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雷子人著” 相关结果
Traces of human presence in mountains:human figures, com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14th-17th century
作者: 雷子人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历代关于山水画的论述和阐释,少有对存形于山水中的人物形象的注视和分析,人物似乎只是山水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点景附件。 在本书作者看来,人物于山水画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有明以来,人物在山水画中的存形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符号特征和结构功能:画家借山水中的人物对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社会族群进行暗示和表征,借山水中的雅集、茶事、送别、卜居等明代文人所心仪的生活方式和趣味来表明心迹、抒发情志;同时,人物存形作为一个潜在的诱因,影响到了画家图绘山水的笔墨选择、风格呈现甚至情绪转换。 因为有了“人迹”,明代山水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后人借以观照明代社会的图像文本,借助于人物,观者可以从明代山水画的某种带有程式化特征的笔墨趣味、结构方式后面,读出更多社会学、文化学的意涵。
文化情态、空间及图式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简介: 当代美术史都扩及更深广的文化研究。《中国画演进》这本书就有以文化研究来写史的企图。其中各章都不乏许多精彩的论点,也有发人所未发者。尤以第四章“视觉转译模式及审美倾向”我最欣赏。我过去数十年在教学、写作中,常常说中国文人画的“笔墨”,就是要将物象“翻译”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以表现艺术家对万物的理解以及主观发现的意趣,也以使艺术与现实有了距离而且更多超越。中国艺术的人文精神之浓重,不只在情思意境的内涵中,也在表现技法中充分呈现。子人这本书原是他○三年的硕士论文,原题为:“中国画演进的相关因素一中国画文化情态及时空图像表现”。现在书名简化为《国画演进——文化情态、空间及图式》。
杜滋龄人物画集
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为赵雁君代表作28幅,包括行书、草书、基本代表了作者的整体水平风格,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个人风貌在当代有一定影响。
一个画家的古村落图记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 八百多年,一个古村,朝代更迭在江西南部。 这个曾经繁华的村庄渐渐寥落。 岁月风尘掩盖了它曾经的风姿绰约。 梁氏后代固守家园,平静依然。 这一年,作者来到了渼陂。 他用文字、绘画与图像的方式记录了渼陂人和他们的生活,并通过文献史洋探究着渼陂的历史。 视觉的切入角度,文化的观照视阈和田野调查的工作方式共同构成了一个画家的古村落图记。 作者简介:雷子人,又名雷鸣。1967年生于江西。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个展:北京西厢画廊(1993)、克莱斯格艺术中心“百草园散记”——雷子人水墨展(1996)、北京汉世画廊(1997)。群展:加拿大国际水墨大展(1992,1993)、北京翰墨“\'94中国画新表现展”(1994)、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入境”三人作品展(1995)、北京音乐厅画廊“当代艺术邀请展”(1996)、上海“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1997)、上海艺术博览会(1997,1998)、台北国父纪念馆“两岸名家书画联展”(1997)、中国艺术博览会(1998,1999)、“旧梦尘缘”李津、雷子人作品展(1998)、南京——加拿大“首届中国艺术双年展”(1998)。
艺文杂学及写作
作者: 雷子人著;韩朝主编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画人画诠》讲述了艺术史的本性仍是历史,它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提出的问题和寻求的答案不同。它要求研究者以艺术作品为出发点,在对于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之关系的研究中,始终坚持理性批判精神,追溯文明历史的源头,不轻易忽略掉任何微小的细节,进而重构出尘封的历史真相和历史本质。首先作为画家的艺术史学者,必须意识到:如何利用中国艺术来扩大艺术历史的传统视野,为中国艺术史展出一套叙述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讲“故事”,这本书就是我讲的故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荣宝斋出版社,2006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