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 项 “卡莱斯”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斯人编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简介: 科菲·安南 (kofi a.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 科菲·安南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之一,他自上任以来一直出色地履行着秘书长的职责,扮演着改革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的重要角色。他的忘我精神和非凡的能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时值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编译了《世界总统——安南》一书,借此表达我们对这位“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最出色的一任秘书长”的敬意。 [
作者: 司显柱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按照霍姆斯对翻译研究分类的论述,翻译研究包括理论、描写、应用三大模块,在此框架下,翻译批评属于应用性译学理论范畴里的中心内容;根据麦卡莱斯特、纽马克和国内学者关于翻译批评和翻译评估的论述,翻译评估则是翻译批评的核心。因此从翻译评估在翻译批评、应用译学研究以及在整个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难看出,开展翻译评估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 本研究直面应用译学理论核心课题——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回顾与评述翻译评估研究现状和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认识和翻译质量概念认知等的基础上,根据篇章语言学关于语篇属性,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研究的语篇视角以及言语行为框架理论及其形式(语言)、功能和情景三个系统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出发,建构出基于汉英互译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然后根据布勒的文本类型学和莱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分别以反映上述类型的三类语篇(即信息类、表情类和感染类)的一篇科普文章、一篇文学作品和几则广告的汉译英文本和一篇表情类文本的几则英译文为语料,运用上述模式对其做出质量评估,以对模式本身进行检验。最后,更多>>
作者: (美)卡利斯勒 著,汤光华 等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10月
简介: 本书是一本探讨深度价值投资理念的典藏之作。作者托拜厄斯·E.卡莱斯尔作为金融界的新星,是一位资历丰富的积极型价值投资者。从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到卡尔·伊坎等其他知名投资人,本书用各位投资大师的趣闻轶事以及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深度价值投资的原理与策略,揭示出积极型投资者及逆向投资者使用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估值方法,他们用这些方法来识别那些有吸引力的、具备不对称投资机会的投资品种,这样的品种往往有着有限的下跌风险以及难以估量的上升空间。 希望各位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在阅读后,能培养出一种反直觉的投资思想,找出那些遭遇危机、被人忽视、让人回避,甚至令人害怕的被深度低估其内在价值的投资品种。
作者: 任保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14年06月
简介:
POD产品说明:
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出版社根据您的订单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单独为您印制该图书,属于定制产品。
2. 按需印刷的图书装帧均为平装书(含原为精装的图书)。由于印刷工艺、彩墨的批次不同,颜色会与老版本略有差异,但通常会比老版本的颜色更准确。原书内容含彩图的,统一变成黑白图,原书含光盘的,统一无法提供光盘。
3. 按需印刷的图书制作成本高于传统的单本成本,因此售价高于原书定价。
4. 按需印刷的图书,出版社生产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请您耐心等待。
5. 按需印刷的图书,属于定制产品,不可取消订单,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
内容介绍
经济增长理论史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基石。任保平 、钞小静、师博、魏婕编著的《经济增长理论史》共 分三大部分:第一篇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详细介绍 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玛模型、新古典经 济增长理论、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新 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结构主 义经济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成熟的基本的经济增长 理论和增长模型;第二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史, 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和卡莱斯基的经 济增长理论;第三篇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史。前两篇主 要介绍的是经济增长数量的基本理论,第三篇着重介 绍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渊源和现存研究,包括梅多斯 的经济增长极限理论、米香的经济增长代价理论、巴 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 论、世界银行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包容性增长 理论以及国内和西北大学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新近研 究。
本书对经济增长理论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 有经济增长数量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包括经济增长质 量的理论,是对各个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观点和相 关模型的概括和总结,是有关经济增长理论历史脉络 的导读之作。
本书可作为经济及财经类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 教材,以及相关经济研究者的参考与阅读书籍。
目录
第一篇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第1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1 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劳动与分工1.2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积累与扩大生产1.3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口陷阱理论1.4 “静态的插曲中的收益递增思想1.5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 哈罗德-多玛模型2.1 哈罗德-多玛对增长理论的复兴2.2 哈罗德-多玛基本模型2.3 哈罗德-多玛模型的长期均衡与增长的不稳定性2.4 哈罗德-多玛模型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3章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1 索洛一斯旺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3.2 拉姆齐一卡斯一库普曼斯模型:动态效用最大化分析的样板3.3 戴蒙德模型:时间离散的代际交叠样板3.4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4.1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4.2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4.3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4.4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 新增长理论5.1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困境与新增长理论的产生5.2 阿罗一谢辛斯基模型:“干中学的外部性5.3 罗默模型:知识驱动的内生增长5.4 新熊彼特增长模型:“创造性毁灭5.5 卢卡斯模型: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与外在效应5.6 新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 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6.1 杨小凯-博兰德(Y-B)模型:分工与专业化6.2 超边际分析方法6.3 对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6.4 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 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7.1 新制度经济学前的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7.2 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7.3 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本章参考文献第8章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8.1 库兹涅茨结构增长理论8.2 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增长理论的一体化8.3 经济增长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结构转变8.4 结构变化增长理论的贡献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史第9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9.1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性质9.2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9.3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9.4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本章参考文献_第10章 卡莱斯基的经济增长理论10.1 劳动力有限供给与无限供给下的加速增长理论10.2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加速增长理论10.3 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10.4 开放条件下加速增长理论的局限性lO.5 卡莱斯基增长理论的影响和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篇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史第11章 梅多斯的经济增长极限理论11.1 全球系统的有限性11.2 反馈环路与极限增长11.3 向可持续系统过渡11.4 对增长极限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2章 米香的经济增长代价理论12.1 经济增长的经济代价12.2 经济增长的社会代价12.3 对增长代价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3章 巴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3.1 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13.2 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13.3 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13.4 健康状况与经济增长13.5 法律与秩序发展的程度与经济增长13.6 对巴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4章 苏联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4.1 经济增长的实质14.2 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14.3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性手段14.4 对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5章 世界银行的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5.1 财产、经济增长与福利15.2 机会的分布状况15.3 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发展15.4 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15.5 治理结构与反腐败15.6 对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6章 亚洲开发银行的包容性增长理论16.1 贫困、不平等与增长理论的演进16.2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本要义16.3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政策内涵16.4 对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7章 国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研究17.1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测度17.2 经济效率与增长质量17.3 经济结构与增长质量17.4 经济波动与增长质量17.5 福利、分配与增长质量17.6 资源、环境与增长质量17.7 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研究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8章 西北大学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18.1 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逻辑18.2 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18.3 西北大学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18.4 西北大学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著作本章参考文献后记
Democracy and redistribution carles boix
作者: (美)卡莱斯·鲍什(Carles Boix)著;熊洁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国家何时实现民主化?是什么使得威权政体得以存在?时常导致类似 苏维埃那样左翼政权的革命何以爆发?自亚里士多德到当代政治科学,大 量文献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然而我们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关于政治发展过程 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借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卡勒斯?鲍什提出了一个完 整的政治转型理论:政治制度取决于经济资产的属性、资产在个体间的分 配情况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均势。《民主与再分配》追溯到19世纪中 叶,通过详尽的历史研究和大量的统计分析,提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民主在19世纪农耕为主的挪威、瑞典、美国东北部取得胜利,却在 地主势力强大的地区失利?《民主与再分配》阐明了民主在发达国家传播 的原因,澄清了为什么富裕的产油国盛行威权主义,同时解释了过去两个 世纪革命爆发与政权更迭的分布状况。为了进一步探究政治制度的本质, 本书还对民主制和独裁制的分配及统治后果作了评估。
作者: 卡莱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在什么情况下稳定的民主制得以实现?是什么使得威权制能够存在?时常导致类似苏维埃那样左翼政权的革命何以爆发?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导致什么样的分配后果?
