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48 项 “伯尔”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美)南希·菲伯尔,(美)兰德尔·菲伯尔著;艾姿萱译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简介: 《钢琴之旅·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课程和乐理(第3级)》将向我们展示: ·难度逐步深入的综合性音乐读物。 ·从古典到爵士的宽广音乐风格,包括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和维瓦尔迪等作曲家的著名旋律。 ·基于整个键盘的专业钢琴弹奏技术。 ·极富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乐曲及教师伴奏,能为学生的手指颗粒性及音乐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加的探索性问题、创造性尝试以及理论学习部分,能帮助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商”。 ·随书CD光盘中不仅有极富想象力的管弦乐配乐伴奏,而且有各种可供训练音乐表现力、节奏感与 实践性的乐曲素材。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
光盘作者: 薛狄戌(W. R. Shadish),库克(T. D. Cook),坎伯尔(D. T. Campbell)著;杨孟丽译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7
简介:人類社會常經由觀察事物的表象而察覺事物間的因果關係。 但不論是一般的觀察,或有系統的觀察,歷史上不乏因錯誤歸因而造成不公義的例子。 本書討論的,即是如何從系統觀察的結果,探討無偏誤的因果關係。 它延續類實驗研究的傳統,更進一步釐清實驗與類實驗的理論邏輯,說明偏誤的可能來源;此外也從概念上探討各種統計方法對於控制這些偏誤的可能性。 尤其,本書最大的突破是,將研究設計看作是由設計元素組成,每一種元素對於控制偏誤來源有其優缺點,所以在基本設計多加入元素可以改善對不同偏誤的控制。 這種觀念的改變,釋放出許多設計的空間,而由研究者發揮創造力設計好的研究。 本書內容豐富而深入,但由於有許多大型研究計畫的設計作為例子,並且盡量使用文字而幾乎沒有統計算式,因此讀者可以明確掌握作者要傳達的思辨與概念。 本書值得一讀再讀,觀察不同的研究者如何運用巧思設計研究,思考設計與理論,設計與實務,及設計與分析之間的關係,從中模仿學習。
作者: 澳大利亚Lonely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05月
简介:
本书内容翔实、介绍全面,通过多幅精彩的地图、彩插及海量文字信息,为读者展现了西欧旅行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出发前的行程规划建议,又有旅程中的必备资讯——景点、住宿、交通等,让你拥有完美之旅。本书结合西欧的旅游资源,专门为广受认可的12个目的地(单国或多国)开辟了章节,并针对旅行者的需求进行了内容上的统一处理。比如,每章都有“基本饮食”这一方框文字。通过该方框,旅行者可以从总体上了解某一目的地的“国菜”“国酒”等餐饮类信息,从而为到达目的地后就餐做好准备。“国家速览”“其他值得一游的……”也属于此类情况。总之,涉及面极广的信息是本书的*大特点,旅行者持有本书,将会获得西欧旅行的多方面指导和建议。
【目录】
计划你的行程
欢迎来西欧?.?.?.?.?.?.?.?.?.?.?.?.?.?6
西欧地图?.?.?.?.?.?.?.?.?.?.?.?.?.?.?.?8
西欧Top26?.?.?.?.?.?.?.?.?.?.?.?.?.?10
行前参考?.?.?.?.?.?.?.?.?.?.?.?.?.?.?22
如果你喜欢?.?.?.?.?.?.?.?.?.?.?.?.?24
每月热门?.?.?.?.?.?.?.?.?.?.?.?.?.?.?28
旅行线路?.?.?.?.?.?.?.?.?.?.?.?.?.?.?32
在路上
奥地利?.?.?.?.?.?.?.?.?.?.?.?.?38
维也纳?.?.?.?.?.?.?.?.?.?.?.?.?.?.?.?.?39
多瑙河谷?.?.?.?.?.?.?.?.?.?.?.?.?.?.?53
多瑙河畔克雷姆斯.?.?.?.?.?.?.?53
梅尔克?.?.?.?.?.?.?.?.?.?.?.?.?.?.?.?.?.?.?53
林茨?.?.?.?.?.?.?.?.?.?.?.?.?.?.?.?.?.?.?.?.?54
南部?.?.?.?.?.?.?.?.?.?.?.?.?.?.?.?.?.?.?55
格拉茨?.?.?.?.?.?.?.?.?.?.?.?.?.?.?.?.?.?.?55
克拉根福.?.?.?.?.?.?.?.?.?.?.?.?.?.?.?.?57
萨尔茨堡?.?.?.?.?.?.?.?.?.?.?.?.?.?.?58
韦尔芬?.?.?.?.?.?.?.?.?.?.?.?.?.?.?.?.?.?.?64
萨尔茨卡默古特?.?.?.?.?.?.?.?.?65
哈尔施塔特?.?.?.?.?.?.?.?.?.?.?.?.?.?65
蒂罗尔?.?.?.?.?.?.?.?.?.?.?.?.?.?.?.?.?66
因斯布鲁克?.?.?.?.?.?.?.?.?.?.?.?.?.?66
基茨比厄尔?.?.?.?.?.?.?.?.?.?.?.?.?.?70
利恩茨?.?.?.?.?.?.?.?.?.?.?.?.?.?.?.?.?.?.?71
高地陶恩国家公园?.?.?.?.?.?.?.?72
福拉尔贝格州?.?.?.?.?.?.?.?.?.?.?72
比利时和卢森堡?.?.?.?.?77
布鲁塞尔?.?.?.?.?.?.?.?.?.?.?.?.?.?.?80
佛兰德?.?.?.?.?.?.?.?.?.?.?.?.?.?.?.?.?89
鲁汶?.?.?.?.?.?.?.?.?.?.?.?.?.?.?.?.?.?.?.?.?89
梅赫伦?.?.?.?.?.?.?.?.?.?.?.?.?.?.?.?.?.?.?89
安特卫普?.?.?.?.?.?.?.?.?.?.?.?.?.?.?.?.90
根特?.?.?.?.?.?.?.?.?.?.?.?.?.?.?.?.?.?.?.?.?95
布鲁日?.?.?.?.?.?.?.?.?.?.?.?.?.?.?.?.?.?.?99
伊珀尔?.?.?.?.?.?.?.?.?.?.?.?.?.?.?.?.?.?104
瓦隆?.?.?.?.?.?.?.?.?.?.?.?.?.?.?.?.?.?106
蒙斯?.?.?.?.?.?.?.?.?.?.?.?.?.?.?.?.?.?.?.?106
列日?.?.?.?.?.?.?.?.?.?.?.?.?.?.?.?.?.?.?.?106
卢森堡?.?.?.?.?.?.?.?.?.?.?.?.?.?.?.?107
英国?.?.?.?.?.?.?.?.?.?.?.?.?.?.118
英格兰?.?.?.?.?.?.?.?.?.?.?.?.?.?.?.?119
伦敦?.?.?.?.?.?.?.?.?.?.?.?.?.?.?.?.?.?.?.?119
坎特伯雷?.?.?.?.?.?.?.?.?.?.?.?.?.?.?153
索尔兹伯里?.?.?.?.?.?.?.?.?.?.?.?.?154
巨石阵?.?.?.?.?.?.?.?.?.?.?.?.?.?.?.?.?.?155
巴斯?.?.?.?.?.?.?.?.?.?.?.?.?.?.?.?.?.?.?.?156
牛津?.?.?.?.?.?.?.?.?.?.?.?.?.?.?.?.?.?.?.?159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163
剑桥?.?.?.?.?.?.?.?.?.?.?.?.?.?.?.?.?.?.?.?165
约克?.?.?.?.?.?.?.?.?.?.?.?.?.?.?.?.?.?.?.?167
霍华德城堡?.?.?.?.?.?.?.?.?.?.?.?.?170
切斯特?.?.?.?.?.?.?.?.?.?.?.?.?.?.?.?.?.?170
湖区国家公园?.?.?.?.?.?.?.?.?.?.?171
威尔士?.?.?.?.?.?.?.?.?.?.?.?.?.?.?.?173
加的夫?.?.?.?.?.?.?.?.?.?.?.?.?.?.?.?.?.?173
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175
苏格兰?.?.?.?.?.?.?.?.?.?.?.?.?.?.?.?176
爱丁堡?.?.?.?.?.?.?.?.?.?.?.?.?.?.?.?.?.?176
格拉斯哥?.?.?.?.?.?.?.?.?.?.?.?.?.?.?181
洛蒙德湖和特罗萨克斯?.?185
因弗尼斯?.?.?.?.?.?.?.?.?.?.?.?.?.?.?.?186
尼斯湖?.?.?.?.?.?.?.?.?.?.?.?.?.?.?.?.?.?187
斯凯岛?.?.?.?.?.?.?.?.?.?.?.?.?.?.?.?.?.?188
北爱尔兰?.?.?.?.?.?.?.?.?.?.?.?.?.?189
贝尔法斯特?.?.?.?.?.?.?.?.?.?.?.?.?189
堤道海岸?.?.?.?.?.?.?.?.?.?.?.?.?.?.?195
德里/伦敦德里?.?.?.?.?.?.?.?.?.?196
法国?.?.?.?.?.?.?.?.?.?.?.?.?.?206
巴黎?.?.?.?.?.?.?.?.?.?.?.?.?.?.?.?.?.?207
凡尔赛?.?.?.?.?.?.?.?.?.?.?.?.?.?.?.?.?.229
沙特尔?.?.?.?.?.?.?.?.?.?.?.?.?.?.?.?.?.230
吉维尼?.?.?.?.?.?.?.?.?.?.?.?.?.?.?.?.?.230
里尔和索姆地区?.?.?.?.?.?.?.230
里尔?.?.?.?.?.?.?.?.?.?.?.?.?.?.?.?.?.?.?.230
索姆?.?.?.?.?.?.?.?.?.?.?.?.?.?.?.?.?.?.?.232
诺曼底?.?.?.?.?.?.?.?.?.?.?.?.?.?.?.?233
巴约?.?.?.?.?.?.?.?.?.?.?.?.?.?.?.?.?.?.?.233
登陆日海滩?.?.?.?.?.?.?.?.?.?.?.?.234
圣米歇尔山?.?.?.?.?.?.?.?.?.?.?.?.235
布列塔尼?.?.?.?.?.?.?.?.?.?.?.?.?.?235
坎佩尔?.?.?.?.?.?.?.?.?.?.?.?.?.?.?.?.?.235
圣马洛?.?.?.?.?.?.?.?.?.?.?.?.?.?.?.?.?.?237
香槟地区?.?.?.?.?.?.?.?.?.?.?.?.?.?238
兰斯?.?.?.?.?.?.?.?.?.?.?.?.?.?.?.?.?.?.?.238
埃佩尔奈.?.?.?.?.?.?.?.?.?.?.?.?.?.?.239
阿尔萨斯和洛林?.?.?.?.?.?.?.240
斯特拉斯堡?.?.?.?.?.?.?.?.?.?.?.?.?241
梅斯?.?.?.?.?.?.?.?.?.?.?.?.?.?.?.?.?.?.?.242
卢瓦尔河谷?.?.?.?.?.?.?.?.?.?.?.243
布卢瓦?.?.?.?.?.?.?.?.?.?.?.?.?.?.?.?.?.243
昂布瓦斯.?.?.?.?.?.?.?.?.?.?.?.?.?.?.245
勃艮第和罗讷河谷?.?.?.?.?.?247
第戎?.?.?.?.?.?.?.?.?.?.?.?.?.?.?.?.?.?.?.?247
博讷?.?.?.?.?.?.?.?.?.?.?.?.?.?.?.?.?.?.?.248
里昂?.?.?.?.?.?.?.?.?.?.?.?.?.?.?.?.?.?.?.249
法国阿尔卑斯?.?.?.?.?.?.?.?.?.?254
霞慕尼?.?.?.?.?.?.?.?.?.?.?.?.?.?.?.?.?.254
多尔多涅?.?.?.?.?.?.?.?.?.?.?.?.?.?256
萨拉拉卡内达?.?.?.?.?.?.?.?.?.?.256
大西洋沿岸?.?.?.?.?.?.?.?.?.?.?.?257
波尔多?.?.?.?.?.?.?.?.?.?.?.?.?.?.?.?.?.?257
比亚里茨?.?.?.?.?.?.?.?.?.?.?.?.?.?.259
朗格多克—鲁西永?.?.?.?.?.?261
图卢兹?.?.?.?.?.?.?.?.?.?.?.?.?.?.?.?.?.?261
卡尔卡松?.?.?.?.?.?.?.?.?.?.?.?.?.?.?.263
尼姆?.?.?.?.?.?.?.?.?.?.?.?.?.?.?.?.?.?.?.264
加尔桥?.?.?.?.?.?.?.?.?.?.?.?.?.?.?.?.?.265
普罗旺斯?.?.?.?.?.?.?.?.?.?.?.?.?.?265
马赛?.?.?.?.?.?.?.?.?.?.?.?.?.?.?.?.?.?.?.266
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268
阿维尼翁.?.?.?.?.?.?.?.?.?.?.?.?.?.?.270
法国里维埃拉和摩纳哥?.?272
尼斯?.?.?.?.?.?.?.?.?.?.?.?.?.?.?.?.?.?.?.?272
戛纳?.?.?.?.?.?.?.?.?.?.?.?.?.?.?.?.?.?.?.?275
圣特罗佩.?.?.?.?.?.?.?.?.?.?.?.?.?.?.?277
摩纳哥?.?.?.?.?.?.?.?.?.?.?.?.?.?.?.?.?.?278
科西嘉岛?.?.?.?.?.?.?.?.?.?.?.?.?.?279
阿雅克肖?.?.?.?.?.?.?.?.?.?.?.?.?.?.?.?279
巴斯蒂亚?.?.?.?.?.?.?.?.?.?.?.?.?.?.?.?281
博尼法乔?.?.?.?.?.?.?.?.?.?.?.?.?.?.?.282
德国?.?.?.?.?.?.?.?.?.?.?.?.?.?289
柏林?.?.?.?.?.?.?.?.?.?.?.?.?.?.?.?.?.?292
德国中部?.?.?.?.?.?.?.?.?.?.?.?.?.309
德累斯顿.?.?.?.?.?.?.?.?.?.?.?.?.?.?.309
莱比锡?.?.?.?.?.?.?.?.?.?.?.?.?.?.?.?.?.?311
魏玛?.?.?.?.?.?.?.?.?.?.?.?.?.?.?.?.?.?.?.?314
