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 项 “马立博” 相关结果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作者: [美] 马立博 著,关永强,高丽洁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简介: 本书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虽然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节制开发资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观念,但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相比,这些思想却并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Tigers,rice,silk and silt: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作者: (美)马立博(Marks,R.B.)著;王玉茹,关永强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作者是海外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和环境史学家,本书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从明清时代中国华南标志性动植物的变化和物候、出产等的变化,论述人类的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作者指出,由于人类的活动,华南经济开发,虎的活动范围日益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且经常发生人与虎生存环境的对立,老虎伤人事件不断见诸记载。稻米的大面积种植,成为华南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蚕桑也从江南地区发展到华南。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立足于当今,从发展经济与生态变迁的语境下,叙述华南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所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为我们了解华南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颇有意义的素材。
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
作者: 马立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7年09月
简介:
本书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第三版更把亚洲和环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对于我们现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见解。作者突出印度洋在现代早期的全球贸易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强调旧生物体制的危机、在本土开采煤矿之便利以及发现新大陆等诸因素的偶合,共同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还阐发了全球氮循环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这些见解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Tigers, rice, silk, and silt: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作者: (美)马立博(Roberts Marks)著;王玉茹,关永强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由美国马立博著,全 书首先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简要回顾了岭南地区从先秦到元朝的历史,之 后以侣世纪为中心,详细考察了从明朝初期直到1850年前后岭南社会经济发 展与环境变化的互动过程。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 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 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 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入侵时被南逃到珠江 口的汉人拦截下来,最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 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 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 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 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 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商务印书馆 2017年09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