为了建立一个政治转型和制度选择理论,本书首先提出政治制度是集中体现该制度下个体理想分配偏好的机制。在民主制度下,所有的个体都参与投票(或能够投票)。而在专制制度下,资产的*后分配方案只会顾及社会部分人群的偏好。
在书中,作者验证了两种理论建构模式——制度选择过程中博弈论的运用以及博弈参与者的经济社会特征——能够怎样结合成为政治转型和制度变迁的一般性理论。作者还描述了这种研究路径是如何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适用并且丰富了目前关于民主产生及经济发展过程的经验研究。
Selected essay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cialist and the mixed economy
作者: (波)米哈尔·卡莱斯基(Michal Kalecki)著;符钢战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996重印)
简介: 卡莱斯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动态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这三个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他1899年生于波兰罗兹,系犹太血统的波兰人。1929年底,以其优秀的论文进入华沙的商业循环与价格研究所,开始了他毕生的经济学家的生涯。1936至1945年底,他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国际劳工局工作。1946年,任波兰中央计划局顾问和法国财政部顾问,1946年底去美国,任联合国经济署经济稳定与发展局副局长,领导该局的经济稳定处工作,负责撰写当年的世界经济报告。1954年12月,辞去联合国工作返回波兰。1956年获波兰中央资格委员会授予的教授职称,1957年任波兰国家经委副主席、波兰远景规划委员会主席。1960年以后,辞去政府职务,回到波兰中央计划统计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直至1970年4月病逝。卡莱斯基的主要代表作有:《经济波动理论文集》(1939年)、《动态经济学研究》(1943年)、《经济动态理论: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动和长期变动》(1954年)、《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1969年)、《资本主义转变的最后阶段》(1972年)、《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经济增长文选》(1972年)、《资本主义动态学文选》(1971年)、《论发展中经济》(1976年)。其中,《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是在他1963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大纲》基础上以教材形式改写成的,也是卡莱斯基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 本书是经济学史上最早完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的著作,是东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建立的社会主义动态经济学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完整的模型结构。function showsubmenu(sid) { var key = document.getElementById("key").innerText; if(key!="[展开]") { eval("submenu" + 1 + ".style.display=\"\";"); eval("submenu" + 2 + ".style.display=\"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key").innerText="[展开]"; } else { eval("submenu" + 1 + ".style.display=\"none\";"); eval("submenu" + 2 + ".style.display=\"\";"); document.getElementById("key").innerText="[关闭]"; } }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 1 定义与假设 2 基本方程 3 恒速增长 4 在劳动供给无限的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 5 在劳动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 6 外贸平衡是增长率的因素 7 加速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途径:提高资本--产出比率或缩短设备寿命<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 1 定义与假设 2 基本方程 3 恒速增长 4 在劳动供给无限的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 5 在劳动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 6 外贸平衡是增长率的因素 7 加速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途径:提高资本--产出比率或缩短设备寿命 8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途径:提高资本——产出比率 9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途径:缩短设备寿命 10 在劳动供给无限的条件下资本--产出比率的选择 11 投资结构 附录:生产曲红和社会主义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评估 第二篇 投资计划和项目选择 12 社会主义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评估范围 13 投资效率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附录:制订远景计划的方法要点 [展开] | 公司简介| 广告服务招聘信息-->| 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 --> 沪ICP证020698
作者: (墨)胡里奥·洛佩斯(Julio Lopez G.),(法)迈克尔·阿祖兹(Michael Assous)著;陈小白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1
简介: 《米哈尔·卡莱斯基》剖析了非凡的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的生活和工作。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并引领读者全面地回顾了卡莱斯基已出版的作品,包括他论述不发达国家的重要著作。 卡莱斯基的思想在凯恩斯主义主导经济学界的时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世纪30年代初,卡莱斯基率先提出了凯恩斯后来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论的许多方面。《米哈尔·卡莱斯基》研究并分析了卡莱斯基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以此作为对他的纪念。胡里奥·洛佩斯是卡莱斯基以前的一位学生,所以书中包含了在他上卡莱斯基的课时所作的笔记,这些笔记以前从未发表过。 对于所有对经济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米哈尔·卡莱斯基》都是一本不可缺少的读物。 胡里奥·洛佩斯在智利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在波兰师从米哈尔·卡莱斯基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日前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研究生部宏观经济学教授。他曾担任过巴塞罗那国立自治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巴黎)以及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客座教授。 迈克尔·阿祖兹目前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和经济分析史中心的成员。他的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史、商业循环分析和收入分配。
作者: 吴振宇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21世纪前十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均发生在主流经济学视野之外,凸显了其处理周期和发展等动态问题的不足。本书从历史视角,系统梳理了分散化工业生产的现代经济中,时间和动态问题是如何被阐述及理论化的,内容包括重商主义以来主要经济学流派在动态问题上的特点和贡献。试图传递的总体思想是,边际革命使经济分析重心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从剩余转向均衡,损失了部分动态思想;而分析框架从局部均衡转向一般均衡,进一步加剧了上述过程。研究现实经济问题,需要关注均衡工具的先天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目录】
目 录
*章经济现实和理论中的时间与动态1 1.1 引言 3 1.2 理解现实经济中的动态 8 1.2.1 时间进入经济运行的四种方式 8 1.2.2 经济动态变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10 1.2.3 经济体系特有的动态因素: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 15 1.2.4 生产预筹行为的历史变化 17 1.2.5 狭义的动态与广义的动态 19 1.3 经济学思想动态观念的发展 21 1.3.1 经济学是如何发展动态观念的 21 1.3.2 影响动态观念变化的四种力量 27 1.4 动态观念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关系 36 1.5 动态观念是理解学派差异的钥匙 40
第二章早期经济思想的经验主义动态观43 2.1 引言 45 2.2 重商主义:商业资本主义的简单动态 46 2.2.1 重商主义动态观念的总体特点 49 2.2.2 托马斯曼:货币的运动与增殖 52 2.2.3 配第:财富的源泉进入生产领域 53 2.2.4 达维南特:国民收入概念与需求弹性 58 2.2.5 塞拉:商业和农业的规模报酬 59 2.2.6 超越理性的直觉:凯恩斯新解下的重商主义 61 2.3 重农主义:经济循环流的建立 62 2.3.1 康替龙:动态思维超前的经济学家 65 2.3.2 魁奈:经济循环的创始人 69 2.3.3 杜尔阁:维生工资、农业收益递减规律 71
