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13 项 “李商隐”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邓启铜 注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5-1
简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孙武进见吴王阖闾所贡献的《兵法十三篇》。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北宋神宗规定以《孙子》为首的《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经典。孙武更是被尊为“武圣人”。 《孙子兵法》是一部战争理论著作,十三篇不足六千言,字字珠玑,内容宏广,特别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敌制胜”等精辟论断被广泛应用于战争领域的战略战术和各种计谋中,更被成功地运用于经济、管理、医学、体育等非战争领域。目前已被翻译成三十馀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形成了长久不衰的“孙子热”。 《三十六计》是一部产生于古代、于1941年在邠州被人发现的著名兵书,由于全书以《易》的阴阳燮理推演兵法的奇正、刚柔、攻守、进退、主客、虚实等相互转化,并以兵法阐明《易》理。尤其是对物极必反等原理有深刻的认识,《三十六计》的不少计谋是《孙子兵法》的具体应用。 另外,犬多计名用成语典故,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易于记忆、理解和传播。因此有人将它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认为它是“兵家双壁”;更有人认为它集兵家诡道之大成。实际上《三十六计》己被人们广泛运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 《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 传统蒙学读物中,《孝经》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垂万世”(明太祖语)。《弟子规》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能与“三、百、千”相媲美,《增广贤文》更具有神秘色彩,相传“读了《增广》会说话”。 《孝经》是《十三经》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又说为孟子或孟子门人所作。是字数最少(总字数不过一千八百馀言)、内容最浅,而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著作。其宗旨,在于宣扬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宋太宗御书《孝经》赐给李至,说“于文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莫《孝经》若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代“国学”生员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其内容出自《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及朱熹语录等书。其体例仿《三字经》,三言成句,合辙押韵,流传范围极广,曾被列为私塾、义学的儿童必读书。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也称《古今贤文》。世多传其成书于清代中叶。同治年间,一位名叫周希陶的老学究,在教课之馀研读《增广贤文》,对其加以删节,重新修订。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式灵活多变,突出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其内容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龙文鞭影》: 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後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集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五字鉴》: 清人邹梧桐认为:“《五字鉴》可谓一部二十一史”。它以五言韵语叙述从上古到明代的历史,明白流畅,易读易记,在传统蒙学丛书中别具一格。 《五字鉴》是一本浓缩了的记传休历史读本,较为逋合儿童阅读记忆。这也是它在过去久传不衰的原因之一。比如《秦记》中就包括不韦献姬、焚书坑儒、火烧阿房、指鹿为马、鸿门之宴、圯上纳履、胯下受辱、寄食漂母和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本书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明白,显得要言不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字鉴》于正史之外,还广泛吸纳了神话、传说和一些轶闻趣事,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想让儿童了解历史,请从《五字鉴》开始! 《唐诗三百首》: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唐诗盛矣!唐代二百八十九年间,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享誉世界的大诗人,而且还产生了无数优秀诗人,如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適、岑参、韩愈、李贺、李商隐等。《唐诗三百首》选入的多为脍炙人口的名作,题材则是包罗万象,举凡抒情、写景、叙事、咏史、咏物、赠答、行旅、隐逸等等,可谓应有尽有,展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唐诗无疑是一部凝重而人性化的历史。《唐诗三百首》看起来是启蒙读物,但又是升堂入室的必由之路。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诵诗对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很有益处的。
作者: 郝尚勤主编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
