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49 项 “故宫博物院编” 相关结果
Jewelry of the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作者: 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分为头饰篇、耳饰篇、项饰篇、手饰篇及佩饰篇,共297件套文物,其中不乏深藏于皇宫、从未露面的珠宝首饰。此书除展示珠宝华丽、材质完美及兼具欣赏性的特点外,更注重展示清宫后妃首饰佩戴的完整性及学术性,为《故宫经典》丛书又增添了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专业图录。
史料旬刊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简介:《史料旬刊(套装全4册)》主要内容:有关清代档案的史学刊物。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由该院文献馆主办,是与《文献丛编》并行的系统发表整理出的院藏清代宫中档案、内务府档案、内阁大库档案和军机处档案的定期刊物。由院秘书长李宗侗(玄伯)主要负责,单士元主编。1930年6月1日创刊,至1931年7月1日共出四十期。先后发表的有俄罗斯国喇嘛学生案、雍正安南勘界案、道光十一年查禁鸦片烟案、乾隆二十四年英吉利通商案、道光朝外洋通商案、乾隆朝外洋通商案、咸丰十年英法兵入京焚毁圆明园案、割辫案、朱三太子案、嘉庆诛和珅案、台湾黄教案、剃发案、河南青阳教案、道光朝关税案、道光朝留中密奏等大量关于清代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宗教方面的珍贵档案,其中外交、宗教方面尤多,使清代档案大规模公诸于世,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古书画鉴定概论
作者: 徐邦达著;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5
简介: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书法和绘画更是成为中华历史文明的瑰宝。 名家的书画贯来受到历代收藏家以及文人雅士的青睐和追捧,就连帝王家也是趋之若骛。记得唐太宗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多喜爱么?传说中《兰亭序》后来还伴随太宗下葬。 而现今留存于世的古代书画则因为几经辗转,又因为历代战乱,再加之人为原因,良莠不齐,有的则面目全非,令人扼腕。 对于一个文化古国来说,历代书画是前人留给世人的文化财富;而让真品得到保护、让赝品、劣品不再鱼目混珠,不仅是对前人的尊重,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作者: 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简介: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一书由著名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主编。该书前半部收录了孙瀛洲先生捐献的254件古陶瓷珍品,每件珍品均以一至多幅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其精妙之处,生动简洁的特征描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书的后半部汇编了孙瀛洲先生精辟论述古陶瓷鉴定与辨伪的力作8篇,其中《论古月轩瓷器》是先生集其毕生研究的遗作,未曾发表过。8篇论文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一字千金。此书是广大古陶瓷研究人员、收藏爱好者的一部鉴定宝典。 本书从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2000多件陶瓷中精选了254件精品进行详细介绍,不仅从中能看出中国陶瓷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表现了孙先生私家收藏的丰富。
清宫宴乐藏珍:[中英文本]
作者: 中华世纪艺术馆,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以大量精美的实物照片和中英对照的文字说明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故宫所藏的各式珍贵的文物。 本书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传统工艺。本书可供欣赏,收藏及参考。 <
Ceramics gallery of the palace museum
作者: 故宫博物院编;王庭玫主编
出版社:艺术家出版社,2009
简介: 故宮陶瓷館 由北京故宮文華殿新近改陳的「陶瓷館」,為故宮博物院第五個陳列專館。 《故宮陶瓷館》一書的編輯,即從故宮35萬件藏瓷中精選出414件, 其中不少件為殊少曝光的陶瓷珍品。 本書內容,主要刊登414件藏品的精美圖版及詳細解說,故宮院長鄭欣淼撰寫序文, 並有論述陶瓷專文兩篇(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概況 ∕ 耿寶昌,中國古陶瓷美的歷程、 欣賞與展示 ∕ 呂成龍),以及相關辭彙釋義、故宮陶瓷館藏品款識示例的附錄。 本書陶瓷跨越的年代包括:新石器時代17件、商6件、西周1件、戰國3件、西漢4件、 東漢10件、三國1件、西晉5件、東晉5件、南朝2件、北朝3件、隋5件、唐36件、五代6件、 宋57件、金8件、遼5件、西夏1件、元24件、明(洪武10件、永樂11件、宣德11件、 正統2件、景泰1件、天順2件、成化10件、弘治4件、正德6件、嘉靖12件、隆慶1件、 萬曆11件、天啟2件、崇禎1件等)、清(順治3件、康熙30件、雍正24件、乾隆31件、 嘉慶4件、道光3件、咸豐3件、同治2件、光緒6件、宣統2件等)。透過本書介紹的414件 陶瓷珍品,可做為閱讀、鑑識欣賞中國陶瓷發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 TOP>
《文献丛编》全编
简介:《〈文献丛编〉全编(套装全12册)》是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最早公布明清档案史料的出版物,原称《掌故丛编》,1928年1月创刊,出版10辑后,自第11辑起改称《〈文献丛编〉全编(套装全12册)》,并增加篇幅。至1943年,共出版62辑(包括6辑增刊),约220余万字。该刊除增刊的清三藩史料外,共公布134个专题的明清档案3300余件,另有附图90幅。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明清史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Treasures of the Forbidden City:the favorit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3
简介:《故宫百宝: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收录了本次活动评选出的10大类别、115件文物,这些文物仅仅是故宫博物院众多璀璨文物藏品中的一部分代表,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了解故宫文化,认识故宫藏品,继续关注和支持故宫博物院经营工作和故宫文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Qing dynasty court costumes
作者: 严勇,房宏俊,殷安妮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0
简介: 《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普及版),收录展览所陈列的全部文物114件,主要是满足广大观众读者对展品的欣赏和了解;《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典藏版),在普及本图录基础上新收录文物72件,共收录文物186件,意在于欣赏和了解之上,为清代服饰和清代历史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及信息,以进一步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提高。 《清宫服饰图典》在上述两本图录的基础上又新增收录28件文物,其中新增戎服11件,便服17件,弥补了先前图录中此类文物收录数量和类别的相对不足。同时,考虑到普及性与学术性兼顾之编撰要求,《清宫服饰图典》还新增总论一篇,详细地介绍和论述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服饰的各方面情况。此外,原图录从礼服到便服的六篇分段说明也全部重写,更为充分详实地拓展了原有文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故宫博物院《天府永藏》展图论
