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企业:理论、实践与省悟
作者: 王广亚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作者依据三十年企业管理工作经历,立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角度,全面介绍了企业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梳理了管理理论应用和*实践做法,深刻地反思反省管理理论选择和实践效果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和要点。
【编辑推荐】
本书写给初任企业主要领导人,快速系统地掌控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书写给面临管理困惑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拾遗补缺地提高短板。
本书写给立志担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奋斗者,了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前言】
前言
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角色。企业家的领导风格是千差万别的,儒雅的、暴躁的、知识渊博的、草根打拼出来的,都可以成就一个企业的辉煌,也有辉煌后的没落。成功的因素姹紫嫣红,衰败没落的原因千千万万,败在企业缺乏科学管理上是一个重要因素,颇为可惜。国际知名公司如福特、通用汽车、西门子等,都有过轻视管理受到惨痛教训后再重视管理实现复兴的经历。
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是永葆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其核心是在劳动力、技术、物质、资金等生产资料上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使用效率,高效率来源于高效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要解决管理的效率问题,这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三十余载企业生涯,热衷管理,从事过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搞过企业上市,执掌过大型央企。每一个经历,皆因自己喜好学习实践,成就了诸多管理成功案例(Best Practices),获得了不少管理成果奖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离开繁忙的一线岗位,回忆并反思过去的管理案例,收集审阅过去曾写过的一些文章和出国考察记录,重读教科书,理论对比实践,梳理经验教训,反反复复,便有了动笔成书的念头。
所以,思考,写书给谁看?如何构架此书?
首先,写书给谁看?既然自己也难以系统创建出新的理论,实践业绩也没有那么知名,主要的想法是与管理者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那,目标读者就给那些初任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精英,让他们可以少走弯路,快速系统地了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次是任职1~2年的企业主要管理者,已经了解企业,开始思考管理提升的问题,此书可拾遗补缺;三是想晋升企业主要管理者的进取者,及早了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晋升做些铺垫;四是正在读书深造的学生,从一个企业综合情况了解企业管理学习研究的方向。
其次,如何构架此书?以一个企业“掌门”的视角,围绕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意、体会和心得。
全书是顺着执掌企业的思路来安排章节的。第1章讲信仰和观念;第2章讲执掌企业的要点;第3章综述科学管理并介绍综合管理提升的案例;第4~19章按照企业管理所涉及管理业务逐一论述,包括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战略、计划、财务、人力资源、市场、项目、技术、生产、质量、投资、应急管理、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和党群工作共十六个主题。
单个主题篇章写法采用理论、实践、体会、想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一章主题,先提出问题,再简单介绍一下基本理论知识,推荐一些经典著作和专业教材,然后重点阐述个人实践(Best Practices)中应特别注意的要点和在实践中的体会、经验和教训,画龙点睛地讲些自己的案例和推荐一些其他知名案例。这样,读者可以先系统地了解一些基本理论,想深入研究,自己再研读专业书籍,关键是一定要与自己所在企业、岗位相结合,对照本书提醒关注的要点、建议和案例,策划自身未来管理提升实践方案。
附录一选编了四篇任职期间写的文稿,展示个人科学管理一些思想、思路、观点的形成过程,侧面印证持续改进的历程。
附录二推荐部分科学管理经典书籍。为了验证科学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写作过程中,重读或浏览当前各种媒介推荐的畅销书,大约各专业选择1~2本经典或畅销的著作,一共阅读了大约六七十本。读后收获很大,一来验证了自己管理实践的理论,二来就是甄别这些理论著作的实用性,结合作者资料查阅阐述读后感,不一定正确,也无意贬低谁,个人意见参考而已。 再次强调,管理学是科学理论,具有普遍应用的指导作用,这是理论的普遍性。本书推荐了很多经典教材,不是崇洋媚外,在管理学方面,迫于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受泰勒的影响,20世纪美国人确实研究得很深入,非常系统,实实在在地堪称教材。国人中庸哲学,很适合处理人际关系,也很励志,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的。但是国人比较崇尚权力和感情关系,相对来说美国人比较崇尚科学,那是真正的实力,市场经济主要讲实力。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虽然出版一百多年了,对国人来说还是很值得借鉴,尤其是科学管理的意识,国内工业普遍采用当代先进技术手段,系统的教育和岗位培训,也存在作坊式的手把手技艺传授方式,但是国人鲜少静下心来研究动作和时间,这个课是要补,“效率”是科学管理的永恒课题。
这些经典教材的作者大多有实际从业经历,或进行过大量实验或深入调研工作,再从实践中升华为理论,多数晚年转行从事管理教育或管理咨询,泰勒就是典型。而国内则少有这样的氛围,写书的教授没有从业经历或难得深入实践,有从业经验的一直沿着仕途之路越走越高,也少有在静心总结研究的。说心里话,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没出系统管理理论,有点悲哀。
在企业工作30余年,参观过国内外很多企业,深感国内外企业科学管理之差距。尽管当前有一股管理思潮在批判科学管理的理性主义,认为刻板的组织和程序模式扼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适应“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但是,个人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没有规范的科学管理做基础,人的个性就像脱缰的野马;反之,模式过于古板,必然要伤害人的个性。深信科学管理是基础,深信管理提升之后对社会、股东、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带来显著效益,希望与读者分享科学管理的经验教训和体会,也强烈呼吁现职从业者高度重视科学管理工作,潜心务实地推动科学管理,对国家、民族、企业和百姓,都是有历史意义的。
再者,别人的经验教训,只是避免少走弯路的借鉴,没有哪一本书能完全提供一个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管理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特殊的,这是实践的特殊性。
企业主要负责人也不是靠企业管理书籍造就的,尤其是领导是不可制造的,不同风格的精英都可以做领导,企业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风格的领导。领导与科学管理是可以适度分离的,企业运营的科学管理都是基本需要。
写作中也借用了一些企业和一些参考书籍中的案例,首次写作,可能难以一一详细列出出处,或许不准确完善。
此书能够付梓出版,感恩父母养育和家人鼎力支持,感恩职业生涯中关心呵护的前辈和朋友。感谢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诸多思想、观点和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对书稿初稿修订校对和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们,也非常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为之付出的努力。
鉴于水平有限,必多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作者联络方式:wgy13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