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 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6-1” 相关结果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作者: (东汉)张仲景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6-1
简介: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多样,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为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先生处得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伤寒杂病论》有差异,多出1/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包含了,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病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伤寒杂病论》不同之处,亦为本书特色。
平脉辨证脉学心得
作者: 田淑霄 等著
简介: 《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精)》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对脉学的}临床和理论作了深度探索。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平脉辨证脉案。 本书提出“以脉诊为中心”进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平脉辨证,以脉解舌,以脉解症”,脉诊占全部诊断的比重高达50%~90%。 本书作者李士懋教授、田淑霄教授历经由“舌诊为中心”到“脉诊为中心”转变,临床前十几年,主要倚重舌诊。因舌诊比较直观,易于观察。然临证既久,发现一些舌证不符的现象,逐渐动摇了作者“以舌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转而渐渐倚重脉诊,反复验证于临床,发现“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多能取得预期效果。尤其对一些疑难久治不愈的病人,常能另辟蹊径,取得较好疗效。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教育者、研究者、中医医学生阅读。
正本清源2——走进中医世界,领略中药魅力
作者: CCTV发现之旅频道《正本清源》栏目组 编写
简介: 中药的世界真的很神奇,一棵草、一朵花都可能是珍贵的中药材。叹服古代中医以身试药的勇气,敬佩一直以来为中医药不断发展而努力的人们。CCTV发现之旅频道正本清源栏目组出版的《正本清源(2走进中医世界领略中药魅力)》文字通俗有趣,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累了一天随意看看,好像穿越了古今。
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
作者: 刘汶 著
简介: 《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刘汶教授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优秀学员。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读经典”主要介绍作者在“国家优才”项目三年研修期间的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和临床感悟,中篇“勤临床”介绍作者对恶心、呕吐、呃逆等脾胃病的诊疗经验以及验案,下篇“跟名师”介绍作者跟师关幼波、危北海、李乾构、刘景源、郝万山等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
孔氏医案
作者: 孔继菼 著
简介: 《孔氏医案》,原名《一见草》,又名《医鉴草》,共四卷,计90案。是书论证之详,用药之精,何药宜前,何药宜后,可谓前人少有,不仅为医家鉴,亦足为病家戒。诚为古人医案之不可多得者。
无机化学学习精要--全国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无机化学》的配套教学用书
作者: 吴巧凤,张师愚 主编
简介: 《无机化学学习精要》共十三章,紧扣教学大纲,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要点、重点及难点等核心内容提炼、浓缩,以类似教师授课板书和学生课堂笔记的新颖形式精心编排,旨在起一种复习作用;然后举出若干例题及其解答,作为解题示范;最后是试题部分。全部试题均附有参考答案(注意有的题目并非只有唯一的解答)以资参考,便于学生检验复习效果,对于问答题,仅给出答案要点。这些试题内容新颖、类型多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安排既便于学生复习,又便于学生自测练习,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无机化学学习精要》由吴巧凤、张师愚主编。
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医集
作者: 叶橘泉 著
简介: 《叶橘泉医集: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是“方证药证”学说临床家叶橘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叶橘泉先生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等职。叶橘泉的学术体系主要包括“医话三书”“方证三书”“药证三书”,其中“医话三书”包括《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叶橘泉临症直觉诊断学》《叶橘泉点滴经验回忆录》;“方证三书”包括《叶橘泉近世国药处方集》《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药证三书”包括《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叶橘泉食物中药与便方》。 叶橘泉先生十分重视“方证学”的研究。本书《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是关于“方证学”研究的论著。 《叶橘泉医集: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收载了叶橘泉先生于1927至1988年间撰写的文章49篇,其中既有“方证学”等理论方面的论述,也有大量临床治疗医案和他多年来研究与临床使用方药的经验。本书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癫痫、胆结石、哮喘等常见疾病的辨证疗法、腹诊方法及医案实例。本书还收录了他与陆渊雷等老中医对“方证学”以及中西医学诸问题的讨论意见。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
作者: 郑虎占,王秋华 著
简介: 《中药合理应用二十讲》从辨证用药、辨体质用药、辨药性用药、辨品种用药、辨部位用药、辨产地用药、辨采收时节用药,以及注意贮存,掌握炮制加工,严格用量,合理配伍,选择适当剂型、煎服方法,加强服药后病人护理等方面,针对十九类不同功效的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医路有你
作者: 舒晗 著
简介: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涅阳一户官宦世家的二公子,被后世尊为“医圣”,其《伤寒杂病论》更是两千年来不可逾越的中医经典著作。他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与华佗、何颙、刘表、王粲、黄忠等历史名人有何交往?是如何当上太守的?又有怎样的儿女情长?本书通过女性的视角,带您回到东汉末年,走近光环背后的张仲景,体味他在医学、仕途和感情方面的爱怨交错。 关注名医张仲景,也是关注中医这个群体,因为在性命相系、养生防病这些问题上,古今是相同的。
平脉辨证相濡医论
作者: 李士懋,田淑霄 著