爱尔福特?.?.?.?.?.?.?.?.?.?.?.?.?.?.?.?316
巴伐利亚?.?.?.?.?.?.?.?.?.?.?.?.?.?317
慕尼黑?.?.?.?.?.?.?.?.?.?.?.?.?.?.?.?.?.?318
加尔米施-帕滕基兴?.?.?.?.?.325
贝希特斯加登?.?.?.?.?.?.?.?.?.?.326
浪漫之路?.?.?.?.?.?.?.?.?.?.?.?.?.?.328
纽伦堡?.?.?.?.?.?.?.?.?.?.?.?.?.?.?.?.?.?331
班贝格?.?.?.?.?.?.?.?.?.?.?.?.?.?.?.?.?.333
雷根斯堡?.?.?.?.?.?.?.?.?.?.?.?.?.?.334
斯图加特和黑森林?.?.?.?.?.?335
斯图加特.?.?.?.?.?.?.?.?.?.?.?.?.?.?.335
海德堡?.?.?.?.?.?.?.?.?.?.?.?.?.?.?.?.?.?337
黑森林?.?.?.?.?.?.?.?.?.?.?.?.?.?.?.?.?.338
弗赖堡?.?.?.?.?.?.?.?.?.?.?.?.?.?.?.?.?.340
法兰克福和莱茵兰?.?.?.?.?.?341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342
浪漫莱茵河谷?.?.?.?.?.?.?.?.?.?.346
摩泽尔河谷?.?.?.?.?.?.?.?.?.?.?.?.?347
特里尔?.?.?.?.?.?.?.?.?.?.?.?.?.?.?.?.?.348
科隆?.?.?.?.?.?.?.?.?.?.?.?.?.?.?.?.?.?.?.350
杜塞尔多夫?.?.?.?.?.?.?.?.?.?.?.?.353
亚琛?.?.?.?.?.?.?.?.?.?.?.?.?.?.?.?.?.?.?.355
汉堡及北部?.?.?.?.?.?.?.?.?.?.?.?357
汉堡?.?.?.?.?.?.?.?.?.?.?.?.?.?.?.?.?.?.?.?357
吕贝克?.?.?.?.?.?.?.?.?.?.?.?.?.?.?.?.?.363
不来梅?.?.?.?.?.?.?.?.?.?.?.?.?.?.?.?.?.365
希腊?.?.?.?.?.?.?.?.?.?.?.?.?.?373
雅典?.?.?.?.?.?.?.?.?.?.?.?.?.?.?.?.?.?374
伯罗奔尼撒?.?.?.?.?.?.?.?.?.?.?.?385
纳夫普利翁?.?.?.?.?.?.?.?.?.?.?.?.385
埃皮达鲁斯?.?.?.?.?.?.?.?.?.?.?.?.386
迈锡尼?.?.?.?.?.?.?.?.?.?.?.?.?.?.?.?.?.386
米斯特拉斯?.?.?.?.?.?.?.?.?.?.?.?.386
奥林匹亚?.?.?.?.?.?.?.?.?.?.?.?.?.?.386
希腊中部?.?.?.?.?.?.?.?.?.?.?.?.?.?387
德尔斐?.?.?.?.?.?.?.?.?.?.?.?.?.?.?.?.387
迈泰奥拉.?.?.?.?.?.?.?.?.?.?.?.?.?.?.388
希腊北部?.?.?.?.?.?.?.?.?.?.?.?.?.?389
塞萨洛尼基?.?.?.?.?.?.?.?.?.?.?.?.389
基克拉泽斯?.?.?.?.?.?.?.?.?.?.?.?392
米科诺斯?.?.?.?.?.?.?.?.?.?.?.?.?.?.392
纳克索斯.?.?.?.?.?.?.?.?.?.?.?.?.?.?.?397
圣托里尼(锡拉)?.?.?.?.?.?.398
克里特岛?.?.?.?.?.?.?.?.?.?.?.?.?.?401
伊拉克利翁?.?.?.?.?.?.?.?.?.?.?.?.402
克诺索斯?.?.?.?.?.?.?.?.?.?.?.?.?.?.?.404
干尼亚?.?.?.?.?.?.?.?.?.?.?.?.?.?.?.?.?.405
萨马利亚峡谷?.?.?.?.?.?.?.?.?.?.408
十二群岛?.?.?.?.?.?.?.?.?.?.?.?.?.408
罗得岛?.?.?.?.?.?.?.?.?.?.?.?.?.?.?.?.408
科斯岛?.?.?.?.?.?.?.?.?.?.?.?.?.?.?.?.?.?411
爱琴海东北部群岛?.?.?.?.?.?412
萨摩斯岛?.?.?.?.?.?.?.?.?.?.?.?.?.?.?.?412
莱斯沃斯岛(米蒂利尼)?.?.?.?414
斯波拉泽斯群岛?.?.?.?.?.?.?.?416
斯基亚索斯岛?.?.?.?.?.?.?.?.?.?.?416
伊奥尼亚群岛?.?.?.?.?.?.?.?.?417
科孚岛?.?.?.?.?.?.?.?.?.?.?.?.?.?.?.?.?.?417
爱尔兰?.?.?.?.?.?.?.?.?.?.?.?426
都柏林?.?.?.?.?.?.?.?.?.?.?.?.?.?.?.428
东南部?.?.?.?.?.?.?.?.?.?.?.?.?.?.?.439
基尔肯尼?.?.?.?.?.?.?.?.?.?.?.?.?.?.?.439
西南部?.?.?.?.?.?.?.?.?.?.?.?.?.?.?.?441
科克?.?.?.?.?.?.?.?.?.?.?.?.?.?.?.?.?.?.?.?441
基拉尼?.?.?.?.?.?.?.?.?.?.?.?.?.?.?.?.?.444
凯里环?.?.?.?.?.?.?.?.?.?.?.?.?.?.?.?.?.446
西海岸?.?.?.?.?.?.?.?.?.?.?.?.?.?.?.448
戈尔韦?.?.?.?.?.?.?.?.?.?.?.?.?.?.?.?.?.448
阿伦群岛.?.?.?.?.?.?.?.?.?.?.?.?.?.?.450
康尼马拉?.?.?.?.?.?.?.?.?.?.?.?.?.?.?451
意大利?.?.?.?.?.?.?.?.?.?.?.?457
罗马?.?.?.?.?.?.?.?.?.?.?.?.?.?.?.?.?.459
意大利北部?.?.?.?.?.?.?.?.?.?.?.?481
热那亚?.?.?.?.?.?.?.?.?.?.?.?.?.?.?.?.?.?481
五渔村?.?.?.?.?.?.?.?.?.?.?.?.?.?.?.?.?.482
都灵?.?.?.?.?.?.?.?.?.?.?.?.?.?.?.?.?.?.?.484
米兰?.?.?.?.?.?.?.?.?.?.?.?.?.?.?.?.?.?.?.486
湖区?.?.?.?.?.?.?.?.?.?.?.?.?.?.?.?.?.?.?.490
维罗纳?.?.?.?.?.?.?.?.?.?.?.?.?.?.?.?.?.?491
威尼斯?.?.?.?.?.?.?.?.?.?.?.?.?.?.?.?.?.493
的里雅斯特?.?.?.?.?.?.?.?.?.?.?.?.503
博洛尼亚?.?.?.?.?.?.?.?.?.?.?.?.?.?.?.504
拉韦纳?.?.?.?.?.?.?.?.?.?.?.?.?.?.?.?.?.505
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507
佛罗伦萨?.?.?.?.?.?.?.?.?.?.?.?.?.?.?.507
比萨?.?.?.?.?.?.?.?.?.?.?.?.?.?.?.?.?.?.?.?515
卢卡?.?.?.?.?.?.?.?.?.?.?.?.?.?.?.?.?.?.?.?516
锡耶纳?.?.?.?.?.?.?.?.?.?.?.?.?.?.?.?.?.?518
佩鲁贾?.?.?.?.?.?.?.?.?.?.?.?.?.?.?.?.?.520
阿西西?.?.?.?.?.?.?.?.?.?.?.?.?.?.?.?.?.522
意大利南部?.?.?.?.?.?.?.?.?.?.?.?522
那不勒斯?.?.?.?.?.?.?.?.?.?.?.?.?.?.523
卡普里岛?.?.?.?.?.?.?.?.?.?.?.?.?.?.?.530
索伦托?.?.?.?.?.?.?.?.?.?.?.?.?.?.?.?.?.?531
阿马尔菲海岸?.?.?.?.?.?.?.?.?.?.532
西西里岛?.?.?.?.?.?.?.?.?.?.?.?.?.?.?.534
荷兰?.?.?.?.?.?.?.?.?.?.?.?.?.?547
阿姆斯特丹?.?.?.?.?.?.?.?.?.?.?.549
兰斯台德?.?.?.?.?.?.?.?.?.?.?.?.?.?559
哈勒姆?.?.?.?.?.?.?.?.?.?.?.?.?.?.?.?.?.559
莱顿?.?.?.?.?.?.?.?.?.?.?.?.?.?.?.?.?.?.?.560
海牙?.?.?.?.?.?.?.?.?.?.?.?.?.?.?.?.?.?.?.?561
代尔夫特?.?.?.?.?.?.?.?.?.?.?.?.?.?.?.563
鹿特丹?.?.?.?.?.?.?.?.?.?.?.?.?.?.?.?.?.565
乌得勒支.?.?.?.?.?.?.?.?.?.?.?.?.?.?.569
荷兰南部?.?.?.?.?.?.?.?.?.?.?.?.?.?570
马斯特里赫特?.?.?.?.?.?.?.?.?.?.?571
葡萄牙?.?.?.?.?.?.?.?.?.?.?.?576
里斯本?.?.?.?.?.?.?.?.?.?.?.?.?.?.?.?578
辛特拉?.?.?.?.?.?.?.?.?.?.?.?.?.?.?.?.?.589
卡斯凯什?.?.?.?.?.?.?.?.?.?.?.?.?.?.?.590
阿尔加维?.?.?.?.?.?.?.?.?.?.?.?.?.?591
法鲁?.?.?.?.?.?.?.?.?.?.?.?.?.?.?.?.?.?.?.?591
塔维拉?.?.?.?.?.?.?.?.?.?.?.?.?.?.?.?.?.592
拉古什?.?.?.?.?.?.?.?.?.?.?.?.?.?.?.?.?.592
锡尔维什?.?.?.?.?.?.?.?.?.?.?.?.?.?.?.593
萨格里什?.?.?.?.?.?.?.?.?.?.?.?.?.?.?.594
葡萄牙中部?.?.?.?.?.?.?.?.?.?.?.594
埃武拉?.?.?.?.?.?.?.?.?.?.?.?.?.?.?.?.?.595
蒙萨拉什.?.?.?.?.?.?.?.?.?.?.?.?.?.?.596
佩尼谢?.?.?.?.?.?.?.?.?.?.?.?.?.?.?.?.?.?597
奥比杜什?.?.?.?.?.?.?.?.?.?.?.?.?.?.598
纳扎雷?.?.?.?.?.?.?.?.?.?.?.?.?.?.?.?.?.598
托马尔?.?.?.?.?.?.?.?.?.?.?.?.?.?.?.?.?.599
科英布拉?.?.?.?.?.?.?.?.?.?.?.?.?.?.599
卢索和布卡可森林?.?.?.?.?.?.?601
埃什特雷拉山脉?.?.?.?.?.?.?.?.602
葡萄牙北部?.?.?.?.?.?.?.?.?.?.?.602
波尔图?.?.?.?.?.?.?.?.?.?.?.?.?.?.?.?.?.602
维亚纳堡区?.?.?.?.?.?.?.?.?.?.?.?.608
布拉加?.?.?.?.?.?.?.?.?.?.?.?.?.?.?.?.?.609
佩内达—热尔国家公园?.?.?610
西班牙?.?.?.?.?.?.?.?.?.?.?.?615
马德里?.?.?.?.?.?.?.?.?.?.?.?.?.?.?.?618
卡斯蒂利亚—莱昂?.?.?.?.?.634
萨拉曼卡?.?.?.?.?.?.?.?.?.?.?.?.?.?.634
塞哥维亚?.?.?.?.?.?.?.?.?.?.?.?.?.?.635
卡斯蒂利亚—拉曼查?.?.?.638
托莱多?.?.?.?.?.?.?.?.?.?.?.?.?.?.?.?.?.638
加泰罗尼亚?.?.?.?.?.?.?.?.?.?.?.639
巴塞罗那?.?.?.?.?.?.?.?.?.?.?.?.?.?.?.639
塔拉戈纳.?.?.?.?.?.?.?.?.?.?.?.?.?.?.653
阿拉贡、
巴斯克自治区和
纳瓦拉?.?.?.?.?.?.?.?.?.?.?.?.?.?.?.656
萨拉戈萨?.?.?.?.?.?.?.?.?.?.?.?.?.?.?.656
阿拉贡周边?.?.?.?.?.?.?.?.?.?.?.?.658
圣塞瓦斯蒂安?.?.?.?.?.?.?.?.?.?.658
毕尔巴鄂?.?.?.?.?.?.?.?.?.?.?.?.?.?.?.660
坎塔布里亚、
阿斯图里亚斯和
加利西亚?.?.?.?.?.?.?.?.?.?.?.?.?.?662
海边的散提亚拿?.?.?.?.?.?.?.?.662
圣地亚哥—
德孔波斯特拉?.?.?.?.?.?.?.?.?.?.662
加利西亚周边?.?.?.?.?.?.?.?.?.?.665
巴伦西亚?.?.?.?.?.?.?.?.?.?.?.?.?.?665
巴利阿里群岛?.?.?.?.?.?.?.?.?.668
马略卡岛?.?.?.?.?.?.?.?.?.?.?.?.?.?.?.669
伊维萨岛?.?.?.?.?.?.?.?.?.?.?.?.?.?.?671
安达卢西亚?.?.?.?.?.?.?.?.?.?.?.?674
塞维利亚?.?.?.?.?.?.?.?.?.?.?.?.?.?.?.?674
科尔多瓦?.?.?.?.?.?.?.?.?.?.?.?.?.?.?.680
格拉纳达?.?.?.?.?.?.?.?.?.?.?.?.?.?.683
马拉加?.?.?.?.?.?.?.?.?.?.?.?.?.?.?.?.?.687
埃斯特雷马杜拉?.?.?.?.?.?.?.690
卡塞雷斯?.?.?.?.?.?.?.?.?.?.?.?.?.?.?.690
瑞士?.?.?.?.?.?.?.?.?.?.?.?.?.?699
日内瓦?.?.?.?.?.?.?.?.?.?.?.?.?.?.?.?700
日内瓦湖区?.?.?.?.?.?.?.?.?.?.?.?705
洛桑?.?.?.?.?.?.?.?.?.?.?.?.?.?.?.?.?.?.?.705
格吕耶尔?.?.?.?.?.?.?.?.?.?.?.?.?.?.?.?707
瓦莱州?.?.?.?.?.?.?.?.?.?.?.?.?.?.?.?707
采尔马特.?.?.?.?.?.?.?.?.?.?.?.?.?.?.?707
伯尔尼?.?.?.?.?.?.?.?.?.?.?.?.?.?.?.?709
瑞士中部和
伯尔尼高地?.?.?.?.?.?.?.?.?.?.?.?710
卢塞恩?.?.?.?.?.?.?.?.?.?.?.?.?.?.?.?.?.?710
因特拉肯?.?.?.?.?.?.?.?.?.?.?.?.?.?.?713
少女峰地区?.?.?.?.?.?.?.?.?.?.?.?.?714
苏黎世?.?.?.?.?.?.?.?.?.?.?.?.?.?.?.?716
瑞士北部?.?.?.?.?.?.?.?.?.?.?.?.?.?720
巴塞尔?.?.?.?.?.?.?.?.?.?.?.?.?.?.?.?.?.720
提契诺州?.?.?.?.?.?.?.?.?.?.?.?.?.?721
