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胜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简介: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20多年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由短缺发展到相
对过剩的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如经
常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我
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性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现实的情况是农业依然比较落后,农民依然比
较贫困,而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尚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农民收入为何难
提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
由于“卖难”,无法实现其价值或低值出售,致使农民不仅不能增收,反而
亏本。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有效举
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本书研究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使农产品能够顺
利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三是降低农产
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到农业的
现代化,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当前中国的实
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突出表现在:缺乏农产品物
流体系,不能做到货畅其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成本
高,加工增值能力弱,农产品物流利润率低,效益差,国际竞争力弱;比较
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慢,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增长幅度为27
%,工业品物流总值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
)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很小,仅占3.81%,同比发展增幅只有2.5%
。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我国同发达国
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物流成本指标看,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总成
本的109/6,我国粮食物流成本为40%,果蔬则高达60 9/6;从损耗率指
标来看,发达国家在5%以下,我国粮食损耗率在15%,果蔬则达到25 9/5
~30%;从农产品加工增值指标来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比重达到80%,
增值比为1:3~4,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比重不到10%,增值比仅为1:0.8左
右。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这些特征表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在传统物流阶
段,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落后,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有现行的管理体制方
面的原因,更有技术落后的因素。笔者认为,农产品物流主体弱小,组织化
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流程不规范,物流标准化水平低,无
序流动严重;物流技术水平低以及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支持、引导不到
位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的主要原因。
实现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首先,必须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现代
物流体系及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支持体系。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以商贸为中心
,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适合。在农
产品物流系统支持体系构建方面,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
水平和技术水平,做大做强物流主体。其次,要对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整合
、优化。粮食物流系统优化的重心是实现粮食物流流程优化,即在我国大力
发展粮食的四散储运以及集装箱储运,减少包粮储运。在农副产品物流系统
的整合优化方面,重点是搭建现代化的物流平台,改造升级传统的农产品批
发市场,提高农产品进超市的比重。第三,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必须有强
大的组织保障和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一方面,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组
建粮食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粮食企业;创新农户经济组织,发展“公司+农
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公司+协会+农户”组织模式,提高农户进入市场
的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组织,发展农产品
物流联盟,实现农产品物流社会化,规模化。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物流发
展中的作用,首先,做好农产品物流规划,加强对物流的管理;其次,做好
服务,搭建物流平台,制定物流标准,培养物流人才;再次,提供物流优惠
政策,鼓励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