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3 项 “张仲景 著” 相关结果
金匮玉函经
作者: (汉)张仲景著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简介: 《金匱玉函經》八卷,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清代起秀堂藏版,刊於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署漠仲景張機著,晉王叔和撰次,宋林億等校正。上海陳世傑懷三重校。此書稱經而命名『金匱玉函』內容『與《傷寒論》同體而異名气是《傷寒論》的別本。當代中醫文獻學家錢超塵先生在比較《傷寒論》諸種傳本後指出:《金匱玉函經》是《傷寒論》最早傳本,亦可稱之為《傷寒論》之古本,它保存《傷寒論》不使亡佚,意義重大。』 此書以『金匱玉函經』為標題,是張仲景的著作在流傳中,不斷離析新编又殊受崇尚所使然。張仲景受師於同郡張伯祖,行醫於東漢末建安大疫之時,向學於《伊尹湯液》等方書,以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以前代醫藥理論著作,於建安七、八年《202~203》完成了這部稱《傷寒雜病論》的光輝著作。《傷寒雜病論》著於竹簡。當時另一名醫華佗讀過此書後嘆曰:『此真活人書也!』後世以此稱仲景書為『活人書气仲景在世時,寶重其書,章序不亂,條目完整。仲景於建安末年逝世後,由於傳抄者眾,歲月不寧,以致散亂。其後弟子王叔和出任太醫令,以整理乃師之書為大任,撰次了《傷寒雜病論》。 本書標署王叔和撰次。對王叔和學術貢獻的確認和對《傷寒雜病論》全貌乃至流傳過程的明晰,是二十世紀中醫學理論及文獻學的重大成就之一。有此成就一是文獻資料的豐富,除歷代各種版本信息得以共享之外,更有在敦煌發現了《傷寒論》的殘卷本和保存《伊尹湯液》的《輔行訣》。
张仲景养生学
作者: 赵鲲鹏,金芬芳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简介: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古今历代养生医家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张仲景。张仲景对于养生方法具体而丰富的论述,在理论上为后世的养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仲景的养生方法散在于《伤寒杂病论》各篇,时隐时现,既有少许明白晓畅的文字论述养生方法,也有需要读者悟解乃得的内容。在张仲景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处处有养生学思想的体现。仲景著作也提到了各种养生原则,从重视情志调理到注意饮食宜忌,从讲求劳逸结合到避免邪气伤害,中医学各种养生原则几乎匪一遗漏。根据文献记载,在《伤寒杂病论》以外,张仲景还有其他著术,惜乎多已失传。不然我们对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就能够了解得较为全面一些。 从仲影著作问世至今,人们对张仲景医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过,相对于仲景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来讲,人们对其养生学思想及养生方法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为依据,为主线,旁搜博采,拾遗补缺,引申发挥,编成这本《张仲景养生学》。我们认为,对仲景养生学思想和养生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张仲景症状学
作者: 李家庚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旁收博采,拾遗补缺,引申发挥,编成本书。书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及文献资料,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适合中医工作者阅读参考。
金匮要略方论
作者: (汉)张仲景著;《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编委会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简介:《金匮要略方论》讲述了: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日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日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蓋医之本意也?
金匮要略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简介:《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是最早的一部研究诸科疾病的专书。理论基础和临床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中许多方剂有很高的疗效,所以对后世临床治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张仲景专著的《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古典医籍之一,是治疗“杂病”的典范。本书不作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用小字排版,使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诵读。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简介: 《傷寒論》《金匱玉函經》(《金匱要略》)二書,爲漢代張機(仲景)所撰,是現存最早的中醫臨床經典著作,是後世醫家診治疾病的準繩,是臨床醫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作者集漢以前醫學之大成,熔醫經和經驗用方(簡稱經方)於一爐,創立了中醫臨床辨證論治體系,開創了中國臨床醫學新紀元。由於張仲景對中 醫學術的特殊貢獻^醫學術發展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後世醫家奉其爲『醫聖』。 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成書於公元二〇五年左右,因戰亂而散佚。經西晉王叔和搜集編成《傷寒論》十卷,而雜病部分未見。到北宋時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殘舊書籍裏發現了《傷寒雜病論》節略本,叫做《金匱玉函要略方》,共三卷。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是流行最廣的版本。後世研究《傷寒論》著作遠在一千種之上,更加印證了其歷經千年而不衰,且曆久彌新的價值和地位。《傷寒論》的最大價值是六經辨證,揭示了臨床辨證規律和思維方法,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仲景創用的方劑,選藥精當,配伍嚴謹,療效可靠,經一 一千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現代研究,其最大的臨床價值得到了證實。 《金匱要略》是以整體觀和臓腑經絡理論爲依據,建立了以病爲綱、病證結合的雜病辨證論治體系,並强調脈證合參、證不離脈、據脈診病理論和方法的應用。爲防止疾病的傳變和病位病情的擴延,仲景提出了『適中經絡,未流傳臓腑即醫治之』未病防變思想。全書載方二百零五首,組方嚴謹,配伍精當,化裁靈活,同《傷寒論》方一樣,被後世奉爲『群方之祖』。 仲景方書,言簡意賅,義理深奧,圓機活法,妙用無窮,向被歷代醫家視爲圭枭,是學習中醫必讀之經典著作。 本次影印本《傷寒論》是以明代趙開美複刻仲景全書宋本《傷寒論》(成無己《注解傷寒論》)爲藍本,《金匱玉函經》是以清康熙重刻何義門手抄宋本爲底本。爲便於讀者學習和研究,特將一 一書合刊,以饗讀者。
作者: (汉)张仲景著;(宋)林亿校正;杨鹏举,侯仙明,杨延巍注释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2007