洛迦诺?.?.?.?.?.?.?.?.?.?.?.?.?.?.?.?.?.?721
卢加诺?.?.?.?.?.?.?.?.?.?.?.?.?.?.?.?.?.?722
格劳宾登州?.?.?.?.?.?.?.?.?.?.?.?723
圣莫里茨?.?.?.?.?.?.?.?.?.?.?.?.?.?.?723
生存指南
出行指南?.?.?.?.?.?.?.?.?.?.?.?.?.?730
交通指南?.?.?.?.?.?.?.?.?.?.?.?.?.?739
语言?.?.?.?.?.?.?.?.?.?.?.?.?.?.?.?.?.?748
索引?.?.?.?.?.?.?.?.?.?.?.?.?.?.?.?.?.?753
地图图例?.?.?.?.?.?.?.?.?.?.?.?.?.?757
简介:南希·菲伯尔、兰德尔·菲伯尔专著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附光盘第4级技巧和演奏)》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和美国海伦德公司共同出资合作的图书出版项目。目前,该套教材在同类书中销量世界第一。教材以儿童为中心,所附的CD采用了出色的编曲与演唱,在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听觉体验的同时,更增加了他们的音乐灵感与表现力。本级教材共有两本,是该套教材的入门用书。分别是“课程和乐理”与“技巧和演奏”。
简介:南希·菲伯尔、兰德尔·菲伯尔专著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附光盘第4级课程和乐理)》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和美国海伦德公司共同出资合作的图书出版项目。目前,该套教材在同类书中销量世界第一。教材以儿童为中心,所附的CD采用了出色的编曲与演唱,在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听觉体验的同时,更增加了他们的音乐灵感与表现力。本级教材共有两本,是该套教材的入门用书。分别是“课程和乐理”与“技巧和演奏”。
作者: 夏征农,陈至立 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9月
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对不对,查本书”,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重要的名词、概念、术语、成语、国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事件、会议、著作、文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收单字字头17914个,比第五版增加近400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200余条,比第五版增加4200余条;字数2300余万字,比第五版增加200余万字;图片16000余幅,与第五版相当。本版删去词目7000条,新增词目12300余条,条目修订面超过三分之一。 《辞海(第六版)》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条目。包括增补和充实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步走战略]等有关邓小平理论的系列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系列条目。增收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有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条目形成系列。 在中国经受了十年“文革”的灾难后,国际上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事件”,几乎一夜之间,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时间,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成为许多人的疑问。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大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生命力。《辞海(第六版)》在这方面有别于前几版的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地反映并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关系到人类命运问题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并使之发扬光大。 《辞海(第六版)》突破以往只收古代汉语的惯例,增收五千余条、两万个义项的现代汉语。如(赖)(lài),除保留第五版5个义项外,第六版又新增了5个现代汉语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这些义项与新增的现代汉语词目[机制][基本][激化][极限][极端][集体][季节][纪念][家底][家长][尖锐][剪彩][僵局][僵化][交代][解决]等一样,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同时,增收了[互联网][网站][网页][网址][网民][网虫][网吧][BBS][闪客][网络文化][网络文学][黑客][博客][播客][下载][闪存][上传][通用网关接口][网关][虚拟局域网][USB][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有关网络的词语。现代汉语和网络用语,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增收这两方面的条目,无疑能使本书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辞海(第六版)》增加及修订了大量科学技术条目,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面貌。如,[“神舟”号宇宙飞船],反映了从1999年11月到2008年9月,发射“神舟”1号至7号的发射历程,前四次发射完成不载人飞行试验;后三次分别完成载1名、2名、3名宇航员的载人飞行试验。[嫦娥工程]是2007年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的导航定位和通信系统。汶川特大地震时,调兵遣将、抢险救灾,就使用了这个系统。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减灾日][京都议定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世界水日][可燃冰][氢燃料汽车]以及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的社区活动——[让世界清洁起来]等。 2006年国际天文学会通过决议,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系行星的条件,因而从太阳系行星中除名。从而使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成为八大行星。据此,《辞海(第六版)》有关条目作了修正和反映。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体现生命科学这重大发展的[核糖核酸组学][糖组学][泛素][端粒][细胞永生化][代谢工程][人类基因组][基因诊断][细胞治疗][基因突变]以及深入认识人体组织的[组织工程]等条目。“核糖核酸组学”于上世纪末提出,是探索生命奥秘的概念,与“基因组学”“糖组学”等都是生命科学的基石。“糖组学”被美国的《科技评论》定为“行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用于检测人体,有望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反映我国新的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工程和建筑。如新增[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中华世纪坛][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世界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青藏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折扇)等。 《辞海(第六版)》在历史地理方面,尽量采纳学术研究公认的新成果,力求反映最新信息。如三国人物[邓芝]原生年不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有人在《三国志?宗预传》发现有延熙十年(247年)邓芝时七十岁的记载。据此推算邓的生年应为公元178年。本版依此补加了邓芝的生年,解决了一个多年的悬案。又如,霸王别姬的[垓下],原稿为“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经查,自上世纪50年和60年代沱河改道,使“垓下”处于沱河南岸。据此改“垓下”为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又如,[阿房宫遗址],原有“秦亡,为项羽所焚毁”之说。第六版改为:“历代相传:秦亡,为项羽所焚毁。21世纪初,中国文物考古专家实地勘察,认为此说尚难成立”。地理方面,如重庆市改为直辖市,韩国首都“汉城”改为“首尔”,柬埔寨的“磅逊”改为“西哈努克市”,缅甸首都迁至“内比都”,以及所有国家、州、省、市、县等的人口、面貌的变化,都作了修改和更新。各学科类似修改,举不胜举。 《辞海(第六版)》在文学方面,增收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作品,包括[暴风骤雨][白鹿原][红日][红岩][红旗谱][铁道游击队][于无声处]等,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空白。外国文学增收了知名作品,如奥地利的[变形记]、意大利的[分为两半的子爵]等。 《辞海(第六版)》在出版方面,增加了[数字出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互联网出版物][中国出版政府奖][电子辞书]等。在出版物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分别补充了二版和六版的内容,增收经过45年时间编纂、包含31142种植物的[中国植物志]等。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去世的国内外知名人物,如里根、叶利钦、阿拉法特、萨达姆、苏哈托、范文同、习仲勋、薄一波、华国锋、张学良、宋美龄、陈立夫、张春桥、巴金、冰心、费孝通、苏步青、谈家桢、陈芳允、陈省身、谢晋等。中国知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于2009年7月去世,因本书彩图本已经制版,无法增收。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拟在第六版普及本、缩印本和豪华本中予以增收。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和时代的步伐,那么也可以说,本书就是历史和时间的脚印。社会和自然比较重要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新中国60年来发展和变化,基本上都会在本书中得到反映。最近十年来的情况,除了上述例举外,无论是会议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计划如我国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欧盟的[伽利略计划];会谈如[汪辜会谈];共识如[九二共识];著作如[江泽民文选]、胡锦涛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公约如[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非洲联盟];主义如[后现代女权主义];事件如[九一一事件];决定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毒感染][汶川特大地震],如此等等,《辞海(第六版)》中应有尽有。 可见,一版又一版本书,不啻是历史和时代的大事记、档案馆和里程碑。所以说,用《辞海(第六版)》贺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作者: (美)O.哈特(Oliver Hart)著;费方域译
简介: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一书是第一本集中讨论现代产权理论的著作。它集中了哈特同他的合作者以及同事、学生们在最近10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就。多数在发展这一理论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经济学家几乎都在最近来过中国。哈特、米尔格罗姆1994到北京、上海作过关于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及破产法方面的演讲;莫尔、伯尔顿、马斯金、赫尔姆斯托罗姆及拉芬特更在1996在北京就产权理论及企业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国际最高水准的辩论。阿洪也在1993在北京演讲过企业破产问题。
