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6 项 “臧克家著” 相关结果
臧克家散文.三
作者: 臧克家著;郑苏伊,臧乐安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简介:收《我的诗生活》、《诗与生活》、《今昔吟》序、《在毛主席那里作客》小序等86篇。
臧克家卷
作者: 方舟,雪夫主编;臧克家著;唐文一编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1999
简介:
一颗新星
作者: 臧克家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1958
臧克家回忆录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简介: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 何嘉。民盟成员。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入中 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毕业。后任山东 临清中学教员,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1937年至1942年任第 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三 十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1942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候补理事。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 月刊、《创造诗丛》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 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事、顾问,《 诗刊》主编、编委、顾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 臧克家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 、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7年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 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抗日战争后,出版有《从军行》、 《泥淖集》、《淮上吟》、《鸣咽的云烟》、《泥土的歌》等诗集和长诗 《古树的花朵》。1945年出版有诗集《生命的秋天》、《民主的海洋》。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 天》。1947年出版有小说集《挂红》、《拥抱》,散文集《磨不掉的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有《臧克家诗选》、《一颗新星》、《 春风集》、《欢呼集》、《毛泽东诗词鉴赏》、《李大钊》、《在文艺学 习的道路上》、《杂花集》、《学诗断想》、《诗与生活》,《毛主席诗 词讲解》(和周振甫合写),《今昔吟》、《怀人集》,《臧克家选集》(六 卷)等。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 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欢呼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春风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1959
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臧克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简介: 《臧克家》首推十五种,每种为一位诗人诗歌代表作品的合集。本丛书所选诗人都是建国以后依然大量从事诗歌创作或者开始诗歌创作的;其作品或在读者中享有盛名,或影响广泛,且在新诗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新诗创作风貌上具有代表意义。意在总体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的整体水平,同时为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系统。 “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丛书的编排体例基本以诗人作品的写作时间为序;有些诗人的作品,在抒情、叙事、篇幅长短等方面差异较大,其卷集在作品编排顺序上亦有所不同。感谢对我们这套丛书给予支持的人们,同时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杂花集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1958
烙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简介:所谓有意义的诗,当前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克家自身的“嚼着苦汁营 生”的经验,和他对这种经验的了解,单是嚷嚷着替别人的痛苦不平,或怂 恿别人自己去不平,那至少往往像是一种“热气”,一种浪漫的姿势,一种 英雄气概的表演,若更往坏处推测,便不免有伤厚道了。所以,克家的最有 意义的诗,虽是《难民》,《老哥哥》,《炭鬼》,《神女》,《贩鱼郎》 ,《老马》,《当炉女》,《洋车夫》,《歇午工》,以至《不久有那么一 天》和《天火》等篇,但是若没有《烙印》和《生活》一类的作品作基础, 前面那些诗的意义便单薄了,甚至虚伪了。 本书介绍著名诗人臧克家所作的诗集共近40首,具时代烙印,讴歌未来 ,赞美新生活,诗味很有特色风格,值得一阅。
李大钊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臧克家诗选
出版社:人民文学,1986,1994重印)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简介: 臧老亲身参加过1927年的大革命,长期从事抗日战争的文化宣传工作,为民族解放而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黑暗,以笔作枪,大写政治讽刺诗。他紧跟时代步伐,面向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命运,把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劳动人民引入诗中。他的早期诗作,侧重抒写旧中国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挣扎与抗争,着力揭露、抨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凶恶残暴与腐败黑暗,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对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以及对光明前途的热烈渴望。