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4 项 “皮锡瑞” 相关结果
皮锡瑞全集
作者: 吴仰湘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5年9月
简介: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八年中式举人,后绝意仕进,以讲学、著述终老。皮氏精治《尚书》,考证经文,彰显奥义,于“伏学”尤具畅微抉隐之功;兼攻“郑学”,深究古礼,疏通两汉今古两家经注传笺,一以扶翼西京微言大义之学;晚年融贯群经,创发大义,出入汉、宋、今、古之间,以其治学主张和成就,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成为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皮氏又力主“通经致用”,通达古今之变以救济时艰,见证、参与晚清湖南新政的历史进程。他既是清代今文经学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也是晚清变法和湖南改革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皮锡瑞的著述,计有已刊诗文五种十六卷、经学论著二十四种一百零二卷、蒙学教材一种二卷、未刊手稿及后人所辑皮氏遗稿九种,另有若干诗词、书札、讲义、序跋等散见于《皮鹿门年谱》、《近代湘贤手札》、《湘雅摭残》、《翼教丛编》、《郋园全书》、《豫章丛书》等著述和《湘报》、《南强旬刊》、《湖南学报》等报刊。 本书收入皮锡瑞已刊和未刊的专著,以及散见各处的单篇文字,汇辑、归类后进行校勘、考订,施以新式标点。为深入开展皮锡瑞生平、思想与学术的研究提供最为系统、完备的资料,也可以为全面开展中国经学史尤其清代今文经学的研究提供极其丰富、宝贵的资料,还可以为深化晚清历史特别是湖南维新变法和新政改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五经异义疏证 驳五经异义疏证--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作者: (清)陈寿祺 撰,(清)皮锡瑞 撰,王丰先 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4-8-1
简介: 汉代通儒许慎、郑玄淹雅宏通,审思明辨,折中今古文,综核五经释义异同,分别撰成《五经异义》、《驳五经异义》。二书在流传过程中均佚,后经历代学者辑佚,粗具梗概。清人陈寿祺、皮锡瑞踵事增华,分别写成《五经异义疏证》三卷、《驳五经异义疏证》十卷。陈氏《疏证》不专主一家,取王复、庄述祖、钱大昭、孔广林等多种辑本,稽核各家旧文, 采集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典》及近儒著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疏通证明。皮锡瑞认为陈氏《疏证》有漏略、阔疏、习非、炫博之失,遂有所著述。今将二书点校整理,同册装订,读者可前后对照使用。
作者:
出版社:
简介:本书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收录惠栋《周易述》(附江藩、李林松《周易述补》)、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朱彬《礼记训纂》、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陈立《公羊义疏》、钟文烝《穀梁补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皮锡瑞《孝经郑注疏》、郝懿行《尔雅义疏》。所附王引之《经义述闻》、是研究经学极为重要的参考书。
经学历史
作者: (清)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2
简介: 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大学用书)》是经学入门书籍,可以说是“经学之导言”;本篇的任务,在介绍《经学历史》于读者之前,那不过是“经学导言之导言”而已。然而因为是经学导言之导言,所以不能不对于经学先作鸟瞰的说明,以便显出经学史的重要性和本书的价值。
史通评注
作者: (唐)刘知几著;刘占召评注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简介:本著采取题解、疏解、注释、评论、集评、附录六种形式,撷取了关于《史通》历代评注本的精华——包括宋代孙何《驳史通序》,明代李纵维桢《史通评释》、王维俭的《史通训诂》、郭孔延的《史通训释》、于慎行《罗能举正论》,清代黄叔琳《史通训故补》、浦起龙《史通通释》、纪昀《史通削繁》、皮锡瑞《书后》,近现代的陈汉章、刘咸炘、陈庆年、黄家岱、吕思勉等对《史通》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以及今人张舜徽《史通评论》、程千帆《史通笺记》、张振偑《史通笺注》、赵吕甫主《史通新校注》……这些著作有的书肆难觅,有的缺乏整理,有的分散在浩瀚的典籍中,普通读者查阅颇费时费力。本著原文依据赵吕甫《史通新校注》,简体横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普及的《史通》汇评本。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8
