的重要内容。否则,只能画出现实生活中并 不存在的图解式的概念化的“人”。与对象交谈,了解其生活的经历与 现状,对于我们洞察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是有很大帮助的。经 常反复出现的动态和表情往往是人的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原有的服 饰则是人的身份、处境、喜好的直观说明。千万不要人为的摆动作、做 表情或“打扮”对象,一切要真实、自然、贴切。 想象(形象思维)是艺术创造中 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艺术想象既 不同于回忆,也不同于联想,而是在主体的个性、情感、观念积极参 与下,对“原型”重新加以改造,构建全新的艺术形象 ―审美“意 象”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意象也因人而异。正 是由于这些差异,艺术作品才可能有真正的价值,才可能有永远不朽 的杰作产生。其实,意象不是一次定型的,作画的过程实际就是将其 不断的修改、完善,并将其物态化的过程。就素描而言,是以所使用 的材料为中介,以线条、调子、光影、形体处理为语言 而形成的具体 的绘画效果。因此,熟悉和把握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对于开拓我 们的表现空间,丰富表现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创造并不全是情感的表现,还需要理性的积极参与:合理的 运用技巧、知识,才能获得理想、完美的效果。肖似是肖像画的基本 要求,但肖似并不完全等于狭义的准确,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切感 受,强调和夸张人物的造型特征。准确严格和夸张变形,只是方法的 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都能达到肖似的目的,问题是哪种方法更适合 自己。深刻的表现是指对人物内心世界真实的展现,与深入细致的局 部刻画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不少经典作品都是以简练的方式来表 现的,关键是概括不能显得空洞、简单,细致不能破坏整体、单纯的 视觉效果。 研究成功的素描作品,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调子、线条、形 体处理等不同的造型语言,在表现意味上有着共同的属性。如:优美 的造型往往和流畅的曲线、柔和的调子相匹配,粗犷的造型往往和刚 直有力的线条、对比强烈的调子相组合。正是由于相同的表现性,才 使得这些不同的因素互相烘托,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解释,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在力的样式一一方向和 强度上相同的缘故。因此,如果我们在一幅作品中所使用的表现语言 相互协调,就能产生“共振”效应,使画面效果更集中,更强烈。 作画的视点是作者态度的体现。如仰视能表现崇高、力量、孤傲、 疏远的感觉,而平视则显得亲切、温馨、现实、平凡。视点的正确选 择有助于作者表现意图的实现。 要画好衣褶,首先要理解衣褶形成是由于人体的结构与运动所决 定的。所以,观察时要遵循“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的方法。如 手臂弯曲时就会在肘部形成叠折型衣褶,当手臂扬起时就形成牵扯型 衣褶。不论是凸起或凹陷的衣褶,都有三个块面,只有将三个块面的 结构关系交待清楚,才会有立体的感觉。没有必要将所有的衣褶都画 出,那些偶然出现的次要的衣褶应该少画或不画,重点画好体现人体 结构和运动的衣褶。当模特每次休息后重新摆好姿势时,衣褶会发生 一定的变化,要选择组台关系好的部分及时画出。 手的表现是肖像画的重要内容,应予以高度重视。手被形容为人 的“第二表情”,是因为它能体现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手的结构 复杂,动作幅度大,熟知手的解剖知识是绝对必须的。有必要指出:手 作为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造型特征和其它部分是协调一致的。不 能设想:一个造型粗犷的人手却是纤细的!孤立地画手,只能破坏整 体的艺术形象。 腿与躯干的结构关系往往容易画错(特别在坐姿时)。腿是通过骨 盆与躯干连接的,正确的理解骨盆的位置、状态以及和胸廓的叠折、扭 转关系,是画好腿与躯干结构关系的要点。由于衣服的掩盖,这种关 系往往难以判断。如果只沿着外轮廓观察和表现,极易产生腿与躯干 结构关系的错位。 综上所述,画好素描肖像的核心问题是既要“忠实”于对象,又 要不拘泥于对象。处理好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对象固有的形体、心理特 征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至于素描肖像画中所涉及的素描的规律和头像的表现方法,在本 套丛书的其它分册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海日汗的艺术世界
作者: [海日汗],[贾方舟]著
简介:
Fine arts literature
作者: 王华祥主编;《美术文献》编辑部编辑
简介:本书分艺术家档案、推介辞、自述、评论、简历、美术作品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王华祥推介辞、孙敏推介辞、王华祥自述、自说自话、有新感觉 看新趋势——谈季大纯的艺术等。
