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作者: 康静萍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8年09月
简介: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改变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传统编写格局,突出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解释力。大多数其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分两部分: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主要是以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是《资本论》部分内容的缩编。社会主义部分则是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而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为研究背景的,因此,理论的阐述过程中涉及的现实背景主要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使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总认为,这种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相隔很远,因此降低了其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编著《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时,没有分成两部分,而是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资本等运行规律的论述。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所涉及的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再生产等,不仅仅是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期望这种改变能让更多的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在阐述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经济危机等相关理论后,引入了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例来说明。大多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科书中在阐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时,总是引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这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似乎政治经济学理论只适合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而不适合解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从而不能更好地意识到学习它的意义。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我们在编写《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时,引用了一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例,来更好地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
【目录】
*章 导论
*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讨论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特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一、经济规律及其特点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三、科学抽象法
四、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及学习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
*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
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职能
三、信用货币
四、货币的层次
第三节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一、市场经济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资本及其剩余价值
*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一、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三、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一、工资的本质
二、工资的形式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周期性
第七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第八章 生息资本与利息
第九章 地租及其形式
第十章 垄断资本及其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1.加深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从1500年算起,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由产业资本主导的工业资本主义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成长阶段,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约100年;二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兴盛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约100年。200年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是产业资本主导地位从确立到被金融资本所取代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和发展状态,尤其是近二三十年,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和修复,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产生新技术革命,90年代以后又出现以信息和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以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由此引起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也不同程度的缓和。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收入分配关系等生产关系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既存在一定比例的国家所有制,同时合作所有制、股份所有制等其他所有制形式也与之共存。其次,经济运行机制可控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深刻反思社会经济危机,并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财政、税收、货币、金融、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与调节,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与调控。再次,分配关系公平化。建立起一种资本主义的“平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益恶化的“马太效应”。此外,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普遍地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福利制度典范的瑞典,将公民的贫困、失业、住房、医疗、教育以及生老病死等生活的系列难题,囊括在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中,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分配关系的公平化。当然,与变化发展的现实相对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仍处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出现的这些新现象,我们可以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去认识、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体系,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2.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就是研究和阐述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其中,关于商品内在矛盾及其解决的条件、关于货币的理论、资本的运行规律、价值的转型,等,都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深入剖析。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既可以同私有制相联系,也可以同公有制相联系,既可以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限度地释放生产力的活力。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概念,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再到党的十九大继续强调这一点,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释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没解决或没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发展。
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搞市场经济,而且要搞好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世界市场环境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更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规律做了充分的论证,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了充分论证,对如何发挥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做了充分论证,高度概括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及其特征,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的基本遵循,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