第三章古典主义:剩余和积累主导的动态观念 73 3.1 引言 75 3.2 古典经济学家的动态观 78 3.3 大卫休谟:经验主义的动态观 79 3.4 亚当斯密:动态整体框架初步建立 83 3.4.1 时代背景与思想特征 86 3.4.2 动态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 88 3.4.3 斯密的动态观和市场调整机制 94 3.5 马尔萨斯:强调经济体系的灰暗前景 100 3.6 李嘉图:逻辑一致的整体框架 106 3.7 西斯蒙第:生产过剩和时期分析方法 112 3.8 穆勒:古典主义的*后综合者 115
第四章新古典主义:均衡分析的新路线 119 4.1 引言 121 4.2 瓦尔拉斯:将经济学拉向静态的交换科学 125 4.2.1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126 4.2.2 瓦尔拉斯对经济现实的裁剪 128 4.3 杰文斯 132 4.4 马歇尔:边际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调和者 135 4.4.1 时代背景和思想特征 137 4.4.2 局部均衡分析及其困难 140 4.4.3 马歇尔的进化论思想 144 4.4.4 马歇尔经济学中的时间及其特点 146 4.4.5 马歇尔动态观念中的几个要点 149 4.5 克拉克:探索动态分析的美国先驱 156 4.5.1 克拉克的动态分析方法 157 4.5.2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160 4.5.3 劳动价值的决定与就业理论 162
第五章奥地利学派:彻底的动态主义者165 5.1 引言 167 5.2 门格尔:经济过程分析的创始人 168 5.3 庞巴维克: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174 5.4 米塞斯:时间与不确定性 179 5.5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185 5.6 哈耶克:消费过度与经济萧条 190
第六章瑞典学派:宏观经济动态均衡分析193 6.1 引言 195 6.2 魏克赛尔:反对萨伊定律的先驱 197 6.3 缪尔达尔:在价格体系中引入预期 201 6.4 林达尔:动态经济理论 205
第七章凯恩斯:时间和动态的革命 209 7.1 引言 211 7.2 理解《通论》的三个视角 213 7.2.1 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的批评 214 7.2.2 凯恩斯对经济循环问题的重新考察 215 7.2.3 凯恩斯的思维桥梁:新的概念与变量 217 7.3 凯恩斯经济思想中的动态 220 7.4 凯恩斯思想的进一步讨论 225 7.4.1 凯恩斯与马歇尔方法和瓦尔拉斯方法 225 7.4.2 熊彼特对《通论》静态性的批评 227 7.4.3 充满争议的凯恩斯理论 230
第八章新古典综合:动态理论与微观基础231 8.1 引言 233 8.2 希克斯:一般均衡的动态化 234 8.2.1 《价值与资本》:一般均衡动态化的早期努力 236 8.2.2 希克斯其他的动态思想 241 8.3 萨缪尔森:动态化的数学表达 244
第九章货币主义学派:理论演变的中间体251 9.1 引言 253 9.2 货币主义视角的凯恩斯理论与凯恩斯主义视角的货币数量论 257 9.3 货币主义是如何着手否定凯恩斯主义的 261 9.4 货币主义对动态和时间的看法 265
第十章理性预期假设下的宏观经济:折翼的动态269 10.1 引言 271 10.2 理性预期学派:对马歇尔路线的彻底革命 274 10.2.1 理性预期学派的几个动态观念 275 10.2.2 理性预期的进步与检验 279 10.3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周期内部的均衡 281 10.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不完全竞争的均衡 284 10.4.1 繁杂的不完全市场 285 10.4.2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综合和凯恩斯的关系 288
第十一章后凯恩斯主义及其他学术进路的动态观念291 11.1 引言 293 11.2 琼罗宾逊:强调历史时间 294 11.3 斯拉法:古典主义的*后复兴 300 11.3.1 《用商品生产商品》的静态属性 301 11.3.2 对马歇尔厂商与产业均衡理论的批判 304 11.4 后凯恩斯主义的其他重要学术路线 306 11.4.1 哈罗德:动态均衡以及要素的可替代性 306 11.4.2 卡莱斯基:另一种有效需求不足 309 11.4.3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论 311 11.4.4 保罗戴维森:历史时间的当代捍卫者 312 11.5 欧肯及弗莱堡学派:寻找理论与历史的桥梁 314 11.6 罗斯托:非均衡的动态增长过程 317 11.6.1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分析方法与历史观 318 11.6.2 罗斯托分析中的综合性和非均衡 321
第十二章动态观念历史演变的脉络 323 12.1 引言:动态观念的微观分水岭和宏观分野 325 12.2 分析技术推动的动态观念转变 328 12.3 经济分析技术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332 12.4 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的选择 337
参考文献343 后记349
【免费在线读】
影响动态观念变化的四种力量经济现实的变化 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是理论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实对理论的影响,既可能以相对缓和的方式进行,也可能会以被命名为“革命”的方式进行。后一种方式的发生,一般是以经济或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从而点燃新思想的火种。 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推动学者在描述经济体系时,对原有理论做出调整或创造自己的理论。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与马歇尔写作《经济学原理》时的经济不同,更与上世纪20~30年代垄断资本盛行时的经济不同。在工场手工制时期,工人在生产体系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而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劳动力在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亚当.斯密时期的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革命下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差别就更大了。随着经济体系不断变化,亚当.斯密的“自利导致利他”的逻辑链条,不断地被经济学家重新论证和修订。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是永恒的课题,经济学也需要跟上这种变化,调整分析工具与核心议题。 经济思想进步的另一种方式是以经济危机为契机,触动学术界对旧传统进行批判和反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说“一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方法的改变,通常并非是我们科学的自发的发展,而是由社会变化的外部势力所造成的” 。缪尔达尔指出的情况,*典型的莫过于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泛而持久的失业和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促进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重商主义时期,生产主要依附于农业的产出,贸易在财富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直观地看,一方贸易所得自然是另一方所失。所以,重商主义时期对于经济发展的态度是静态的。古典主义的早期,工业快速发展,人类利用理性力量征服自然的信心高涨,亚当.斯密主张的交易--分工循环模式,指明了乐观的发展前景。古典主义的后期,生产过剩型危机频繁发生,经济理论蒙上了灰色的基调。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带来的思想影响,向整个经济领域蔓延,利润率下降成为一个重要的威胁。这种悲观思想直到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时期都有显现。然而,现代技术进步为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经济学家对未来乐观的成份不断增加。经济思想史学家斯皮格尔指出“一个作家或学派是如何应对稀缺这一根本经济问题呢?……中世纪学者专注于消费者保护……而重商主义者试图经由让别国付出代价的方式追求国家财富来解决问题;斯密主张自助;马尔萨斯主张自制。”不同时代经济学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反映着那个时代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对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 早在配第时期,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劳动和地租在分配中的对立关系。这种生产要素间的对立关系本质上看是一种静态观念的体现。在土地、劳动的互动关系中,在剩余分配中只有份额的此消彼长,没有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新利益。然而,资本、劳动间的互动关系是不同的。一份资本与一份劳动结合,资本可以通过增殖持续扩大自身的数量;劳动生产率通过资本深化也可不断提高。劳动与土地、劳动与资本,两种对立关系关键性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以自我增殖,而土地不能扩在。驾驭资本的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空间广阔,而驾驭土地的劳动生产效基本没有什么提升空间。在劳动和资本两者的互动关系中,现在与未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现实中两者的对立。正是经济运行本质规律的这种变化,推动了劳动价值论向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转换。生产与分配从静态的要素间的对立关系,转向面向未来的动态关系。在相互协作过程中,谁对于新增价值贡献大,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份额。这既有利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有利于高效率资源的再生产和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是工业化发展对经济分析的提出的新要求。 当然,经济思想的变化并不一定总是与现实经济联系在一起。