简介: 中国经学,假使我们慎重点说,上追到西汉初年为止,也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二千多年中,经部书籍,因为传统的因袭的思想关系,只就量说,也可以配得说“汗牛充栋。”不说别的,我们只要一看纳兰性德汇刊的通志堂经解,阮元、王先谦汇刊的正、续清经解,也几乎覴你目眩;至若列举朱彝尊经义考的书目,那真所谓“更仆难数”了。但是,假覴我们能够应用史学家处置史料的手段,这许多繁重的著作,也不过可以归纳为三大派,所谓“经学的三派”。这三大派都显然自有它的立志和特色,可称为一、“西汉今文学”二、“东汉古文学”,三、“宋学”。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经学史。在书中,皮锡瑞以今文经举作为经学的正宗源头,在经学发展各时期的叙述中,以今文经学在各个时期舶发展为依归而进行判别。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论述经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尚書校釋譯論.1
作者: 顧頡剛, 劉起釪著
简介:本书专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以唐开成石经本为底本,参以唐以前的文献、出土文物及石刻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兼采段玉裁、陈乔枞、皮锡瑞诸家的研究成果,对《尚书》文本详加比勘校订而成。 每篇均分校释、今译、讨论三项,几乎巨细无遗地汇集了有关尚书文字考释和专项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堪称今文尚书注释的集成之作和有关尚书问题的百科全书。
经学通论
作者: (清)皮锡瑞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1954,1998重印)
简介: 《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清代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与经学历史同为皮锡瑞的代表性著作,无论对学者和专门研究者都有参考价值。
近代名人日记选
作者: 戴逸主编;谭绍兵,张浩,汝玉虎注译
出版社:巴蜀书社,2011
简介: 由戴逸主编的《近代名人日记选》所选日记的原则是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而在具体到每篇上又各有偏重。对于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都力图从所选日记中有所反映。吴大激日记我们选了太平军攻打苏州、常州时的情况记录;赵烈文日记我们选录了湘军攻陷天京前后的情况记载;有关中法战争的史料,则选唐景崧《请缨日记》中的几则,反映的是黑旗军在越南英勇抗法的情况;中日甲午战争时候,我们选录了反映台湾军民反抗割台斗争的日记《台湾八日记》中的一天日记,还选了翁同稣日记中有关清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论争的情况记录;对于戊戌变法前后史事,我们选了叶昌炽、皮锡瑞、孙宝瑄三人从不同角度所记的有关日记;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情况记录,宋教仁日记中记录颇详,因此也被选入。这些日记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发生在近代史上的著名重大事件。
师伏堂日记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简介:《师伏堂日记(全6册)》内容简介:皮锡瑞一生著述宏富,其中经学著述印行较多,流传颇广,对后世影响巨大。今我社乃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师伏堂日记》稿本,原貌影印。该日记起自光绪壬辰(公元一八九二年)正月初一日,迄于戊申(公元一九○八年)二月初四日(中缺甲辰年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七日日记),凡所闻见一一备载,其中记其读书、撰述、交游之事尤为详细,对于后人了解皮氏所处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探究皮氏之学术历程,皆弥足珍贵。附录影印了皮锡瑞孙皮名振编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的《皮鹿门年谱》。
湖南近代文学