简介: 天文未解之谜 日月之家 --二十八星宿之谜(3) 寒来暑往谁把定 --二十四节气之谜(4) 发生在50亿年以前的事件 --太阳系形成之谜(6) 地球之母 --太阳之谜(7) 科学大厦的功臣 --水星之谜(10) "邻居"家里的秘密 --金星之谜(11) 美丽的蓝色星球 --地球之谜(13) 月亮的背后有什么 --月球之谜(15) "生锈"的星星 --火星之谜(17) 太阳系里的"大个子" . --木星之谜(19) 最美丽的星星 --土星之谜(20) 揭开天王星的面纱 --天王星之谜(22) 笔尖上的发现 --海王星之谜(23) 边陲孤星 --冥王星之谜(25) 古怪灵精的"小家伙" --小行星之谜(27) 太阳系里的"流浪汉" --彗星之谜(28) 天外来客 --流星之谜(31) 美丽的光环 --行星环之谜(3)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夜空黑暗之谜(36) 宇宙之岛 --星系之谜(38) 它们来自何方 --恒星起源之谜(40) 突然到来的太空"游客" --超新星之谜(41) "小绿人"发来的电波 --脉冲星之谜(43) 宇宙里的"恶魔" --黑洞之谜(45) 在那非常遥远的地方 --地外文明之谜(46) 宇宙的边缘在哪里 --宇宙空间之谜(48) 宇宙是什么样的 --宇宙形成之谜(50) 从天而降的火球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52) 目击者 --UFO之谜(54) 神秘的痕迹 -UFO着陆之谜(55) 惊心动魄的第三类接触 --地外生命之谜(57) "外星人"的空难 --UFO坠毁之谜(59) 被神秘力量攻击 --UFO攻击人类之谜(61) 他们不见了 --地外生物劫持人类之谜(62) 天上飞来的"大圆盘" --出现在中国的UFO之谜(64) 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出现在古代的UFO之谜(66) 光顾"时间隧道" --"时光倒流"之谜(69) 不明身份的遇难者 --外星人尸体之谜(71) 从天而降的"玻璃球" --神秘的外来物之谜(72) 恐怖的"地下世界" --日本神秘洞穴之谜(73) 神秘的"飞鸟" --地外"飞行人"之谜(74) 秘密使命 --截击UFO之谜(75) 可怕的停电事件 --UFO干扰地球之谜(76) 地理未解之谜 一个神秘的"倒三角" --大陆形成之谜(81) 两条充满迷惑的纬线 --南北纬30度线之谜(82) 一个壮观的高原 --黄土高原形成之谜(83) 颤抖的大地 --地震的成因之谜(85) 它们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英国巨石阵之谜(87) 一个荒凉背后的故事 --撒哈拉大沙漠"绿洲"之谜(91) 一个"只有进来,没有出去"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谜(94) 沙子里响起了一片声响 --鸣沙之谜(96) 一片神奇的平原 --纳斯卡平原之谜(98) 石头竟然发出了声音 --"发声岩石"之谜(100) "水成石球"和"火成石球" --神秘的石球之谜(101) 一座比名字还要神秘的山 --神农架之谜(103) 一个深邃的峡谷 --阿苏伊幽谷之谜(105) 神秘洞穴神秘的故事 --卡什库拉克山洞之谜(106) 生命的坟地 --"死亡谷"之谜(108) 一条神奇的河流 --"圣河"之谜(110) 一个会游移的湖泊 --罗布泊之谜(111) 黄石公园里的奇观 --间歇泉之谜(113) 一眼神奇的泉水 --"圣泉"之谜(114) 潭水里奏出了悦耳的音乐 --古鼎龙潭之谜(116) 一个冷热颠倒的地方 --"地温异常带"之谜(117) 两间奇怪的小木屋 --俄勒冈漩涡之谜(119) 一股奇妙的香味 --"香地"之谜(120) 汽车在这里突然翻毁 --陆地上的魔鬼三角之谜(121) 一种看不见的困扰 --"地下射线"之谜(123) 天上突然下来的"怪雨" --龙卷风之谜(124) "洞中才七日,世上已千年" --陆地上的"时间隧道"之谜(127) 一条蓝黑色的水带 --"太平洋黑潮"之谜(130) 一个令人恐怖的海域 --百慕大三角区之谜(132)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域 --魔海龙三角区之谜(138) 一个与众不同的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之谜(140) 会移动的岛屿 --布比岛之谜(142) 神秘出没的岛屿 --"幽灵岛"之谜(144) 北冰洋里的两个神秘海岛 --"桑尼科夫地"之谜(146) 大海里突然张开一张大嘴 --奥克兰岛的海洞之谜(148) 死鱼一下变成了活鱼 --择捉岛之谜(151) 一个可怕的诅咒保护着一个宏伟的建筑 --南马特尔遗址之谜(153) 会旋转的岛屿 --日本列岛之谜(155) 数理化未解之谜 是隶首创造了数字吗 --数字起源之谜(159) 神秘的天文数字 --大数之谜(159) 自然数的奥秘 --素数之谜(161) 神秘的"陷阱" --数学黑洞之谜(162) 几道数学难题 --"不足数"、"富裕数"和"完全数"之谜(163) 神秘的0.618 --"黄金分割"之谜(163) 这是奇妙的巧合吗 --金字塔里的数学之谜(164) 等了几个世纪的数学猜想 --费马大定理之谜(165) 数学王国的皇冠 --哥德巴赫"猜想"之谜(166) 奇妙的数字题 --菲波纳斯数列之谜(167) 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 --"富顿猜想"之谜(168) 为什么最终得数总是"1" --"角谷猜想"之谜(168) 它们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吗 --基本粒子之谜(169) 还会发现新的家族吗 --物质多种状态之谜(170) 牛顿留下的遗憾 --万有引力之谜(172) 万有引力是谁传递的 --引力子之谜(174) 世界上有比光跑得更快的东西吗 --光速之谜(175) 一个未解的物理学难题 --摩擦之谜(176) 神奇的力量哪里来 --地磁场的形成之谜(178) 从动物的"回归本领"说起 --地磁场与生物的关系之谜(180) 神秘的移动 --地磁场的变化之谜(182) 蓝色天空哪里来 --地球大气层的形成之谜(183) 天边大洞何处来 --南极臭氧洞之谜(185) 谁持彩练当空舞 --极光之谜(186) 恐怖的闪光哪里来 --地光之谜(188) 雷鸣电闪的奥秘 --闪电形成之谜(189) 神秘的火球 --球形闪电之谜(191) 有记性的神奇金属 --形状记忆合金之谜(193) 怎样才能驯服"天火" --控制热核反应之谜(194) 坦克、火炮的"护身符" --变色伪装材料之谜(196) 寻找另一个物质世界 --反物质之谜(198) 鼓舞人心的物理发现 --超导现象之谜(200) 世界万物哪里来 --元素的起源之谜(201) 还会有新的发现吗 --元素世界里的未解之谜(203) 生命之源哪里来 --水的起源之谜(206) 能把氢变成金属吗 --金属氢之谜(208) 航天飞机的"火龙衣" --玻璃陶瓷结构之谜(209) 千年古剑为什么不会生锈 --我国的古代冶金技术之谜(210) 水果为什么自己会变色 --氧化酶之谜(211) 比铝还轻的国防金属 --镁元素之谜(212) 从拿破仑的豪华帅盔说起 --铝元素之谜(213) 从一封老师的回信谈起 --钒元素之谜(216) 铜有毒吗 --铜元素与生物的关系之谜(217) 它们是恒星爆炸的产物吗 --锂和铍的起源之谜(218) 揭开毒魔的真面目 --鸦片使人上瘾之谜(221) 神奇的笑气 --一氧化二氮之谜(222) 精神病人的福音 --锂盐的药理作用之谜(222) "月亮"里的奥秘 --硒元素之谜(223) 止血的好助手 --维生素K之谜(224) 从农奴得夜盲症说起 --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之谜(225) 维持生命的神秘要素 --维生素里的未解之谜(226) 从恶狗向人扑来说起 --胸腺激素之谜(228) 神奇的"生命钥匙" --酶的催化作用之谜(229) 沉默的水下杀手 --无声鱼雷的化学燃料之谜(231) 植物的"秘密化学武器" --植物受害激素之谜(233) 大脑里的奥秘 --记忆的化学物质之谜(233) 生物医学未解之谜 它们是五颜六色的庞然大物吗 --恐龙的颜色之谜(237) 是谁杀死了"世界霸主" --恐龙灭绝之谜(238) 它们是怎样告别大自然的 --猛犸象灭绝之谜(240) 最早的鸟是怎样飞起来的 --始祖鸟之谜(241) 神秘的气象预报员 --动物预报天气之谜(243) 它们为什么自取灭亡 --鲸鱼集体自杀之谜(244) 神秘的"海洋歌手" --座头鲸之谜(245) 出色的海峡"领水员" --海豚领航之谜(246) 神秘的动物"木乃伊" --海豹干尸之谜(248) 有特异功能的"海中恶魔" --鲨鱼之谜(249) "长寿明星"的怪毛病 --海龟"自埋"之谜(251) 大海里的"活化石" --矛尾鱼之谜(252) 动物潜水冠军 --海兽潜水之谜(253) 它们是用次声说话吗 --大象的语言之谜(255) 猿猴世界的明星 --山都之谜(256) 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 --鸭嘴兽之谜(258) 动物世界的"老寿星" --龟的长寿之谜(259) 海上蛇国的奥秘 --蛇岛蝮蛇之谜(260) 记性好的除虫能手 --蟾蜍的记忆之谜(261) 它们为什么搬家 --候鸟迁徙之谜(262) 南极绅士的神秘家世 --企鹅的起源之谜(264) 耳聋的斗士 --雄松鸡的听力之谜(265) 长翅膀的吸血鬼 --吸血蝙蝠之谜(266) 夜蛾与蝙蝠的较量 --动物"电子战"之谜(267) 怪兽的传说 --尼斯湖水怪之谜(268) 拖网渔船的奇遇 --新西兰海域的怪兽尸体之谜(272) 昆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蝗灾之谜(273) 以假乱真的植物"魔术师" --植物的拟态现象之谜(275) 超声波的新职业 --植物爱听超声波之谜(276) 草木也有自卫本能 --植物的防御武器之谜(277) 大自然里的奇闻 --植物"杀手"与植物"医生"之谜(279) 神秘的植物"猎手" --食虫植物之谜(281) 地震专家的好助手 --植物预测地震之谜(283) 土牛膝的特异功能 --植物体内的动物激素之谜(284) 有奇特本领的树 --奇树之谜(285) 竹林的"不祥之兆" --竹子开花之谜(289) 真有凶残可怕的大树吗 --"吃人树"之谜(290) 神奇的人体"水泵" --心脏"永不疲倦"之谜(291) 为什么一代更比一代高 --人类的身高之谜(292) 寻找"瞌睡虫" --睡眠之谜(294) 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人类衰老之谜(295) 脑子也会"接触不良"吗 --脑病突然康复之谜(296) 从"一夜变白头"说起 --白发之谜(297) 科学巨匠留下的疑团 --爱因斯坦的大脑之谜(299) 金字塔里的秘密 --考古学家的死因之谜(300) 奇特的生育现象 --多胞胎之谜(301) 常见的生理反应 --疼痛之谜(302) 人体有防锈剂吗 --红细胞带来的谜(303) 有特异功能的眼睛 --奇眼之谜(304) 医生们的新式秘密武器 --药物导弹之谜(306) "杀手"是怎样放下武器的 --恶性肿瘤自行消退之谜(307) 千奇百怪的食癖 --食癖之谜(308) 死而复生的体会 --人在临死前的感觉之谜(310) 他们在睡梦中行动 --梦游之谜(311) 文学艺术未解之谜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如何编成的 --《诗经》集成之谜(315) 左氏,何许人也 --《左传》作者之谜(317) 是"女神"还是"野人" --屈原笔下的"山鬼"之谜(319) 魏武挥鞭在何方 --曹操诗中的"碣石"之谜(321) 桃源佳境何处寻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谜(323) 谁是五言诗的开山鼻祖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之谜(325) 千古绝唱缘何起 --《木兰诗》所叙故事之谜(327) 诗仙飘自天边 --李白出生地之谜(328) 诗圣留下的谜团 --杜甫的死因之谜(329) 千古绝唱里的疑团 --《枫桥夜泊》里的未解之谜(332) "苦吟诗人"为何不写七言近体诗 --李贺写诗之谜(334) 谁道"无题"即"爱情" --李商隐无题诗之谜(335) 东坡先生通词乐吗 --苏轼的音乐才能之谜(337)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晚年改嫁之谜(339) 笼罩在汴河两岸的迷雾 --《清明上河图》里的不解之谜(340) 戏剧史上的遗憾 --关汉卿的身世之谜(342) 给美猴王寻根 --《西游记》中孙悟空原型之谜(344) 他是哪个民族的著名作家 --蒲松龄的身世之谜(346) "红楼"一曲唱何时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谜(348) 不画人物为哪般 --太平天国壁画之谜(350) 是太爱生命还是太憎生命 --台湾女作家三毛自杀之谜(352) 千年古城何处寻 --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城之谜(355) 罗得岛上的疑案 --太阳神巨像失踪之谜(357)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游记》之谜(359) 寻找米开朗其罗留下的艺术珍品 --《大卫》模型失踪之谜(362) 谁在"神秘地微笑"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谜(363) "戏剧之父"的真实身份 --莎士比亚的身世之谜(366) 稀世珍宝在何方 --琥珀宫失踪之谜(368) 音乐史上的疑案 --莫扎特的死因之谜(370) 爱国诗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拜伦多年流亡国外之谜(373) 大卫留下的疑问 --《马拉之死》的构图之谜(374) 诗人为什么决斗赴死 --普希金决斗身亡之谜(376) 童话大师是鞋匠的儿子吗 --安徒生的身世之谜(378) 音乐大师为什么当了修士 --李斯特出家之谜(381) 大文豪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之谜(383) 是音乐家在为自己写挽歌吗 --柴可夫斯基的死因之谜(386) 他为什么在成功之后走上绝路 --杰克·伦敦自杀之谜(388) 怎样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壁画《格尔尼卡》的象征意义之谜(390) 社会历史未解之谜 "北京人",你在哪里 --"北京猿人"化石下落之谜(395) 一个不愿意解开的谜团 --黄帝出生之谜(397) 吃粽子和赛龙舟 --端午节来历之谜(399) 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都江堰之谜(401) 天下共传的"至宝" --传国玉玺下落谜(403) 伟大奇迹中的争论 --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405) 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来历之谜(407) 沙漠里的幻影 --楼兰失踪之谜(409) 乾陵里的女皇帝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411) 马嵬驿前的哀怨 --杨贵妃生死之谜(413) 莲花洋上出现的莲花 --日本高僧普陀山遇险之谜(415) 栖霞岭上的诉说 --岳飞葬于何处之谜(417) 草原上的传说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419) 火光中的疑问 --建文帝下落之谜(421) 九宫山上的英灵 --李自成死亡之谜(423) 畅春园里的疑案 --雍正皇帝嗣位之谜(426) 高高的亚拉拉特山 --诺亚方舟之谜(427) 欧洲第一个史前壁画的宝库 --阿尔塔米拉山洞之谜(430) 大西洋底的文明 --大西洲沉没之谜(432) 崇山密林中的城堡 --玛雅文化之谜(434) 科罗拉多河畔的怪影 --地上巨画之谜(437) 耶路撒冷的秘密 --所罗门的金约柜之谜(439) 默默无言的石像 --复活节岛之谜(442) 沉寂的死海 --"死海古卷"之谜(444) 十字架上的故事 --耶稣死亡之谜(446) 博物馆里发生的故事 --水晶骷髅之谜(448) 热带丛林中的明珠 --吴哥文化之谜(450) 多佛尔海峡上的硝烟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452) 大理石的梦 --印度泰姬陵之谜(455) 圣赫勒拿岛上的风雨 --拿破仑死亡之谜(457) 幽灵一样的船 --"贝奇莫"号货轮之谜(459) 二十世纪人类的恶魔 --希特勒生死之谜(461) 它在试验中沉没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遇难之谜(463) 本世纪最大的谜案 --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之谜(465) 世界航天史上的悲剧 --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之谜(468) 人类考古发现中的困惑 --现代人类史前超文明之谜(470)