作者: (美)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著;孙康琦,童新耕,余家驹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简介: 《彩虹六号》是汤姆·克兰西的著名高科技惊悚小说,故事围绕主人公约翰·克拉克、丁·查韦斯和他们的多国反恐彩虹部队展开。 北约成员国创立了一支由各国军队精英组成的反恐特种军事力量,取名为彩虹部队,克拉克出任最高指挥官,即“彩虹六号”。部队经费由内政部经由五角大楼直接拨款,即使在华盛顿,这支部队的知情者也不足百人。 克拉克和查韦斯等人乘坐飞往英国的航班时,挫败了巴斯克分裂主义分子的劫机行动。瑞士伯尔尼发生银行抢劫事件,歹徒绑架人质并杀死其中一人,彩虹部队攻入银行,消灭劫犯,成功营救出人质。接着,彩虹部队被派到奥地利,解救两名德国恐怖分子劫持的富商。还有,恐怖分子以三十名儿童为人质占领了西班牙世界乐园,克拉克下令切断电源迫使恐怖分子投降。 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加上每次都涉及到一些隐退多年、不怎么活跃的恐怖分子,引起克拉克的怀疑。这些恐怖事件是否真的相互关联?究竟出自何人之手?难道有更为强大的幕后指更多>>
作者: (美)查克·威尔斯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9-1
简介: 《世界冷兵器历史图鉴》由美国资深战争历史研究学者查克·威尔斯撰写,通过美国伯尔曼世界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百件文物,完整地介绍了从史前到近代各种冷兵器的发展历史。从原始人制造的石器、古代人制造的青铜兵器、再到近代世界各地的刀剑、斧钺、弓弩和盔甲,以及世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冷兵器。此外,书中还对英法百年战争等冷兵器时代的著名战争进行了简介。 《世界冷兵器历史图鉴》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适合对冷兵器感兴趣的军事爱好者阅读,同时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美画册。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五卷,1970年至2000年的外国文学
作者: 吴元迈主编;钱善行,冯植生卷主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
简介: 概论 70年代以后各国文学的丰富多彩,总起来说,恰恰在于它的多元化状态,在于一批极有天赋,然而有着不同年龄和学识,不同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成就和影响的文人的集合,使一切思想、主义、流派都要在这个时代展现,所有卓尔不群的大家都要分享这方文学胜地的一角秀色。 首先是在欧洲,因为它拥有众多的文学大国和优秀作家。这30年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31名作家中,欧洲便有19位,占了近三分之二,可谓人才辈出。虽然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同,文学面貌各异,甚或大相径庭,但它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表现出的活力、创新和多元化倾向却十分相似。 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取得了新进展,具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众多驰名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 1985年苏联开始改革,提出“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和“扩大公开性”的口号。1986年,苏联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在“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下召开,会议气氛紧张,争论激烈,作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公开化。1987年,回归文学的“反思”冰山突现水面,直至1989年,反思和回归的热潮势头不改,大量被禁作品开禁,一时间洛阳纸贵,文学杂志订数猛增。这一年,主导苏联文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作协章程中删除。1990年成为“索尔仁尼琴年”,各杂志纷纷抢登他的被禁作品。 1991年,风云突变,苏联党政高层领导斗争加剧,各种矛盾公开化,最终导致存在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苏联文学终成历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由于多年来的积怨和不同政见被分成对垒的两军,口诛笔伐,俄罗斯文学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几年后,文学界的这场恶战始趋平息,各种作品百无禁忌、良莠不齐,纷纷破土而出。这些年,老作家们接连谢世,尚存者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那些4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文学中坚,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作家则脱颖而出,给俄罗斯文学平添一抹春色。但是,俄罗斯文学欲现昔日的辉煌,恐怕还得“蓄芳待来年”。 东欧(现称中欧和东南欧)诸国与苏联情况基本相似。在波兰,哥穆尔卡任第一书记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70年底格但斯克等沿海城市工人罢工。7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恶化,全国发生罢工浪潮,团结工会应运而生。1981年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2月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所有文艺团体被取消,所有出版机构被查封,文学刊物停刊,一些作家移居国外。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9年12月29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诗歌在波兰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诗人米沃什和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增添了波兰当代抒情诗的分量。除了这两位,享有盛誉的老一代诗人还有赫伯特和鲁热维奇,以及40年代出生的巴兰恰克和李普斯卡,青年一代则有奥哈拉派的希维特利茨基和波德夏德沃,古典化派的迪斯基和凯拉尔,先锋派的索斯诺夫斯基。几代诗人的诗歌特色、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不尽相同,显示出波兰诗歌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匈牙利于1968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1989年10月8日,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该党终止工作,成立匈牙利社会党。同月,国会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多党制,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为匈牙利共和国。文学创作在七八十年代除了现实主义作家外,也出现了以沙布·玛克托、曼蒂·伊万为代表的“新月派”作家和以山陀·弗伦茨、弗耶什·安德烈为代表的“更新代”作家。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导致苏联出兵,领导人杜布切克被捕;昆德拉等作家被开除出党,流亡国外;哈韦尔等被监禁;大批作家遭流放;由塞弗尔特任主席的作家协会被解散。1969年胡萨克任捷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他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总统;1989年又辞去总统职务,同年捷联邦会议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剧作家哈韦尔任总统。1993年元旦,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两个独立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文学上最负盛名的是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塞弗尔特和流亡国外、已入法国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在法国,1959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工业的过度发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不满情绪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暴露无遗。这次事件震撼了法国,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氛围,并导致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结束了一个时代。因受语言学、符号学和心理分析学影响,彻底抛弃现实主义而盛极一时的新新小说派开始衰退,主将索莱尔斯于1980年与《如实》杂志彻底分道扬镳,法国文学进入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旗帜、没有流派的多元化时代,文学的通俗化趋向不可阻挡。 原为新小说派元老的西蒙,在法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那匠心独运、“将诗人和画家的创作力与对时间的深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无疑使他成为这一时期自成一格的文学大师。1996年去世的杜拉斯,擅写日常生活,但她摈弃原先以情节取胜的传统方法,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感人。一部以少年时代初恋为背景的小说《情人》,缠绵悱恻,充满异国情调。同样拒绝传统的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荒漠大海的神秘冒险,还是节奏疯狂的都市生活,细腻无序的描写总是与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依相融,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图尼埃大器晚成,43岁时才发表处女作,但即获大奖,第二部作品《桤木王》又获龚古尔奖,确立了在法国文坛的地位。其作品想像丰富,荒诞离奇又充满象征,但它不同于通俗的科学幻想小说。莫迪亚诺的作品虚实相间,结构紧凑,语言明快。通过回忆与想像,以表现生活的不安定和潜伏的危险。 战后英国,其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1982年英军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而1997年英国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回归中国,最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史。但“英语世界”的出现,使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体系。许多用英语写作的英联邦作家移民英国,亦给英国文学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这30年,英国文学前有卡内蒂(用德语写作)和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出生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后殖民”作家奈保尔再摘桂冠。这30年,英国文学既有老作家莱辛、戈尔丁、斯帕克、福尔斯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又有马丁·艾米斯、麦克尤恩、巴恩斯等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日臻成熟;也有布鲁克纳、拜厄特、德拉布尔等女作家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号称“移民三雄”的奈保尔、拉什迪、石黑一雄之崛起,蜚声国际文坛。这30年,英国诗坛异彩纷呈,新人辈出,多元化的开放格局造就了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的西默斯·希尼。希尼的诗具有鲜明的民族背景和地方特色。