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陆谷孙主编”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主编赵佳颖,陈晓明,王若平
简介: 英语单词记忆是海量记忆,海量记忆最难克服的就是遗忘,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遗忘,背单词耗费了学英语的中国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严重的是使他们丧失了学英语的信心。笔者参阅了国内外数百种英语词汇学专著,悉心研究数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突破词汇难关。 英语学习的黑暗期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和他的词汇量是大致平行的。人们在刚刚学英语的时候(词汇量在0~1800左右),一般不会或很少感到背单词的痛苦,一方面学英语的新鲜感冲淡了这种痛苦;另外在这一阶段,词汇的积累不多,学一个,算一个,从无到有,即使学会100个单词,也觉得收获很大,但是对一个有10000词汇量的人,因为基数大,增加100实在算不了什么。这个道理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动不动就翻一番,发达国家就不行,经常是以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计算。 当一个人的词汇量达到5500以上,一种成就感油然产生,他能够在词典的帮助下读懂报刊文章,并且有一定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尽管离达到英语运用自如的境界差得很远,但与周围大多数学英语的同学们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感,这种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英语小成”。 学英语最黑暗的时期是词汇量在1800至5500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初学英语的新鲜感早已过去,仿佛长期在黑暗中行走,几年甚至几十年看不见光明,中国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就是在这个阶段被吞噬的。 直接在阅读中学单词的困惑 在阅读中背单词是最传统的模式。我们下面反思一下这一过程:①读文章②碰到生词,猜测词义③必要时查词典,找到词条④在众多的释义中找到所需词义⑤把词义记在书本上。从①到⑤,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至此单词算是背过了第一遍。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一个单词要重复16~25遍,才能形成永久记忆,而且这个重复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超时则效果大减。很多情况是遇到并查过一个词后,下次再见到这个词时是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这个词的印象早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又得从头来,效率极低。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英语专业的人很多都是这样学出来的,因为他们是专业学英语的,有充裕的时间。 单词的粗记是最令人痛苦的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外,还有大量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要学,所以学英语的效率显得格外重要。我的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把词汇突击记忆一下很有效。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粗记,即每个单词见到能够会读,脑海里能够反映出它的大概意思,说得通俗点,“至少混个脸熟”,有一部分单词会拼写,这种程度的记忆我们可以称之为粗记。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的经验是:在将单词粗记完成后,再大量阅读会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我当年考gre的时候,就先花了3个月的时间,背下了8000个生词。然后去做题目,阅读中的“拦路虎”就少多了,对付考试就轻松了许多,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单词的粗记是最花时间的,最痛苦的!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巧妙解决单词粗记的专著。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阅读的作用。 在阅读中加深对单词的复杂含义的体会 阅读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于词汇深刻含义的体会。即使是简单词也需要在各种具体语言环境中出现,才能体现其丰富的内涵,如go在《新英汉词典》上有数百条释义,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上有数百条释义。这些中文释义,会在四级的文章中逐步以各种形式体现,可以这样说,四级考了这么多年连go的意思还没有穷尽,一个人学一辈子英语也未必能够弄懂一个go。这样说有点耸人听闻,但也不无道理。 阅读对于词汇深层含义的理解,至关重要,但提醒大家注意:如果在学单词初期就过分强调这一点,则会适得其反。 记单词和烧开水 前面我们谈到单词的粗记是最痛苦的,面对这份痛苦和无奈,很多人采用拉长战线的做法,每天背上几个,长年累月地背,一点点、一点点地品尝这份痛苦,直到自己麻木为止。到了考试前很多人单词还没有背完。所以说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就像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付出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背单词就要体现出“高压锅效应”,即经过密集的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单词记住。笔者建议大家在30天内把本书连读4遍,下个月在空闲时间复习2遍,再下个月复习一遍,再过两个月最后复习一遍,迅速拿下词汇关。我愿和大家共同度过这段时光,找寻记忆的规律,分享记忆的方法,在痛苦中寻找欢乐。 背单词的书和词典的区别 请注意我这里采用了“背单词的书”这一说法,以示和目前很多词汇书相区别。现在的词汇书越编越厚,似乎要和词典搞军备竞赛。因为很多词汇书就是取之于词典,其实就是一部小型词典。有的同学说拿起这么厚的词汇书,没信心.甚至害怕,我也有同感。背词典的人确实有,但平凡人很难做到,能够把《新英汉词典》背下来或读一遍的有几人?如果《新英汉词典》背不下来,背比它小一点的“词典”也没多大必要。背单词,就要选择背单词的书,不是要背词典,本书就是为此目的编写的。 记忆树的特色 . 目前的英语词汇最主要的记忆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构词法,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提炼、融合了目前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模式,即图文模式、熟一生一熟模式、激情联想模式、语音模式和重复记忆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英语词汇记忆体系——“考试虫”记忆树,超越了传统上的构词法: 1.