作者: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 目 录 重版前言 译者前言 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 《诗经》与《楚辞》 新的恸哭——孔子与“天” 项羽的《垓下歌》 汉高祖的《大风歌》 论司马相如 对常识的反抗——司马迁《史记》的立场 关于短箫铙歌 曹操的乐府诗 关于孔融 关于曹植 阮籍传 阮籍的《咏怀诗》 陶渊明燃烧与持续——六朝诗与唐诗 唐诗的精神 李白与杜甫 牡丹——李白的故事 杜甫小传 韦应物的诗 韩退之的诗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宋诗的情况 关于苏轼 诗人与药铺——关于黄庭坚 关于陆游 关于元好问 关于高启 李梦
简介:《精选唐诗故事集》讲述了一句一风景,一诗一世界,讲故事说唐诗,揭开唐诗里尘封千年的秘密。 第一盘 诗之美 第一集 登玄都阁(朱庆馀) 第二集 登鹳雀楼(王之涣) 第三集 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四集 黄鹤楼(崔颢) 第五集 八阵图(杜甫) 第六集 峨嵋山月歌(李白) 第七集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第八集 燕昭王(陈子昂) 第九集 望天门山(李白) 第十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第十一集 望洞庭(刘禹锡) 第十二集 登岳阳楼(杜甫) 第二盘 诗之趣 第一集 咏鹅(骆宾王) 第二集 题诗后(贾鸟) 第三集 别董大(高适) 第四集 赠汪伦(李白) 第五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第六集 登科后(孟郊) 第七集 绝句(杜甫) 第八集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第九集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第十集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第十一集 菊花(元稹) 第十二集 清明(杜牧) 第三盘 诗之怨 第一集 春望(杜甫) 第二集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第三集 嫦娥(李商隐) 第四集 泊秦淮(杜牧) 第五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第六集 逢侠者(钱起) 第七集 息夫人(王维) 第八集 湘中(韩愈) 第九集 金谷园(杜牧) 第十集 山中寡妇(杜旬鹤) 第十一集 蜀相(杜甫) 第十二集 官仓鼠(曹邺) 第四盘 诗之史 第一集 军城早秋(严武) 第二集 早发白帝城(李白) 第三集 焚书坑(章碣) 第四集 野望(王绩) 第五集 西施滩(崔道融) 第六集 乌衣巷(刘禹锡) 第七集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八集 何满子(张祜) 第九集 咏史(高适) 第十集 赤壁(杜牧) 第十一集 马嵬坡(郑畋) 第十二集 题菊花(黄巢)
作者: (清)王相选编;顾农注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6
简介:卷一 五绝 春晓 孟浩然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洛阳道 储光羲 独坐敬亭山 李白 登鹳雀楼 王之涣 观永乐公主人 蕃孙逖 春怨 金昌绪 左掖梨花 丘为 思君恩 令狐楚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夜送赵纵 杨炯 竹里馆 王维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长干曲 崔颢 咏史 高适 罢相作 李适之 逢侠者 钱起 江行望匡 庐钱栩 答李浣 韦应物 秋风引 刘禹锡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秋日 耿沛 秋日湖上薛莹 宫中题 李昂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汾上惊秋 苏■ 蜀道后期 张说 静夜思 李白 秋浦歌 李白 赠乔侍御 陈子昂 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婕好怨 皇甫冉 题竹林寺 朱放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易水送别 骆宾王 别卢秦卿 司空曙 答人太上隐者 卷二 五律 幸蜀回至剑门 李隆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杜审言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李峤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张说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人蜀 李白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苏氏别业 祖咏 春宿左省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 终南山 王维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登总持阁 岑参 登兖州城楼 杜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送崔融 杜审言 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醉后赠张九旭 高适 玉台观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江南旅情 祖咏 宿龙兴寺 綦毋潜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题松汀驿 张祜 圣果寺 释处默 野望 王绩 送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 杜甫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 杜甫 宿云门寺阁 孙逖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过香积寺 王维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秦州杂诗 杜甫 禹庙 杜甫 望秦川 李颀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 张谓 渡扬子江 丁仙芝 幽州夜饮 张说 卷三 七绝 春日偶成程颢 春日 朱熹 春宵 苏轼 城东早春杨巨源 春夜 王安石 初春小雨 韩愈 元日 王安石 上元侍宴 苏轼 立春偶成 张拭 打球图 晁说之 宫词其一 林洪 宫词其二 林洪 咏华清宫 