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0 项 “红柯” 相关结果
黄金草原
作者: 红柯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简介: 新疆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你呆在荒漠里,坐在大石头上,你的心静悄悄的。月亮跟灯一起吊在天上,月亮暗下云,星星出来了,星星就像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你赶紧站起来看你坐过的石头,你看见石头发出光芒,你该叫它石头呢还是该叫它星星?你肯定要叫它一声什么,这个词你随便叫,叫出来的绝对美妙无比,你压根就没想让它造福于你。你却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地的美就是这样显示出来的。
沧桑看云
作者: 李辉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简介: 始终站在文学发展前列,并且一直保持这种态势,是《收获》之所以被公众誉为“文学阵营中成功守望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收获》感应时代脉搏,率先发表一批直面现实的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铺花的歧路》、《人到中年》……一篇篇震聋发聩的作品,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文学探索热潮中,《收获》更是以引领时代的姿态,推出了一系列探索作品。由此,马原、余华、苏童、莫言、格非……一批今日文坛中坚力量的作家浮出水面。活跃于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张者、李洱、东西、红柯等也都是在《收获》的关注下被推向社会的。 散落在各期《收获》杂志上的一些散文专栏,更是以其强烈的人文色彩,推动了散文的发展。从初期的《作家书简》、《朝花夕拾》,到近年的《人生采访》、《河汉遥寄》、《好说歹说》等,每一专栏都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李辉的《沧桑看云》,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文化大散文的时代。其间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辨色彩,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思索。 本书收入叶至诚、李子云、王蒙、萧乾等人的回忆亲人故友的文章,真情实感,动人心魂,值得品评一番。本书是“收获丛书”中的一册。
喀拉布风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13
简介: 《喀拉布风暴》是红柯最新的长篇小说力作。喀拉布风暴是沙漠中的黑风暴,其实也是一场爱情风暴。作品通过对男性主人公张子鱼、孟凯、武明生,女性主人公叶海亚、李芸、陶亚玲,以及由他们所勾连的各个家族的描述,在西域大漠、边地塞外或繁华都市,演绎了一部极具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人类生存史和生命史。 一、敬畏自然和生命——作品着力思考和诉求的内核。主人公们在其成长过程中,在汲取周遭古老文明营养的同时,挥之不去的还有蛊惑和欲望,勾心斗角,那些工业文明的负价值在西部的古老山村,似乎也如影随形。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悖论无时不出现在这批被现代文明所皴染的主人公身上。他们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感知,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而变得焦虑、软弱、猥琐、疯狂。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主人公们最终在西域大漠中,在历史文化中,乃至在大漠孤烟里蓬勃的植物和动物身上,找到了曾经失去的力量源泉与精神的家园,而日渐回归理性和自然。因而编辑认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里就是一个悖论,作品已然潇洒地回答了人是什么、人的存在是什么的命题,让读者不由得对人类、生命和自然产生由衷的敬畏之感。 意味深长的是,对于武明生家族人性和性的描写,作者大胆地描写了大量的民间性故事、性传说和性知识,作为小说(而不是科学或科普作品),理当会引起读者的关注与质疑。这是可以见仁见智的,编辑认为,这不失为了解当地民俗的一个窗口。作者还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了一段武明生的性经历,那种惊世骇俗而又平实质朴的描写,为整部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平添了一种丰富性和立体感。 二、人文主义——作品追求的朴实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伤痕文学、先锋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等等潮流之后,作家的写作呈现更加多元的格局,各种“主义”百花齐放、并行不悖。这部作品主要展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社会现状,这是上述主人公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和成熟的时代。他们的祖辈和父辈的生命形态,无疑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精彩展现。但作品独具匠心地将历史人物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的生平贯穿全书,使作品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人文主义思想蔚为大观。 三、审美救赎——作品艺术理想的集中展示。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反思工业文明的作品,它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先锋文学”占比很高的主流元素:残忍、疯狂、复仇、荒诞、梦幻、血腥、肮脏等等,而是以崇高和优美来显示自己的写作风范。