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1 项 “洪亮著” 相关结果
肖邦传
作者: 林洪亮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肖邦传》内容简介:书信在了解一个人、研究一个人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肖邦生前曾声称自己懒于写信,但他一贯重视亲情和友情,写下的书信也有数百封,后来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散失了不少。现在留传下来的约有三百余封。适逢肖邦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钢琴诗人”,《肖邦传》选译了肖邦大量书信和部分日记,以帮助中国读者亲密接触和了解这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性格心灵,并为中国音乐界人士提供一份有益的研究资料汇编。
不做总统,就做孩子王——校长日志
作者: 张洪亮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4-8-1
简介: 曾作为北京市国际教育典型代表,向国务院、教育部专题汇报国际教育的校长张洪亮写下的教育心得。 这位做了三十年孩子王,且越做越欢喜、越做越自在,认为天底下再没有比做孩子王更幸福的校长,他在这本文集中没有总结什么教育理念,但字里行间写下的都是爱的教育。 他认为: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就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而不是要孩子们去承担的一项艰巨任务。
中国古代教育史简论
作者: 王洪亮著
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2006
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 洪亮著
出版社:中国书店,2012
波兰戏剧简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显克维奇:卓尔不群的历史小说大师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1999
南水北调
作者: 赵洪亮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
宋词阅读笔记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2005
简介: 一个日本学者说过:“宋词是中国值得夸耀的世界级的优秀文学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运用久经锤炼的精美语言创造出审美意境,无论何时都富有永不衰减的艺术魅力”。 本书并不是一本周全的词选,而是作者凭个人爱好,对一些富于生命感发力量、能引起自己心灵共鸣的篇什,写下的赏读文字。每一篇皆有感而发,入而能出,以相当篇幅对文本加以发幽抉微,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个性化的阐发,深刻体验宋词的绝妙意境和生命价值。
赢家之道兵家管理:我教你诡道
作者: 汪洪亮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这套丛书向您展示的是中国“圣哲”向我们传示的管理智慧。各派“圣哲”都建构了独具一格的学派教义,提出了一套又一套管理学命题。这些理性知识是圣哲的智慧结晶,常以箴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朴素而睿智,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人们生活。正是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内化为我们东方人乃至世人的潜意识和行为方式,所以,圣哲的箴言就成了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若是真理,则无所谓新与旧,洋与土,都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这套丛书采用了“哲理+案例”的写作体例,目的是想让读者朋友们感到阅读的轻松惬意,并且易于使管理哲理与当代社会的管理实践实现有机转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
简介: 《放逐与回归:苏东坡及共同时代人》讲述了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的故事。内容分为士风初振、地灵人杰、名动京师、西湖歌吟、彭城日月、历史悲剧等章节。
蒋冯阎中原大战
作者: 毛洪亮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009印)
简介: 1930年4~11月,蒋介石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 、湖南等省进行的大规模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 蒋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继1929年全国编遣会议后,又利用国民党第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引起阎、冯、李等人的 不满。1930年2月阎通电要蒋下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团军50余 名将领联名通电讨蒋,并推举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李和张 学良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4月1日,阎、冯、李分别通电就职, 张则保持沉默。接着,阎、冯、李、石(友三)、樊(钟秀)等部共约60万人 组成5个方面军,分别集结于许昌、郑州、新乡、顺德(今河北邢台)、衡水 、归德(今河南商丘)、全县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 、平汉铁路沿线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和湖南取攻势, 得手后与蒋军决战,彻底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4月5日,蒋下达讨阎 令……