杜常 清平调 李白 题邸间壁 郑会 绝句 杜甫 海棠 苏轼 清明 杜牧 清明 王禹傅 社日 王驾 寒食 韩翎 江南春 杜牧 上高侍郎 高蟾 绝句 释志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客中行 李白 题屏 刘季孙 漫兴 杜甫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花影 谢枋得 北山 王安石 湖上 徐元杰 漫兴 杜甫 春晴 王驾 春暮 曹豳 落花 朱淑真 春暮游小园 王淇 莺梭 刘克庄 暮春即事 叶采 登山 李涉 蚕妇吟 谢枋得 晚春 韩愈 伤春 杨万里 送春 王令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客中初夏 司马光 有约 赵师秀 初夏睡起 杨万里 三衢道中 曾几 即景 朱淑真 初夏游张园 戴复古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山亭夏日 高骈 田家 范成大 村居即事翁卷 题榴花 韩愈 村晚 雷震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乌衣巷 刘禹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题淮南寺 程颢 秋月 朱熹 七夕 李朴 立秋 刘翰 秋夕 杜牧 中秋月 苏轼 江楼感旧 赵嘏 题临安邸 林升 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入直召对选德楼赐茶而退 周必大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直玉堂作 洪咨夔 竹楼 李嘉祜 直中书省 白居易 观书有感 朱熹 泛舟 朱熹 冷泉亭 林稹 赠刘景文 苏轼 枫桥夜泊 张继 寒夜 杜耒 霜月 李商隐 梅 王淇 早春 白玉蟾 雪梅其一 卢梅坡 雪梅其二 卢梅坡 答钟弱翁牧童 泊秦淮 杜牧 归雁 钱起 题壁 无名氏 卷四 七律 早朝大明宫贾至 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 和贾舍人早朝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岑参 上元应制 蔡襄 上元应制 王硅 侍宴 沈俭期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插花吟 邵雍 寓意 晏殊 寒食书事 赵鼎 清明 黄庭坚 清明 高翥 郊行即事 程颢 秋千 释惠洪 曲江其一 杜甫 曲江其二 杜甫 黄鹤楼 崔颢 春夕旅怀 崔涂 答李儋 韦应物 江村 杜甫 夏日 张来 辋川积雨 王维 新竹 陆游 表兄话旧 窦叔向 偶成 程颢 游月陂 程颢 秋兴其一社甫 秋兴其三 杜甫 秋兴其五 杜甫 秋兴其七 杜甫 月夜舟中 戴复古 长安秋望 赵嘏 新秋 杜甫 中秋 李朴 九日蓝田会饮 杜甫 秋思 陆游 与朱山人 杜甫 闻笛 赵嘏 冬景 刘克庄 小至 杜甫 梅花 林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干戈 王中 归隐 陈抟 山中寡妇 杜荀鹤 送天师 朱权 送毛伯温 朱厚熄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 袁行霈主编;黄林等卷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 片断: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 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 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 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 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 为世所尚,嗣是效螫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 《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形 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关于罗贯中《三国志 演义》的成书时间《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一 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造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到隋 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 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 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在宋代的“说话” 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轴(志树载:“王彭尝云:涂 巷中小地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整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说三国”的艺术效果很好, 且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早期的 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 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外》。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 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事性强,然叙事简 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 在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的《南村辍耕 录》曾载有《赤壁廉兵》等多种金院本剧目。钱南扬的《戏文概论》曾指出有《关 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多种宋元戏文。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 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从这些剧目和现存的ZI种剧本的情况来看,半数以 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方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 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 的典范作品。 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蒋 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 (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贾仲明说他“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 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知他生活在元 末明初,约在1315至1385年之间。明人王圻《稗史汇编》所录一则材料称 罗贯中“有志图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清人顾苓 《跋水浒图》等说他“客霸府张士诚”,都不知是否可靠。他的《三国志演义》约 成书于明初。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徐》 说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可能夸大其辞。今传世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作者: [(唐)李商隐著];宋长琨编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收集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元杂剧;王冕的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长句以及杂文。