品特的戏剧也成就斐然,1996年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其戏剧作品语言幽默洗练,善用荒诞和比喻,富有象征意义。 德国在战后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道柏林墙将一个民族分为东西两个阵营,走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统一,长达四十年的分裂历史终结。民主德国曾拥有三位一流作家,一位是女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她的《卡珊德拉》和《美狄亚》成功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集神话、象征、荒诞、梦幻于一体,将真实材料与文学虚构及主观评述有机结合,表达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一位是剧作家海纳·米勒,他借助历史、神话和传说,并对戏剧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怪诞奇崛中显露出本人的悲剧史观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另一位是诗人布劳恩,他的创作简洁、冷静、客观,富于哲理,表现出对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联邦德国有两位作家海因利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格拉斯“以他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描绘了被遗忘的历史面貌”。而以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著称的马丁·瓦尔泽,模糊了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界线的居斯金德,专写家庭生活、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女作家沃曼,通过荒诞手法表现现代人失落感的剧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等,都是当今德国文学的佼佼者。 奥地利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侵略战争。1955年,美、英、法、苏四方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条约,并于同年10月撤出占领军,接着奥国民议会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文学上,奥地利属德语文学,约翰内斯·马梅尔与德国的海因茨·康萨利克同为当代德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彼得·汉德克则是战后奥地利最重要的作家。前者主要写小说,主题常为疾病、灾难、死亡、绝望和沉沦;后者主要写剧本,创作完全违背传统戏剧,是一种没有情节、对白、场景、道具的“说话剧”。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年收入居世界前列。文学创作分德语地区和法语地区,而用德语写作的作家更为著名,其中迪伦马特和弗里施成就最大,均为戏剧家和小说家。前者的戏剧立意鲜明,荒诞离奇而富哲理,情节完整而语言幽默;后者的剧作大多表现他对世界的悲观看法,并有极强的喻意性;小说多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个性自我认同的困难。 意大利从战后至60年代初,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使它陷于困境。70年代后,实行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开始缓慢回升。80年代初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持续了三年多,高失业率激发了社会矛盾,恐怖活动猖獗,政府换班频仍,民众心理空前脆弱。文学失去了昔日新潮迭涌、流派更替的局面,一片凋零,70年代后始恢复元气,被先锋派否定的现实主义有所振兴,实验主义继续发展,风格独具的作品时时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两次被意大利作家——蒙塔莱和达里奥·福摘取。前者的诗歌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之细微感情,现代人那孤凄、哀婉、怨怼的情感隐逸于诗的艺术意象之中;后者集编剧、导演、演员、舞美设计于一身,发挥假面喜剧即兴表演的特长,兼收欧美现代派戏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现代讽刺喜剧。埃科是位文艺批评家,也是位文学家,将自己对中世纪文化的研究成果融于结构繁复、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中。卡尔维诺在其寓言式小说中融现实、幻想、哲理为一体,凝重荒诞的哲理性内容和观念糅合在寓言故事所特有的神秘朦胧的美感之中。莫拉维亚遵循写实主义传统,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力图揭示异化社会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人们精神上的危机。 西班牙因佛朗哥的独裁统治而长期闭关自守。1975年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自80年代起,西班牙经济高速增长,文学也蓬勃发展。阿莱克桑德雷和塞拉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者继承西班牙抒情诗传统和现代派手法,对人生、爱情和当今社会的境况作了深刻探求和描述;后者的小说多围绕死亡主题展开,“以富有节制的同情”和充满悲剧色彩的叙事“勾画了孤独无助者令人心颤的形象”。 . 葡萄牙的情况与西班牙有些相似,独裁者萨拉查在葡统治长达37年,1970年病逝,1974年一些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但直到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总统,葡萄牙近六十年才有了第一位文人总统。同样,葡萄牙这时有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他是位关心世界命运的作家,作品新颖独特,充满隐喻和暗示,“通过由想像、同情和讽刺所维系的寓言故事,不断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有所了解”。 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和芬兰,在6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但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和失业人数增加,各国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瑞典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现代福利国家著称。挪威的石油出口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丹麦女作家索若普为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以写妇女的日常生活著称。瑞典1974年有两位作家雍松和马丁逊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都在70年代去世。目前重要的作家为诗人古斯塔夫松和女小说家埃克曼。冰岛当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为描写渔民生活、反映冰岛巨变的卡拉松和描绘一个充满欢笑和痛苦的世界的古德蒙德松。芬兰的阿尔波·鲁特为芬兰著名工人作家,以写赫尔辛基工人生活著称。 希腊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希共在内战中失败,大资产阶级掌权,实行白色恐怖。1967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独裁政府。1973年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军政府垮台。1981年议会选举,由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执政,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1979年诗人埃里蒂斯因“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显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70年代后,亚洲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繁荣,但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伊战争,中东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印尼和菲律宾的民族冲突……影响着亚洲地区的安宁,但总的趋势仍是和平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学也有新的发展,新的成就。 日本文学在七八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文学派别,如“透明族”、“作为人派”和“内向派”等。这些文学派别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日本文学的旧传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的反常心理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们的作品中弥漫着种种迷惘、失落、空虚和颓废情绪。到90年代,这些风行一时的派别渐渐风流云散,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态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和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学观和政治观融入日本传统美学中,“在荒诞的故事叙述里蕴藏诗意的抒情,对人类危机进行深刻的思考”,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印度文学自50年代起盛行的区域文学流派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七八十年代。作家们以边缘小村落为依托,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那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90年代后,一批用英语写作的中青年作家,如阿鲁·乔希、维克拉姆·赛德、乌帕马尼亚·查特吉和女作家阿妮塔·德赛、帕拉蒂·穆克吉等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集荒诞与现实于一身,将富有特色的印度文化传播至世界。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大批犹太作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此,共同创造了以色列文学的繁荣。五六十年代以色列文学的领军人物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格农,他“从犹太人民的生活汲取主题”,创造出“深刻而具特色的叙事艺术”。60年代至90年代“大屠杀文学”的代表人物为阿佩费尔德,他的《为每桩罪恶》和《不朽的巴特法斯》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作;而奥兹则是“新浪潮文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非洲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局动荡;文学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用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创作的国家和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埃及是文明古国,1953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1978年,埃及通过谈判收回西奈半岛。1981年萨达特遭暗杀,穆巴拉克当选总统至今。他执政后,坚决镇压国内极端势力,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1988年,小说家马哈福兹因“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叙述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继承阿拉伯文学传统,又吸收和运用象征、隐喻、荒诞、非理性等现代手法,丰富小说的表现力。 