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 项 “朱维铮 著” 相关结果
走出中世纪
作者: 朱维铮著
出版社:
简介: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想和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是若干具体历史材料或文学作品的考证;第三部分是在考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遭遇以后,在走出中世纪过程的不同时期,在中国引起怎样的碰撞和变异。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作者: 朱维铮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简介: 本书为作者五十多年来开始“中国史学史”课程的讲义稿,生前屡次修订,凝聚着作者毕生的教学成果和研究心得。本书是一本独具见解和特色的高品质教材,在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本书由朱维铮先生的弟子据遗存的手稿整理而成。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作为蜚声中外的一流学者,朱维铮教授以其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在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连贯的发掘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作出了独到地阐述,从而充分显示其不仅把握中国历史昨天、前天的学术修养,更体现其关怀人类社会今天、明天的人文精神。 本书二十年前初刊至今,影响持久不衰,亦曾被译为英文,广泛流传。现经作者校订原作,增补大量内容,并从更能彰显历史时空连续性的角度,调整编次,从而成为较初刊更加完整精到的名家名作。与本书相关之《走出中世纪二集》也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
音调未定的传统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简介: 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 朱维铮教授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追究“为什么”。比如,前些年许多人在各种场合大谈传统文化,至于“传统”到底“是什么”则似乎无人深究。他的这种将许多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证伪”式研究让不少同道“憎厌”,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的认同与学生的尊敬。 在演讲中,朱教授从香水、洗澡两例导入,进行一系列“是什么”的追问:经学是什么?它等同于儒学吗?它的沿革及背景如何?文化又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类型?近代经学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朱教授在与他的学生李大纲的一次对谈中称自己“发表欲很低,说的比写的多,写的比发表的多”。他的演讲同刊载的文字相比,思想的深度与言辞的犀利是共同的,但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为精彩,至少那种援古以讽今的机智在文章中因为体式的原因而淡薄了许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首版为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版权到期。作者没有授予原出版社继续重版。作者从经学与史学的角度,就近代中国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发展变化作了梳理。首印出版后引起过较大反响。今据其修订基础上新版。
近代学术导论
出版社:中西书局,2013
简介:该书是朱维铮先生生前最后一本授权出版的个人著作,也是作者治中国学术文化史多年来的总结。《近代学术导论》既探讨了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多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同时也涉及以往学界关注较少的某些学术著作和学术思潮、学术流派,勾勒出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发展脉络,深刻剖析近代学术嬗变背后的种种动力。作者视野宏阔,分析细腻,不仅能于他人习见之处发前人所未发,且在突破旧说的同时,以其犀利的分析引导读者对近代学术思想的变化进行反思,体现出一位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关怀和责任感。
重读近代史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 《重读近代史》是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先生近年来潜心研究近代史的心血结晶,可谓是作者的代表作。作者广泛阅读中文及西文史料,兼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领域,既钻进历史的深处,身临其境地探寻、查考;又不落窠臼,跳出以往历史研究局限于国内的狭隘视野,以高屋建瓴般地姿势站在全球框架俯视近代中国。作者既广泛阅览各类书籍,不辞辛劳地挖掘散落于各处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他人所忽视的稀见史料,但又不迷失于浩瀚的史料之中,而将辩证的思维穿插于史料的阐述之中,每一步推理和论证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全书史论结合,不乏真知灼见,思想的火花四处闪现,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抛弃治史过程中常犯的先入之见,还历史以真实的面貌。 建国以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论著数不胜数,但鲜有能够脱颖而出者,或是重复前人之见,或是因为史料贫乏而沦为泛泛空谈。本书作者采取了异于他人的视角,重读大量文献,并着力拓宽研究思路,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他利用过去历史研究者极少关注的中外文经济类文献,重新探讨了中国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化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厘清史实的基础上,清理若干历史积疑的真相,同时秉持就史论史的理念,在行文过程中避免用主观评价代替客观事实。本书用冷静的笔调叙述事实,逻辑推理严密谨慎,文笔辛辣老道,字里行间又处处可见新颖、独到的见识,足见作者治史功力之深厚。
中国经学史十讲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学史的论著,首次结集。按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收入本书的论文限于十篇。本书的内容包括小引、简说中世纪中国经学史、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经学、中国经学的近代行程、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论语》结集脞说、汉学与反汉学、晚清的经今文学、重评《新 学伪经考》、中国经学史研究五十年、附:中国经学史选读文献提要等内容。
壶里春秋
作者: 朱维铮[著]
简介:本书以独特的编纂方式,荟萃海内外华人学者研究成果中的华彩乐段。或以时间以序,或按问题分类,分则独立成章,合则一气呵成。各家学业有专攻,文风呈个性,但都学融哲经文史,识贯中外古今。思如大鹏飞天,水击三千里,心如澄江秋月,不作虚妄语。创见多多,新意比比,各领风骚,自成一格。一卷在握,可含英咀华,探无穷意蕴;一套置案,如群连绵,尽显学苑无限风光。
从晚明至晚清的历史断想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3
简介: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精)》收入朱维铮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论文共十一篇,作者生前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时,都曾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 现据其生前校订文本,汇为一集,以方便学界和学者参考使用。本书包含了《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等内容。
走出中世纪二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两篇是未刊的随想与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十一篇,主要讨论晚清至民国的思想学说史,有两篇首次全文发表;第三部分,四篇,内容均属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问题;第四部分,包括十二篇杂文,或可作谈资。 《走出中世纪二集》:本书为广大学界及社会关注、好评的《走出中世纪(增订本)》的续篇。作者仍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思考、深厚的学术功力、不懈的学术追求,继续对中国“走出中世纪”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更加全面广泛、深入细察的研究探讨,从而将其近年以来的最新研究心得和一系列相关成果,再次集中展示,不仅充分体现出各家力作的不凡品味和学术分量,而且还因其所论所述的典型精到和生动精采,产生更加深远的学术影响和更加广泛的社会反响。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朱维铮(1936~),江苏无锡人。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是作者 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文稿集,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 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述。其研究方法、 思路与敏锐的思想省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影响力。本书使用的是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
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2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中西书局,2013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3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