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gricultural dictionary
作者: 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简介:
片断:
白背叶(whitebackleafmallotus)Mallotusapelta
(Lour.)Muell.Arg.,大戟科,野桐属。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
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越南也有分布。
小枝密被星状毛。叶宽卵形,不裂或有3浅裂,长4.5~15cm,
宽4~14cm,两面被星状毛及棕色腺体。穗状花序顶生或侧生;
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雄蕊50~60;子房被星状毛及软刺。
蒴果近球形,径约7mm。种子榨油可代桐油,供制肥皂等。根入
药,有舒筋活血之效。
白边地老虎(whitemarginedmoth)Euxoaober-
thuriLeech,又称白边切夜蛾、白边切根虫。昆虫纲,鳞翅目,夜
蛾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四川、贵州等省区;日
本、朝鲜也有分布。寄主有粟、高梁、小麦、玉米、豆类、甜菜及苦
荬菜等杂草。成虫翅展37~45mm,前翅褐色,斑纹明显,前缘
处有明显的灰白或黄白色宽边;后翅淡褐色。末龄幼虫体长35~
40mm,灰褐色,体表光滑,头部“八”字纹明显;臀板黄褐色,基
部小黑点集中排成两个弧形纹。各地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表
下滞育越冬。幼虫在杂草多的荒地及田边埂发生较多。可采用
清除杂草,甲基对硫磷、乐果等药剂毒杀低龄幼虫等防治措施。
白菜(pak-choi,no-headchinesecabbag)Brassica
campestresL.ssp.chinensis(L.)Makino.,又称不结球白菜,俗
名青菜,古称菘。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总称。
2n=2x=20。包括普通白菜、乌塌菜、菜薹、薹菜和分蘖白菜5个
变种。原产中国。叶色浅绿至墨绿或紫红,叶全缘,少数有缺刻,
匙形、圆形、卵圆或长椭圆,叶柄明显,扁平或圆形,一般无叶翼。
花茎叶卵圆,抱茎。复总状花序,异花授粉,虫媒花。长角果。种
子球形,红棕或紫褐色。喜冷凉湿润气候,也有耐热、耐寒品种,
适应性广,需肥水充足。品种繁多,适于周年生产,以绿叶、嫩茎
和花茎为产品,鲜食或腌渍,风味佳美,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
少量糖、蛋白质、纤维素,营养丰富。
白菜类蔬菜(Chinesecabbagecrops)白菜、结球白
菜等一类蔬菜的总称。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中的栽培亚种
群。包括白菜、大白菜和芜菁3个亚种。均为一二年生草本。起
源于中国,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期中需充足肥水,要求保水保
肥力强的土壤。一般第一年秋冬形成叶丛或叶球,在15C以下
的低温条件经一定时间即可完成春化,翌年春季在长日照条件
下抽薹、开花、结实。异花授粉,染色体数均为2n=2x=20。种子
繁殖。亚种间和品种间均易杂交,注意隔离留种。有相同病虫害,
要注意轮作。产品以柔嫩叶丛、叶球、花薹或嫩茎为食用部位,风
味佳,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糖类、纤维素。白菜
类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是中国最主要疏菜之一,日本、朝鲜、韩
国、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欧美诸国也多引种而日益成为世界性
蔬菜。
白菜型油菜(Pakchoirape)又称矮油菜、甜油菜、小
油菜、油白菜。油菜类型之一。在中国,其中包括北方小油菜
(BrassicacampestrisL.)和南方油白菜(B.chinensisL.var.