那久违了的崇高感、神圣感、想象力、诗意性扑面而来,在厚重之外,显得清洁而又清新。陕西、新疆乃至中亚各地人文风情、民俗和地域色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被简洁而个性突出地传达了出来。 《喀拉布风暴》描述了女人与骆驼,全书充满画面感、时空跨度大,文笔优美流畅、节奏感强,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歌颂了爱情的美好、人性的光辉与自然的伟大,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文化立场、价值取向、道德理想、行为方式——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追求。《喀拉布风暴》传承性和可读性兼具,将是各类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大鱼、小鱼和虾米
作者: 邱华栋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
本书收入邱华栋的中篇小说六部:《4分33秒》《塑料男和简单方便女》《大鱼、小鱼和虾米》《平面人》《波浪、喷泉、弧线、花园》《鼹鼠人》。邱华栋的这些作品聚焦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关注当代人在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如:人的异化,精神的焦虑与迷茫,环境的破坏,社会阶层的分化,物质的极大丰富与极大浪费,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的冲突,等等。小说的技巧与语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显示出作者深受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文学影响,基本代表了他近些年的中篇创作成就。
本书为“半边渡当代中篇小说丛书”之一种,这套丛书书还包括《神秘列车之旅》(残雪 著)、《黄花》(吕新 著)、《肚子的记忆》(东西 著)、《复活的玛纳斯》(红柯 著)等。
复活的玛纳斯
作者: 红柯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2016年09月
简介:红柯,本名杨宏科,当代知名作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62年生于陕西关中,1985年大学毕业,之后的三十年间沿丝绸古道四次迁居,数十次田野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草原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少女萨吾尔登》等,中短篇小说集《美丽奴羊》《太阳发芽》《额尔齐斯河波浪》等,学术随笔集《手指间的大河》《敬畏苍天》等,另有幽默荒诞长篇小说《阿斗》《好人难做》《百鸟朝凤》等。其中长篇《西去的骑手》《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分别入围第六、七、八、九届茅盾文学奖前十名。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省文艺大奖等。
九十年代—世纪末文学的报告
作者: 王绯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九十年代―世纪 末文学的考察报告,适于不同层次和 知识背景的读者阅读。作者是我国著 名的文学评论家,她选取独特的观照 角度,从社会文化批评入手,以王蒙、 李国文、王小波、刘恒、张洁、铁凝、 陈染、迟子建、红柯、卫慧等大量有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生动阐释为例 证,分别对九十年代―世纪末文学的 调侃性、荒诞品格,以及个人与私人 化现象进行透视,使人既可以从中饱 览宏观的文学大视野,也能获得微观 上的审美赏析的满足;既能从书中得 到理论与文化批评上的启迪,又能通 过作者富有个性的小说探察与评析, 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批评的精髓,在 阅读享受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阿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简介:《阿斗》主要讲述了,蜀汉灭亡,后主刘禅斗被押往洛阳与魏国大将军司马昭相见,司马昭亲眼目睹了阿斗乐不思蜀的一幕,感到很好奇,与阿斗进行了三次长谈。阿斗揭示了先主刘备、相父孔明、关公关云长以及灭蜀的魏国大钭邓艾钟会等人的种种秘史,评点三国风云人物的心灵世界,还原三国时期的日常生活。这是属于阿斗的另类叙述,与三国的时尚相悖,连司马昭这个大阴谋家也最终放弃了称帝的打算,称阿斗为先生。这是让三国英雄们黯然失色的大活宝。阿斗被封为安乐公,封地位于当年孔明叱咤风云的地方:秦岭北麓渭河南岸五丈原东侧的风水宝地安乐乡。阿斗及部属开荒种地安居乐业,阿斗成为讲故事的高手,阿斗版的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获奖者作品精选
作者: 中华文学基金会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简介: “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原庄士集团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顾问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并以庄重文先生名字命名。设立本奖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造就文学新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 本奖主要奖励对象为近年来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年龄在40岁以内的青年作家,从1988年首届至2003年第十届,先后有吕雷、高洪波、贾平凹、王安忆、舒婷、苏童、陈建功、史铁生、铁凝、吉狄马加、扎西达娃、张宇、方方、池莉、彭见明、毕飞宇、红柯、西川、邱华栋、东西、梅卓等共162名青年作家获奖。他们年富力强,出类拔萃,是我国文坛生力军。 “庄重文文学奖”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在鼓励、推进青年文学创作方面业绩突出,功不可没。已成为全国最有权威的青年文学奖之一。
