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本草1000问
作者: 周建军编著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简介:(1)五味与功能主治
味有种种,本草学上概括为辛、甘、酸、苦、咸五味。辛,实际上包括
麻、辣等刺激性滋味和芳香气(本草多称辛香);甘味除表示味甜外,也指一
些平淡无奇、可食而近于甘味者;酸味,有时也概括近于酸的涩味。只有苦
、咸是单一的味。食疗本草对食物确定的味,大多数与其实际滋味相符,但
也不尽如此。这是因为前人从实际尝试感知的味中找到了它们在功能上的一
些规律(或较普遍的现象)后,不再只用尝试的办法来定味,而可以由功能来
推定。如已知咸味有软坚散结等作用,若某种食物有这种作用,即可定为咸
味,如石莼、昆布、蛤蜊。有关各种味的功能、主治分述如下:
①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能,主治外感表证、气
滞、血淤、窍闭、湿阻等,如葱、生姜、芥菜、薤白、玫瑰花、酒、茉莉花
、珠兰。此外,辛味尚有调味、健胃的效用,如花椒、胡椒、辣椒、桂皮、
生姜等。
②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能,主治虚证(或营养不良)、脾胃不
和、拘急腹痛等,如番薯、南瓜、栗子、甜杏仁、银耳、葡萄、荔枝、大枣
、饴糖,以及多种动物的肉或内脏,甘淡的食物中,有的尚能利尿除湿,如
薏苡仁、扁豆、茭白、冬瓜等。此外,甘味又有较好的调味、矫味的作用,
如白糖、红糖、蜂蜜、甜叶菊等。
③酸或酸涩味:有收敛、固涩的功能,主治虚汗证、久咳气喘、久泻、
遗尿或遗精,如梅子、刺梨、五味子、胡颓子、金樱子等。也要看到,酸味
或甘酸味的食物,又往往有生津止渴或消食的功能,如梅子、酸角、柠檬、
醋柳果、刺梨、山楂、醋等。其中,醋的甘酸除开胃消食外,又是菜肴等常
用的调味品。
④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功能,如苦瓜、牛蒡根、委陵
菜、枸杞苗、罗布麻、萍菜、柿叶、蒲公英等。但苦味在食物中出现甚少,
即使有也不显著,其作用也不太强。这和药物显然不同。
⑤咸味:主要有软坚散结的功能,主治瘰疬、痰核等,如石莼、昆布、
紫菜等。
此外,五味对不同的脏腑尚有相对的倾向性,如《黄帝内经》说:“五
味人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人
肾。”这种倾向性主要表现在食物对不同脏腑(部位)的作用上。严格地说,
五味并不局限作用于某一脏腑,食物的这种选择性作用,具体体现在各种功
能之中。如能生津止渴,说明作用在胃;能收涩止泻,说明作用在大肠;能
活血调经,说明作用在肝。有的功能,本身就体现了作用部位,如健脾利湿
、补益肝肾、舒肝理气等。至于功能为什么可以体现食物所作用的脏腑,那
是由于功能是针对相应的病症起作用的,而病症主要是发生于不同脏腑的,
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症。如胃的津液不足则口渴,生津止渴的功能是针
对这种病症起作用的,故可体现其作用在胃;又如大肠不固则久泻不止,涩
肠止泻能起针对性的作用,故可体现其作用在大肠,如此类推。
由于各种功能与五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功能体现食物所作用的脏
腑方面,也包含五味的因素在内。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