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克里斯” 相关结果
Society & culture:principle of scarcity and solidarity
作者: (英)布莱恩·S. 特纳(Bryan S. Turner),(英)克里斯·瑞杰克(Chris Rojek)著;吴凯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 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 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 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 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 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 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王国维),但“我们”与“他者” 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决非闭关自守,不但知 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社会与文化——稀缺和团结的原则》把社会学定义为对团结的研究 ,以区别于经济学(关于稀缺的研究)、政治(关于暴力的研究)和文化研究 。作者认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正确的物质基础应该是身体。从身体的脆 弱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到社会中的所属和冲突,书中提出了一整套普遍 性问题,使社会学讨论重新焕发生机。
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作者: 阿瑟·阿萨·伯杰(Arthur Asa Berger)著;李德刚,何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在分析了符号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以及社会学四大媒介分析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念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美式橄榄球;化妆品广告、新闻广播在内的具体媒介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本书共8章,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媒介分析理论的阐释。第1章主要介绍符号学历史、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语言与言说、内涵与外延、共时与历时等相关意义问题;第2章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方面理论的介绍;第3章论述的是涉及潜意识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第4章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媒介分析方法。本书的下部分是对上半部分的理论在媒介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第5章用符号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讨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代表的经典谋杀悬念小说;第6章探讨在橄榄球比赛中的符号体系;第7章对斐济香水广告进行心理学的阐释,寻找其象征的意义;第8章用马克思主义阐释全新闻电台。 本书的读者群非常广泛,适用于各地新闻传媒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BA,因为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运用看似晦涩的相关理论对媒介的技巧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为读者理解文本蕴含意义提供帮助。此外,还可作为对传媒发展感兴趣的社会自学者的参考书。
Color space and style
作者: (美)克里斯·格莱姆雷(Chris Grimley),(美)米米·乐弗(Mimi Love)著;梅隽,蔡燕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简介: 《工业设计技术标准常备手册》是一本涵盖产品设计所有重要信息的简单而实用的手册。包含商业实践、生产过程、生产成本、材料、知识产权、产品特性、人类环境改造、产品量度等各类信息。简单的手册中汇集了所有工业设计师所需的重要信息。设计者反复翻阅这本参考书。必将有利于其作品的创作,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风险。 在产品设计的领域中。有成千上万条必须了解的信息,它们来源众多。这类信息包括测量转换、材料选择、生产过程等,它们对于特定领域的学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设计者很难从中选择所需的信息。 《工业设计技术标准常备手册》首次在简单的手册中汇集了所有工业设计师所需的重要信息。设计者反复翻阅这本参考书,必将有利于其作品的创作,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风险。
Marshall Mcluhan and Virtuality
作者: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Christopher Horrocks)著;刘千立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被认为是自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但当他在80年代去世时,他的媒介研究已经被视为是落伍和天真的。近年来,麦克卢汉主义又有复兴之势。其中的原因何在? 本书说明,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复兴了针对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信息”的辩论。今天,他关于地球村和冷媒介与热媒介的观点,也被运用到虚拟实在与赛博空间对人的感觉、心理和社会诸方面影响的研究话语之中。《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一书考察了麦克卢汉的思想与信息革命的关系,将其探针伸入视听文化以及它们与网页、因特网这些全球共同性矩阵的复杂关系之中。本书也讨论了麦氏的宣言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以及麦克卢汉的复兴与后人类赛博枝的非实体化和虚拟身份的关系。
Transport terminals and modal interchanges
作者: (英)布罗(C. Blow)著;田轶威,杨小东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 本书首次研究了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作者克里斯·布罗将机场作为一 种最重要的、最真实的多模式客运换乘枢纽,从旅行者体验的角度抓住了这 些建筑引人入胜的特点。全书主要包括:历史——20世纪的里程碑;一体化 交通未来的发展;两个具有启示性的研究项目;铁路、公路与航空交通枢纽 的分类;常规标准和要求;公路与长途客运的结合;铁路交通对接;航空交 通对接;21世纪的趋势等内容。它能够帮助建筑、规划设计人员产生和扩展 创造性,理解交通建筑与换乘体系的意义,为设计提供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