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作者: 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合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的主要读者是参与新课程教材教学的老师,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争突出一个“新”字,以使《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在帮助教师建立健全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理念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问题。理念新了,以理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方法及其体系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是建构在哪些新理念之上呢?这些新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什么关系呢?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要怎样贯彻落实这些理念呢?《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区教学实践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内容新。目前,有关新课程的辅导材料和地理教学方法方面的书籍比较多。要使《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能给教师们耳目一新的印象,我们必须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内容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学法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包括师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评价观、学习观等;第二部分具体讨论地理教学法,包括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部分是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授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等。
体例新。《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体例新颖。以章为基本单位,每章中设有节。节是《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的基础单位。每章的开始设有“引言”、“学习目标”、“这一章有什么?”等栏目,章的结尾有“思考问题”、“精点回顾”等栏目,每节有“导言:’、“正文”、“案例”和“讨论与交流”等栏目。
《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是从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角度,以交流与对话的方式编写的,在每一个重要论题后面都设有“讨论与交流”栏目,留出一定的空问,让读者写出自己的观点,目的是让读者以批判的态度来阅读《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以此促进读者更全面、更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理念。
材料新。《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层次,又紧密地结合初中教学实践。《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中依据的教育教学理论都是20世纪90年代比较成熟的教育理论,如《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中关于学习理论,不仅吸收了行为主义流派的精华、认知主义流派合理的成份,也参考了人本主义思潮最新的研究成果。《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2002年以来实验区的材料。
通过阅读《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我们希望能在下列几个问题上与你达成共识:
教无定法,但一定要有法,即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生情况,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或方法组合。
检验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是看选用的方法或方法体系是否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既包括知识的增长,又包括能力的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升华;既包括发展过程与结果的协调、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又包括学生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有优秀学生的发展,又有“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而不是对传统方法的摒弃。有人认为,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传统的“三板”教学以及班级授课制度都可以抛到太平洋中去了。这是片面的。对于地理教学,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三板”教学艺术是教学基本功中的“基础”,让“三板”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才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
“灌输(讲解、讲授)”不等于“满堂灌”。抛弃“满堂灌”并不等于不要“灌输”。因此,新课程教学,号召转变教师角色,并不是废除教师传统角色。同样,我们强调改变学生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废除接受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中,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他们对于反馈学生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都有重要作用。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不等于教材,即开发课程不一定需要编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