My Wildcat Girl
作者: 洪亮[著];Siren插图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杭州的一泓碧影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简介: 《中国风江南文化:杭州的一泓碧影》以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为经,以张岱的《西湖梦寻》为纬,串起《西湖志》、《梦粱录》、《武林旧事》、《四时幽赏录》等二十余种史籍,加之以诗词小说、现当代游记,多层次、多侧面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丰美的、人文化的西湖,在绮罗香泽、橹声光影里,努力发掘江南文化柔情侠骨的底蕴,《中国风江南文化:杭州的一泓碧影》可作为杭州西湖的高品位导游图经来阅读、欣赏。
民国前期总统制度研究:1912~1928
作者: 董洪亮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以民国前期总统制度为研究视角,主要从总统制实施的国内外背景、总统制的构建及运作、总统与议会及内阁的关系、总统制的变异等方面来研究总统制度。
跟梁衡学新闻
作者: 董岩,丁洪亮著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07
简介: 《跟梁衡学新闻》是一本解读名家成长的读本。在书中透过梁衡的新闻思考,我们能追寻到他成功的足迹——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读四《跟梁衡学新闻》。那就是社会、大自然、历史和自己。向社会学,知道怎样在这个舞台上立足、生活;向自然学,感知它的博大壮丽;读历史,借这面镜子理解现实;同时又要时时温习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好做以后的铺路之石。正是得益于这四《跟梁衡学新闻》的熏染,才有了博古通今的梁衡,才成就了一个真心为文、忧心为政、潜心为学的大家。《跟梁衡学新闻》忠实记录了他高远的思想境界。
夏木清阴:宋诗随笔
出版社:
简介:量移(贬官遇赦,酌情移近安置)解州(今山西运城)的消息传来,王禹僻并无欣喜之情,反而以诗自嘲:“可怜踪迹转如蓬,随例量移近陕东。便似人家养鹦鹉,旧笼腾倒人新笼。”即便被召回朝,在《对雪示嘉枯》中,他既同情流民:“尔看门外饥饿者,往往僵碚填渠沟”,又深责自己:“胡为碌碌事文笔,歌时颂圣如俳优?” 又两度遭贬,任过滁州知州(欧阳修后也贬此)、黄州知州(苏轼后也贬此)。他与他的后继者,均在这里度过了困苦的年光,也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章。 虽然他也自叹:“四年两度黜,鬓发已苍苍。虽得五品官,销尽百炼钢。何当解印绶,归田谢膏粱”(《闻鸦》),但当其友丁谓劝其改变“高亢刚直”的秉性,以适应时俗、免招贬斥时,他却讥为“以成败论是非,以炎凉为去就”之论。这种“届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三黜赋》)的操守,鼓舞了有宋一代的士人。林逋写过“纵横吾宋是黄州”,苏轼在《王元之画像赞并叙》中,这样评价:“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黄庭坚也有过“元之如砥柱”的诗句。“砥柱”一词,在兀傲的黄庭坚笔下,自然是极高的赞誉。除指人格外,大概还兼及王禹僻诗文力挽颓波,少有晚唐五代那种才思窘薄、志气卑弱的畸风病态。 四 为什么王禹僻能在宋初一批学习白居易平易自然的诗人(如徐铉、李防)中,兼而崇杜,自称“诗效杜子美”、“子美集开新世界”、“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呢?这恐怕与贫穷的家世、坎坷的仕途有关。而这一“兼而崇杜”,又使他以杜诗的凝炼含蓄,修正了白体诗的松散、直露、率易。诗歌成就,远超宋初诸诗人。 当然,除学白、杜外,王禹偶还有创新的方面,这也是与他的遭际、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我们再来看他贬谪商州时的《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有人认为:“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全篇的警策,钱钟书先生也激赏此句,认为虽曰“无语”,“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宋诗选注》) 但令人感动的,似乎是颈联与尾联。颔联的绘声之后,便是颈联的绘色,不仅有色彩的对比,也有对寻常花果的钟爱,表现出诗人随遇而安的胸襟。后来贬黄州时,诗人也有一脉相通的情怀:“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齐安郡作》)。至于尾联,更如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所言:“要是从前,诗人是感于异乡的风景与故乡不同而惆怅,但在这首诗里,尽管也是为了怀念故乡而‘惆怅’,却藉着异乡风景‘似吾乡’,而流露了不妨把异乡当故乡的阔达心境。”(《宋诗概说》,郑清茂译) 美国学者斯图尔特·萨金特在《后来者能居上吗:宋人与唐诗》一文中,首先提到“宋代的诗人是在唐诗的包围中写诗的”,然后指出“用来为后来者争得一席之地的六种主要策略:一、模仿和补充;二、从反面立意的修正;三、对前人的认同;四、指出前人的前人;五、将自己升华为诗歌之源,并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囊括—前人;六、按自己的意思将前人纳入诗歌,从而取代或超越他们”。考虑到文学的承传性,笔者认为,第五种难度较大,最有创意的是第二种与第六种,张咏的诗属第二种,王禹僻的《村行》则属第六种,也即萨金特描述的:“纯化前人,超越前人,详尽地发挥前人来描写眼前的情景,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改写原作,都是抵御唐诗的洪流而不被冲走的方法。”