简介: 《平脉辨证相濡医论(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汇集了作者对此学术观点的思考和论述。 本书作者李士懋教授与其老伴田淑霄教授,相濡以沫,共研中医。二老皆为1956年入学的北京中医学院(现名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大学生。1962年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夫妻分到大庆油田总院工作。李士懋先生任中医专职会诊大夫8年,几乎所有危重患儿都配合中医治疗,累计诊次数万。 1979年夫妻一起调到河北中医学院任教,在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学习思悟、临床磨砺、相互切磋中,逐渐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他们的学术思想有三:精审病机(首分虚实,精细探讨,必以规矩),平脉辨证(以脉解舌,以脉解症),给邪出路(热则发之,寒则散之)。本书所选医论,即为李士懋教授与其老伴田淑霄教授的学术精华论述。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教育者、研究者、中医医学学生阅读。
藏象新论-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
作者: 张宇鹏 著
简介: 《藏象新论: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诠释学、逻辑学及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等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藏象新论: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对中医藏象学的历史沿革与学术源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系统阐明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对中医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巨大影响,探究藏象学发展轨迹与历史动因,提出藏象学内部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中医藏象学的基本概念与学术范畴,系统考察“象”“健康”等形成藏象学理论并指导藏象学发展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方法,提出多个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与学术见解。
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
作者: 刘德荣 主编
简介: 《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闽籍或在闽从事医疗活动的医家近百种存世的著作中,经过反复论证,遴选出18部尚未整理出版的重要中医古籍进行整理校勘。这批中医古籍在中医学术史上均评价较高,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当时流传较广。这批古医籍与原先己整理出版的福建四大名医及朱端章、陈梦雷、黄庭镜等医家著作互补,基本能体现福建历代中医学的主要成就,比较全面反映福建省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概貌。刘德荣主编的《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第1卷)》为第一卷,包含《伤寒百问歌》《卫生家宝方》《活幼心法》《奇效医述》《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轩岐救正论》六部古籍。
中医历代医案选---王新华精品医书三种
作者: 王新华 编著
简介: 《中医历代医案选》是在查阅了历代中医2000多种主要著作的基础上,从其中的300多种,包括医案专著、各科和综合性医籍中,筛选了医案2116例,其中内科893例、妇产科243例、儿科277例、外科423例、五官科280例,经分类、标点、注释而编成。 全书包括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计202个病种。所选病案,要求理、法、方、药齐全,病情较为复杂,疗效显著,能反映各科特点,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教学和科研具有参考价值。这些内容,诚有利于开拓医者思维,是开展学术交流、启迪后学的宝贵资料。
何秀山医话
作者: 清·何秀山 著
简介: 何秀山为《通俗伤寒论》作者俞根初的绍兴同乡,二人常切磋医技,辩论伤寒。何秀山洞悉俞根初之医理,于俞根初之代表作《通俗伤寒论》中多加按语,或作阐发,或予补正,对张景岳之《伤寒典》及张路玉之《伤寒缵绪》亦揣摩有得。《何秀山医话》选辑何秀山医话,旨在助读者“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
活血法临床应用技巧-技巧丛书
作者: 李文杰 著
简介: 《中医治法临床应用技巧丛书:活血法临床应用技巧》是《中医治法临床应用技巧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活血法概论,分别介绍了活血法的历史源流、治法分类、常用药物和方剂以及活血法的应用注意。第二部分为活血法的临床应用,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对活血法在各个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释,颇具临床价值,对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袁长津病证辨治实录
作者: 蔡铁如,袁梦石 著
简介: 袁长津主任医师、教授系国家级名医工作室名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工作四十余年,其以善用经方而著称业内。 《袁长津病证辨治实录》以袁长津教授临证验案为基础,综合其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真实地反映了其“整体恒动、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及制法组方坚持以通为安、以和为贵、以人为本、攻补适度、顺应自然的原则和特色。
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作者: 郑虎占 编著
简介: 郑虎占著的《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介绍的97味常用中药临床应用要点,是作者长期研究中药的心得、应用中药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亚健康与中医心身医学
作者: 佟欣 主编
简介: 佟欣编写的《亚健康与中医心身医学》为黑龙江 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和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 金项目成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健康与亚 健康;中 篇“未病”与“治未病”;下篇亚健康的中医心身治 疗。全书 就亚健康状态发生机理、调治机理、证候分类、诊断 治疗标准 和中医心身治疗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对于深入探讨中 医学对亚 健康状态的预防与治疗机制、总结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方法具有 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医历代医话选---王新华精品医书三种
作者: 王新华,潘秋翔 编著
简介: 本书是在查阅了2000多种中医药书籍的基础上, 从其中400多种医籍里选录了医话2500余则,并经分 类整理而成。它是继《中医历代医论选》后的第二部 中医文选本。 王新华、潘秋翔编著的《中医历代医话选》分上 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理论和学术论辩,包括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法、辩证辨病、治则治法 、药物方剂、养生康复、医家医术九章;下篇为临证 心得与治验纪实,包括内科、儿科、妇产科、外壳、 五官科五章。所选内容,皆为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研 究的精辟论说,或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独特见解, 以及临证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结晶。
柴瑞霭---现代百年中医临床家
作者: 柴瑞霭 著
简介: 《柴瑞霭》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柴瑞霭》系统反映了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柴瑞霭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和用方特色,且从中可以学到首批国家级名医柴浩然先生的个人经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