作者: 徐斌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简介:《清宫收藏与鉴赏(故宫博物院天府永藏展图论)》由徐斌所著,是在《天府永藏》展览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图论。本书与展览的区别在于,以清宫旧藏文物的主要来源立题,分传世、御制、贡品、纪念品四类,从来源这一特定的角度展示清宫的文物收藏与鉴赏。按照长期形成的通行观念,了解和认识文物的途径一般是以类相从,通过一件一件同类文物的比较,从中探索,有所发现。本书从文物来源这种“反方向”进行展示,毫无疑问是一种新的尝试。本书体例,是以论文为中心,以图版展示同一来源或者同一特别属性各门类文物。这是一种新文物著录方式。以论文为中心,便于深入探讨这些文物特定来源或者特别属性背后的社会历史现象,从而构成与一般文物展览图录的明显区别。
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叁
简介: 《徐邦达集4: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3)》是徐邦达先生有关古代书画鉴定系列专著中的功夫之作《古书画过眼要录》(全八册)中的第4册,是徐先生几十年来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成果的汇集之一。书中选择经徐先生过目的元明清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著录,包括作者小传、作品名称、质地、尺寸、收藏单位、内容、题跋、鉴藏印记、历代著录等。此外,在每件作品之后,徐先生以「按语」的形式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与考证。
Reading and Reviewing before Possessing and Performing:The Collected Art Works of Chou Chen
作者: [周澄绘];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3
简介: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gallery of the Palace Museum.Part IX
作者: 聂卉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0
简介:《故宫书画馆(第9编)》内容简介: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尔后它们发展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书画艺术在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至今仍历久不衰,欣欣向荣。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宫经典—故宫海错图
作者: 文金祥 主编,故宫博物院 编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2014-9-1
简介: 《清宫海错图》内容介绍:《海错图》是先人留给我门的一部内容十分丰富,集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古代海洋生物图志,虽然该图志问世于17世纪中叶,距今已有三百一十四年历史,但其记载的二百三十六种海洋生物,化生、传说动物及非生命物质中,仍有82.6%的物种,后人可以依据其文字记载及图形所提供的分类依据,鉴别至科、属及种。这对后人了解中围古代海洋生物的分布、牛态习性及其利用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海错图》第四册目前完好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册重点记载海洋甲壳类十足目动物(虾、蟹等)。希望两岸故宫能通过交流,使广大读者得以一睹《海错图》之仝貌,让海内外炎黄子孙能共享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宝贵遗产,并能在此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
Special exhibition of the calligraphy of the Yun-chien school
作者: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朱惠良著;林杰人,崔学国摄影
出版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4](中华民国八十三年)
Luster of autumn water:glass of the Qing imperial workshop
作者: 张荣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简介: 故宫博物院收藏玻璃器件4000余件,时代从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大部分藏品为清宫造办处玻璃厂为皇家制作的御用玻璃,这是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的特色之一,其收藏的数量和品种在国内外博物馆中位于榜首。这批珍贵的玻璃器,一直秘藏深宫,从未集中展示和出版。随着我们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愿籍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年喜庆之际,举办《光凝水——清宫造办玻璃处展》,向观众展示清宫藏康雍乾玻璃器的精品,并同时出版具有学术研究性的图集。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Qing dynasty
简介:《清代花鸟画珍赏》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Compendium of collec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Sculpture.2,Funereal figures and mold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Volume Ⅰ
作者: 田军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简介: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2(隋唐俑及明器模型)(上)》简介:《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全面清点馆藏文物,并分类整理后的成果体现,是几代故宫人努力的结果。《大系》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五百卷,因出版工程浩大,被誉为“纸上故宫”。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2(隋唐俑及明器模型)(上)》共9卷,从故宫收藏的1万件雕塑类文物中遴选出2000件,分为陶俑、画像石与画像砖、佛教造像三大类,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2(隋唐俑及明器模型)(上)》收录隋唐俑及明器模型图版。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佛像
作者: 李静杰,田军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7
简介:说起中国古代美术,怎能忘怀精深博大,让人荡气回肠的佛教美术。论及中国古代雕塑,佛教造像之发达与辉煌,何者能敌。中国佛教造像宛如万绿丛中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沁人芬芳,生机无限,回味无穷。 佛教造像,伴随着中古、近古中华民族里程,几近两千年岁月,一路走来。它见证着这个伟火民族的心里和审美,融会着域外文化及华夏文明的精髓。在广阔地域和漫长时间交织成的文化网络中,能够长此以往地寄托人们深厚情怀之物品,恐非佛教造像莫属。 中国佛教造像从孕育至成熟,由民族化而民俗化,乃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依托。
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贰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06
故宫出版社,2012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紫禁城出版社,2005
清代档案史料选编
作者: 本社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北京出版社,2002
艺术家出版社,2009
故宫出版社,2013
紫禁城出版社,2010
紫禁城出版社,2003
紫禁城出版社,2010
故宫出版社 2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