Ten masters in graphic design
作者: 泛克,捷人编译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简介: 《平面设计十人》比较前面地介绍了近50年来最负盛名的10位杰出的设计家和他们的作品,涉及到的设计家中,有当今平面设计领域起先导作用和地位的超级大师,如保罗?兰德(PAUL RAND)、亨里克?托马泽维奇(HENRYK TOMASZEWSKI)等;也有早已蜚声国际,近年来仍活跃于设计领域的杰出设计家麦克雷?曼格莱毕(MCRAY MAGLEBY)等。书中所选择作品是以他们最优秀且最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为主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艺术内涵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表面形式和实用功能。从这10位设计家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设计艺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时代发展的脉络,把握整个设计艺术的发展进程。
字体创意与表现
作者: 张同著
作者: 胡朝阳编著
简介: 胡朝阳 速写是最直接、最单纯的绘画形式,有着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 性质。因此,其绘画语言亦特别。它的发展与演变,同步于美术史的 发展与演变。传统主义者把以单色(或三色)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作品 称为速写。当今,这一观点已彻底动摇,速写已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 甚至是包括素描样式和多色渲染在内的一种相对短时间的绘画形式。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照相技术,速写的目的更多地是在短时间 内为创作搜集素材。20世纪初现代美术思潮的兴起,速写在表现手法 上更主观化,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可归纳为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和抽 象主义表现方法。在今天,速写不仅只是摹拟自然的真实,而更多地 是艺术家精神表述的一种方式。 速写的意义在于通过眼、手、脑协调能力的训练来实现驾驭、归 纳自然的“形”,以达到适宜于视觉审美的需求,并借此传达出自我的 思想情感。它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和训练我们的默写记忆能力,使我们 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然,深入社会生活,为艺术实践积累经验。 速写的工具和材料一般有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钢笔、针 管笔、圆珠笔、竹笔、自制芦苇笔、毛笔、水彩、炭粉、刮刀、橡皮 和各类纸张等。 速写分人物速写和场景速写。 “熟能生巧”是速写训练的最恰当的描述。熟:可理解为熟悉对 象,熟知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韵律、重心、疏密关系、虚实关系 等技术性因素。速写本不离身,随时练习。“量”达到 定的积累,“质” 1、 关于人物速写 比例、动态、重心和透视在人物速写中占有重要地位。比例代表 对象的形体依托。对初学者而言,必须将形画准。可结合学习“人体 解剖结构”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人体的比例是极有规律的,动态的 变化和透视角度的变化才是速写中不易把握的难点。因此,比例与动 态必须融入透视环境下变化的规律。三者协调一致在训练中尤为重要。 动态线是人体运动姿态的特征,抓住动态线足速写最基本的功夫, 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整体地观察。重心是人物动态的平衡支撑,速写 中一定要正确表达。一般是头、颈、胸、椎和脚在“力”上的分配与 平衡。训练中,可通过假设重心垂线找到人物动态的平衡支撑。人在 运动中,由于受内在结构的影响,从而有实形和虚形之分。速写要准 确表现衣纹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所笼罩的人体结构状态。 2、 关于速写的笔法与线条组织 笔法的中心以塑造和表达为目的。实质是笔势、笔痕、笔形和笔 力的技术。 塑造:是表示用笔中的平滑、纤细、修长、或曲、或直、或点、或 抹等方法来表现速写的效果。 表达:是表示用笔势来倾泄自己的思想情感,渲染主题意图,使 画面更具表现力。它的难点在于凭俗笔痕的轻、重、缓、急来传达画 面中“形”与“力”和“势”的协调。 线条与笔法不可分割。线条组织的重点在于支配疏密、粗细、长 短、虚实、明暗、光影等关系的协调。 3、 关于速写的训练实践 由于受速写定义所约束,以多长时间来训练速写最有效果并无定 论。通过高考学生的训练来看,可分三个单元进行反复穿插练习。 入门起步时以15分钟速写训练为主,让学生着眼整体,抓动态线, 把大形画准;当学生能把大形画准时,改画5分钟的练习,让学生注 意线条的流畅、运笔的速度,线条的组织等;当学生显露出对线的敏 感以及具有处理和表达能力时,改画1分钟至2分钟的训练,这样反 复交叉练习,必有收获。 