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 项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结果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琉璃烧制技艺 蒋建国
作者: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北京门头沟琉璃渠琉璃烧制技艺,自元建都以来薪火不断,延续了700余年,为元大都至清皇宫烧制琉璃,一直被视为传统琉璃之正宗,形成了中国标准的官式做法。2009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蒋建国被评为琉璃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书摘与插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皮影戏 路宝钢
简介:皮影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2008年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5年路宝刚被评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书摘与插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柏德元
简介:在金漆上做镶嵌装饰工艺,这两种工艺的结合即金漆镶嵌。2008年,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柏德元被评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书摘与插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王辛敬 李淑珍
简介:2008年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正式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辛敬,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淑珍,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书摘与插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泥人张张錩
简介:“泥人张”彩塑始于清代道光时期,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2006年,“泥人张”彩塑(北京支)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锠,2008年被认定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书摘与插画】
简介: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程淑美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1月
简介:本书主要内容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承人程淑美的口述内容整理。主要包括三部分:个人学艺经历;花丝镶嵌技术详情;传承情况。程淑美的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结合,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以首饰、器皿、建筑为主的传统花丝产品,而以人物见长,这在花丝镶嵌产品中属创新工艺。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京西太平鼓·高洪伟
简介: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鼓作为伴奏。打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撞击声清脆悦耳。表演者成双成对,一边击鼓抖环,一边腾挪跳跃,讲究“人随鼓,鼓缠人,扭启身驱似柳弯,扇鼓舞动肩带颤”。所用的鼓具为“太平鼓”,以芭蕉形为主,形似蒲扇。鼓圈用熟铁捶打成条形围制而成,手柄下端有三个如意圆环,缀着小铁环,鼓面用羊皮绷紧,再刷上猪皮胶,鼓槌选用弹性良好的藤条制成。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 京绣·刘秀花
简介:本书以非遗传承人为主线,通过科学的田野调查,以口述史的方式展示非遗传承人的艺术生涯,并以此呈现非遗的独特魅力;通过客观、细致地描述京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传承人的实践,以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进行挖掘和记录,促进其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其富有活力。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全五册)
作者: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组织编写;曹凤岐,蔡金昌,沈迎,宋雨田,李继宗 口述;田潇、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11-30
简介:通过对5位传承人及周边人员进行采访,对传承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整理,不仅详细记录了技艺传承的历程,展现出传承人在实践中的创造智慧,还体现了传承人对该门技艺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思考,从而呈现出非遗的精神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进行相关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套书采访的5位传承人分别是:六合拳传承人曹凤岐、永宁南关竹马传承人沈迎、红都中山装制作技艺传承人蔡金昌、大石窝石作技艺传承人宋永田、戏曲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继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