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资本市场中的原富
作者: 汪康懋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2006
简介:这样,将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涌到国内股市上市时,就没有
这么大的资金承受能力,一个中建行就需要80亿美元(按我的计算应为387亿
美元)的资金量,我们的股市能承受几个中建行?
要解决资金困境,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路是把国外的资金引
进来,像QFII,但因为国外资金只能逐步进来,而且不能超过国内资金以免
形成操控,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资金也是有限的,只能逐步来;另一条
就是让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主动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获得资金。但海外上
市未来盘子到底能做多大,我需要提出一个实事求是的图景,以反映国际股
市真正能够接受中国企业的可能规模和速度。
世界十大股市,国际化程度普遍很高,但真正对中国企业持接受和欢迎
态度的并不多。德国的法兰克福股市,国际化程度最高,挂牌的5000家成长
型企业中有4000家都是非本土企业,但我多次拜访德国股市高管,得到的反
馈意见是,德国和欧洲的投资者并没有在心理上准备好接受中国的企业去上
市,也就是说欧洲股市对中国企业封了门。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也仅有5家
后门上市的中国企业。这其中有文化的差异、欧洲同盟内向的心态,也有我
们自身的原因:后门上市的企业素质低,上市后普遍缺乏后劲,给欧洲投资
者留下了不良印象。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加拿大、爱尔兰、悉尼等股市,悉
尼股市总裁去年底与我在澳亚金融年会见面时也抱怨后门上市的中国企业素
质低。目前他们均采取观望态度。而日本的股市由于语言文字障碍,本身国
际化程度就不高,不适合中国企业上市。
这样,全世界的海外上市就剩下了三座桥,美国、新加坡和香港。
美国两大股市对中国企业的吸纳是缓慢均匀有理性的,平均每年3.1个,只
有中国一流最大型的企业才能进入。这就好比新加坡和香港股市是亚运会,
进入美国股市则是在角逐奥运会。从资本数量来看,美国股市是全世界惟一
有能力可以接受中国大型企业去上市的。
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