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黄维智著” 相关结果
Studies on the criminal burden of proof:from both substantial and proceduralangles of view
作者: 黄维智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作者从程序与实体的互动中研究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相关问题,作 者认为在对抗制诉讼模式下,刑事证明责任应建立“争点形成责任—疑点排 除责任”的动态证明责任框架。即诉讼启动时争点形成责任由检察官承担, 诉讼推进过程中,争点形成责任便可能来回转移,而疑点排除责任却始终由 检察官承担。在确立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本书运用“争点 形成—疑点排除”的分析框架,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犯罪类型的主观、客观方 面的具体证明责任进行分析研究,对一些程序性问题、证据能力问题的证明 责任分配进行了探讨。作者同时认为,我国应建立完善刑事推定制度,确立 并适用刑事推定。 本书应用了实证调查和比较、综合、分析及可行性论证等多种方法,对 刑事证明责任的一些重要问题做了有个人见解的深入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 价值和实用意义,也是我国目前关于刑事证明责任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Transformation and Response:a study on the use of evidence and application of policies from a macro-perspective
作者: 蒋剑鸣,黄维智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审视,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生命力从来都根植于实践。法学史上重要的理论成就皆导源于法学家们对社会实践的敏锐把握。典型的例证是,今天为我们所崇仰的霍尔姆斯、庞德、布兰代尔、卡多佐等法学大师,都是手执法槌、坐堂问案的职业法官。他们的理论光辉遮蔽了他们在司法实践方面的重要建树,以致我们常常忘却了对他们真实身份的辨识。中国的法治实践,尽管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可供借鉴与仿效,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社会条件的差异,中国推进法治的过程亟须原生性的创造。实现这种创造,既有赖于书斋法学家的智慧,也绝不能缺少田野法学家的参与。并且,基于我前面分析的原因,在法学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程度虚空化的当下,田野法学家的理论贡献更值得我们期待。
鉴定证据制度研究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作者从基本概念入手,对鉴定证据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分类 与科学条件进行了界定;分析比较了世界各国鉴定制度的情况和发展动态, 阐述了鉴定证据的制作主体的独立性与中立性特征以及鉴定主体的权利、义 务、责任。就鉴定程序问题,作者分别对鉴定证据的形成原则、鉴定的启动 、主体的选任、鉴定的补救程序、开示与质证程序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还 针对我国的鉴定实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根 据国内外相关立法的规定以及鉴定制度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我国鉴定制度 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鉴定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对我国的鉴定证据制度 改革完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证据与证明:以刑事法治为视角
简介: 本书由证据篇和证明篇两部分组成。对证据形式、证据规则、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以及证据和证明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刑事司法中的潜规则与显规则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透过刑事司法的一些现象,解读其间缘由,探索其间规律,在重视“显规则”的同时,关注“潜规则”,为完善“显规则”、改造“潜规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