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 项 “熊嫕” 相关结果
Design management
作者: 熊嫕编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教材?设计学系列?设计管理》内容简介:学科与理论的缺项实际上也反映了课程设置的缺项与课程结构的偏颇,设计学——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等课程,与设计基础、专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中的三大组成部分,显然,它在受重视程度方面,在课时、质量等方面,远未达到与后两者同等的程度,设计史与设计概论课程成为一种点缀或摆设。 因此,虽然我国设计教育界已经编著出版了为数不少的“设计概论”或“设计史”,但设计学领域仍有太多的空白有待填补,仍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开拓。本丛书的编著即是立足于当代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发展的新状况,立足于当代理论视野—当代设计景观,立足于设计学学科的研究、教学等发展现实及趋势。这一立足点的选择规定了本丛书的理论叙述取向、知识框架与设计视觉景观,决定了其体例、方法论关键词及讲授重心。这一切构成了它的一种令人兴奋的挑战性的阅读张力。 设计学系列教材的编写,以逐步建构设计艺术学学科的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为基本目标,具有理论研究与教学教材的双重性,又不乏设计艺术学科各专业发展的适用性与广泛性。着眼于各类高等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也可用于研究生的参考与辅助读物,还可供其他设计研究者参考。 设计学系列教材在设计对象、设计问题结构、设计的价值形态等方面表达一系列见解,进而对设计媒介、设计文本、设计语义、设计体验、设计语境、设计文化、设计审美、设计批评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还就后现代语境、设计的全球化现象、数码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反审美、无意识的商品化、后情感与惊慕体验、异趣沟通等概念与新现象方面作出敏锐的剖析。 事实上,正是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与教学编写三者的互动关系真正推动了设计学学科的发展,理论研究梳理历史演进的线索,从设计现象中挖掘具有规律价值的内在逻辑,建构原创性的知识;而教学经过课程设计、实施及相应的课题设计与作业安排,将理论与知识进行具有实验性、虚拟性与游戏性的验证与演绎,而教材则将知识秩序化。编织成清晰的可供操作的规则。于是,设计学丛书的编写出版将在其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Politics of the artificial essays on design and design studies
作者: (美)维克多·马格林(Victor Margolin)著;金晓雯,熊嫕译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简介:作为一名卓越的设计研究先驱和设计实践者,维克多·马格林适时地在世纪之交提供了自己对设计及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本书关于设计实践和设计研究的若干章节中,“人造世界的策略”一文涵盖了诸多主题,比如设计历史、设计研究、作为策略工具的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以及设计与高科技之间关系的问题探讨等。马格林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设计师的工作,比如模块设计师肯·艾萨克。在这本书里,马格林集中阐述了反思设计与从事设计实践工作的多种方法,并论证了这两者的基本关系。他赞成创造一种国际性的、跨学科领域的设计研究态度,并倡议设计师和研究者启用新的伦理标准来思考以下问题:对产品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复杂的研究话题:针对高科技应用的各种方法、手段,该如何设定边界,使之恰当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
器以藏礼——中国古代设计制度研究
作者: 熊嫕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06月
简介: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