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 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相关结果
Brief history of railway in China
作者: 龚云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简介: 铁路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的出现,是“欧风美雨驰而东”的产物。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把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 系当中。由此西方列强开始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中国,而他们尤其在物质 技术方面如电报、铁路方面下工夫。中国境内敷设的第一条营业铁路是 1876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擅筑的吴淞铁路,它标志着古老的中国也开始步 履艰难地进人“铁路时代”。从这一年算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中国近代铁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风风雨雨历经73载。 《铁路史话》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铁路的兴起写到人民铁路的诞生, 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发展缓慢进程。 《铁路史话》由龚云编著。
英文共同题名:Annual report on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作者: 戚本超,景体华主编
简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内容简介:在经历了最为复杂 的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信步踏人“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一五”是我 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转换期。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拐点上,区域经济作为 变革的空间横轴,发展的重点布局从东部沿海迅速推向全国不同地区,形 成领跑与后续团队衔接有序的动态梯队。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向前推进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十二五”将是转型的攻坚时期。从2010年各区域的谋划来看,以下 思路显示了未来的走向: 第一,在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大环境中,我国各区域以及城市 群的集聚发展都以全球化为参照,界定自己的角色。 第二,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同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 ,多个重点区域的空间规划启动。从已获批的10多个规划实施过程来看, 各地十分重视其科学性、可持续性,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具体支持措施逐步 到位,正在成为重中之重。 第三,各区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以功能区定位为基础,注重比较优 势,力求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产业分工体系。这种错位互补发展,有利 于全国的产业合理布局,将促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四,各区域十分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除了成渝的先行先试,东部的 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也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探索 包容不同,不同有利于“更上一层楼”。 第五,各区域开始重视跨行政区的经济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意味 着区域发展将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协调发展方面登 上一个全新的阶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由戚本超、景体华主编。
Game:the seg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land rights
作者: 张曙光主笔
简介:本书作者张曙光教授是我国研究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近些年来,他就土地制度变迁问题,作了大量的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对改革土地制度和调整土地政策具有独到的见地。这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张曙光教授关于这个问题的三篇研究报告。本书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制度变迁作为研究对象,透过16个案例,观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互动与博弈,揭示了土地制度向产权细分和有限产权方向转变的具体过程。
Low-carbon economics
作者: 薛进军编著
简介: 《低碳经济学》是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创新性经济学理论 专著,由罗马俱乐部成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低碳城市的设计者等国际知名学者执笔,跨越多 种学科,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低碳增长模型、计量方法、测量指标、低碳 国际贸易、碳关税、低碳能源、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设计等多方面,较系 统地探讨低碳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苏的经济竞争诞生了增长经济学,60年代发 展中国家的兴起产生了发展经济学,70年代的人口爆炸和环境问题衍生出 环境经济学。这一次,由地球温暖化问题和新能源革命引发一场低碳产业 革命,必然催生“低碳经济学”,推进低碳经济学走上大学讲坛。 《低碳经济学》由薛进军编著。
Wage,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surplus:rebalancing path selection for China’s economy
作者: 徐洪才主编
简介: 徐洪才编写的《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通过对工 资、汇率与顺差的分析,探讨了中美贸易不平衡及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原 因,对美国长期纠缠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给予了有力回应,明确提出人民 币汇率升值要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过大过快升值只会给中国或世 界经济带来灾难。 《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在介绍中外有关人民币 升值问题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再平衡的三条路径:增加劳动者工 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渐进式增加工资+渐进式汇率升值”。并通过对三 条路径的分析,提出了六大对冲机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加工贸易模 式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加快资源密集型模式转型、要素价格市 场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Social capital and democracy
作者: 周红云主编
简介: 社会资本概念和社会资本分析框架是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它促使学术 界不断探索新的解释范式,引起人们对现实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信任、规范 和参与网络等问题的关注。社会资本与民主关系命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和 研究的重点。社会资本到底是什么?社会资本能否影响或推动民主政治的 进程?社会资本对民主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 《社会资本与民主》选择了部分在社会资本与民主关系研究方面有代 表性的文章,试图梳理和加深对社会资本与民主关系命题的理解,推动国 内学术界深入探索作为一种研究框架的社会资本与民主关系命题。 《社会资本与民主》由周红云主编。
World economic analysis & outlook:2010-2011
作者: 郑新立主编
简介: 郑新立编著的《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是由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CCIEE)研究人员、国内著名智库的专家 学者共同撰写的,是对2010年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和2011年走势进行分析与 展望的 研究成果。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CCIEE“创新、求实、睿 智、 兼容”的理念。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对2010年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 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国际经济复苏不 稳定、不平衡的原因,国际经济失衡如何衡量及其影响如何评价,欧洲主 权债务 危机的成因、影响和前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新兴经济体 的应对 策略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各主要经济体的运行趋势进行了展望。