太阳深处的火焰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太阳深处的火焰》由两条线展开,一条线集中书写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坐困书城的精神困境,写的是他们皮袍下的小。所谓“过去他们衣冠散乱,内心清净。他们如今衣冠整齐,神不守舍。”作者以冷峻之笔写当代学林,语带诙谐嘲弄,皮里阳秋,入木三分,堪称一部活灵活现的当代“儒林新史”,也是小说中成功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另一条线讲述渭北大学徐济云教授和新疆姑娘吴丽梅年轻时的浪漫爱情故事。作家红柯突破以往单纯描写人和动物、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作品中写到人和人的共处,细致刻画陕西关中民间皮影艺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及内心世界,观照基层知识分子、民间艺人的处境。小说中体现了陕西关中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两种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补充,有利于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与发展。
中国记忆,小说卷.二
作者: 李敬泽主编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简介: 时光在一成不变地飞逝,人类以文学的睿智记录下时间瞬间的步履。 许多许多年以后,再寻觅这些丝缕的痕迹时,在茫茫的时间之海中才得以 找到消弭了的历史回声。 《中国记忆·小说卷2》收录刘震云、韩少功、严歌苓、李冯、红柯、 王安忆、叶弥、张楚、田耳、徐则臣等数十位名家小说。
河豚
作者: 西飏著
出版社:
简介:现实主义的新景观(总序) 这套丛书包括阿宁的《坚硬的柔软》、红柯的《金色的阿尔泰》、叶弥的《耶稣的圣光》、西飏的《河豚》、万方的《没有子弹》和程青的《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把它们称之为别致现实主义,是因为这些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和表现已经明显地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特别是当我们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其特点就更加明显了。90年代全球化趋向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下的写作背景,对现实主义的文学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下所有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现代观念或现代手法。这种吸取使得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别具意味和韵致。这就是别致现实主义的含义。责任编辑梁东方为其取名“驿路梨花”,既准确又极富诗意地概括了它们的艺术特点。驿路的奔波与辛劳正是现实生活全部重量与压力的写照,而观赏驿路边的梨花则表现出人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的超越与驾驭。 传统的现实主义基本上是社会学本体,即通过人物、事件、历史揭示其间的社会学意义。而别致现实主义小说则力图突破社会学意义对小说的限制,从生存哲理、精神本位、生命主体的高度上表现生活。 揭示生存哲理的小说一般都要对人物和事件进行 更多>>
金色的阿尔泰
简介:现实主义的新景观(总序) 这套丛书包括阿宁的《坚硬的柔软》、红柯的《金色的阿尔泰》、叶弥的《耶稣的圣光》、西飏的《河豚》、万方的《没有子弹》和程青的《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把它们称之为别致现实主义,是因为这些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和表现已经明显地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特别是当我们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其特点就更加明显了。90年代全球化趋向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下的写作背景,对现实主义的文学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下所有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现代观念或现代手法。这种吸
敬畏苍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是从作者近几年发表的散文随笔和短篇小说中精选而成的。 第一辑“敬畏苍天”,是作者感悟西部大漠,感悟西域历史文化的散文随笔,是西部文化和中原文化在作者心中冲撞出的灵感火花。作者认为,中原的理性思维与西域的非理性的胡人文化构成完整的中国古典文化。美酒与爱情完全是永恒的文学命题,存在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是很有意思的。第二辑“群山和草原的故事”,收集了作者的11个短篇小说。已经将自己融入西部文化之中的作者,用古朴的大地意识、优美而有张力的文字,表现他心中的西部之美。第三辑“文学的边疆精神”,是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