oleiferaMak.)。本类油菜株型较矮小,分枝部位较低。叶色深绿
至淡绿,上部薹茎叶无柄,叶基部全抱茎。花淡黄至深黄色,花瓣
较大,开花时两侧相互重叠。自交不亲和性强,属异花授粉作物。
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菜籽无辛辣味。青藏高原、东北平原等
春油菜生产区以小油菜为主,华南沿海以春性较强的油白菜为
主。一般较早熟,需肥较少。蔬菜和油料兼用。
白茶(whitetea)中国特有的一个茶类。产于福建省福
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县,台湾省亦有少量生产。鲜叶经萎
阴干两道工序制成。因白色芽毫多,称为白茶。其色、香、味
上的特点是:白毫多,汤浅黄,毫香显,毫味重,香高味清甜、
中之珍品。产品按芽叶嫩度和鲜叶茶树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的
丹和贡眉3种。外销东南亚各国和法国、德国等。
白茶化学(chemistryofwhitetea)白茶加工过程
茶叶成分的化学变化。白茶采摘的鲜叶是芽和叶,要求芽壮有
色茸毛,嫩度好,不要损伤芽叶。萎凋特点是薄摊、常温(20
25℃)、低湿(相对湿度70%左右),长时间(约60h)中使芽叶
水分缓慢蒸发,芽叶内成分进行适度变化:多酚类物质部分轻
氧化和酯型儿茶素水解;叶绿素也有少量降解和转化,使细胞
高级脂肪酸逐步降解;具有青气的青叶醇等氧化为醛类芳香
质。达到色泽灰绿,白毫显露,味香醇有毫香,汤色黄亮,叶底
嫩的白茶特有品质。
白茶审评(examinationandevaluationofwhitetea
茶叶审评之一。对照标准样对成品白茶形质优次和级别高低
审评。产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3种,各具特征。外
审评嫩度、色泽、形状和净度。①嫩度。白毫银针看芽头,以纯
芽头且肥壮长大,不带梗蒂,形似针为优;白牡丹、贡眉看毫
以毫心肥壮,叶质肥厚为上。②色泽。白毫银针全芽披白毫为优
白牡丹、贡眉以毫心、叶背银白光润叶面灰绿为好,忌草绿、红
黑色。③形状。要求与白毛茶相同。④净度。要求不含老梗
叶及其他杂物。内质审评:①香气以清香、毫香为佳;②汤色以
杏黄清澈明亮为优,红暗浑浊为差;③滋味以鲜醇回甜为好
叶底以嫩匀完整灰绿明亮为上,破碎花红暗杂为下。
白翅潜叶蝇AgromyzaalbipennisMeigen,昆虫纲,
翅目,潜蝇科。中国仅知分布于新疆。寄主有小麦、大麦、黑麦
冰草。成虫体长2.8~3.5mm,黑色,跗节黄褐色,胸腹部在
光下有蓝黑色金属光泽,翅淡灰白色,密布短毛,有淡紫色光泽
前缘脉基部有一折断处,翅瓣边缘白色,平衡棒端部球形,乳黄
色。末龄幼虫体长4.0~4.5mm,污黄色,口咽器黑色,有4齿
体具许多小短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飞翔
强,雌虫用尾刺刺破寄主上表皮取食,刮食痕似缝纫机线迹,卵
单产于刮食痕一端的叶肉里,多靠近叶尖;初孵幼虫只向叶尖潜
食,发育至3龄时折回向叶基方向取食,隧道呈袋状。耕翻灭茬
用内吸磷拌种,幼虫孵化期喷洒农药为主要防治措施。
白翅叶蝉(whitewingedleafhopper)Thaiarubig
nosaKuoh,昆虫纲,同翅目,叶蝉科。中国分布于黄河以南,西达
四川,南至海南省。寄主有稻、麦、粟、玉米、高粱、甘蔗、茭白、大
豆、油菜。成虫体长3.3~3.6mm,橙黄至淡黄褐,前胸背板中
央有一细脊围成的菱形斑纹,前翅白色半透明,腹部背面及臀节
黑色。末龄若虫体长2.2~2.8mm,淡黄绿色,体生刺毛,胸背
有烟褐色云纹,翅芽伸达第五腹节。一年发生2~5代,以成虫越
冬。成虫有趋光、趋嫩绿和较强的群集性,卵散产于叶面中脉组
织内;若虫不善跳跃。夏、秋季主要为害稻,在叶背吸食,呈现零
星小白点,后发展为白色条斑。宜在早、中稻秧田,及时药杀越冬
代成虫。
白唇鹿(whitelippeddeer)CervusalbirostrisPrze-
walski,茸用鹿之一。鹿亚科,鹿属。因鼻端两侧和上唇为白色
故名。为单型种,中国稀有特产珍贵动物。分布在甘肃、青海、四
川西部和西藏地区。体型较大。全身呈灰褐色,背部为深棕色,
头部、颈部和面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臀斑较大,包括尾巴
在内均呈浅黄色。仔鹿生后有隐约可见的白色斑点,随着年龄增
蛆点逐渐消失。公鹿长角,母鹿无角。仔鹿生后第二年春季
辑,第三年开始分枝。
的主干扁圆,全角共分
5杈,茸皮色黑。3~5
份脱角,8月份茸开始
化,9月份茸皮脱落。白
鹿栖息于海拔3500~
5000m的高山林带及灌
林中,适应于高寒气候,
多成小群活动,很少在一
地久留。公鹿3岁性成熟;
号鹿1.5岁性成熟,妊娠
为225~255天,每胎产一仔。白唇鹿可与马鹿杂交。鹿茸有医
产值,产茸量仅次于马鹿。在青海省的祁连、大通、治多等地区
改批驯养。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刺(siberiannitraria)NitrariasibiricaPall.,蒺藜
白刺属。落叶有刺灌木。分布于中国西北部至北部各省。也
于俄罗斯。茎分枝多,铺散地面,有时直立,茎皮灰白色。小枝
生丝状毛,枝端针刺状。叶肉质,簇生,全缘,被丝状毛,无柄,
圆状匙形,先端钝圆,具小突尖,托叶脱落。蝎尾状聚伞花序;
龙小;萼片5枚,三角形;花瓣5枚,黄绿色;雄蕊10~15枚;子
上位,3室。核果卵形或椭圆形,深紫红色,内果皮骨质,外果
皮薄。喜生于碱地,耐干旱。果味酸甜可食,可酿酒和制醋;药用
治胃病和肺病果核可榨油。又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
白带圆皮蠹AnthrenuspimpinellaeFabricius,昆虫纲,