Anthologie de la Poesie Francaise
作者: 程曾厚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法国面积不足六十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六千万①。法国地处北纬四十二度至五十一度,在温带正中;位于西经五度和东经八度之间,坐落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从面积和人口两方面说,这是一个不大也不小的中型国家; 但就西欧而言,无论是幅员,或是人口,法国可以“大国”自居。 法国的地理环境与众不同,很有个性。首先,法国状如一个正六边形,法语中“正六边形”一词大写(l誋exagone) 即指“法国本土”。其次,法国三边濒临海洋:西南方和西北方为大西洋,东南方有地中海;另外三边与邻国接壤:东边和意大利、瑞士以阿尔卑斯山脉为界,南边有比利牛斯山脉和西班牙相隔,仅东北边为平原,和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毗邻,和德国还有一段隔莱茵河相望。 法国是大陆和大海的握手。 法国四周多天然屏障,但境内山峦不高,流水平缓,气候宜人。法国的国土自成一家,是一块绿色的土地,面对蓝色海洋的诱惑,受到黄色大山的呵护。法国又是不同自然景观的和睦相处。 法国先是地中海国家和大西洋国家的交汇处,以后成为旧世界叩敲新大陆的前哨地。法国独特的地理背景当然会影响其历史的进程。就欧洲历史来说,法国是欧洲多种文化接触和碰撞的结果。法国的人民,法国的历史,法国的语言和文化,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无不打上这个烙印。 法国人不是人种的名称,只是国民的概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法国既征伐邻国,也受到异族的入侵。不同的种族为这块土地所吸引,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留下自己的足印。地中海人游牧善猎,北方人金发高大,最后来的阿尔卑斯人务农耕作,共同构成法国史前高卢时期的凯尔特人的主体。罗马帝国在公元前一世纪从东南方占领高卢;公元五世纪时,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从东北方入侵,并为这块土地永远留下了“法兰西”的名字;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底人(原义为“北方人”)于十世纪从海上登陆。及至近代,西欧、东欧和北非各国也有大量移民来法国定居。 法国成了欧洲历史上人种融合的“熔炉”,而“法国人”只是不同人种融合的产物。源自矛盾,归于一统。于是,诞生了法兰西民族。可惜,两千年来,法兰西的土地并不总是和平安宁的土地。法国人民曾有一段痛苦而挣扎的进程,曾有一部悲惨而奋起的历史。 法国不是文明古国,古代没有骄人的灿烂辉煌。但是,在近代历史的史册上,一七八九年,巴黎人民铺洒热血,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一八四八年,巴黎工人铺洒热血,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一八七一年,巴黎无产阶级铺洒热血,尝试建立公有制的政权,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法国人民代表人类共同的理想,给世界历史最近的这一章,挥写下浓墨重彩的三笔,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创造法国历史的人,既有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更有舞台下千千万万的男男女女。历史学家记载历史人物的成败,只有诗人才反映男男女女的心声。法国在有文字的千余年历史中,法国人如何面对自然,如何面对社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灵,都沉积在他们千余年来写下的诗篇中。 诗歌出现后,便和历史同步演进。历史是人的外在行为,诗是人的内心沉思。人创造历史的同时,有话要说,有歌要唱。创造历史的甜酸苦辣,直面人生的喜怒哀乐,要借诗歌,借诗的语言抒发出来。诗和历史都以人为中心, 是人的产物,又是人观照自己的镜子。诗和历史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法国诗人塞盖斯 (P.Seghers)在其编选出版的《法国诗歌精选》中说:“当然,诗人是历史的重大事件,诗人常常是历史本来的声音。对法国历史而言,诗人从未脱离过历史。诗人是自己时代的良心和语言,诗人表达时代,有时还超越时代。”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法国千余年来的文明史,浓缩成一册《法国诗选》。 一部《法国诗选》,是一部法兰西民族的历史,一部法兰西民族的心灵史。 民族诗歌产生和存在的先决条件,是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公元前五十年,罗马皇帝凯撒征服高卢。从此,高卢人不再讲自己的凯尔特语,社会的交际语是向罗马士兵和罗马商人学来的拉丁语,是为拉丁语俗体,亦称民间拉丁语,不同于罗马作家笔下的拉丁文。 现代法语的古代形式古法语即脱胎于拉丁语俗体,其间有一种过渡形式,称作罗曼语。公元八四二年,法国历史上产生了第一篇以罗曼语写成的文献:《斯特拉斯堡誓辞》(Les Serments de Strasbourg)。八四二年迎来了新生法语的第一声啼哭。 九世纪中叶,正当法语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黄金时代的唐诗已经盛极而衰,代表“盛唐气象”的李白和杜甫已经先后作古。八四二年,中唐也成过去,晚唐除少数诗人如杜牧、李商隐外,诗坛从整体上已在准备由诗向词的转变。公元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首诗《圣女欧拉莉赞歌》,作者佚名,是二十九行八音节的诗。《赞歌》成诗于九世纪后半期,离孔子编成《诗经》的春秋后期,相距足有一千四百年。“诗三百”更是由三千余首更古的诗删定而成的。 事实上,把法语的起源和唐诗的盛衰相提并论,把法国第一首诗的成诗年代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成书年代加以比较,未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更应该把法国诗歌放到欧洲文学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把法国诗歌的起源和西欧其他国家的诗歌相互参照。 先看邻国。德国最早的诗歌《希尔德·布兰特之歌》于八世纪即出现,九世纪时有文字记载;而德国的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作成于一二○○年前后。西班牙的史诗《熙德之歌》产生于十二世纪中叶。意大利最早的诗人契可·安乔里生于一二六○年,有著名的二十四行诗《倘若我是一团火》传世,意大利诗歌出现的年代当更早。和法国一衣带水的英国,以古英语写下的史诗《贝奥武夫》的手抄本成于一○○○年左右,但古英语诗歌产生的时间可上溯至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至八世纪。另一个欧洲大国俄国的民族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成诗于十一至十二世纪。这样看来,法国的诗歌发育在欧洲是比较早的。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史诗相比,法国的民族史诗《罗兰之歌》成诗年代较早,艺术上也比较成熟。