莫合烟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简介: 乌鲁木齐还是冬天,黑夜进行到三点钟,我离开房子。这是不是一种流浪。我走过红山,走过西大桥。街灯像李丽辉的眼睛,像小卫的眼睛,街灯是真正的情人的眼睛!露珠正挂在黑夜亮晶晶的额上……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听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红柯,又名杨宏科。另作家协会会员。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新疆生活十年。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美丽奴羊》、《跃马天山》、《黄金草原》、《太阳发芽》;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大河》;散文集《敬畏苍天》等四百多万字。获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协会长篇小说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
人生采访
作者: 巴金等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简介:45年的“守望”与“坚持”,《收获》就像一座磁力场,吸引和凝聚着中国文坛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冰心说:“《收获》是我心中的红玫瑰。”曹禺说:“《收获》是我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余华说:“《收获》如同文学的道·琼斯指数,想了解文学的情况,《收获》就是晴雨表。”在中国文人心中,《收获》是最高的“殿堂”。很多人,每每有自己觉着是最好的作品,首先想到的是送到《收获》。余华的三分之二作品是在《收获》上发表的。 始终站在文学发展前列,并且一直保持这种态势,是《收获》之所以被公众誉为“文学阵营中成功守望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收获》感应时代脉搏,率先发表一批直面现实的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铺花的歧路》、《人到中年》……一篇篇震聋发聩的作品,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文学探索热潮中,《收获》更是以引领时代的姿态,推出了一系列探索作品。由此,马原、余华、苏童、莫言、格非……一批今日文坛中坚力量的作家浮出水面。活跃于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张者、李洱、东西、红柯等也都是在《收获》的关注下被推向社会的。 散落在各期《收获》杂志上的更多>>
老虎!老虎!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1年09月
简介: 《老虎》分上下两卷。上卷通篇为女主人公的独白,却并没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也不象是女性的笔触,讲着讲着喉结都露出来了,让读者觑见了红柯也不在乎。红柯生于陕西黄土高原,曾在新疆生活十年。这些地方的共同点是:自然景观雄奇而自然条件*严酷,有着半原始的生产方式和最富忍耐力的生存方式。在这种环境里呆久了,难免会产生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红柯似乎总在担忧我们的种族(民族)会退化甚至灭种。《老虎》中母女两代人的爱情荷载着作家的这种思考,就显得形而上的东西更多一些。母亲第一次主动接近男人,是“财主要纳她为妾,她拿出女人*的勇气去找苦力中唯一的年轻人,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带她上北塬逃进大山。”第二次是接近蹲点的场长,“为了早早结束屈辱的生活,队长们球上的牙再锋利,也不敢啃大人物用过的东西”。父亲和女儿曾过一段对话,女儿说“现在哪还有这种男人,肯用血和命为女人拼。”父亲笑,“三丫头比我还落后,现在不兴这个,血呀命呀办不成事,一件事也办不成。”这段对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女儿那很快就化成一股烟的初恋,是因为“我就喜欢你1米85的个儿”,后来终于去排队抢着给老板当填房,而且“动了真心”。其实如果对照一本人类学简明读物来解读小说,母亲和女儿的生命选择就显得很典型,简直是教科书中某一命题的图解。概括说就是服从种族延续的需要,被通过繁衍来抗拒死亡的本能所支配:为保障种族后代的安全并改善其质量考虑,对母亲而言,选择的顺位一开始是壮盛战胜了衰老。后来是权力压倒了体力;对女儿而言,是经济要素优先于自然条件。与爱情甚至性欲无关,简单得令人生畏。你也可以把小说当作白毛女与黄世仁故事的深加工或现代版来阅读,不过从这个轮回里面已经挖掘不出太多的意义来。红柯精心营造了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隐喻系统。安达古道的富商、金客、从良的窑姐为第一代,由退伍兵或土匪转成的农垦工是第二代,女儿黄玉米、老板、武平、陈小姐是第三代。三代人构成了有历史有未来的时空框架,老虎呼啸跳跃于三代人之间。它既能燃起男人女人狂热的火焰,也能吓蔫了武平的小鸡鸡。老虎是红柯的图腾,老虎代表的自由狂放的生命力,张牙舞爪的生命意识,是作家一直在深情呼唤的。书中前前后后写老虎身上“明晃晃的大火”,“烈焰”和“照亮”,数一数至少有三十处之多。如果具体到人身上就是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劲头,无所谓也无所畏。老虎不是唯一的意象,相对应的还有羊、狗,其它牲口和玉米,奇丽而繁复。窑姐被用来代表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对峙,土匪的断臂象征着对一切秩序的蔑视和掠夺性。红柯并不顾忌将故事和人物都放置于*的特殊环境中,只要有利于表达他的观念就行。大峡谷、阿拉套山、婊子的花楼都是那种预先就带有某种强烈色彩的场景。老板和陈小姐们活跃着的商场也是这样,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比生意场更接近老虎出没的林莽?红柯很留意词的构成方法。比方说“场长、队长、班长、组长”这一系列的偏正型词。由词根+词根构成,前一个词根表示限制,限制权力在多大范围内有效使用,按或大或小的顺序排列。后一个词根“长”,也是有实实在在意义的语素,“长”就是权力的掌握者,就是在权力范围里决定你命运的人,这是硬碰硬不能含糊的。另一类是“老虎”与“老板”这些附加式的词,由词缀+词根构成,前一个语素“老”是词缀,起附助作用,没有真实的意义。后一个词根才是真正的重点,精神的本质。(类似的构词法还有:老师、老鼠、老乡等)。在这里词又被红柯还原成符号,却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有了一种怪异的力度。而“老虎”这个词与其说是符号不如说更象符咒。