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草书入门五十讲
作者: 沈乐平著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简介:草书,是五体书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书体,在整个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其特殊地位。刘熙载《艺概》中提到:“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这就是说,草书是各种书体中最能发挥情感、表现个性的书体。东汉赵壹《非草书》中讲:“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宋《宣和书谱》亦云:“稽考古今法书,而独以草书为秦苦篆隶之难,不能投速,故作草书……”由此看来,草书的历史很悠久,大约是在秦末萌芽的;而其名称,则大抵是由于“赴急之书”或“草创之义”而来——它基本上是作为当时的正体(隶书)的一种简化型态、或日辅助体而在起草文稿、赴急通信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草书是以隶书为基础的,故其发展也与之相辅相成,所以草书尽管不在“秦书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之列,但却是萌生于秦代之“隶草”,而真正定型于汉代。并且,这种定型过程是一种交叉渐进式的——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隶书草书的发展过程中笔法的相互影响和结体的相互作用中窥见一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