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71 项 “萧红 著” 相关结果
呼兰河传
作者: 萧红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10
简介: 《生死场》描写一个挣扎着生活的东北村庄,通过生产、生殖、人伦关 系,写生命的卑贱:贫困、疾病和死亡;写人性的柔弱和蒙昧,直至无法生 存不得不起而反抗。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 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 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萧红散文[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萧红著;王怡然选编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
简介: 他将于蓝天碧水永处,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平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亡,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得本书带着凄苦和愤世的情绪。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在世界上仅生活三十一个春秋,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近百万生动清丽、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萧红的笔端,始终闪动着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为她在国内外读者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丧,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得本书带着凄苦和愤世的情绪。
作者: 萧红 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2015年6月
简介: 由萧红所*的本辑“轻阅读”《呼兰河传/轻阅读书系》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重要的作品。这是作者在现实生活陷入极度困惑和迷茫时,企图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唤回一缕情感和精神上的希冀与慰藉。所以作者刻意采用一种回忆性的温馨浪漫的语调,童稚化的烂漫天真的视角,展开了故乡呼兰河城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土人情。
萧红经典作品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作家,她那极富个性的小说和散文,曾受 到鲁讯、茅盾等文学巨匠和其他重要作家的激赏,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 愈来愈得到中外文学界有识之士的重视,为这位不幸早逝的女作家赢得了 巨大的声誉。 本书收录了她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小说。 《生死场》描写一个挣扎着生活的东北村庄,通过生产、生殖、人伦 关系,写生命的卑贱:贫困、疾病和死亡;写人性的柔弱和蒙昧,直至无 法生存不得不起而反抗。但是,他们的斗争能够争得主人的权利吗?能够 改变生命的价值吗?国家对于个人意味着什么呢?男人对于女人意味着什 么呢? 小说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的内涵,带有启蒙的意义。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 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 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 一角度予以理解。
生死场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1998
简介: 本书包括雷雨和原野两大部分。
萧红经典作品新编: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4-10-1
简介: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集,创作完成于1935年5月15日,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第十二册,1936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署名悄吟。收入散文《欧罗巴旅馆》、《雪天》、《他去追求职业》、《家庭教师》、《来客》、《当铺》、《广告员的梦想》、《家庭教师是强盗》、《十三天》、《拍卖家具》、《最后的一个星期》等41篇,后附郎华(萧军)《读后记》1篇。 《回忆鲁迅先生》是长篇纪实散文。1940年7月重庆妇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萧红。增加了萧红的《鲁迅先生记(一)》、《鲁迅先生记(二)》两篇散文。
《呼兰河传》中学生文学阅读必备书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11月
简介: 本着“体现核心价值,培育现代公民;关注当下生活,培养阅读习惯;立足开放多元,践行立体阅读”的理念,2013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了《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意在提供一个开放式、兴趣性阅读的平台,拓展青少年的阅读视野,增强其课外阅读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行动”。书目分初中、高中两部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七个领域,所选人者均为相当有分量和代表性的作品。该书目的“文学”部分,重在“促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深入的思考,并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润泽文字、涵养心灵”,以及“引导学生发现更广阔、多元的世界,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朴素、务实的文风,提升思维能力”。文学关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可以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人格的塑造、审美素养及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促进和参照。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学生文学阅读必备书系”,其书目均为“指南”所推荐。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我们在每部名作的前面都附上一篇导读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书的有关情况。相信这套书一定能够成为中学生朋友们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并成为同学们“新阅读实践”的重要平台。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6年1月
简介: 本书是作者萧红“梦回呼兰河”的产物,在思乡念土情感的驱动下,她以细腻抒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寂寞的童年生活,描写了家乡敬畏鬼神的风俗画面,叙述了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等人平凡的人生悲喜剧。这里有对故乡人物执*、坚韧性格的挖掘和赞美,*有对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愚昧、麻木的民族劣根性的深刻批判。
小城三月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年1月
简介: 《小城三月/民国女作家小说典藏文库》是萧红的*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才女萧红,以多情的笔衍绎一个时代的爱,作品描述了一个十九岁的美丽的翠姨默默地爱着大哥,憧憬着一份在那个封建世俗的时代不可能的爱情,依旧小城三月,只有大哥对翠姨的怀想……
Dyer’s daughter:selected stories of Xiao Hong: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ition
作者: 萧红著;葛浩文英译
出版社: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This collection includes some of Xiao Hong's most famous short stories, such as "On the Oxcart," "Spring in a Small Town," "The Family Outsider," "Flight from Danger," "Vague Expectations," "The Bridge," and "Hands."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1936年7月,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了幽默和讽刺才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则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的创作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然而她的病体却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岁。 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 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但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样,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当然还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 但它到底还是要复归平静,平静为一种坚韧的生活。这都是小说中磨倌冯歪嘴子的生活提示给读者的。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出版社:
简介: 呼兰河是萧红的出生地。最苦难寂寞的1940年,萧红在中国的南端香港,把记忆中的生命情感写成一部《呼兰河传》。感情是寂寞的,冰冻的,凄婉但是淡淡,单调而绚烂。“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这样的文字,茅盾也说不清是小说、自传,还是叙事歌谣。这部书成了萧红的绝唱,1942年1月22日,她病逝于凄凉中。 《呼兰河传》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可能找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文豪巨著。鲁迅有思想和语言魅力,是伟大的社会批判家,但作为文学家似还不能与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相比。中国有若干的名家名作,《呼兰河传》是其中的一部。写故乡的风俗人情,对生命地细碎的情思,能娓娓诉述、情理交融已经称得上优秀,而萧红笔下是冰冻的,透彻到你的骨髓里。只有经历了无限热烈和悲惨,半部红楼一样的生命感情,才会像冰冻一样;也只有枯涩中脉动的叙述,那种语调超越了内容的语言,才能表达这冰冻的感情。 在现代文学教材里,《呼兰河传》一笔带过,评价还不如《生死场》。近二十年来热烈的文学研究,挖掘了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给人的感觉跟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重点一样。夏志清忽略了《呼兰河传》,我们的教科书也一直忽略。似乎只有香港的司马长风独具慧识,《中国新文学史》中有满满的一节写《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这个慧识现在才逐渐成为共识。当外在性的东西被时间的风吹刷去了后,文学的本质性的价值就更熠熠闪光。
中国现代小说精品,萧红卷
作者: 周鹏飞主编;萧红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简介:
馨香一缕寄云边[电子资源.图书]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馨香一缕寄云边》是现在著名文学家萧红的文学作品集,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虽然在世界上仅生活了三十一个春秋,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近百万生动清丽、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萧红的笔端,始终闪动着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为她在国内外读者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丧,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得她的作品带着凄苦和愤世的情绪。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简介: 萧红,一个来自东北沦陷区的女性作家,有着“如同秋季草叶上的露珠 那样晶莹与剔透”的文笔,而又对“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有着刻骨的 感知。《小城三月》写一个少女在春天的心事,温润的笔调载满了对幸福不 为人知的期待;《回忆鲁迅先生》以女性视角描摹生活中的鲁迅,风格特异 地以细节现出一代导师的亲切;《生死场》被鲁迅称为“中国女作家所写的 最有力的现代小说之一”。本书以此三部作品展示萧红创作的不同侧面,精 心选取大量珍贵图片配合阅读,希望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天才女作家。
萧红选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简介:“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
呼兰河传-萧红专集 笔尖上的中国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1月
简介: 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肃红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同时更快速、准确地领会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笔尖上的中国·萧红专集:呼兰河传》特收录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夜风》,并对各篇章的思想内涵、文字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最大限度地提炼了原著精髓。《笔尖上的中国·萧红专集:呼兰河传》所选作品皆不同程度地展现了萧红文学创作的诗性风格,并以此为创作笔调,全方位地描画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揭露封建思想、礼教等对人们心灵的荼毒,控诉旧社会恶势力对百姓残酷剥削的黑暗现实。当我们走进那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叙述场景,接触到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时,你会发现作家对于苦难的感同身受并非一般的深刻,在那如同“歌谣”般凄婉寂寞、如同“叙事诗”般朴素清丽的字里行间,交融着的是作家对大时代和卑微个体同样浓烈的爱恨……
萧红散文选集;肖凤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简介:萧红的散文作品比小说更感人,而她的写得成功的小说,在写法上也都带有散文特点。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艺术风格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她可以算作是一个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而自传型的作家,往往就是抒情型的。 她的大部分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即使是一位与她素不相识的读者,在读了她的一系列的自传体的散文之后,也能对她的经历、体验、性格、感受,有个大致的了解。作者在这本集子里所选的散文,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她在哈尔滨、上海、东京等地的生活情景的。可以说,萧红在写作这类散文的时候,是把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以及她本人在这种经历中内心所体验的情感,做为创作的源泉的。因此她的散文作品就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自爱与感叹,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文萃
作者: [萧红著];肖凤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收录了萧红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书所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各异。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充分显示了作家所具有的扎实深厚的文学造诣及其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一览作家的精华之作,对作家的其人其文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本书是“现代作家文萃系列”之一。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的目光透视历史,对国民灵魂的了悟达到极深程度。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表现作家对国民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本书收录了萧红的三部长篇小说,集中反映了这位女作家短暂而光彩的艺术之旅。
作者: 萧红著;贵图子绘
接力出版社,2014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萧红
作者: 萧红著;刘慧英编选
华夏出版社,1997
萧红小说名篇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京华出版社,200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1-1
萧红小说全集
作者: 萧红著;郭俊峰,王金亭主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
呼兰河传 大家名作 商务权威珍藏版 新课标推荐书目 内附精美插图
商务印书馆 2015-1-1
萧红文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后花园——萧红短篇小说集
译林出版社 2015年10月
梦中的爱人爱不得——黄金时代〔民国版的《致青春》,萧红的黄金时代;汤唯为之沉迷的女人,许鞍华的四十年夙愿;超越张爱玲、林徽因的人生传奇,留给世人的最真实的爱情自传。〕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10-1
马伯乐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