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与福利
作者: 罗伯特·A.达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04月
简介:
《政治、经济与福利》是一部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科学界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由罗伯特?A.达尔和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两位知名政治学者合著。全书对那种用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去解决复杂的经济和国家治理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批判,并提出,国家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价格体系(price system)、科层制(hierarchy)、多头政治(polyarchy)、讨价还价(bargaining)等四种基本控制过程的良好协调。两位作者强调,“在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还是自由市场、管制还是放任自由等传统的选择之外,还存在其他意义更深远的选择”。
本书英文版于1953年首次出版,书中提出的“多头政治”“渐进主义”等概念,被世界各国政治学、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经济学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所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书特色
名家名译:本书由两位已故的大师级政治学者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合著,可以说是两位政治学大师的成名作,简体中文版由知名公共管理学者蓝志勇教授领衔译介。
社会控制:本书强调国家治理中社会控制的必要性,并认为社会控制无所不在,它在生产过程中叫技术,在国家发展中叫计划,在市场过程中叫交换,在社会行为中叫文化,这些控制过程的平衡和协调,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
【目录】
第1篇个体目标与社会行动
第1章社会技术与理性社会行动
11引言
12本书的讨论范围
第2章目的与手段
21引言
22社会行动的七大基本目标
23社会行动的基本手段
第2篇社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3章理性计算的一些社会过程
31引言
32理性计算的一些辅助
33目标安排机制
第4章控制的一些社会过程
41控制的一些特点
42通过主观领域进行控制
43四种基本的控制技术
44控制和协调
45有效控制的一些条件
46自由、平等、理性和控制
第3篇效率化的社会过程
第5章效率化的社会过程
51六个过程
52“好”的效率化的要求
53需求分配的要求
54选择与配置的要求
55效率化的技术
第4篇四个主要的社会政治过程
第6章价格体系: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控制
61领导者与非领导者
62价格体系作为理性计算和控制的过程
63对商人的控制
第7章价格体系: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控制(续)
71竞争和垄断
72商业实践和控制的先决条件
73对公有制的进一步观察
74价格体系中的议程,角色和性格
75价格体系的局限
第8章科层制:领导者的控制
81领导者和科层制
82科层制和民主的信条
83官僚制的鲜明特征
84官僚制的动力学:目标收益
85官僚制的动力学:主观因素
第9章科层制:领导者的控制(续)
91较小的成本
92主要成本
93科层制理性使用的前提条件
第10章多头政治:对领导者的控制
101引言
102多头政治的特点和条件
第11章多头政治:对领导者的控制(续)
111多头政治的前提条件
112 一个特殊的问题:立法机构的崩溃
第12章讨价还价: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控制
121讨价还价和效率化
122多头政治中的政治讨价还价
123作为重要讨价还价者的政治家
第13章讨价还价: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控制(续)
美国理性社会行动的前提条件
第5篇政治经济技术
第14章价格体系、科层制和多头政治:选择与配置
141引言
142政治经济技术中的科层制和多头政治的缺陷
143价格体系在选择与配置方面的缺陷
144将价格体系和中央控制结合起来
145动员和战争时期的价格体系和中央控制
第15章价格体系、科层制和多头政治:选择与配置(续)
151集体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相对理性
152科层制和价格体系的配置
153选择配置过程的改进
第16章其他效率化过程中的价格体系、科层制和多头政治
161分配需要的技术
162实现稳定的方法
163较高的资源产出和开发
164对价格体系和中央控制的总结性观察
第17章政治经济技术中的讨价还价
171行业内的控制
172集体讨价还价
173全国性讨价还价
结语
第18章结语
索引
【免费在线读】
感谢我的学生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朱海燕、马海英编辑以及她们的同事的帮助,《政治、经济与福利》的中文译稿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心愿,但苦于忙忙碌碌的教学、研究和事务性工作,翻译一直没有推进。我常常诧异,为什么这样一本对人类福祉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没有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评奖机构或者更广泛的学术社会的关注。作者们自己谦虚地说书中的很多思想来自其他作者的贡献,但书中对经典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分析和评论,确是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认知和创意,特别是他们提到的面对面的熟人小组社会对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及性格塑造的重要性,与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小社区公民自治和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设计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对工具性细节的关注,更是令人高山仰止。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十分重要的著作。在中国跻身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行列、开始探索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急切地希望本书早日问世,给大家一些讨论和思考的提示。 国家的发展,不应单纯从经济增长、市场行为、意识形态的角度衡量,而是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思考。 当然,对我来说,*的收获是让这些参与翻译的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本书,其中有好几位都将所学的理论用到了他们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论文之中。
这本书的*稿在1953年出版,正值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时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本书在当时并没有获
得它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和历史地位。 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读研究生时阅读了这本著作,但在当时没有领悟到它的一些思想与我国现阶段的深化改革会有如此密切的相关性。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本书,希望“犹未为晚”。
改革开放后,我们这一代学人负笈海外,开始系统地接触和阅读国外的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原著,并认真思考为什么当时认为已经“垂死”的资本主义依然生机勃勃、经济发达。但读完这本书,才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过程,比简单的意识形态的划分要更加复杂和多维。从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说,自由资本主义提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让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伟大理想”并不矛盾。但在具体的社会运行过程中,两大阵营的对峙,核心焦点在于社会治理的方法的不同。 中国的改革,增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度,也加大了国企和政府用人路径和策略的自由度。更宽松的人才制度,给大量的人力资源创造了发挥能力的环境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度增长和发展。
这本书的思想,建立在对民主社会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有几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对我们反思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步成功后继续探索前行的方法,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达尔和林德布洛姆两位作者相信理性的作用。他们提到,历史显示,现代人运用理性的努力,反映在他们的三大知识运动之中。*次知识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学者们从古希腊的故纸堆里发现了人类的古老信仰?D?D对理性的崇拜,对自身美和力量的崇拜,对人们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世界并进而控制、改造世界的信心。东罗马的灭亡又使他们留下的古希腊古罗马文献回归到意大利。这些人类对自己的信心带来了人文思想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第二次知识运动当属“自由资本主义运动”。 在这一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开始用市场的方法控制社会经济的运行,用民主选举的方法来控制和平衡社会力量,同样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但是,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大经济财团控制选举和政治决策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当政治和社会力量向财力雄厚的大财团倾斜时,政治失衡、社会失衡就会发生,引起难以调和的阶级矛盾,成为暴力造反的铺垫。这个倾向,在21世纪也愈来愈明显。 英国作家皮克迪的《21世纪资本论》其实是对这一理论的*好注解。作者收集的数据显示,除了战争的时期,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一直越来越大。这个倾向,并不是后来的社会学家波兰尼的 “双向运动” 理论可以很好解释的。因此,根据达尔和林德布洛姆的推论,第三次的知识运动应该是“民主社会主义”,既包含社会主义也包含民主主义,缺一不可。在这里,人们将经济事务也政府化了,同时用理性来控制经济和政治这两个过程。第三次知识运动在二战以后事实上已经开始了。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方面,并没有做得完善和令人满意。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的是,达尔和林德布洛姆两位作者认为的“历史终结点”并不是近40年后的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提出的“现代自由资本主义”,它至少是“民主社会
主义”,是超越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的终结”。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想,中国为什么没有文艺复兴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