尼日利亚原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宣布独立。独立后,历史遗留的地区和部落矛盾日趋尖锐,政局不稳,军事政变不断,至1985年共有六次大的政变,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1986年,剧作家兼诗人、小说家的索因卡,因“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情横溢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与约鲁巴传统艺术相结合,对发展非洲民族戏剧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非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南非当局长期以来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领袖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直至国大党在大选中获胜。1991年,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澳大利亚在战后鼓励英国和欧洲人移民,1966年对移民政策进行修改,允许亚洲人移民定居,至80年代后移民人数激增,使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同时亦滋生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人的意识危机的矛盾。1973年小说家怀特因“以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一部《风暴眼》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写出了当代澳大利亚人的自私、冷漠、苦闷和迷茫。彼得·凯里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是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而伊丽莎白·乔利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发表的许多表现女性问题的作品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独立运动曾多次造成国内政治危机,1982年以《宪法法案》替代《英属北美法》,并确定法语和英语同为加拿大国语。加拿大民族文学在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女作家阿特伍德,其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描写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诞世界,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她的诗歌一反传统诗的形式,以出人意料的意象,不带感情色彩的风格,表达对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色,一部《英国病人》轰动国际文坛,被认为是“反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法语文学作家安娜·埃贝尔以《卡穆拉斯卡》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魁北克小说家”。 美国在60年代由于卷入印度支那战争,并将越战升级,导致经济衰退。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美国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75年福特政府正式宣布侵越战争结束,但美苏两国军备竞赛越演越烈。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一面试图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一面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参加海湾战争,长期从各方面制裁伊拉克,在科索沃问题上干涉别国内政,大肆轰炸南斯拉夫。 这30年,美国文学如同它的政治经济一样变化很大。索尔·贝娄和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加上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思,使美国文学拥有四位犹太裔现实主义大作家。他们的构思、笔法、风格、哲理思辩各不相同,但都将细致描写与象征、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交融,创造出新的语境,来表现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犹太人的生存与命运,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现实的悲剧性理解。 同样,厄普代克也以描写细腻和现象主义方法见长,在他创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兔子系列”,花费40年时间描写了不同时期的中产阶级人物兔子哈利·安斯特朗姆的经历和命运,反映出近半个世纪来美国社会的变迁。常以暴力和爱情为创作主题的女作家欧茨,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基础上兼容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手法,表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复杂生活。卡弗和贝迪描写平凡生活的细节,塑造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成为“简约派”的代表人物。 变化迅速的美国生活,促使一些作家用更新颖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巴思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实验精神;冯内古特发展了60年代海勒式的“黑色幽默”,融科学幻想为一体,对美国社会进行漫画式的嘲讽和揭露;多克托罗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和编织,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怀疑美国社会繁荣安定的真实性。品钦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以各种艰深的现代科学、杂乱无章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营造当代社会令人窒息的梦魇般气氛。 这30年,美国文学亮点中的亮点,是黑人文学的崛起并融入美国的主体文学。哈里的《根》、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伊什梅尔·里德的《物神》、怀特曼的《隐匿地》以及桂冠诗人丽塔·多弗,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等,都以他们出色的作品和非凡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为美国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而1987年俄罗斯侨民诗人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则多多少少让俄罗斯感到几分沮丧和无奈。 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曾发生震惊世界的“文学爆炸”,造就了一批蜚声世界的作家,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流派纷呈。70年代以后文坛继续火爆,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科塔萨尔、博尔赫斯、鲁尔福、纪廉等一批文学大家凋谢,文坛显得静寂许多,到了90年代才又奇迹般复苏,新老作家开始新一轮冲刺。智利的巴勃罗·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分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获奖既是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的骄傲,亦给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增添了荣光。而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虽未获此奖,但其声名并不在他们之下。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清冽、明丽、灵动、精致,令人神醉情驰。在富恩特斯笔下,现实主义又重放异彩,历史和幻想在作品中交融、升华,组成一首深沉悠远的命运交响曲。擅长结构现实主义的巴尔加斯·略萨,个人情爱和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卡夫雷拉·因方特注重文学语言的探索与革新,浪漫主义的爱情悲剧被他注入了独特的古巴音乐舞蹈成分。 文学爆炸后,拉美一些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智利的伊莎贝尔·阿连德以一部充满魔幻的《幽灵之家》演绎了一个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她的同胞埃德华兹1999年获塞万提斯奖,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墨西哥的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沸腾》让读者再次领略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力;阿根廷的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重新回到情节,并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融入影视手段;多产的波塞在《天堂之狗》中用艰深而高品位的文字展示落后的文明与文明的落后。 巴西受葡萄牙殖民统治长达三百余年。1964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政权,三届政府均实行独裁统治。1979年文人政府掌权,实行大赦,改革经济,逐渐使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特雷维桑为巴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短小凝练,意韵深刻。特莱斯为巴西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文笔细腻流畅,揭露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卡布拉尔是战后巴西诗坛声望最高的诗人,具岩石般冷峻的抒情色彩。而维里西莫则是当今巴西最知名的专栏作家。 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一个小点——圣卢西亚,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十三万,其中黑人占九成,原为英国殖民地,1979年始获独立,经济以香蕉种植业为主。如今小小的岛国,因它的子民沃尔科特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遐迩。瑞典文学院称他的叙事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恢宏的加勒比史诗”,称他的大量诗作“散发出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20世纪末的世界文学乃至文化已显现出多元化和通俗化走向,这种走向也许还将对21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作者: 毛玲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一、本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对普通法系有重大影响的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英国普通法是建立在诉讼程序的基础之上的,英国法与程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程序问题在英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不仅“英国法的概念主要是从诉讼程序的古老程式产生,并且仍然充满原来是中世纪的思想方式。”而且,英国法本身也是在“皇家法院提供诉讼人使用的各种程序的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正如梅因爵士(Henry sumner Maine)所指出的,“英国法是在程序的缝隙中渗透出来的”。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而英国的司法制度尤其是民事诉讼制度对普通法的形成及其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基于对英国普通法历史的浓厚兴趣,遂决定从民事司法制度的角度对英国法进行“历史地解读”。 