4、 速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速写中应避免的倾向有三点:一是画得过于呆板、空洞;二是线 条过于油滑和概念化;三是画得过于复杂、累赘。 一幅好的速写必定是有完美的形、生动的神韵,看起来赏心悦目。 针对画得呆板、空洞的学生,首先得扩展学生的认识观念,加强 对速写的生动性、表现性的引导。指导学生处理好衣纹线条和内部结 构的关系。提高学生速写的用笔速度和线条连贯性的技术。 针对线条油滑和概念化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减慢速写的速度,认 真去勾画衣纹转折线的起点与止点的过渡状态,讲明奔放与潦草的区 别,培养学生朴素的学习态度。 对于画得很复杂、累赘的学生,则要让他们放松思想,繁识简出, 引导他们学会艺术的取舍和概括,强化其主观意识,讲明艺术是情感 化身的道理,让学生抓住重点,培养整体的观察方法。 5、 关于风景速写 风景是素描分类的一种。它的意义在于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创作欲望,自觉地掌握光影与立体、透视与 空间、虚实与取舍、松散与密集在素描中的表现效果。 ①构图 写景物之“质”。“势”是指风景要好看,有气势。“质”是指风景独特, 有品味,有意识倾向。 ②透视诱导 风景写牛中,视平线的高低很重要。一旦视平线确定,远近高低 便以透视为基准来表现它的空间效果。不容忽视的是,空气透视是构 成景物空间效果的又一因素。因此,风景画中层次分明是很重要的原 则,画面通常可分布前景、中景和远景,要学会用素描语言来实现这 效果。 ③取舍与归纳 风景写生中有许多繁杂的东西有待处理。例如树叶、树枝等,这 就要求学生具有归纳和取舍的能力,并强化这方面的训练。以多而不 腻、少而不空为原则来艺术地组织和控制画面。 ④调子组织 调子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画面的空间、体积和质感。一般通过 光与影、虚与实、疏与密、粗与细的控制来表达调子意图。 ⑤素描风景的表现力 将表现手法协调于写生主题意图,尽可能地让画面呈现表现力度, 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恰到好处和保留偶然效果,也是绘画涵养的一 个重要方面。 ⑥素描风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构图中应回避景物平淡化,景物松散无生气,上下左右过 于对称的问题。其次,杜绝黑白分布过于平均,疏密搭配面积均等,前 后层次不分的毛病。
中国当代名画家—线描人物造型.1
作者:
中国古代漆器造型纹饰
作者: 陈振裕主编;胡志华绘图
简介:本书是陈振裕先生撰写的关于楚文化与漆器方面的论文集,共收录论文51篇,主要包括综论、楚文化研究、秦汉考古与文化、漆器研究、音乐考古、农业考古和其他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楚文化研究、漆器研究两方面为主要内容,楚文化研究包括有城址、墓葬、各种手工业、艺术等,漆器研究包括有漆器制作工艺、造型、纹饰与文字以及某件漆器的考证等。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文物、历史研究的工作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湖北刺绣、布贴
作者: 方湘侠主编
简介: 片断: 流传在汉口、洪湖一带的“汉绣”,虽也来自民间,但经过历 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风格,并进入有组织、有 计划的专门工场生产而逐步专业化。这些出自绣局或绣铺的绣品 以大件见长,如寝被、抱服、戏装、寿幛、屏风等。有的盘金银 线、上片金,雍容华贵,和植根于民间的刺绣有较大的差异。 绣花枕片在湖北随处可见。过去使用的枕头,呈长方形,内 置棉絮、谷壳之类充填物,两端绣花,四片为一组,常以“渔樵 耕读”、“梅兰竹菊”等为题,以求相互对应。 “油搽”是日时妇女梳头搽油的护发工具,为每日必需的生活 用品。圆形居多,大小约2寸见方,用吸水性强的去脂棉纱制成, 上绣花纹下沾油。因其小巧玲珑,便于绣作,深受村姑农妇喜爱。 她们倾其所能,在油搽上争奇斗艳,以展示自己的手艺。 绣花鞋垫以红安最多最好。过去农村人都穿布鞋、布凉鞋或 草鞋,垫上一双鞋垫,又舒适又吸汗,因此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红安民俗,姑娘出嫁前要绣上多达数十双的鞋垫,择其最好的给 意中人作信物,余为嫁妆,图案以喻意男女媾合、夫妻恩爱较为 普遍。 披肩在鄂东称为云肩,是中国式的“婚纱”,为殷实人家雇请 绣工精心制作罩在新娘礼服上的装饰品。披肩为一块块的绣片用 珠线联结而成,正面或反面开口,绣片下接彩带,带端系铃。新 娘穿戴起来极显华丽,走动摇摆,彩带抖动,铃声清脆,给婚礼 增添热闹气氛。 布贴亦称补花,是刺绣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 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种图案,先用浆糊贴牢,再用针线沿着 图案纹样的边锁绣,将其固定。鄂东南阳新一带农村姑娘出嫁, 大都随身携带一个别致的“布角包”,内装缝制嫁衣嫁妆时余下 的各种布头。过门后,利用空闲时间为未出世的小宝宝缝制布贴 衣物、抱裙、涎兜、鞋帽等,不用花多少钱,而且做出的东西漂 亮结实耐磨。布贴独特的刺绣制作方式,使它更注重整体的布局 和变化,不拘泥繁琐的细节。