经济科学也有其自身成熟发展的路径,比如边际革命的出现就会必然导致供需均衡原理的发展;理性预期的发现就会推动宏观经济分析采用一般均衡的框架。 分析工具的变化 经济思想的转折性变化是从客观价值论转向主观价值论,并带动剩余分析方法向边际分析方法转变。分析工具的变化与分析内容的变化往往纠缠在一起。首先,对经济现象关注点不同,会促使经济学家去寻找新的分析工具,而新的工具又会影响到下一批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领域。“希克斯和罗宾逊等经济学家就坚持认为……原因与其说是分析工具箱发生了转变,不如说恰恰是经济的概念发生了转变,也就是从古典(剩余)方法到边际主义观点的转变”。 所以,工具转变既是经济学重心转移的原因,也是重心转移的重要体现。 古典的剩余方法向边际主义的均衡方法转变是一个关键性节点。此节点之后,是沿着马歇尔的路径还是瓦尔拉斯的路径,抑或是门格尔的路径,又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无论是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边际革命后,“均衡”所概括出的内在驱动力成为经济分析的重点环节。这与古典时期的“剩余”和“积累”所暗含的目标导向形成明显对比。“均衡”,暗示着一种市场主体控制不了的力量,企业只能成为价格接受者,也就是均衡状态的接受者。但“剩余”和“积累”暗示着经济主体的主动追求。企业需要在经营中获得剩余,并且通过积累扩大剩余。主题的转换使经济分析的动态因素被大幅削减。均衡与动态的矛盾在边际革命发起之时就存在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看到将均衡概念与经济动态结合起来时的困难和妥协。斯拉法很早就发表了对马歇尔厂商或产业理论的重要批判,直接威胁到供需均衡理论的基础。门格尔创立的奥地利学派,不满均衡分析的静态特质,以过程分析作为其在边际主义框架下的核心理论。创立一百多年来,虽然奥地利学派一直是非主流经济学,但是它对主流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凯恩斯是边际主义学者中将动态因素与边际分析结合*贴切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尝试算不上很完美。因为其框架总体是一个短期框架,投资只体现为需求,而没有表现出其生产的一面。但是,凯恩斯坚持了投资与消费的主动性,坚持了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流动性需求。可以说,他抓住了动态的根本要素。而且,凯恩斯的理论可以模型化,这是许多坚持动态观念的经济思想难以做到的。 新古典综合在技术层面上对凯恩斯的动态观念有所发展,比如将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但是,新古典综合在试图为凯恩斯宏观理论寻找微观基础时,在思想上削蚀了《通论》的革命性和动态性。从总体上看,凯恩斯描述的更像是一个非均衡的发展经济。这一点,也是罗宾逊夫人等后凯恩斯主义者所坚持的。但是,新古典综合更倾向于用向均衡运动去解释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思想中*有动态化的因素,在新古典综合之后并没有得到认可和进一步的发展。 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货币主义到理性预期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均衡分析的概念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上述三个学派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不够有力,而对于经济发展说的更少。新凯恩斯主义在思想上是升级版的新古典综合。它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通过设定摩擦和粘性分析经济的波动过程。哲学观念的影响 古典主义经济思想在本质上受到了“内在秩序”观念的影响。重农主义的内在秩序体现为“自然秩序”,亚当.斯密的内在秩序是“自然法”。这种观念持续地影响着新古典主义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自然秩序”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是以“看不见的手”的形态存在的;到了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就以边际替代率递减显现出来的;到了阿罗-德布鲁那里,则以“不动点定理”,以及后来的“利亚波罗夫方程”的形式存在。分析技术在不停的变化,但其基本信念没有变。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运用各种高深的数学工具,努力地将预设的保证经济均衡的稳定机制显现出来。 边际革命之后,均衡理论在经济学领域获得支配地位。这种理论明显是以一种类似于机械学的形式出现的。凡勃伦认为这种理论“是一种目的论的、非历史的,忽视经济过程的不可逆转的理论” 。比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分析中使用的*化原理,就是典型的表现。“正像一个物理学家,如果他能运用*化原理把观察到的规律公式化,就总能获得更好、更经济的对自然的描述一样,经济学家也能运用这个方法,获得更好、更经济的对经济行为的描述。” 经济具有内在秩序的观念、物理学的隐喻等哲学思想从根本上影响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观察经济动态问题的视角。意识形态的影响 由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对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就与自给自主时代不同。是按照更加普适和人道的原则去建设一种社会关系,还是按照商业和生产的原则去改造人性,成为一个重大的选择。在这样一个“无人区”,没有什么必然的原则需要去遵从。人类拥有了自由的选择权。“上帝给人一张口,也给人一双手”,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但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可能这双手无法再去保障自己的“口”。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口”可能消耗了过多的食物。正是因为现代经济生产是人类面临的新事物,意识形态在经济学中的多样性才更加明显。 意识形态的取向,影响到经济学家分析工具的选择、关注的议题和*终结论的形成。萨缪尔森建立新古典综合体系时,美国正值麦肯锡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在矛盾的革命性成份被大幅削减。意识形态取向在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许多经济学的先验性假设,暗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比如,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可以使经济模型走向均衡和收敛。同时,规模报酬递减假设暗藏的结论是,随着资本积累进程推进,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中,资本将处于弱势的地位。显然,这种假设是有利于资本家的。在经济思想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真诚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希克斯等人;也有许多不那么真诚的经济学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经济学家正在极力地向你灌输些什么,而不是通过逻辑展示让你信服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意识形态的变化随着经济组织形式变化也会动态调整。比如,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就是动态变化的。如果劳动者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高,工资收入中只要极小部分就可以维系生活,这样的阶级关系与维生工资时代就会不同。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波普尔是西方思想界的标志性人物,其门生索罗斯更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有代表性的投资家。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开放的未来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如果未来是可以预测的,那么政府就可以社会工程的名义干涉个人的自由。所以,他们坚持的自由主义是否定未来可以预测这一原则的。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写道:“如果有不断增长的人类知识这回事,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预先知道我们明天才会知道的事情。”并且自信地宣布:“我已证明,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索罗斯在其《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义》中以响应速度*快、信息完善程度*的金融市场为例,说到“在现实世界中,均衡概念所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很少满足。金融市场试图把未来‘贴现’,而未来又反过来依赖于现在它如何被贴现。由于参与者的理解不完备,结果是存在内在的不确定性。”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是西方自由主义标志性知识分子和金融实务界所主张的哲学理念。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中,未来变得越来越可预测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在哲学与经济学理论层面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但其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以否认经济体系存在协调不当和拒绝政府干预为主要取向。经济学界采取的思路则是,逐步增加经济主体的理性成份。先是从货币主义附加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开始,而后是理性预期设定的预期是现实的无偏估计。在这场革命的冲击下,经济学*终走向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学在完成方法论转换的同时,也就完全否认了经济运行中的内在协调问题,从而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在旧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系中,分散的经济主体,通过竞争作用,*终达到协调一致。瓦尔拉斯框架下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就是探索竞争条件下,均衡解的存在性、稳定性。理性预期的假设,使经济体系形成均衡的机制前移,经济主体只需要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处理就可以形成对未来无偏差的估计。虽然不是完美预期,也就是说不能保证与真实世界*一致,但它是围绕真实值的无偏估计。如果存在许多经济主体,那么它们各自的预期将形成一个集合。这些集合就会体现出真实世界应该体现的局面。换句话说,每个经济主体不再需要与其他经济主体间进行竞争和互动,市场机制没有机会去显现它们的作用。承认理性预期并不否认市场和竞争的作用,也许它们发挥作用的机制都体现在历史的信息之中。但是在当下的决策中,确实看不到市场对于决策失误的校正机制。这是理性预期难以自圆其说的一面。虽然都是反对政府干预,波普尔的思路在于政府和个人对于未来都是无知的,不能赋予政府以未来的名义侵害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经济学,则认为经济主体对于未来以及政府行为的估计是无系统性偏差的,政府既不应该也无法干预经济运行。矛盾在于,未来的开放性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因为未来是开放的,人们才有自由去寻求开放的结局。但是,理性预期却是排斥未来开放性的。自由主义的内部逻辑实际上处于矛盾状态,但是他们在政策主张上却又是相同的。这使人不由提心,在倡导科学性的经济学背后,意识形态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ncept of law in translingual practice
