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还有:王明才、张德安、孙莹、王毅、孟凡杰等。
作者: 公翠萍[等]主编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简介: 《内科医学理论进展》内容简介: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又与各学科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工作要由防病治病扩展到对人群健康的监护和改善身心健康的方向改变,内科学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和更新。
内科学是通过检查和治疗病人来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内科学对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结果,应用正确的临床创思维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鉴别,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随着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内科学也随之发生不断演进和提高。临床上各种高新技术的检查方法层出不穷,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由于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很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得以进一步明确,已深入到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进行发病机制的研究;各种试验室检验新技术均在临床试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多种电子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提高了抢救危重患者的质量;各种新型检查诊断设备的应用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内科疾病的诊断水平;新的有效药物的不断增加使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呼吸支持技术的广发应用,显著提高了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使得肾移植的疗效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透析治疗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现代医学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已成为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卫生服务的整体感,在防治内科疾病的时不仅要注意影响人群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和社会因素,不仅限于防治措施和药物治疗,更应加强平时身心保健和心理治疗。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现代内科学的最新进展,组织编写了《内科医学理论进展》。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和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