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民间刺绣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着 楚文化的传统。 楚人崇凤,故民间绣品中的凤凰姿态万千。有的雄健威武, 有的轻盈飘逸;硕大的冠,五彩缤纷的羽毛,一尾、二尾、三尾, 甚至无尾,全凭艺人以浪漫遐想,信手拈来。 用于喜庆场面的民间绣品,多取大红或深红底色;而日常生 活用品,则多取黑色或深蓝色。这固然是从实用出发:红色吉利 红火,黑色耐脏耐用,但也与楚先民偏爱红、黑两色的传统有内 在联系。 后记: 后记 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湖北省 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在文艺界引起积极反响, 改变了一些人认为湖北民间美术缺乏个性 的印象。随后,这些展品作为中国长江流域 文化的优秀代表,又在多国展出,深受欢 迎。为弘杨民族文化,将这些瑰宝整理出 版,供人继承、研究、借鉴,1995年起,由 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 省文物总店共同组成的编辑班子,对省群 艺馆、省文物总店的收藏进行了精选拍摄, 并深入有关地、县及山乡调查,重点对木 雕、竹雕、石雕(主要是利、保康的墓碑 石雕)、砖雕、皮影及其它品类部分散件作 了 在此过程中,得到恩施、利、咸丰、 来凤、长阳、远安、保康、通山、通城、麻 城、红安、仙桃等地、市、州、县文管会、 博物馆和文化馆、站的支持与协助。拓片由 柳长武先生提供,张朗、殷象一、张兴文、 余绍青、鲜鲁林等先生提供了文字资料,余 亚万先生拍摄了部分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Niijima Minoru
作者: (日)新岛实著
简介: Visual Message Books(视觉语言丛书)是由旅日平面设计家和出版人朱锷先生主编、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付梓印行,全面介绍日本新世代设计师和设计动向的丛书。在后现代消解一切的时代里,在消解经典,消解权威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冷静的研究、理性的阐释。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把日本新世代设计精英完整地、如实地摆到中国的设计师面前,为走向21世纪的设计艺术和设计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借鉴,是这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意图。本丛书所介绍的设计师都有着彼此不同的理论模式,持着各不相同的见解,各自用作品阐述着各自的设计思想。用这样大的规模、集中地、完整地且系统地介绍一个设计大国的设计动向,在中国还属首次。这些新世代设计师们以个人作品集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多数是第一次。本书所介绍的是设计师新岛实。
湖北木版年画、剪纸、皮影
简介:本书分为门神、单幅年画、中堂、四条屏、斗方、灶画、灯笼画等。
Shimo’OKA Sigel
作者: (日)下岗茂著
简介: Visual Message Books(视觉语言丛书)是由旅日平面设计家和出版人朱锷先生主编、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付梓印行,全面介绍日本新世代设计师和设计动向的丛书。在后现代消解一切的时代里,在消解经典,消解权威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冷静的研究、理性的阐释。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把日本新世代设计精英完整地、如实地摆到中国的设计师面前,为走向21世纪的设计艺术和设计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借鉴,是这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意图。本丛书所介绍的设计师都有着彼此不同的理论模式,持着各不相同的见解,各自用作品阐述着各自的设计思想。用这样大的规模、集中地、完整地且系统地介绍一个设计大国的设计动向,在中国还属首次。这些新世代设计师们以个人作品集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多数是第一次。本书所介绍的是设计师下岗茂。
田黎明的艺术世界
作者: [田黎明]著
简介:NULL
柳公权神策军碑
作者: (唐)柳公权书;雷志雄主编
徐三庚篆书册临习指导
作者: 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9年07月
A model for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Taihang Mountain to Shanbei
作者: 张谷旻等绘
当代水墨画专辑①
湖北木雕、竹雕
简介:本画册按民间美术品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手段分类,其内容包括:虎神、财神、猎神、人物、观音、菩萨、牧童等。
怀素千字文
作者: (唐)怀素书;雷志雄主编
简介:大家都来关心书法普及工作(代序) 前言 怀素千字文(选页) 笔法举例 结构举例 综合练习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