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毛洪亮著” 相关结果
蒋冯阎中原大战
作者: 毛洪亮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009印)
简介: 1930年4~11月,蒋介石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 、湖南等省进行的大规模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 蒋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继1929年全国编遣会议后,又利用国民党第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引起阎、冯、李等人的 不满。1930年2月阎通电要蒋下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团军50余 名将领联名通电讨蒋,并推举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李和张 学良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4月1日,阎、冯、李分别通电就职, 张则保持沉默。接着,阎、冯、李、石(友三)、樊(钟秀)等部共约60万人 组成5个方面军,分别集结于许昌、郑州、新乡、顺德(今河北邢台)、衡水 、归德(今河南商丘)、全县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 、平汉铁路沿线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和湖南取攻势, 得手后与蒋军决战,彻底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4月5日,蒋下达讨阎 令……
晋绥军简史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 20世纪初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就不了解整个中国的历史。而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派系林立,“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又可以说,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军阀的历史就很难理清20世纪之初中国的历史。 毛洪亮先生所著《晋绥军简史》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的很有意义的著作。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能长期存在,并游刃于各派军阀之间而能顽强生存直至20世纪中叶,不能不说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同时,作者认为晋绥军除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各色大小军阀集团一般特征外,还有与其他军阀不同的自身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特征与晋绥军历史的关系。这些分析也是很有见地的。 有人称晋绥军的历史是被遗忘的历史,此说不论理由和用意何在,但至少说明一点,就是研究晋绥军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晋绥军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曲曲折折、错综复杂的历程,而现存的有关资料不是十分充足且收集整理比较困难。据我所知,毛洪亮先生为研究晋绥军差不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前后共收集了一千多万字的原始素材和相关资料。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都是他在繁忙的教育行政工作之余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和夜晚的休息时间获得的。要知道,现今的社会,许多人的这些时间被用在了娱乐、宴饮或其他对自身和社会都无甚意义的活动上了。毛洪亮先生不是职业的历史研究者,研究晋绥军完全是他的兴趣和了却一桩心愿的执着。捧着这本书稿,我在想,我及我的一些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行们,虽然可能会比他专业,但又有多少能像他那样去坚持不懈、去下苦功夫呢?研究历史真的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浮躁、歪曲或美化;而应多一些兴趣、执着,更应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可能成为存世之作。 《晋绥军简史》是对晋绥军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资料的充实和研究的深度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本书出版以后一定会得到更多专家的批评和指教,对于推动中国20世纪军阀史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接受作者之邀作此序,正是希望看到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勤毅
抗战时期的晋绥军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青山黄河·抗战时期的晋绥军》以1931年中华民族抗击外辱,反击日本侵略者为背景,用纪实笔触叙述了晋绥军或消极或积极参与抗日的历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所起的积极作用。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揭示出山西晋绥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着特殊的历史作用,它的缘起、发展及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生动体现了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对敌、共驱外辱的民族气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晋绥军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简介:
写心集:当代人心灵絮语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009印)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