(引文系莫砺锋所译,见《神女之探寻》) “与干山并辔而行/我的马儿,边走边嚼着风景/且将路旁三朵茱萸/踢成五朵”(台湾诗人洛夫诗语)。正是在这秋菊初黄的山径上、信马山缰的野兴中,传来了宋诗的清新和爽气。 秦观说过:“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陈师道说过:“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宜烦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 他们是苏轼的门生,也当过曾巩的学生。秦观“早获进于门墙”《(曾子固哀词》),陈师道“向来一办香,敬为曾南丰”(《过六一堂》)。学生敢于评点老师,是有出息的表现,也可见当时的风气。评点得对不对,是另一回事。如果能从宋人中全才、通才作家甚多的文化背景着眼,这些评点,似也包含了秦观、陈师道对他们的老师在某些领域不能兼擅的遗憾。 今人钱钟书总结说:“一场笔墨官司直打到清朝,看来判他(曾巩)胜诉的批评家居多数”,认为就唐宋八大家而论,“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宋诗选注》) 元代方回便是投赞成票的:“子固诗一扫昆体,所谓恒订刻画咸无之,平实清健,白为一家。”(《瀛奎律髓》) 这正应了曾巩《明妃曲》中的一句话:“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一 宋人罗大经曾经比较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与秦观的创作作风:“山谷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此传无己每有诗兴,拥被卧床,呻吟累日,乃能成章;少游则杯觞流行,篇咏错出,略小经意。”(《鹤林玉露》) 总之,秦观放笔快意,是“天才型”的,近乎东坡;陈师道惨淡经营,属“苦吟型”,差似山谷。 陈师道自己也在给秦观之弟秦觏的信中说:“仆于诗初五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仆之诗,豫章之诗也。” 至于创作态度,他似乎比老师更为严肃,没有黄氏那种为显示博学与技巧而随意动笔的情况。每成一诗,“揭之壁间,坐卧哦咏,有窜易至月十日乃定,有终不如意者,则弃去之。”(徐度《却扫编》) 同代人叶梦得还有一段更为世人熟知的生动文字: 世言陈无己每登览得句,即急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 这种冥心孤往、一意求得的创作态度,可以从他贫寒的生活、孤介的个性、沉沦下僚的遭际中得到解释。 二 长年“一饱无时”、“破屋飞霜”,妻子也真是贤慧,还不让影响他作诗。当岳父郭概提刑四川,迫于生计,他只得让妻儿人川就食。直到三年后当上徐州教授,才把他们接回。那首《示三子》便作于此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在《谢徐州教授启》中,他又说:“惟兹五斗之禄,足为十口之生,追还妻孥,收合魂魄,扶老携幼,稍比于人,饱食暖衣,少缓其死。” 无论是诗是文,读之都令人泫然。 所以后人评此诗:“沛然至性中流出,而笔沉挚又足以副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他自认“士莫患于伪”(《章善序》),所以并不害羞地讲出自己的窘况。如“虚名不救饥肠厄”、“穷多诗有债,愁极酒无功”、“留滞常思动,艰虞却悔来”等,也是如 此。 于是纪昀评:“后山诗多真语。”卢文绍评:“……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得自己。” 同代人陈振孙则称他“真趣自然”。 何谓“真趣”?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绝句》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世事多如此,我生亦何娱? ——《寄黄充》 同一机杼。 还有几联诗句: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残年憎送岁,病眼怯逢春。” “时要平安报,反愁消息真。” “百年双白鬓,万单一秋风。” “过雨作秋清,归云放月明。” “山静云盘髻,江空月印眉。”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尚有故交重冷榻,可堪归梦到沧洲。” “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欲落未落雪迫人,将尽不尽冬压春。” “巾欹更觉霜侵鬓,诗妙何妨石作肠。” “笔下倒倾三江水,胸中别作一家春。” “水兼汴泗浮天阔,山人青齐焕眼明。” ……
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作者: 洪亮 著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颜勤礼碑》是学习颜体楷书的极佳范本。
晋绥军简史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 20世纪初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就不了解整个中国的历史。而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派系林立,“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又可以说,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军阀的历史就很难理清20世纪之初中国的历史。 毛洪亮先生所著《晋绥军简史》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的很有意义的著作。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能长期存在,并游刃于各派军阀之间而能顽强生存直至20世纪中叶,不能不说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同时,作者认为晋绥军除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各色大小军阀集团一般特征外,还有与其他军阀不同的自身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特征与晋绥军历史的关系。