作者: 刘颖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11
简介: 概念是人从蒙昧迈向理性的关键元素。历史沉淀于概念之中又凭借概 念表述历史。对人类而言,认识世界、驯化自然到与之和谐共生,一个关 键而古老的方法就是对事物下定义。通过下定义,克服恐惧和无知;通过 下定义,暂时消解惊异与好奇;通过下定义,掌握规律并获得知性的超越 。而关于法的概念和定义对于一个国家法学理论以及法律实践无疑有着十 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全书以苏联法概念为起点,着重分析、论述苏联法 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演绎历程以及带来的启示。①全书通过对这一基于具体 历史语境下的分析,剖析其中形成的认同、差异、转换及创造性解读等问 题。这是一些既复杂且重要的问题。说其复杂,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跨 语际的研究。由于新中国的法律思想很大程度上肇始于翻译、改写、挪用 以及其他与苏联相关的跨语际实践,所以不可避免的是,这种研究就不仅 仅是一个单纯的翻译上的分析。 广义来讲,这种跨语际的实践就是考察新的词语、意义、话语以及表 述的模式,在继受方与传播方语言的接触、冲突过程中,在继受方语言中 兴起、流通并获得合法性的过程。因此,当概念从传播方语言走向继受方 语言时,意义与其说是发生了“改变”,不如说是在继受方语言的本土环 境中发明创造出来的。说其重要,是因为苏联法理论、法概念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到当下之中国,仍然对中国法理论、法概念发生着路径依赖意义 上的影响。同时,苏联法概念经由时间的选择、汰变已然植入中国法律传 统中并成为中国法律传统的一部分,由“他者”涅?成了“本我”。鉴于 此,我们不能回避它,更不能抹去它。全书正是基于以上的立场,选取了 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50年代这一段历史,来分析苏联法概念的中国“际遇 ”。并试图以此来说明,学术交流并不是单纯的学者之间的某种交往,它 关乎一个时代的学术环境、政治影响、社会变迁等一系列复杂的深层次问 题。 刘颖编著的《法概念的跨语际实践 苏联法在中国(1949-1958)》除导 论和结语,文章主体部分分为四章。 第一章,分析苏联法概念在本土的历史流变,即苏联法的演绎过程。 书中将苏联法概念划分为以维辛斯基为标杆的前后相继的三个时期,侧重 以历史为线索来考察。维辛斯基之前以库尔斯基、斯图契卡、莱斯涅尔和 帕舒卡尼斯为代表,维辛斯基之后以杰尼索夫、卡列娃为代表,论述了其 法理论、法概念之形成、发展和变化。同时,通过细密梳理、探知其法概 念生成发展的具体原因。意欲通过三个时期的分析,来考察这些形形色色 的法概念与维辛斯基的法概念的共相与差异,说明法概念的历时性与共时 性的统一。 第二章,分析论述新中国初期植入苏联法概念、法理论的必然性和途 径。苏联法理论与法概念在中国本土的传播并不是畅通无阻的。其障碍不 是来源于中国过去千百年来的封建法律思想,而恰恰是来自国民党留下的 的旧法统和旧法观念。两种法统、法观念的较量无异于一场争夺。为此, 必须立即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意识扫除这个巨大的思想障碍并以 此宣示和宣判旧法统旧法观念的死亡。思想障碍的扫除、具体国情的类似 、意识形态的趋同、世界局势的影响无不昭示了学习苏联的必然。对苏联 法概念、法理论的学习也是由此必然性而展开的。文中具体描述和分析了 学习苏联法概念、法理论的多个途径,并指出对苏联法概念的植入是多个 途径合力的结果。 第三章是本书的重点。在此以概念的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苏联法概 念在中国的阶段性历程。按照法理学教科书的通行模式,对定义法概念的 方法论、本质元素、特征元素、经济元素、目的元素以及法的历史类型进 行了细致清理。通过对构成各个元素的关键词进行历史语义学上的分析, 来厘清中国在阐释苏联法概念的过程中,哪些元素的解析是对苏联原有解 析的认同;哪些又在阐释中发生了转换和创造性解读。通过分析可以认为 ,关键词释义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作为完整表述的法概念的转化与创造性解 读。 第四章对苏联法概念在中国的际遇进行反思与评析。分别从法概念的 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法概念的误读问题,法概念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 问题以及法概念的创造性解读问题来展开论述。进一步指出,每一种意义 ,每一种世界图像,都处在流动和变异之中,既不能逃脱差异的游戏,也 无法拒绝时间的汰变。对于任何概念而言,流动、差异和汰变不仅是历史 流转的表征,而且也是学术交流的必然效应。从概念层面指出百年学术交 流的得与失。 结语:以法概念为元点,以“墙”作为隐喻,对中西学术交流进行反 思并总结《法概念的跨语际实践 苏联法在中国(1949-1958)》观点。
作者: 任保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14年06月
简介:
POD产品说明:
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出版社根据您的订单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单独为您印制该图书,属于定制产品。
2. 按需印刷的图书装帧均为平装书(含原为精装的图书)。由于印刷工艺、彩墨的批次不同,颜色会与老版本略有差异,但通常会比老版本的颜色更准确。原书内容含彩图的,统一变成黑白图,原书含光盘的,统一无法提供光盘。
3. 按需印刷的图书制作成本高于传统的单本成本,因此售价高于原书定价。
4. 按需印刷的图书,出版社生产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请您耐心等待。
5. 按需印刷的图书,属于定制产品,不可取消订单,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
内容介绍
经济增长理论史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基石。任保平 、钞小静、师博、魏婕编著的《经济增长理论史》共 分三大部分:第一篇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详细介绍 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玛模型、新古典经 济增长理论、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新 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结构主 义经济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成熟的基本的经济增长 理论和增长模型;第二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史, 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和卡莱斯基的经 济增长理论;第三篇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史。前两篇主 要介绍的是经济增长数量的基本理论,第三篇着重介 绍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渊源和现存研究,包括梅多斯 的经济增长极限理论、米香的经济增长代价理论、巴 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 论、世界银行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包容性增长 理论以及国内和西北大学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新近研 究。
本书对经济增长理论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 有经济增长数量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包括经济增长质 量的理论,是对各个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观点和相 关模型的概括和总结,是有关经济增长理论历史脉络 的导读之作。
本书可作为经济及财经类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 教材,以及相关经济研究者的参考与阅读书籍。
目录