作者: 孙海洋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全面介绍了湖南近代的主要作家及其文学创作。本书首先对湖湘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变迁作了简要的追溯,而对近代湖湘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然后以作家为中心介绍了湖南近代各个阶段的文学创作。鸦片战争时期主要是以陶澎为首的经世派文学,作家除陶澎外,还有汤鹏、贺长龄、贺熙龄、李星沅、邓显鹤等,而对魏源的思想和诗文创作作了重点介绍和论述。道咸时期是湖湘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本书主要介绍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派和湘军将领作家,其中对湘乡派的形成、发展和文化特质,以及曾国藩的思想、诗文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所涉作家主要有吴敏树、孙鼎臣、杨季鸾、郭嵩焘、李元度、刘蓉、彭玉麟、左宗棠、罗泽南、江忠源、易佩绅等,此外有宋诗派作家何绍基等,还有声名曾著于湖湘,但较少人提起的乡绅诗人熊少牧和古文家杨彝珍。同时还对清代湖南的戏曲创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而对近代作家张声玠和杨恩寿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作了重点介绍和讨论。光宣时期是湖南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期,传统诗文词赋的创作和革命诗文的创作都达到了全盛阶段。于传统文学主要介绍和论述了以王闿运、邓辅纶为首的汉魏六朝诗派,以易顺鼎、曾广钧、李希圣为首的中晚唐诗派,经史学者王先谦、皮锡瑞、叶德辉以及爱国诗僧释敬安等人的诗文创作。于进步和革命文学则主要介绍了谭嗣同、唐才常、陈天华、宁调元、黄兴、傅熊湘、杨度以及报章文学作家杨毓麟、章士钊等。本书还专章对近代湖南女性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主要介绍和论述了湘潭郭氏、湘潭周氏、湘阴李氏、长沙杨氏、湘乡曾家等几个女性作家群及她们的诗文创作,此外还叙及到了沅陵李佩璋、善化何慧生、湘潭杨庄以及南社女作家张默君、张汉英、唐群英等人的创作。
简介:王念孙《广雅疏证》,初刊于清嘉庆元年(公元七九六年),估玉裁序其书,誉为“尤能以古音得经羲,鉴天下一人百已矣!”彼皮锡瑞著《经学历史》,述经学復盛时代,亦云:“经师多通训诂叚借,亦即在音韻文字中。 本书对古代汉语文字作了解释,高邮王氏父子之所以为世人所钦佩,是因为治学精神可贵,本书是这那些研究中国古代汉语文字的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今以嘉庆王氏家刻本影印,附录王氏晚年所订《补正》稿。又前有徐复先生“弁言”,详学术源流,后有词目索引,便于检阅。
皮锡瑞集
作者: (清)皮锡瑞撰;吴仰湘校点
出版社:岳麓书社,2012
简介:《皮锡瑞集(套装共2册)》主要收录了读选楼诗集序、驳五经异义疏证自序、榆霞山馆师友诗录序、俞廙轩中丞卧游图序、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汉云台中兴诸将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岳麓书院六君子序赞、双清图赞并序、征刻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启等内容。
作者: (清)皮锡瑞著;周春健校注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1
简介: 《经学通论》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的一种,是清末民初的学问家皮锡瑞的一部贯通中国学术的经学通识着作。该书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着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皮锡瑞《经学通论》五卷,初刻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思贤书局),此刻本后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180册);1934年,商务印书馆将其列为《国学基本丛书》,出版四册本,有旧式句读;1954年10月,中华书局据《丛书》本校正重印,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错讹,此后又数次重印,是直至今日最为通行的本子。《经学通论》以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为底本,参校思贤书局刻本,添加现代标点,订正了中华本数十处标点及文字错误,并重新分段。对于文中影响理解的疑难字词、人名书名、典章名物、学术事件等,均下简明注释,疑难字词并加注汉语拼音。原文引文,尽量考证并注明其出处,与思贤书局本的校勘成果,出校勘记。中华书局本原分四卷,《易经》与《书经》共属一卷,本书参考思贤书局本所称“五卷”,重新厘为五卷,以符“五经通论”之实。《经学通论》将中华本《目录》略加调整,《经学通论》209条论题按顺序添加阿拉伯数字,以明次序,冠以“经学通论序目”置于原“序”后,便利检寻。《经学通论》是对“五经”的系统梳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湘学