这些分析也是很有见地的。 有人称晋绥军的历史是被遗忘的历史,此说不论理由和用意何在,但至少说明一点,就是研究晋绥军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晋绥军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曲曲折折、错综复杂的历程,而现存的有关资料不是十分充足且收集整理比较困难。据我所知,毛洪亮先生为研究晋绥军差不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前后共收集了一千多万字的原始素材和相关资料。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都是他在繁忙的教育行政工作之余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和夜晚的休息时间获得的。要知道,现今的社会,许多人的这些时间被用在了娱乐、宴饮或其他对自身和社会都无甚意义的活动上了。毛洪亮先生不是职业的历史研究者,研究晋绥军完全是他的兴趣和了却一桩心愿的执着。捧着这本书稿,我在想,我及我的一些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行们,虽然可能会比他专业,但又有多少能像他那样去坚持不懈、去下苦功夫呢?研究历史真的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浮躁、歪曲或美化;而应多一些兴趣、执着,更应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可能成为存世之作。 《晋绥军简史》是对晋绥军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资料的充实和研究的深度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本书出版以后一定会得到更多专家的批评和指教,对于推动中国20世纪军阀史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接受作者之邀作此序,正是希望看到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勤毅
别弹《水浒》54弦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2012印)
简介:本书由54个独立的短故事组成,作者在尊重原著《水浒》语言、内容、人物命运的基础上,以娴熟而酷似原著的文笔,传神的再塑了108将中54位英雄好汉的悲剧故事,对原著的未交待的情节进行补充和扩展,使原书中不够丰满的好汉形象得到丰富和提升,原本富有性格的好汉形象更加充满张力,人物故事安排合理,充满后现代的解构意味,使读者对原著人物的悲剧性格和命运有更深的认识,对梁山起义最终失败有更全面的认识。
抗战时期的晋绥军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青山黄河·抗战时期的晋绥军》以1931年中华民族抗击外辱,反击日本侵略者为背景,用纪实笔触叙述了晋绥军或消极或积极参与抗日的历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所起的积极作用。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揭示出山西晋绥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着特殊的历史作用,它的缘起、发展及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生动体现了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对敌、共驱外辱的民族气节。
Pure green shade of Hangzhou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Empirical study on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come mobility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请求权基础的解释与反思
作者: 王洪亮 著
法律出版社 2015年8月
会说话的代码:书写自表达代码之道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Holy fire is lit up here
作者: 税新,王洪亮著
长城出版社,2008
百度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全解密
作者: 张洪亮著
海天出版社,2013
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作者: 袁洪亮著
人民出版社,2005
绿色替代制冷剂制冷性质的计算机及应用
作者: 高洪亮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山高水长:随笔
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探微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Func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claims on property rights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
作者: 柳洪亮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每一条路都是最近的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
国有股权研究
作者: 程合红, 刘智慧, 王洪亮著
新型汽车空调系统维修彩色电路图集,德国和韩国车系
作者: 付洪亮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