第一篇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第1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1 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劳动与分工1.2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积累与扩大生产1.3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口陷阱理论1.4 “静态的插曲中的收益递增思想1.5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 哈罗德-多玛模型2.1 哈罗德-多玛对增长理论的复兴2.2 哈罗德-多玛基本模型2.3 哈罗德-多玛模型的长期均衡与增长的不稳定性2.4 哈罗德-多玛模型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3章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1 索洛一斯旺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3.2 拉姆齐一卡斯一库普曼斯模型:动态效用最大化分析的样板3.3 戴蒙德模型:时间离散的代际交叠样板3.4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4.1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4.2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4.3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4.4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 新增长理论5.1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困境与新增长理论的产生5.2 阿罗一谢辛斯基模型:“干中学的外部性5.3 罗默模型:知识驱动的内生增长5.4 新熊彼特增长模型:“创造性毁灭5.5 卢卡斯模型: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与外在效应5.6 新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 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6.1 杨小凯-博兰德(Y-B)模型:分工与专业化6.2 超边际分析方法6.3 对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6.4 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位及其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 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7.1 新制度经济学前的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7.2 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7.3 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本章参考文献第8章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8.1 库兹涅茨结构增长理论8.2 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增长理论的一体化8.3 经济增长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结构转变8.4 结构变化增长理论的贡献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史第9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9.1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性质9.2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9.3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9.4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本章参考文献_第10章 卡莱斯基的经济增长理论10.1 劳动力有限供给与无限供给下的加速增长理论10.2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加速增长理论10.3 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10.4 开放条件下加速增长理论的局限性lO.5 卡莱斯基增长理论的影响和特点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篇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史第11章 梅多斯的经济增长极限理论11.1 全球系统的有限性11.2 反馈环路与极限增长11.3 向可持续系统过渡11.4 对增长极限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2章 米香的经济增长代价理论12.1 经济增长的经济代价12.2 经济增长的社会代价12.3 对增长代价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3章 巴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3.1 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13.2 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13.3 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13.4 健康状况与经济增长13.5 法律与秩序发展的程度与经济增长13.6 对巴罗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4章 苏联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4.1 经济增长的实质14.2 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14.3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性手段14.4 对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5章 世界银行的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15.1 财产、经济增长与福利15.2 机会的分布状况15.3 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发展15.4 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15.5 治理结构与反腐败15.6 对托马斯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6章 亚洲开发银行的包容性增长理论16.1 贫困、不平等与增长理论的演进16.2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本要义16.3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政策内涵16.4 对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7章 国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研究17.1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测度17.2 经济效率与增长质量17.3 经济结构与增长质量17.4 经济波动与增长质量17.5 福利、分配与增长质量17.6 资源、环境与增长质量17.7 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理论研究的评价本章参考文献第18章 西北大学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18.1 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逻辑18.2 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18.3 西北大学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18.4 西北大学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著作本章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 贝纳文特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目录】
致答辞
不该爱的女人.1
利害关系.73
贝纳文特及其作品.141
贝纳文特获奖经过.153
贝纳文特作品年表.155
【免费在线读】
第二场
(阿卡西娅、米拉格罗丝、埃斯特万、尤西比奥、福斯蒂诺、唐娜伊莎贝尔、雷蒙达、恩格拉西娅、菲德拉、加斯帕拉)
埃斯特万.雷蒙达,尤西比奥大叔和福斯蒂诺这就走了。
尤西比奥.我们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这几天雨水太多了,路上烂得简直没法走。
埃斯特万.他们家里真是乱套了。
唐娜伊莎贝尔.未来的新郎官怎么说?他都不记得我啦,我们差不多五年没见了。
尤西比奥.你认识唐娜伊莎贝尔吗?
福斯蒂诺.我认识她,先生。我非常愿意为您效劳。我还以为您不记得我了呢。
唐娜伊莎贝尔.是的,我丈夫那时候是村长,这么快就五年了。在那年的圣罗克节上,可把我吓了个半死,你当时遇上了一头公牛,我们都觉得你必死无疑了!
恩格拉西娅.也就是在那一年,欧多克西娅的丈夫胡利安受伤了,很重。
福斯蒂诺.我记得很清楚,太太。
尤西比奥.而且回家以后喝了个烂醉……该喝……
福斯蒂诺.总归是年轻嘛!
唐娜伊莎贝尔.我觉得我说什么都多余了,你找的可是我们村*秀的人啊。当然了,我挑的小伙子也差不到哪里去。我们这就走啦,你们谈你们的事情去吧。
埃斯特万.该谈的都已经谈妥了。
唐娜伊莎贝尔.我们走吧,米拉格罗丝……
埃斯特万.我叫她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呢,她没敢跟您说。让她今晚留下吧,唐娜伊莎贝尔。
雷蒙达.一定要让她留下来,吃完饭贝尔纳维和胡莉亚娜送她回去。如果乐意,埃斯特万也会送送她。
唐娜伊莎贝尔.不麻烦了,我们派人来接吧。阿卡西娅都这么说了,就盛情难却了。
雷蒙达.可不是,他俩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呢。
唐娜伊莎贝尔.祝愿你们开心快乐,尤西比奥大叔、埃斯特万。
尤西比奥.一路走好,唐娜伊莎贝尔……替我向您的丈夫问好。
唐娜伊莎贝尔.谢谢,我一定转告。
恩格拉西娅.上帝保佑您,路上小心。
菲德拉.希望一切遂心……(所有的女人一起退出。)
尤西比奥.唐娜伊莎贝尔好年轻啊!算来,她和我差不多年纪。正应验了那句俗语:年轻貌美,到老不衰……唐娜伊莎贝尔在当年也是很漂亮的姑娘。
埃斯特万.坐会儿吧,尤西比奥大叔。有什么可急的呢?
尤西比奥.不用麻烦了,我们得赶紧走啦,天已经黑了。您不要送我们了,下人们会来接应我们的。
埃斯特万.我只送你们到河边嘛!就权当散散步啦。(雷蒙达、阿卡西娅和米拉格罗丝上。)
尤西比奥.你俩还有没有话说,赶紧说吧。
阿卡西娅.我们已经说完了。
尤西比奥.还嘴硬!
雷蒙达.好啦,尤西比奥大叔,不要开这姑娘的玩笑了。
阿卡西娅.非常感谢。
尤西比奥.看这姑娘说的,有什么可谢的呢!
阿卡西娅.我十分喜欢那些首饰。
尤西比奥.我只是随便买的。
雷蒙达.乡下的女人能有那样的首饰已经有些过了。
尤西比奥.一点都不过!小小的心意而已。照我看,即使把托莱多城的圣体盒里所有的宝石都送给她都不多呢。赶快向你的丈母娘说声再见吧。
雷蒙达.过来啊,孩子,我只有好好地待你,才能宽恕你把我*心爱的女儿带走。我可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呀!
埃斯特万.好啦,就这样吧……看看孩子,都哭得什么样子了。
米拉格罗丝.你看看你!……阿卡西娅。(也跟着哭了。)
埃斯特万.看看,看看,又哭了一个!