作者: 周柳燕, 易惠霞著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简介: 湘学是一个标志着湖南地区学术传承的学术思想史概念,有广义与狭 义之分。狭义的湘学仅指湖湘学;广义的湘学指湘籍学者在本土或外地的 学术活动,以及非湘籍学者在湖南的学术活动,其内容除了湖湘学外,还 包括濂溪学、船山学以及近代湘学等。 湘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湘学肇始期,出现了北宋 周敦颐的“濂溪学”,是湘学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阶段为湘学奠基期, 亦是湘学的第一个活跃期,以南宋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为代表。第三阶 段为湘学蛰伏期,自元朝建立至明朝灭亡,湘学处于沉寂状态,船山继起 ,湘学“卷土重来”,但并未出现像南宋时期那样的学者群体,学术思想 亦未在当世得以张扬。第四阶段为湘学复兴期,以邓显鹤、魏源、邹汉勋 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人才群体最早宣传船山学说,并以经世致用的 杰出成就震动学术界。第五阶段为湘学繁盛期,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 焘、王闿运、王先谦、张百熙、皮锡瑞、易顺鼎、叶德辉、杨昌济等为代 表,同时出现了时务学堂等人才群体,使湘学发展至极盛。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4
简介: 中国经学起自西汉初年,绵延二千多年,各种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却缺乏严整,系统的经学通史。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此书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版权页著者题:皮锡瑞撰
出版社: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简介:
清经解清经解续编
作者: (清)阮元,(清)王先谦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
简介:《清经解·清经解续编(套装共13册)(精装)》内容简介: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及其载体!《易》、《书》、《诗》、《礼》、《春秋》等被奉为”经”的典籍,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学发展至清代,一改元、明以来的衰微之势,呈现出复兴之象,皮锡瑞在其《经学历史》一书中曾将清代经学概括为中国经学史上的“经学复盛时代”。 有的学者认为清代经学是”十分活跃且最富有成就的一个阶段,并呈现出从复兴到终结的走向和特点”。承”天崩地解”的明朝灭亡之后,一些思想家痛感”天下生员,不能通经知古今,不明六经之旨,不通当代之务”,故而提倡读经,并经世致用,如顾炎武提倡“通经致用”,强调”明辨经学源流”,黄宗羲提倡”要以六经为根底,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康熙皇帝又“稽古右文”、儒重道气纳兰性德典徐干学搜集唐、宋、元、明以来的解经著作,校勘汇编一百四十余种书为一千七百八十一卷的《通志堂经解》0L乾隆皇帝重视文治武功。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等的导引,加之文献资源和考据学风等的推动,清代前期和中期经学“烂然如日中天”,涌现出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万斯大、毛奇龄、惠栋、江永、秦蕙田、江声、王鸣盛、钱大昕、凌廷堪、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焦循、阮元等一大批著名的经学家,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的经学著作。经师辈出,著作众多,阮元感到“他年各家所著之书或不尽传,奥义单辞沦替可惜”,而有汇刻经学名著之举。 阮元所辑《皇清经解》,亦名《学海堂经解》。由其弟子与门客严杰、夏修恕、阮福等负责编辑、校勘、监刻。于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刻成印行。该书大体以作者先后为序,凡见于剳记、文集者,亦依次编录。共选人顾炎武等七十三人所著一百八十三种,凡一千四百卷。
出版社:中华书局,1959
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
作者: 吴仰湘著
简介:湖南师范大学湖湘文化研究重点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主要依据皮锡瑞的年谱、诗文、日记和部分经学著作,对他的生平活动和一生思想历程进行全面考察,对其中一些基本史实和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
中华书局 2015年9月
中华书局 2014-8-1
中华书局,2012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中华书局,2008
中华书局,1954,1998重印)
巴蜀书社,2011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东方出版社,2005
岳麓书社,2012
华夏出版社,2011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