鞘翅目,皮蠹科。分布于亚洲,欧洲;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
北、华东及四川等地区。幼虫为害蚕茧、中药材、动物标本、毛、皮
及其制品。成虫体长2.0~4.5mm,卵圆形,体密被鳞片;鞘翅
基半部有白色鳞片组成的似“H”形的宽横带。内蒙古一年发生1
代,以幼虫越冬。成、幼虫均具假死性。成虫食花粉、花蜜。幼虫
喜阴暗潮湿,有9个龄期。防治方法同小圆皮蠹。
白蛋白/球蛋白比率(albumin/globulinratio,A/G)
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通常犬、羊和兔的白蛋白多于球蛋
白,马、牛和猪的白蛋白等于或少于球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
和球蛋白比率均减低,见于慢性肝脏疾病、肾脏疾患、蛋白丢失
性肠道病、寄生虫长期寄生、严重血清丢失(腹水、胸腔渗出、烧
和外伤等)、恶性贫血及恶病质等。血清总蛋白升高,白蛋白与
球蛋白比值减少,见于各种感染和慢性肝脏疾患。血清总蛋白升
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不变,见于各种脱水和休克。血清总蛋
血减少,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升高,见于新生未吃奶的幼畜及动
濒死期。
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真菌之一,可利用为饲
料,白地霉的菌落平面扩散,组织轻软,乳白色。常见于牛奶和
酸奶、乳酪等各种乳制品上,在泡菜和酱上常有此菌落,可用于
制造酵母片、核苷酸,也有专作家畜蛋白质饲料的白地霉产品。
含水分4.58%,粗蛋白质52.5%,粗脂肪3.29%,总糖量
9.0%,含磷175mg/kg、铁75mg/kg、硫胺素0.936mg/kg、核黄
素0.448mg/kg。白地霉蛋白质含量高于大豆、略低于优质鱼
粉,蛋氨酸含量较低,但赖氨酸含量高于鱼粉,是优质的单细胞
蛋白质饲料。
白点病(whitespotdisease)又称小瓜虫病。由原生
寄生引起的鱼病。淡水鱼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料dthyophthiriusmultifiliis)(见图),虫体卵圆形或球形,全身
密布短纤毛,前端有一胞口,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小核球形。
海水鱼的病原体是咸水小瓜虫(I.
marinus),又称刺激隐核虫(Cryp
tocaryonirritans),与多子小瓜虫
的主要区别是大核由4~8块卵圆
形团块连成念珠状。分别寄生在淡
水鱼、海水鱼的鳃及体表各处,形
成小白点,多黏液,严重时可引起
大批死亡,尤其对观赏鱼类及水族
馆鱼类的危害较常见。用孔雀绿、
醋酸亚汞进行防治。
白豆蔻(cardamonamomum)Amomumcompactum
SolandexMaton,又称豆蔻、圆豆蔻。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
本植物。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有
分布。全形似芭蕉。叶细长。初夏开花,花淡黄色,密集成穗状
花序。秋季结实,蒴果卵圆形。种子暗棕色。种子入药,性温、味
辛,功能行气、化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暖气等症。
白豆杉(whitearilyew)Pseudotaxuschienii(Cheng)
Cheng,又称短水松。红豆杉科,白豆杉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星散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海拔800~
1400m山地。高7m。树皮灰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小枝对生或
近轮生。叶螺旋状排列,扭曲成二列,条形,长1.5~2.6cm,宽
2.5~4.5mm,两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白粉带。雌雄异株。种
子当年成熟,坚果状,卵圆形,长5~8mm,径4~5mm,着生于
白色肉质杯状假种皮内。该树种数量不多,应加以保护,并扩大
栽培,供观赏。
白蛾蜡蝉(mangocicada)Lawanaimitata(Meli-
char),又称青翅羽衣。昆虫纲,同
翅目,蛾蜡蝉科。分布于印度及中
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
等省区。寄主有米兰、白兰、无花
果、苹婆、蝴蝶果、银桦、龙眼、荔
枝、杧果、梅、李、桃等数十种果树
林木。成虫体长16~21mm,黄白
色至碧绿色,被白色蜡粉。前胸背
板小,中胸背板发达,上有3条纵
隆脊。前翅外缘平直,后缘角锐而
略长,向上突出。翅面近基部1/4
左右处有一较大的白斑。后翅较前
翅大,白色或黄白色。末龄若虫体
长约8mm,扁平,体白色,被白色蜡粉,翅芽末端平直,腹末有
成束粗长蜡丝。中国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茂密枝叶上越冬。
卵集中产于嫩枝或叶柄中,呈长方块状。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成、
若虫喜跳跃。以结合冬夏修剪,清除有虫枝叶,减少虫源;喷洒敌
敌畏、马拉硫磷、敌百虫等农药为主要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