尤西比奥.不要哭了……又没有死人。结婚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应该高兴才对,等一些时日再见吧。
雷蒙达.一路走好,尤西比奥大叔。告诉胡莉亚娜,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她没来,我不会有所抱怨的。
尤西比奥.你也知道,她眼睛不好。本来应该备一辆车来的,可是,贝罗卡莱斯的那个坡陡,简直会把牲口活活累死的。
雷蒙达.替我们问候她,希望她早日康复。
尤西比奥.我替她谢谢您。
雷蒙达.走吧,走吧,天已经黑了。(对着埃斯特万)会耽误很久吗?
尤西比奥.不用送我们了……
埃斯特万.没关系的!我就送你们到河边,你们也不要等我吃饭了。
雷蒙达.一定得等。像今天这样喜庆的日子,我们怎么能不在一起吃饭呢?晚一点没关系,我想米拉格罗丝也不会抱怨的。
米拉格罗丝.是的,太太,没事。
尤西比奥.请留步吧!
雷蒙达.我们就送到门口吧。
福斯蒂诺.对了,我还有一句话要对阿卡西娅说……
尤西比奥.你看,差点留到明天了。你们都谈了整整一天啦!
福斯蒂诺.是这样的……有时候是想不起来,有时太吵太闹的……
尤西比奥.什么话赶紧说吧……
福斯蒂诺.说实话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早上从家里出发的时候,我妈妈叫我把这个披肩当作礼物送给阿卡西娅,这是我们村的修女做的。
阿卡西娅.太漂亮了!
米拉格罗丝.是箔绣啊!上面还有加尔默罗圣母像呢!
雷蒙达.这丫头可没有那么虔诚!替我谢谢你妈妈。
福斯蒂诺.这条披肩是经过神父祝福的……
尤西比奥.就这样吧,你的事情办完了。还真是差点又把这条披肩给带回去了,如果那样的话,不知道你妈妈怎么唠叨呢!你可真够笨的,都不知道像谁了……
(全部的人同时退出。持续一段时间,这期间舞台上没有人,慢慢变暗。雷蒙达、阿卡西娅和米拉格罗丝重新回到舞台上。)
雷蒙达.耽搁太久啦,看天都黑了……丫头,怎么样,你高兴吗?
阿卡西娅.您不是都看见了?
雷蒙达.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看见了……可谁能知道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阿卡西娅.我仅仅是觉得太累了。
雷蒙达.也是,我们都忙了一整天了!从早上五点到现在,我们就没有闲过一会儿。
米拉格罗丝.每个人都来向你送上祝福。
雷蒙达.是啊,差不多全村的人都来了,神父先生是*批。我嘱咐他做个弥撒,给穷人分上十个面包。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应该不能把任何人忘记。感谢上帝,咱们什么都不缺!蜡烛在那里吗?
阿卡西娅.妈妈,是在这儿。
雷蒙达.你就点上吧,黑漆漆的,真让人感到不舒服。(大声地叫。)胡莉亚娜!胡莉亚娜!去哪儿了?
胡莉亚娜.(从后台,似乎是在院子里。)有什么事?
雷蒙达.把笤帚和簸箕拿来。
胡莉亚娜.(从后台,似乎是在院子里。)好的,这就来了。
雷蒙达.我要去穿一条裙子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人来了。
阿卡西娅.我是不是应该把衣服换了?
雷蒙达.你就没有必要去了,任何心都不用操,好好过开心日子吧……
(胡莉亚娜上台。)
胡莉亚娜.是在这儿要我打扫吗?
雷蒙达.不必了。把笤帚放在那儿就行了。把那里的东西全部清扫掉,该洗的都拿去洗了,然后放到碗橱里。小心那些杯子,那玻璃特别薄。
胡莉亚娜.我能吃块点心吗?
雷蒙达.吃吧,吃吧!我知道你嘴巴馋!
胡莉亚娜.可不是,我妈妈的这个女儿那,好东西都还没有享用过呢。今天又是送酒,又是送饼,那么多的人,让我忙了整整一天……今天可算是见识了这个家在这个村里的地位了,像尤西比奥大叔,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可想而知,到办事儿那天不知道怎么热闹呢。我知道,谁会送你一盎司金,谁又会送你绣花丝床罩。床罩上绣的花可真漂亮,像真的一样,让人忍不住想摘下来。那一天肯定是个热闹非凡的日子。感谢上帝!有欢笑,也会有泪水,我就是头一个。我不敢说我像你妈妈,任何人都是不能同母亲相比的,可是除了你妈妈外……这个家对我来说非同一般,一想到我那死去的女儿,我的宝贝女儿啊!她就那样……就像你现在一样……
雷蒙达.好啦,胡莉亚娜,快收拾东西,不要烦我。我们已经够烦的啦!
胡莉亚娜.我没有成心让人心里难受……这两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好事坏事统统涌上心头。本来应该高兴,却反而更难过……你别说我,我本不想提起她过世的父亲,上帝保佑!他要是能等到今天可该有多好啊!他可是把这个女儿看成是心肝啊。
雷蒙达.你就不能不说吗?
胡莉亚娜.不要凶我,雷蒙达!不要对我就像对家里的一条忠实的狗那样。其实你*清楚,对这个家、对你和你女儿来说,我就是一条忠实的狗,一直都忠心不贰。谁都知道,按理来说,吃你家的饭;按人情来说……(退下。)
雷蒙达.这个胡莉亚娜啊!……她说得也有道理,她确实像条忠实的狗,对这个家没有二心。(开始扫地。)
阿卡西娅.妈妈……
雷蒙达.孩子,怎么啦?
阿卡西娅.能不能给我这只柜子上的钥匙?我想给米拉格罗丝看点东西。
雷蒙达.拿去吧。你们先待在那儿,我去看看饭做好了没。(退下。)
(阿卡西娅和米拉格罗丝盘腿坐下来,打开柜子下面的抽屉。)
阿卡西娅.看看这副耳坠,是他送的……我说的是埃斯特万……趁我妈这会儿不在我才说,她总是想让我叫他爸爸。
米拉格罗丝.他很爱你啊。
阿卡西娅.是的,可是爸爸妈妈都只能有一个……看看这些头巾,也是他从托莱多给我带来的,这上面的字是修女们绣的……还有这些明信片,看看多精致。
米拉格罗丝.这几个女人真漂亮!
阿卡西娅.你知道吗?她们是马德里和法国巴黎的演员……看看这几个孩子,多可爱……这个盒子也是他送我的,当时里面装的是糖。
米拉格罗丝.那你还说……
阿卡西娅.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他爱我,可是我宁可只和妈妈单独生活。
米拉格罗丝.所以你妈妈因此对你有些不满。
阿卡西娅.叫我如何知道!她对他简直是盲目崇拜。我不知道,要是她必须在我和那人之间做出选择……
米拉格罗丝.你说什么呀!你看你现在都要结婚了,要是你妈一直守寡,孤零零地丢下她一个人你忍心啊。
阿卡西娅.如果只有我和妈妈生活,你以为我还会嫁人吗?
米拉格罗丝.行啦!你不会嫁人?可还不是和现在一样。
阿卡西娅.没那事儿。还有哪个地方能比我跟妈妈住在这所房子里更自在吗?
米拉格罗丝.你错了。人们都说,你继父待你很好的,对你妈也很好。不然的话,村里人怎么都这样说……
阿卡西娅.他是不错,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不过,要是我妈没改嫁,我肯定不会嫁人。
米拉格罗丝.你猜我在想什么?
阿卡西娅.什么?