解放后,诗人将忧国忧民的一腔激情,化为爱国爱民的热情诗篇,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党,赞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的诗,既有饱含血泪的低吟,又有满怀豪情的高歌,通过诗人的独特感受,反映了由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从社会心灵的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饱受苦难、奋起反抗、终获解放的历史进程,闪耀着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光芒,如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欢呼集》等。因此,有诗论家称臧老的诗是“一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编年诗史”(汪锡铨),是“一部20世纪的中国历史”(王昌定),堪称确论。 在古今中外文化不断撞击的80余年新诗史中,臧老不为西化之风所动摇,也不为复古之潮所干扰,既借鉴外国诗歌的有益经验,又着力发扬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民谣的优良传统,还吸收“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艺术营养,广收博采,融会贯通,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化新诗。恰如陈良运所说:“他的诗中国味特别足……是确确实实地彻里彻外地中国化了、民族化了的中国新诗。……是中国新诗民族化最突出的典范,或者说是最早树立的典范。”臧老的诗,意象鲜活丰富,手法多姿多彩,技巧娴熟精美,语言新奇精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朴素、谨严、凝练、含蓄。他为我国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健康发展和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臧老既是独具风格的诗人,又是卓有建树的诗论家。几十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而且也在理论上,孜孜不倦地探索我国新诗的发展道路。他创作经验丰富,深谙诗中三昧;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他的诗学理论,既有别于一般学者,又不同于普通专家,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是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是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其诗论具有独立的美学体系和特殊的理论架构,概略说来,主要就是:入于生活、出于生活的诗源论,博大雄健现实美的本体论,含蓄凝练艺术美的创作论,人品诗品相统一的诗人论,诗益人生、有补于世的诗用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论,广收博采、继承创新的因革论,标举真善美三原则的作品论,都具有不同凡俗的进步品格。 臧老最早发表的处女作,既不是诗歌,也不是诗论,而是散文。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乱莠集》。此后,散文与诗歌创作同步进行。他一手写诗,一手为文。臧老自言:“诗与散文平分秋色”。有人说他“散文与诗一样美”(封敏)。也有人说他“文胜于诗”(郭冬)。其实,他的诗歌与散文前后各有擅场。如果说,臧老的诗歌高峰屹立于解放前,诗名掩了文名;那么,臧老的散文高峰则突起于解放后,文质胜过诗质。愈到老年,他的散文创作数量愈多,质量愈精,影响愈大。而且,他的散文带有诗人不同寻常的个性风采,因为他的“气质、情愫、志趣”,“都是属于诗的”,所以他的散文别具一种诗的特质、诗的情趣;情韵美、诗境美、蕴藉美、精炼美、文采美。许多散文精品如《炉火》、《镜泊湖》、《书的故事》等等,更是至情至性,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让人悄焉动容。 臧老的古典诗文鉴赏和毛泽东诗词研究,也取得了骄人成就。由于古今诗人心有灵犀,旷世相通,加以臧老创作甘苦备尝,对于古人的创作心态和艺术感觉容易心领神会,因而他的古典诗文鉴赏多有诗人的灵气,而无学究的腐气,能够揭示出一般学者难以体悟的艺术真谛,阐幽发微,多有心得,引导读者进入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妙境。同样道理,他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也是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不仅开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先河,而且成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权威之一。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臧克家的诗歌作品集,基本上以诗人作品的写作时间为序;所选入的绝大部分作品,善于以现实主义笔调切人生活,不晦不隐,表现出鲜明坚定的情感立场。语言恳挚舒展,诗风质朴感人。其诗影响广泛,在诗的创作风貌上具有代表意义。...
臧克家散文.一
简介:收《文明的皮靴》、《社戏》、《老哥哥》、《六机匠》、《一根刺》等144篇。
臧克家散文选集
作者: 臧克家著;刘锡庆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简介: 臧克家是著名诗人,又是独标一帜的散文家。 本书精选了作者建国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散文48篇。文 章深情绵邈,语言老辣,自有一种“删繁就简三秋树”的 凝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流韵。 编者精彩的序文有助于读者阅读本书。
臧克家文集.第五卷,小说、杂文及其它[电子资源.图书]:一九二五-一九九三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
津浦北线血战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逝水落华集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臧克家全集.第十二卷,文艺随笔发言答问·访谈录题词(二) 其它附录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简介:第一-三卷, 新诗 ;,第四卷 新诗·长诗 旧体诗 楹联.题词 (一) ;,第五卷, 散文 ;,第六卷, 散文 回忆录 ;,第七卷, 小说 通讯·特写 ;,第八卷, 杂文 古典诗文欣赏 ;,第九卷, 文学评论宗 ;,第十卷, 文学评论 序跋 (一-二) ;,第十一卷, 书信 ;,第十二卷, 文艺随笔 发言 问答·访谈录 题词 (二) 其它 附录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华文出版社,1999
作家出版社,1958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作家出版社,195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北京出版社,195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人民文学,1986,1994重印)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