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 项 “乔海曙” 相关结果
中央银行学(第二版)
作者: 张强,乔海曙 著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发展很快,客观上向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在教材的写作过程中,瞄准国际前沿,创新理论体系,跟踪最新发展,收集了大量真实、丰富、来自世界范围的案例和最新资料,将深奥的宏观金融理论尽量化为具体的应用知识,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中央银行学的全面知识;另外,每章明确了学习目标、配备了学习重点和复习思考题,以帮助读者自学复习,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与掌握重点;同时,《中央银行学(第二版)/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金融学专业》大幅度压缩了篇幅,力求精练。
金融学
作者: 张强,乔海曙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简介: 《金融学(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精品系列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也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金融学(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精品系列教材》是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教材。根据国家级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2007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革,《金融学(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精品系列教材》对教材结构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以及时反映国内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最新发展,使教材内容体系与时俱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金融学(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精品系列教材》将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相结合,以介绍金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线,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以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为主要手段,以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本书分为金融概览、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四篇,共15章。通过修订,第二版教材理论框架更为合理,逻辑体系更为严密,文字表述更为精练,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更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学等课程的主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学习金融知识的参考书。
经管励志专享满99减10,满300减50礼券,点击领取互联网+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等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5-7-1
简介: 乔海曙等编著的这本《互联网+金融》试图讲述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包括马云、马化腾等在金融行业的几次大动作,银行家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草根”们的金融梦想,还有比特币、监管等相关的内容。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 乔海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本书全面回顾了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和理论研究进程,深入探讨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政策建议。书中总报告综合阐述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区块链篇努力探索区块链推动金融业务革新的详细方案,大数据篇专门研究大数据促进金融业务创新的具体举措,人工智能篇仔细谋划人工智能推进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步骤,管理和战略篇尝试提出智慧监管新模式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附录部分总结了中国金融科技大事记。
货币金融学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本书是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力求体现以下特色:一是系统精练,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性,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二是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使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简介: 《金融学》为“货币金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也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适合作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学基础”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学习金融基础知识的必备参考书。《金融学》前身《货币银行学》教材曾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奖,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根据金融形势的变化情况,本版教材对原《货币银行学》一书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和结构作了适当调整。本教材以金融全球化以及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为背景,以介绍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并与之密切联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以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为主要手段,以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编写时力求体现内容更“新”、理论更“深”、文字更“精”三大特点。全书共分金融概览、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宏观调控五篇,共17章。 本教材的设计非常人性化,适合“教”与“学”:(1)动态的远程教学支持。通过时常更新的配套网站“金融课程教学网”,为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供课程最新动态、教学课件资源、疑难问题解答、模拟期末考试等多项动态的远程教学支持。(2)灵活的教学内容安排。部分涉及现代微观金融的章节,可以视需要选修。(3)细致的“教”、“学”、“考”服务。教材内容与考研要求衔接,方便学生自学与迎考。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
作者: 乔海曙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8-1
简介: 乔海曙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从考察中国低碳发展的背景与形势出发,指出“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促使中国向低碳转型,中国低碳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而低碳发展是中国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发现其相对滞后,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较为缓慢。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与制度建设。低碳经济发展与现有金融机制存在矛盾。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低碳金融机制的建立不容懈怠。在我国,低碳金融机制存在地域不平衡,通过建立低碳金融发展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各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促进低碳金融发展的动力是义与利的对立统一关系,低碳金融是在开放条件下通过国内外多方利益博弈实现的。 中国的低碳发展要分阶段推进,从“发展中的低碳” 到与“低碳下的发展”。 标志着中国的低碳之路是一个渐进而坚定的历程。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①指出了低碳发展的核心是碳减排。构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与制度框架;②探讨了低碳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推进作用,首次提出了前者对后者具有“催化效应”;③构建了“低碳金融发展指数”,对我国低碳金融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④ 提出了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阶段论”,将低碳发展分成了初级与高级两大阶段,前者是“发展中的低碳”,后者是“低碳下的发展”。
Gam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r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project
作者: 张强,乔海曙,刘晓剑等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由张强和乔海曙等编著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基于高 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研究》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选 择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研究着 力点,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 问题,立体呈现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全貌。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研 究》创新性地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教学团队建设四个维度上的行为主体 ――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高校与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协作、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合作冲突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最优平衡策略。 将多用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博弈分析方法应用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这 是全书的一大亮点。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研 究》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将规范研究与实证 研究相联系,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抽象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多角度 、多层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使得对该问题的研 究更加生动和具体。
中国能源消费革命:策略与保障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6年11月
银行储蓄与出纳[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乔海曙主编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根据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结合银行储蓄和出纳工作实际,阐述了银行储蓄和出纳各项业务的核算。内容包括银行储蓄与出纳概述、银行储蓄会计核算基本方法、银行储蓄存款业务、外币储蓄存款业务、私人金融业务和代理业务的核算、银行储蓄业务的内部管理、出纳收付款业务、出纳代保管、库房业务和出纳反假工作、储蓄业务事后监督等。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教材,也可供在职人员培训使用。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阐述介绍了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基于合理的理论体系框架,立足于货币金融学的基础课程要求,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快、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 《货币金融学》在内容体系编排与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体现了货币金融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发展的有机结合。《货币金融学》各章还通过设置本章结构图、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提要、关键术语、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等板块,方便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
Central banking
简介: 《中央银行学》全面介绍了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和分类以及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系统阐述了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以及中央银行职能的新发展;详细分析了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运作;详细论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政策效应;结合国内外金融体制和形势的显著变化,详细分析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并增加了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治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及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重要作用等内容。
简介:近年来,经济增长、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众多挑战,以往的能源供给和消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掀起一场“提能效”和“促替代”并重的能源领域革命是大势所趋。乔海曙、李颖、夏越编*的《中国能源消费革命--策略与保障》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形势的考察,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能源消费革命展开深入探讨,寻求顺利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所必需的策略与保障。本书认为,中国能源消费革命实质上是以节能为主旨的减量革命,而节能的含义既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也包括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样的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引起共鸣。因此,节能的短期策略需要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城镇化节能;节能的中期策略需要控制能源回弹效应避免能源消费总量的进一步上升,把总量控制在“能源消费红线”之内;节能的长期策略需要提高要素替代弹性,实现能源的内部替代与外部替代,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此外,能源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与体制革命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天然保障。替代能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市场化改革对节能革命的保障作用不容小觑;同时,要打造现代能源体系,还须坚定不移地采取强有力的能源价格、税收与补贴政策等为之“保驾护航”。本书可供能源、经济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3-1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5-7-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2月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8-1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6年11月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