图文模式:图形的直观性是不可比拟的,获得信息最快的方式是图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习惯于从图形、图片上迅速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本书独特地采用一图一文的编排体例,通过图形立体地反映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后的文字信息更清晰、更可控。 2.熟一生一熟模式:将陌生的事物联系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是人类记忆的天性,本书将同学们熟记的1000词扩展到自己的陌生领域,使1000疯狂增加到5500。祝你实现1000—5500。 3.激情联想模式:通过激情联想,开发大脑的潜能。现代人体科学研究发现,人脑的潜能还有95%以上尚未挖掘出来,如果能调动这些潜能,快速背单词将不再困难。通过联想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所记单词的牢固度。 4.语音模式:请记住,英语首先是声音,声音记忆是背单词的最朴实、最根本方法。本书配了高质量录音带,同学们需要从阅和听两路输人、吸收。 5.重复模式:重复是记忆之母,按普通的记忆方法,单词要在不同的场合下重复16~25遍。而采用本书的方法,只需要重复7~8遍就可形成长久记忆。记忆树既可以加快记忆的过程,也可以提高复习滚动的速度。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应该先看树,如果树里的单词都认识,就不必看下面的文字,如不认识,看下面的解释。当书看到很熟的程度,甚至可以通过仅仅浏览书中1000多幅树图,就可将词汇复习一遍。
作者: 陆谷孙主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简介:《英汉大词典》曾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是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英汉大词典》(第2版)由陆谷孙为首的专家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倾五年之力,经大规模增补修订而成。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主编并领衔修订。收录词条22万,覆盖面广,查得率高,释义力求精准。增补新词、新义约2万条,及时描记最新语言动态。例证近24万条,典型示范,举一反三,译文通达。承载大量语法、语用信息,兼顾学习型词典特征和百科信息。附录全面更新,图文并茂,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
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作者: 陆谷孙主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8
简介: 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 《英汉大词典》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汉大词典》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 《英汉大词典》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 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 《英汉大词典》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Volume 1
作者: 陆谷孙主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简介:《英汉大词典(上卷)》由陆谷孙编写。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上卷)》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全2卷,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 《英汉大词典(上卷)》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汉大词典(上卷)》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 《英汉大词典(上卷)》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 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 《英汉大词典(上卷)》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Volume 2
作者: 陆谷孙主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简介: 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 《英汉大词典》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汉大词典》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 《英汉大词典》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 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 《英汉大词典》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作者: 陆谷孙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08月
简介: 该词典由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主编,历时十五载完成,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义训、音训、形训于一身,兼收海外华人社区用语,是陆教授继《英汉大词典》之后主编的又一力作。 本书为“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该词典由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主编,历时十五载完成,是陆谷孙教授继《英汉大词典》之后主编的又一力作。本书采取兼收并蓄的收词原则,收录常用词、百科类词、新词、新义词等,同时还注意收纳中国港澳台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语词汇,注重体现中国深厚人文背景知识的词或词组的选收。鉴于汉英词典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作用,这部词典还注意适当照顾外国人学用汉语的需要,针对外国人学汉语在词汇范畴遇到的主要问题,甄选收录上至文言、下至时下网络用语的新旧两类词及谚语、歇后语、方言等。这部词典的出版必将有助于提高国人的英语水平,有效地帮助外国人学好汉语。
作者: 陆谷孙主编
简介:《英汉大词典(上卷)》由陆谷孙编写。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上卷)》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全2卷,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 《英汉大词典(上卷)》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汉大词典(上卷)》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 《英汉大词典(上卷)》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 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 《英汉大词典(上卷)》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