米拉格罗丝.人们都说你根本不爱福斯蒂诺,而是爱诺尔维尔托。看来是真的。
阿卡西娅.没有。叫我怎么爱他!尤其是他对我那样以后。
米拉格罗丝.可大家都说是你先跟他分手的。
阿卡西娅.是我!要不是他使我那样……反正我不想再提这事儿……不过,人们根本不知道真相,和以前我对他的感情相比,现在我更爱福斯蒂诺。
米拉格罗丝.应当这样。不然你的婚姻就是个错误。诺尔维尔托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村子,你知道吗?如此看来,他今天是不想待在村里。
阿卡西娅.对他来说,今天和过去能有什么不同呢?看,这是他写给我的*后一封信,然后我们就分了……我已经不想再见他了……真是神经,干吗还要留着信……我现在就把它撕了。(撕碎信件。)哼!
米拉格罗丝.你发了好大的火啊!
阿卡西娅.就单单因为那上面说的话……我也要把信烧了……
米拉格罗丝.小心可别引起大火!
阿卡西娅.(打开窗户。)扔到街上,让风吹走。结束了,彻底结束了!……外面好黑呀!
米拉格罗丝.(也走到窗口。)真让人感到恐惧,看不到月亮,连星星都看不见一颗……
阿卡西娅.你有没有听见什么?
米拉格罗丝.是不是突然的关门声。
阿卡西娅.像是枪声。
米拉格罗丝.胡说!都这个时候了,谁还会放枪?除非哪儿着火了,但是看不见一点火光的影子啊。
阿卡西娅.吓死我了,你不信啊?
米拉格罗丝.这又何必呢!
阿卡西娅.(立即向门边跑去。)妈妈,妈妈!
雷蒙达.(在外面。)出什么事啦?
阿卡西娅.难道您什么也没有听见吗?
雷蒙达.(在外面。)听到了,我已经叫胡莉亚娜去打听啦……别怕。
阿卡西娅.啊哟,我的妈妈!
雷蒙达.不要害怕!孩子,我这就来了。
阿卡西娅.刚才好像是枪响,是枪响。
米拉格罗丝.就算是枪响,也不会有事的。
阿卡西娅.上帝保佑!(雷蒙达上场。)
雷蒙达.吓到了吗?不会有事的。
阿卡西娅.妈妈,您看起来也有点惊慌啊……
雷蒙达.看到你……突然那么一下,你爸爸刚好在外面,我确实是吓着了……不过又没有什么理由让人担心。不会出事儿的……别出声!听!好像谁在外面讲话?哎哟,圣母啊!
阿卡西娅.啊呀,妈妈!
米拉格罗丝.他们在说些什么呀?在说什么?
雷蒙达.你待着别动,我去看一下。
阿卡西娅.妈妈,您不要去。
雷蒙达.天知道是怎么了,我总觉得……我亲爱的埃斯特万啊,你可千万不要有什么闪失啊!(退下。)
米拉格罗丝.下面好多人啊……可是,我们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阿卡西娅.出事了,出事了。上帝啊,我想到哪儿去了!
米拉格罗丝.我也胡思乱想了,可我不想跟你说。
阿卡西娅.会发生什么事啊?
米拉格罗丝.我不愿意说,也不想说。
雷蒙达.(在外面。)圣母加尔默罗!真悲惨啊!那可怜的母亲要是知道儿子被人活活打死了,可该怎么活啊!唉,真让人不敢想!真不幸,大家都跟着倒霉啊!
阿卡西娅.知道了吗?……妈妈她……妈……妈!
雷蒙达.孩子,你可不能出来!进去就行了!(雷蒙达、菲德拉、恩格拉西娅和几个村妇一起上。)
阿卡西娅.到底是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死人了,是吧?准是死人了。
雷蒙达.我的宝贝女儿!福斯蒂诺,是福斯蒂诺啊!……
阿卡西娅.什么?您说什么?
雷蒙达.有人在村口拿枪打死了福斯蒂诺。
阿卡西娅.是谁,妈妈!是谁这么狠心?
雷蒙达.不知道……没人看见……不过,大家都说是诺尔维尔托;这下子,咱们大家都跟着倒霉啦!
恩格拉西娅.除了他还能有谁。
众女人.肯定是诺尔维尔托!……诺尔维尔托!
菲德拉.法院的人已经来啦。
恩格拉西娅.会把他逮捕的。
雷蒙达.阿卡西娅,你爸爸来啦。(埃斯特万上。)亲爱的埃斯特万!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了吗?
埃斯特万.我能知道什么?还不是和你们一样一头雾水……你们好好地待在家里。村里的事不要过问。
雷蒙达.这让他父亲怎么接受啊!还有那母亲,早上还看见儿子活蹦乱跳地离开家,抬回去却已经死了,是被枪打死的,可让她怎么受得了!
恩格拉西娅.即使吊死那个家伙也不足以解人心头之恨啊。
菲德拉.应当把他带到这里来处决掉。
雷蒙达.我想见见这个可怜的孩子,埃斯特万;先别让人抬走……还有阿卡西娅,他几乎要当她的丈夫啦。
埃斯特万.不要着急,会有机会的。今晚你们都不要离开这儿,我已说过了。现在是法院处理事情,就算是医生、神父也都帮不上忙。但是我得过去,他们需要我们作证。(埃斯特万下。)
雷蒙达.你爸爸说得对。咱们还能做什么呢?除了替他的灵魂祷告……还有那位可怜的母亲,叫我如何忘得了她……不要这样,孩子,你这样叫我更担心,还不如你大哭大叫呢。唉!今天早上谁会料到出这种悲惨的事呢?
恩格拉西娅.听说他的心脏都给打破了。
菲德拉.一下子就从马背上滚了下去。
雷蒙达.这个村子太罪孽了,竟然会出现如此凶残的人!更罪孽的是,竟然就是咱们的亲戚!
加斯帕拉.到底是谁还不好说呢。
雷蒙达.这很明显,还能有谁?大家都这么说……
恩格拉西娅.大家都说了,肯定是诺尔维尔托。
菲德拉.是诺尔维尔托,*是他。
雷蒙达.米拉格罗丝,去把圣母像前的灯点起来吧,咱们为他念一段玫瑰经,反正除了为他的灵魂祷告祷告,我们什么事也干不了。
加斯帕拉.愿上帝原谅他!
恩格拉西娅.可惜他没来得及忏悔就被害死了。
菲德拉.他的灵魂因此要受苦的。上帝宽恕我们吧!
雷蒙达.(对米拉格罗丝。)你来带领我们开始吧,我累得都没法祷告了。那位可怜的母亲,可怜的母亲!(众人开始祈祷。)
〔幕落〕
……
作者: [肯尼亚]卡莱斯·朱马(Calestous Juma) 中资海派出品
简介:《创新进化史》详实研究了600年科技发展的历史,通过基因改造、机械制冷、电力、录制音乐等7个人类创新史上的精彩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新技术如何出现、生根,并建立适于自身的新制度生态的过程。本书还从历史发展角度,研究了当今社会对人工智能、在线学习、3D打印、基因修饰、机器人、无人机和可再生能源等科技的争论及其进展,提供了能帮助创新者避免大部分困境的指导与启示。《创新进化史》观点兼具历史性和前瞻性,书中详述的许多经验教训都超越了技术创新的范畴,而适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创新;对于创业者、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希望在创新进化浪潮中抓住机遇的人而言,这是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