Regional asymmetric effect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作者: 汪增群著
简介: 统一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是货币区内各地区经济的均质化和经 济周期的同步性。但是,对于幅员辽阔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货币联盟) 而言,各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的异质性,将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产 生区域非对称性效应。这种非对称性效应不仅会削弱统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而且会进一步扩大各地区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差异。 本书综合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优中央银行 设计理论等理论,并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等实证研究,对中国货 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auto society in China.2011
作者: 王俊秀主编
简介:王俊秀编写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汽车社会蓝皮书”课题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的第一个年度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市公安局、浙江师范大学、南京交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香港何黄交通顾问有限公司、澳门城市规划学会、北京新势整合传播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专业工作者。《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从社会学、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科学、经济学、消费与传播、汽车科技等学科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从不同层面反映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汽车社会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课题组创立了“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指数”,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定量数据,用这一评价系统对中国及各主要城市的汽车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本书还对汽车社会发展、汽车家庭分布、居民交通满意度、准车主消费倾向等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报告还对香港、澳门城市发展中应对汽车社会问题的经验作了介绍,也通过统计数据对美国汽车社会的基本状况作了介绍。
Gold, dollars & power: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lations, 1958-1971
作者: (美)弗朗西斯·加文(Francis J. Gavin)著;严荣译
简介: 我们如何去理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问题 ?《黄金美元与权力》通过利用美国和欧洲最近解密的档案材料,运用经 济分析和国际关系理论,弗朗西斯?加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和 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作出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重新评判。 加文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理解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高度政 治性的体系,该体系容易产生危机,需要经常干预和控制以维持运转。更 为重要的是,战后货币关系也不像人们时常认为的那样能缓和政治关系的 紧张。事实上,全球支付体系的政治化使一些国家可以运用货币强制而达 到政治和安全目的,导致大西洋联盟内部出现激烈的冲突。加文史无前例 地揭示了这些冲突是如何在冷战的危险时期戏剧性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和 军事战略。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2011
作者: 崔民选,王军生主编
简介: 《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2011)》(作者崔民选、王军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第二部分为行业篇,第三部分为专题篇。总报告立足 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的新形势,逐一盘点了交通运输各个子行业的运行 和发展态势,深入剖析了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机遇、变革与挑战。行业篇对 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运输重点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进行分 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专题篇则对交通运输领域的 热点问题,如汽车业、高铁、节能减排、综合的能源交通运输体系、通用航 空等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为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2011版)》立足客观翔实的数据,从宏观和 微观层面,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和经济 格局的变化,针对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交通运输各行业 的运行特征进行了深度剖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对未来走势的预测和切实可行 的对策建议,力图为提高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 出一定的贡献。
北京2030——世界城市战略研究
作者: 张工,卢映川,张远著
简介: 张工、卢映川、张远所著的《北京2030――世界城市战略研究》着眼 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展望2030年城市发展远景,提出了未来北京 完善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功能、强化保障支撑、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和谐宜 居品质的具体思路。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也是各项工作不断推进的 动力。长期坚持一战略,有利于提升北京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破解发展 难题,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北京2030――世界城市战略研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相关工作组 对世界城市发展动态、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和 分析。本书内容能对专业读者和政策制定者有所助益。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10-2011
作者: 梅松主编
简介: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北京市年度经济 社会发 展的目标,突出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全局性、战略性、倾向性的重点 、热 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综合研究成果,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蓝皮 书系列 中的“拳头”产品。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 研究员牵头,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 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北京知名研究机构的 专家共同研究完成。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的主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 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集体 智慧的结晶,它主要体现了三个主题:一是对2010年北京经济形势进行分 析并 对2011年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二是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北京经济 发展 的成就和特点;三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 点。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在篇目安排上,与以往相比,突 出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重点 关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重点关注通胀形势、房价 上涨等 焦点热点问题;三是重点关注北京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的发展问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