本书试图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与考察,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有关本命题的现有研究成果中,比较法学家们对普通法系诉讼程序制度的介绍多集中在概括性的论述方面,主要是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诉讼制度的特点和内容予以对比。在大多数法制史学家们对英国法律史的诸多著作中,很少是从其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这一角度来分析和论述,或者说,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及其发展的真相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而且,虽然目前国内民诉法学界对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已有较多的介绍和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英国现行民事诉讼规则及其程序制度的介绍和分析上,而对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演化进程却鲜有描述和分析。 2.笔者希望通过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进行“追根溯源”地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有助于我们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全貌予以了解。而且,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考察,还有助于我们能够从中总结出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在其形成、发展乃至改革的过程中那些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经验,从而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一个参考、借鉴和启示。关于写作本文的目的,我想借用美国学者哈罗德·J·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序言中的论述来阐释,他指出,“这是一部关于起源、‘根源’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路线’即我们借以到达今天的路径的历史。”而且,“如果没有一种对于未来的重新整合,那么,既不能回溯我们过去的足迹也不能找到未来的指导路线”。法国哲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也曾经说过的,“过去已经向我显示如何建设未来”。从历史的视角,从头考察英国普通法的法律传统以及民事诉讼制度,不仅对其他普通法系国家,而且对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为我们比较和借鉴英国的民事诉讼经验提供一个理性的参考。这也正是笔者在余论“‘英国经验’对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的主旨所在。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本书在写作方法上主要采取历史解析法,即以历史视野为大背景,一方面对英国普通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历史性的描述,同时也对其特点及其影响进行理性的思辨分析。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 1.是因为英国法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演进的产物,英国法的主要传统特征就在于其“历史性”。德国比较法学家K·茨威格特曾说过,“与其他两大法系相比,英国法更强调探究它的历史源流。”英国法无论其各种法律制度、诉讼程序还是法律传统,“比其他法系更有意识地强调同过去的联系,更多地依赖传统的法律思想”。法国法学家勒内·达维德也曾经指出,“研究英国法较之研究法国法更需要历史知识”,而且,“英国法学家们沾沾自喜地强调自己的法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因此,要了解普通法,就必须对其进行“历史地解读”。追溯英国法律史“将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英国就没有经历过对罗马法的继受或法典编纂运动,因而为什么英国法会有那种对大陆的观察者和特别是法律史学家如此具有吸引力的未间断的发展”,而且不懂得英国法的历史,“就很难理解今天普通法的特殊风格、技术表达方式和概念划分。” 2.笔者之所以选择历史的角度,还因为普通法系下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主题,鉴于篇幅和能力,笔者不可能采用历史透析法对该论题进行宏观和全面地分析,而是将本书的写作重点放在对英国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追根探源”地回顾。笔者采取这种研究方法,除了因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对一项制度作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和阐述,而且,我也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毕竟目前国内学界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其发展与演进的历史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和深入。尽管我不敢奢望在现有的篇幅内能够起到弥补的作用,但至少希望本书会对其他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行们有所启发。因此,本书只是从这一命题中选择一些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制度进行分析论述。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历史解析法对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审视和分析,无论是对这一命题本身,还是对其他各国,尤其是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都会有一些崭新的启示。 三、本文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法时期,即从公元前4世纪起到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岛建立统一的英吉利国家到1066年诺曼登陆建立起封建王朝以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这一时期古日耳曼法对古代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的影响极其深远;2、自12世纪以来普通法形成和发展时期英国民事诉讼的发展;3、19世纪英国法的改革时期,19世纪英国的司法改革奠定了现代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4、英国民事诉讼的现代化时期,即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本文主要围绕着这四个发展阶段分七章详细阐述和分析了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第一章为古代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共分四节。古代英国法律体系深受古日耳曼法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古日耳曼法是现代英国法的主要历史起源,也是普通法系的历史起源。第一节以“古日耳曼法及其影响”为题详细论述了古日耳曼法及其法律观念、古日耳曼部族的司法组织、诉讼程序以及古日耳曼法的影响。第二节分别从法兰克帝国的建立、法兰克帝国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组织的建立、诉讼程序的变革及其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法兰克帝国法对古代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的影响。第三节以“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为题,论述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法律渊源、法院组织及其诉讼程序。第四节分别从法律渊源、司法组织及其诉讼程序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古代法的古日耳曼色彩及其影响。 第二章为英国普通法形成时期的民事司法制度。共分三节。12—13世纪是英国法律史上的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为普通法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司法制度是普通法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司法制度成就了普通法。司法制度是了解普通法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因此,本章主要围绕着普通法的形成及发展这一主题来阐述英国的民事司法制度。第一节以“英格兰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题,论述了诺曼王朝为了确保其安全和统治,通过设置中央与地方政治机构和确立土地分封制等重要举措建立并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节第以“中央王室法院体系的建立”为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进程。第三节主要论述了普通法形成时期英国的民事司法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论述了普通法在其形成阶段,巡回审判制度、陪审团审判制度与令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普通法的形成及其民事诉讼的影响。 第三章阐述了衡平法的兴起及其对英国民事诉讼的影响。分三节论述了衡平法的兴起、发展以及衡平法院诉讼程序的特征。衡平法作为英国法的主要渊源之一,是了解和研究英国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英国法存在着普通法和衡平法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这种双重结构也是英国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衡平法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推动了英国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完备与成熟。 第四章分两节论述了教会法的形成及其对英国民事诉讼的影响。第一节着重论述了教会法的形成与教会法院体系的建立。教会法的形成是随着教会行政组织的完善和集权化,教权的统一和扩张,教会地位和特权的确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教会法中包含了罗马法和日耳曼法的因素。教会为行使广泛的司法权,依照封建国家法院的模式,建立了不同等级的教会法院,构成独立的完整的宗教法院体系。第二节主要阐述了教会组织与教会法院在英国的建立、教会法院与王室法院在司法管辖权方面的冲突与发展、以及教会法院诉讼程序的内容、特征及其对近代英国法与诉讼程序的影响。 第五章为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及其对诉讼程序的影响。在普通法的形成过程中,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出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章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产生及其发展。英国法律职业群体的兴起及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总体上看,它是伴随着12世纪后期到13世纪中期英国的司法机构逐步走向专职化而产生的。尤其是中央王室法院的机构、法院成员及其管辖范围的固定化、专门化和制度化促进了13世纪普通法法官职业阶层的形成。法律阶层的专业化是促使法律职业阶层兴起的内在原因,而英国独特地法律教育和律师培训制度也是最终促使法律职业阶层在英国形成的外在原因。第二节论述了英国法律职业阶层对普通法及其诉讼程序的影响。英国法律职业阶层不仅对普通法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促使一些传统的、重要的普通法程序制度的确立。 