如果不是早已有了一部描写珍珠港的电影,也许红柯更想把小说起名叫《虎!虎!虎!》,书里的女主人公一激动就这么喊。即使《老虎,老虎》这种反复咏叹反复强化的方式,也容易让人想起女巫,在荒原的熊熊火焰前,在为今天孱弱的生命召唤老虎的灵魂。红柯的老虎并不是战无不胜的,至少它害怕“年”。当婊子们在欢愉中喊过年时,老虎一下子清醒过来。年原本是大地上最凶狠的怪物,人们把最喜庆的日子定为“年”,把岁月的流逝也用“年”来计算。“年”代表时间或者永恒。这至少体现了作家的一种良心,老虎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后还要落在人类学上,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蒙昧——野蛮——文明这三个段落,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梯。从历史眼光看,人类逃离蒙昧必须依赖于野蛮,那种破釜沉舟,玉石俱焚的气概,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必由之路。可是野蛮绝不愿意就范于文明,它会转回身同蒙昧结盟,它还会把自己隐蔽在已有的文明成果中。野蛮和文明的搏斗,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频繁发作的。起码,红柯不能确定眼下文明就能取胜。在老场长这个人物身上似乎寄托着红柯的某种理想:他既敢于毁灭(砍掉了老土匪的一只胳膊),又能够创造(在沙漠里种出了庄稼)。【媒体评论】
萨娜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作者: 萨娜著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
简介: 当我得知中国作家协会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了我国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特别是又得加学员是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实力、有培养前景的佼佼者时,我一边为中国文坛这件喜事由衷高兴,一边悄然心动,萌发了为我大众文艺出版社组稿强烈愿望。红柯是第二央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获得者。这个陕西人沉迷于草原和大漠,在他瑰丽的想像中,奔马和高大的骑手保存着失传的血气和神性。红柯是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获得者。这个陕西人沉迷于草原和大漠,在他瑰丽的想像中,左马和高大的骑手保存着失传的血气和神性。我曾经断言,红柯是一个肯定性的作家,但是现在我认为,他的肯定姿态预设着对我们的文明和历史的巨大疑虑:人正变得孱弱、苍白。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多事之秋、感情理想主义者、一种走向、阿西卡、有关萨满传说与纪实、你脸上有把刀、野地、过程。
大河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01月
简介: 红柯的小说总是荡漾着一股与天地造化融合一体的精气,《大河》是他过去写作的集大成式的概括,又是一次对自我的穿越和突破。在山川、河流、大地以及动物之间,人真正找到生命的根基。红柯是幸福的,他的写作是如此自然纯粹:是心灵的流露,生命的延伸,又是力量与美的体现。红柯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片辽阔的新疆,他在这里会像一匹自由的*冲撞奔突,如果循着现成的道路我们根本就寻找不到他的踪迹。红柯似乎要追随历史的河流溯源而上,但时间在他的头脑中呈胶着状态,于是一切变得诡奇、魔幻。这是一部生命不死的颂歌,也是军垦汉子老金一家人的心灵史;红柯恣情地将白己的灵性移植到一切生物或无生物身上,英雄的生命便通过阿尔泰,通过白熊和火焰驹,通过强悍的女人,如大河一般绵延至今……【媒体评论】
野啤酒花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收有“一把手”、“蝴蝶”、“草地上的月亮”、“骆驼碗”、“呱呱叫的早餐”等短篇小说。
手指尖的大河
简介:本书作者即为“走马黄河”的八位作家之一,他在考察过程中,对黄河沿岸的三十多位民间艺人进行了重点访问。在这些艺人的叙述中,真切地展现出汉、藏、回、蒙古等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神话传说,这部作品所呈现出的,或许是一条全新的河流。
当代作家笔下的城市人文
作者: 任欢迎,李光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真实的尺度
作者: 贺仲明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月月小说.第一卷
作者: 王安忆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China short story.2009
作者: 中国小说学会主编;洪治纲编选
花城出版社,2010
红柯小说的叙事维度
作者: 陈晓辉 著
人民出版社 2015-4-1
红柯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
董立勃中短篇小说
作者: 董立勃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短篇小说[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
华文出版社,2002
2015中国好小说.中篇卷
作者: 《小说选刊》 选编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5-4-1
天下无事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
编著还有:刘树刚、李军红、柯敏毅
作者: 任满杰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好人难做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陕西新时期作家论
作者: 孙新峰,席超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4-1
没有子弹
作者: 万方著
西去的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