Late Tang: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827-860)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钱彦译
简介: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是宇文所安的最新力作。 在以“学术散文”的方式串联中唐文学文化史的尝试之后,《晚唐诗 》貌似又回到了传统的文学史架构,以对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新颖而 精审的解读,来勾勒处于中唐余韵中的晚唐诗歌,如何在“回瞻”与“迷 恋”中既实践着独立的诗歌“写作”,又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大唐王朝逐渐 解体过程中文人们的体验、情感和他们视野中的世界影像。而对当时诗歌 语境和手抄本文化的揭示和强调,又使《晚唐诗》的文学史视野别具怀抱 ,从而对重新理解晚唐的文学文化乃至社会和历史转型饶富启示。 晚唐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宇文所安以他一贯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富有 魅力的文风所写就的这部新著《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相信会比前几部书更吸引人关注。
作者: 刘依依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此时的大唐王朝不复往日的鼎盛繁华,早已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李商隐少年时家境极其贫苦,但却造就了他少年高志。然而命运弄人,李商隐悲剧不断上演,其一生仕途坎坷多折,爱情起起落落,错杂而凄美。晚年时更是母死妻亡,失意漂泊,含恨而终。从李商隐的诗词着手,一层层揭露一代才子光辉后不为人知的辛苦贫寒,剖析其仕途曲折坎坷的前因后果,感受权势面前个人的渺小与无奈。既而了解盛唐之后唐王朝国力江河日下的真正原因。
作者: 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27”选录了《王维集》、《李白集》、《杜甫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李贺的《李长吉歌诗》、杜牧的《樊川诗集》、李商隐的《李义山诗集》、韦庄的《浣花集》、李清照的《漱玉集》、陆游的《陆放翁全集》、辛弃疾的《稼轩词》、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朱彝尊的《明诗综》、王国维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徐渭的《徐文长逸稿》、薛福成的《庸盦全集》。
作者: 马文戈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2012
简介:《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六位风流才子的悲喜人生》编辑推荐:才子版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仓央嘉措、弘一法师、纳兰性德、李商隐、王维、苏曼殊,最受读者欢迎的6位风流才子一本书全解读!《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六位风流才子的悲喜人生》作者马文戈历史学者出身,考证严谨,写就3年,文笔细腻优美,非常好读。佛禅+儿女情长+风流才子:6位风流才子都有佛缘,且都是有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心灵纠结。从禅意角度进行感情解读,真实还原才子真性情。
作者: 欧丽娟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方式抽绎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除了厘清传统文学史中对部分诗作的误读与偏见,更引领大家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诸位著名诗人。
聚焦从初唐到晚唐的六大诗人: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六大诗作:《登幽州台歌》《杂诗》、《清平调词三首》、《月夜》、《琵琶行》、《锦瑟》;探讨包括:宇宙意识、*的孤独、真正的爱、妻子形象、“向往之我”和“真实之我”的矛盾、幻灭与绝望等人性与文化内涵。旁征博引220余首诗词相互参照;援引中外学说深化论点;涵盖创作时空背景的爬梳、诗人性格的寻索,以及诗作意涵的不断抽丝剥茧、层层探掘。
作者: 窦应泰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09
简介:赵四小姐16岁为爱情舍家私奔,年过半百才完婚,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自由和爱情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正如周联华牧师所说:“赵一荻女士当年情愿放弃人间的一切,跟随张将军软禁,有如《圣经》里童女怀孕一样,是个不可能的使命。然而她却做了,而且做得那么真诚,那么至善至美,那么让世人皆惊,那么流传青史!她这样做不为别的,纯粹是为了爱。她当时真正和汉卿先生互许一个朱来,共担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是暗淡的,是黑暗的,但是她无怨无悔…… 在沈阳大帅府附近,有一幢小红楼。它是16岁的赵四小姐为爱情而私奔下关东时,张学良为她专建的寓所。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赵四小姐抄录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当年她决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竞也会是《霜月》诗意的写照。 本书所记述的正是她“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坎坷人生与如诗如歌的爱情故事。更多>>
