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
作者: 张根云 译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5月
简介: 元曲被誉为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的又一高峰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因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它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很多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丛书是一套精心编辑的适用于中小学生的价值读本,其宗旨:扬中华优秀之文化、启少年人生之意义、养学生高尚之品格、修学生之气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皆因传承有序、民族有魂而生生不息。人在总角之年就培养、确立一生受用的品格,并使精神有源、人生有根,这是我们编辑这套图书的出发点。为此,书中不但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译注,而且对文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正向的解读、挖掘与引导,力图对国学作较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每一本书有明晰的文化传承、明确的品格导向。这就是所谓的价值阅读。【名家导学3-2-1】 3个阅读要点 ◎重点领悟元曲作家对历史兴替的反思。如马致远的《拨不断》,“莫独狂,祸难防。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中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以燕国上将乐毅的悲惨结局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不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警示我们得意时要懂得谦虚谨慎,失意时也能以宽容博大告慰自己。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者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体会元曲作品对爱情的歌咏与向往。元曲里把男女之间爱情描写得惟妙惟肖,清丽婉转,从而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关汉卿的《沉醉东风》,“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绣被常悭。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告与那能索债愁眉泪眼”,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苦苦等待着夫君归来而望穿秋水、心乱难安的的闺中女子形象。与家人久别重逢和朝夕相守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期待和梦想,相信这也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感受元曲率真、泼辣、大胆的艺术表达风格。元朝因科举制度的废行而使知识分子落入了入市无门的穷困境地,他们于是借助于新的文学体裁——元杂剧和散曲,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风气,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对于我们来说,要珍惜当今的好时代,并懂得感恩,是这个公平而自由的时代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2个知识要点 ◎元曲题材广泛,反映的生活、揭示的主题多种多样,大体上说来有这样几种:批判现实的怀古咏史之作,向往归隐之作,描写田园闲适生活之作,表达男女之间相思相恋的爱情之作等。如马致远的《四块玉·恬退》,“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表达了作者对安逸悠然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笔调缠绵细腻,闺中女子内心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通俗,情感直露。元曲起于民间,从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等方面汲取了不少营养,继承其流风余韵,语言通俗,更显质朴而自然。另外元曲在抒情上继承了民歌直爽的风格,里面或爱、或恨、或怒、或怨……更显得洒脱直率。如“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四字短句,言简意赅,透露出一股浓浓的物是人非、思归故里的忧伤之情。1个成长要点 ◎艺术上,元曲的兴起与流传绽放出了其巨大的成就与光彩,对我们的精神鼓舞也是非常有力的。如元曲作家伯颜的“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一句所体现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和烦恼,元曲大家关汉卿以一句“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让我们变得乐观起来。“世态人情经历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难得的是“闲将往事思量过”的积极心态,人生的成长也是这样,一切经历都是财富,心灵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足……这一切都启示我们,人生之路,总要一点一点走过,积极进取才是人生应有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