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 (法)莫泊桑,李玉民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6年1月
简介:3个阅读要点◎作品情节本书是19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选集。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巴黎及其郊区,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这些人组成法国的社会主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则构成社会万象,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掉自己生活的小市民;《羊脂球》中身份卑微的妓女在敌人淫威下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虚伪的贵族、政客、富商和修女形成鲜明对比;还有《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家人因于勒财富的不同对他不断转变的态度,向我们揭示了人的贪婪和势利。莫泊桑以简练风趣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19世纪法国光怪陆离的社会图景。◎主要人物形象羊脂球①妓女,小说《羊脂球》里的主人公,是莫泊桑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受歧视者的典型代表。②善良,敏感,有羞耻心,有共享精神。旅途中,旅伴们由于走得匆忙都没带食物,只有羊脂球带了食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她不好意思独自享用美食,又因自己身份卑贱犹豫着要不要请大家吃点自己的东西,敏感、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③克制,有牺牲奉献精神,懂得压抑自己的情绪。在旅伴的极力诱惑劝说下,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安危委身给纳粹军官,但是却换来了他们的蔑视和嘲讽,她内心充斥着愤怒和悲伤,却始终没有开口为自己辩护。◎主题思想19世纪的法国进入空前的世俗社会,这些光怪陆离、色彩纷呈的世相,囊括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尽被收录在莫泊桑的笔下。小说通过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表现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如《羊脂球》和《两个朋友》,向我们揭示了朴素的平民爱国主义精神;《我的叔叔于勒》和《一家人》在准确的表述中,生动地讲述了人们因金钱和利益而六亲不认的故事,从而揭示了小市民的贪婪和势利;《泰利埃妓馆》和《第二十九床》衬托出贵族的虚伪浮夸,法国军人的软弱和无力,富商的吝啬、粗俗,政客的狡诈和投机,修女的伪善和假正经;而《归来》、《西蒙的爸爸》和《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通过展示处于社会底层的无奈和挣扎,突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胸襟和气魄,莫泊桑在润物细无声中盛赞这种精神,也滴水不漏地表达了自己对腐朽、浮躁、虚伪的上层社会的批判和指控。2个知识要点◎莫泊桑具有双重视觉,观察人情世态细致而深刻,能从日常小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出人生哲理和事物的法则。能在作品中保持市民意识和平常心,不对人物做出直接的评判,却以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人物,善恶美丑跃然纸上。◎叙事语气生动风趣,善于烘托气氛,制造戏剧效果,故事情节设置合理,剪裁新颖,精心追求故事的喜剧性或悲剧性,在或喜或悲的故事中始终没有离开人生这个大主题,引人深思。1个成长要点◎读莫泊桑的小说就像在欣赏一幅幅法国社会风情画,作者不带任何评价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力量。人与人的交集和摩擦中充斥着对人性的考量,人的尊严和荣誉感在具体的利益面前暴露无遗。在人性的天平上,阶级、身份、财富和地位都失去了华丽的外衣,黯然失色。妓女和普通市民可以为了国家荣誉,不惜牺牲自己,而贵族、政客和富商却因自己的得失利用和诱惑弱势群体;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善良和淳朴承载着生活的种种磨难。凡此种种不仅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上演,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换了装扮构成一部部人生悲喜剧。在生活中,我们唯有不断吸收正能量,摒弃虚荣、浮夸和贪婪的心境,才能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