作者: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室编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简介:《隋唐五代名人年谱》共计收入年谱六十种,其撰成年代自宋朝及于民国,资料翔实,体例谨严。谱主二十九人,包括政治家如唐朝魏征、五代时期武肃王钱镠、文穆王钱元瓘、南唐中主李璟、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唐代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著名僧人玄奘等。而且所收年谱齐全,最著名的人物,如杜甫的年谱有十二种,韩愈有的九种,李商隐五种。有些年谱的版本较为稀见,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油印本,更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我们将它们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简介:唐朝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诗歌艺术气象万千。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等诗人作品成就了唐诗艺术的高峰,千余年来影响深远。陈佩秋编绘的《画说唐诗(精)》以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遍邀海上画师配画,最终以一百零八首唐诗绘就一百零八幅作品。
作者: [清]张春帆[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简介: 本文所要介绍的《品花宝鉴》,就是一部很具争议性的作品。这本小说出版于十九世纪中叶(1849),作者是落魄名士陈森(1805?-1870?)。小说描写彼时官绅名士与梨园童伶的浪漫关系,而以两对才子佳人──梅子玉和杜琴言、田春航与苏惠芳──为这样一种关系的表率。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佣者。对鲁迅及同辈学者而言,《品花宝鉴》写欢场如情场,假男伶为女色,其颓废狎弄处,不言可喻。 而小说一味模仿传统异性恋诗文词章的模式,尤予人东施效颦之感。 五四以来《品花宝鉴》屡受批评,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风水轮流转。配合世纪末的性别/情欲论述,我们可以重估《品花宝鉴》的文学史意义。这本小说共六十章,主要人物数十人;以体制论,是晚清颇具规模的长篇。两对主角中,梅子“玉”与杜琴“言”谐“寓言”二字,当是出自陈森的理想虚构,而田春航与苏惠芳则是影射后来做到两湖总督的毕沅,及其终身知己李桂官。这两对佳偶有情有义,正是陈森所谓的“知情守礼”、“洁身自爱”。杜与苏虽出身娼优,但一旦爱将起来,可真是三贞九烈。事实上他们与二位恩客的关系,基本上是柏拉图式的。“好色不淫”是爱到最高点的表现。小说中,他们历尽艰辛,矢志不移,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是等到爱人们先娶了老婆之后。 对如此的情节安排,这一代同志文学的作者或读者大概要皱紧眉头了。陈森游走于情欲、伦理、法律和文学的规范间,力图写出个面面面俱到的同志小说。或许正因为他努力过当而又缺乏自觉,《品花宝鉴》反成了个面面俱“倒”的文学杂耍。但“倒”有“倒”的威力: 坏小说反而更能凸显一个时代文学场域中各种话语的尖锐角力。鲁迅那辈的读者虽自命开明,但却有太多的厚道包袱。《品花宝鉴》固然有美学上的缺点,但小说描摹“性”趣与“性”别的越界、舞台与人生的错乱、法律与情欲的媾合,才是他们挞之伐之的真正原因吧? 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情色文学中的三个方向。在人物造形上,它根植于理想化的才子与娼优的爱情故事(如《李娃传》);在修辞及叙述方面,它延续了自李商隐、杜牧、《西厢记》、《牡丹亭》以至《红楼梦》的感伤艳情传统;而在情节铺陈上,他不啻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最佳谑仿。在陈森手里,这三个方向表面相互借镜,骨子里却产生剧烈位移。他笔下才子佳人都是逢场作戏的戏子嫖客,而更可注意的是,他们一幕幕假凤虚凰的好戏,来自于同性恋攫取和抄袭异性恋的资源。这使传统情色文学面临重新盘整的必要。 中国古典文学从来不缺余桃断袖的描写,及至晚明,风气尤盛。 李渔、冯梦龙等名家都有或滥情、或嘲讽的作品。但像陈森那样正经八百地借用异性恋情色修辞来构制长篇者,未曾得见。小说讲的既是晚清优伶兼营副业的现象,戏子恩客把台上的戏演到台下,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梅子玉初见杜琴言时,就直呼他比《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还要美上三分。杜琴言比女人还女人,他的一笑一颦连林黛玉也相形见绌。就连小说最后梅子玉明媒正娶的夫人见了杜,亦惊为天人。看来同志当道,女同胞简直没得混了。 就此女性主义者应该反驳:文学中的女性本来就是男性沙文主义者的理想产品。尽管杜丽娘或林黛玉美得冒泡,连女读者也为之倾倒,她们毕竟是男性情色想象的极致。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象《品花宝鉴》这类小说竟然“打着红旗反红旗”。一面把女性美吹捧上天,一面却又喜孜孜地揭晓谜底──最美丽的女人只宜又男人扮演。在整本写“兼美”、论“国色”的小说里,女性枉担了虚名,成了无所不在却又无处可寻的角色。 同志们又要怎么说呢?《品花宝鉴》虽然标榜同性恋,但这爱也爱的太窝囊了。基本上全书的戏剧情境已暗示同性爱情似真似幻的前提。男伶们下了装以真面目周旋客人间,但客人依然以戏里的形像来投射他们的身份。杜琴言、苏惠芳除了不男不女外,又有不真不假的问题。陈森(及同道人)企图以“合法”掩饰“非法”,刻意淡化问题。如果女性要抱怨在书中枉担了虚名,同志们更可说他们才是“名”不正、“言”不顺,遑论虚名。曾阳晴在他的《色情书》中论及梅杜大谈精神恋爱,把性及身体的必要性一笔勾消。如此一来,一本赞美同性恋的书“名”“实”两失,完全自我解构了。 除此,我们也注意到书中的男伶都是家贫被卖入伶班的。他们未必是同性恋者,也未必有性倒错倾向,但却被“训练”成千娇百媚的佳人,并藉以谋生。他们是经济制度下的牺牲品。然而陈森的叙述又希望读者见证象梅、杜这些男伶与恩客的感情是自发的,不带功利色彩。这到底是弄假成真的传奇,还是本性使然的佳话,陈森并未解答。 最后,小说中爱恋童伶的大男人们又该如此自处呢?我们很难以今天的情欲实践方式,来判断他们是同志,还是叛徒。有清一代绅商狎昵年轻男戏子的风潮并不代表彼时男性“性”趣突然有了逆转,而竟是出自法律规范的误导。由于朝廷严禁命官绅仕族出入妓户青楼,憋急了的好色之徒只好转向美貌的童伶下手。多数寻芳客本来也未见得愿意一双脚踏两条船,但习惯成自然,一时上行下效,同性恋突然大放异彩。情欲想象及实践的诡诀流动,真是莫此为甚。 我们不难揣摩问题的复杂程度。自诩为异性恋者的狎客就着这个性/性别游戏,可能赫然发现自己别有所好。潜藏的同性恋者大可藉着不可嫖妓的名义,一遂自己真正的欲望。但激进同志们更可能抱怨他们不但没有得到解放,反而多了莫名其妙的竞争;何况当所有的性活动被归纳为男扮女装的游戏时,一种新的性机制已然阴隐施行它的约束力。但心里有数的异性恋沙文主义者大概要说,他们才是最大的输家。《品花宝鉴》讲的仍是男性情欲至上,但这情欲的本质却不能用简单的男女或男男女女的关系来定义。沙文主义者企图管制欲望,却暴露了欲望竟然暗藏着么多的变数,随时有被瓦解置换的可能。这可是男性权威禁止男性嫖妓的律令下,始料未及的后果了。 如前所述,陈森的才情不足以让他展开更繁复的辩证。但他既已吹皱一池春水,自然要生出阵阵涟漪。《品花宝鉴》也许不能印证目前同志论述的许多向往,但我以为这本小说的意义,不在为性别战争中哪一方助阵或泄气,而在于以足够的篇幅人物,呈现了传统情色文学中诸多特徵与盲点,供有心读者思辩。也因此,它应该是现代中国情欲论述一个重要的源头。
热门推荐
作者: 简·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