简介:依据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论断,中医经典著作共 有10部,即《素问》、 《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 太素》。《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端;《伤寒 论》、《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历来被目为医门之圣书;《中藏经》托 名华佗所作,发展了脏腑学说;《脉经》出而立中医脉学;《针灸甲乙经》 为首部针灸学专著;《黄帝内经太素》是第一部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著 作,亦为医门重典。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 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对《金匮要略》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点校,将原繁体竖排经典原文改 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对经典原文中冷僻字词释义,辅助读者理解。更多>>
作者: (汉)张仲景著;王振国校注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
简介: 《金匮要略方论(大字版)》系东汉张仲景所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 《金匮要略方论(大字版)》全书3卷25篇,第1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总论;第2~17篇论及痉病、湿病、百合病、中风、血痹、肺痿、胸痹、心痛等内科杂病;第18~19篇内容论及外科病;第20~22篇论及妇人妊娠及产后诸病;第23~25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及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等。
伤寒论
简介:《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 张仲景专著的《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也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被誉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本书不作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用小字排版,使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诵读。
作者: 张仲景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02月
简介: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很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医圣药方中的食物调料
作者: 傅延龄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09月
简介:
本书以医圣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及相关科学文献为主要参考资料,全面系统详细论述和讲解医圣张仲景药方中的19种食物调料,穿插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中医历史与文化故事,既能帮助读者知晓日常食物调料害利,为读者提供饮食营养指导,也有助于读者利用日常食物调料调理未病或已病身体,同时还具有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与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金匮要略浅注
作者: 陈修园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2019年10月
《金匮要略浅注》全书共10卷,25篇,主要论述中医杂病的证候与治疗。其中包括的疾病有:疟疾、中风、虚痨、肺痿、肺痈、咳嗽、消渴、疮痈,以及妊娠、产后病等。陈氏对张仲景著作钻研、锐意发挥,并博采《内经》《伤寒》《千金》《 外台》等书及明清诸家学说之精华,运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之文字,进行深入浅出地注释,对理解古典医籍极有裨益,也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特对《金匮要略浅注》进行了相应校注。
图解金匮要略(畅销12年,全新修订升级版,全系列销量突破百万册!中医传世经典,中医临床必读)
作者: 张仲景著,王羽嘉编著,紫图出品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4-01
简介: 《金匮要略》是传统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之作,是我国现存很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可谓“施之于人,其效果若神”。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金匮要略》以图解法进行演绎、释解,将书中繁奥之文及精深的内涵展示出来,详解略说,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翔实,不仅可以作为中医学者的***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作者: 张仲景 著
学苑出版社 2015-1-1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
作者: 张仲景 著,冯学功 整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1月
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jinkui Yaolue or synopsis of precious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作者: (汉)张仲景著;刘蔼韵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注解伤寒论
作者: (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撰次;(金)成无己注;(明)汪济川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肠胃病药膳与食疗
作者: 彭铭泉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 (东汉)张仲景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6-1
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
作者: 东汉
学苑出版社 2018年09月
仲景全书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
作者: (汉)张仲景著;张新勇点校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伤寒论译释
作者: 陈亦人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作者: (东汉)张仲景著;杨建宇,吴厚新,李杨主编
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
金匮要略校注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2-1
伤寒杂病论
作者: (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撰次;杨鹏举,杨延巍,曹丽静注释
学苑出版社,2007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02月
河南特色旅游文化
作者: 吕世范主编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