第六章为19世纪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本章分三节。第一节阐述了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与传统司法制度的弊端。本节围绕着“传统司法制度的弊端”详细分析了19世纪以前英国混乱的司法组织、繁琐与僵化的诉讼程序、昂贵的诉讼费用以及效率低下的审判效率,论证了这些传统司法制度的弊端是导致19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原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诉讼程序的变革”,针对传统司法制度中诉讼程序的弊端,简化诉讼程序不仅是19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而且也是这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节重点论述了这次改革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普通法法院与衡平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对法院组织结构的改革、对最高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以及对上诉制度的改革与重塑。第三节总体评价了19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意义。通过司法改革,英国调整了法院设置,建立了一套司法权限层次分明、统乇有序的、金字塔式的四级三审的现代司法体制。而且,司法改革通过调整普通法与衡平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结束了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立局面,完成了英国法律体系的整合,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内部结构合理的现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19世纪的司法改革对普通法诉讼程序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建立了一套简便快捷:富有效率的、适合法院所有部门的规则,提高了司法效率和公正性。而且,19世纪的司法改革还促进了英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普及和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所有这一切标志着英国从此进入了现代法治社会。 第七章为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本章共两节。第一节以“19世纪司法改革以来英国民事诉讼的发展”为题,重点论述了19世纪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以来所确立的两个对后来整个英美法系具有重大影响的诉讼程序制度,即先例规则和对抗式诉讼制度。第二节以“20世纪90年代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为题,一方面分析了英国民事诉讼面临的三大主要弊端,即诉讼迟延、诉讼费用昂贵以及诉讼程序复杂,并指出英国民事诉讼的上述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抗式诉讼这一普通法传统及其诉讼文化,即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对抗式诉讼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司法控制使得法院权力滞后,从而从根本上导致了诉讼迟延、诉讼费用高昂以及诉讼周期过长的弊端。因此,变革对抗制诉讼成为20世纪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外还着重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即英国新《民事诉讼规则》的产生。1999年4月26日生效的英国新《民事诉讼规则》在英国法的历史上尤其是民事诉讼制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规则确立了“简化诉讼程序、提高效率、减少拖延、降低成本、增加诉讼的确定性、促使法院公正合理地解决纠纷”的目标,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洗心革面的彻底变革。第三节是对20世纪末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历史意义的总结和评价。新《民事诉讼规则》对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是英国民事诉讼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对革除英国民事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为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民事诉讼规则》确立了“接近司法”的民事司法理念,重振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这不仅为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确立了目标,而且也为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指明了方向。而且,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是世界民事司法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民事诉讼改革、诉讼规则的法典化、以及各种具体制度重构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其他普通法系国家的民事司法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书前七章通过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进历史的论述以及对其各种具体程序制度背后所体现和蕴含的法律思想、诉讼原则及其诉讼文化的分析,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为我们预见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视角,从头考察普通法系的法律传统以及英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摆脱“目前困境”的出路,这也正是“‘英国经验’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启示”所在。笔者在余论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本文的宗旨。在世界民事司法改革潮流之下分析了我国民事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了将实现司法现代化作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同时还阐述了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民事诉讼法制及其理论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着重论述了“英国经验”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启示。其中重点论述了英国法官选任制度、民事诉讼立法以及英国在诉讼模式改造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相应的法官制度改革、民事诉讼法的完善以及民事诉讼制度及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 正如笔者在余论部分所阐述的,本书的选题以及笔者对本论题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停留在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简单描述,而是旨在通过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乃至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的指引。了解别人的历史是为了借鉴和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实现我国民事诉讼的现代化,根本上要立足在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文化基础,立足于对我国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尊重,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放眼世界,认真研究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和营养,剔除其糟粕或者不合时宜之处,通过相互协调或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某一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作者: 本雅明 著,张旭东 等译
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 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修订译本)(精) 》便是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和校订。它包含了种种80年代特有的气质、理想、感受方式和语言风格特点。而这本书的流传史或接受史,贯穿整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思想转型:从最早的西学同好小圈子(特别是“西马”和“现代派诗学”小圈子)里对它的激赏,到建筑理论界、电影理论界、艺术评论界对它的发现;从校园诗人和“地下文化”叛逆者的人手一册,到新兴半商业化媒体和“自由撰稿人”阶层对其文体的模仿;从80年代文化精英象牙塔里的一件秘籍,到21世纪初城市小资白领恶补“波希米亚”“都市游荡”和“颓废”的识字课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从“艺术”到“商品” 的成长史。用一种本雅明的方式来形容,“如果它能开口说话”,其自身的异化或物化,当远比所有对它的学术讨论更能给我们提供思想的原料。
作者: 《亲历者》编辑部 编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2-1
简介: 瑞士仿佛是一个姿态婀娜的少女,亭亭玉立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在瑞士,漫步在秀美的苏黎世湖与日内瓦湖边,邂逅浪漫风情;坐上黄金列车,在瑞士最纯粹的自然美景之中穿梭;在欧洲之巅少女峰,感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在伯尔尼老城,走过恬静的美好瞬间。这样的瑞士,你肯定早就想认识了吧,在旅行前不妨参考一下《瑞士旅行Let’sGo》这本详解巴西当地旅游景点和当地风情的旅游书。无论是瑞士当地的概况及风情、当地吃住行娱购资讯信息,还是特色景点介绍,这里一应俱全。现在就打开这本书,为你的巴西之行,做个美好的规划吧!
WIPO treaties 1996:the WIPO copyright treaty and the WIPO perfo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
作者: (德)约格·莱因伯特(Jorg Reinbothe),(德)西尔克·冯·莱温斯基(Silke von Lewinski)著;万勇,相靖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的两位作者作为欧盟代表团的团长和成员,全程参加了1996年缔结WCT和WPPT的外交会议,因此他们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能够了解一些不对外开放的谈判内容。《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还将WCT和WPPT与之前缔结的《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以及NTRIPs协定进行了比较,使读者能从历史的角度更加清楚地了解国际版权保护的最新发展。《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是第一本详细深入地分析这两个条约缔约历史以及条文内容的著作。它对于所有可能与这两个条约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的第一章(“条约的发展”)作为导论,介绍了WCT和WPPT的缔约历史背景,并且联系现有的保护版权和邻接权的国际条约进行了展望。此外,这一章还详细介绍了1996年外交会议通过WCT和WPPT时的议事规则和表决机制。第二章(“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条文的评论”)是《WIPO因特网条约评注》的主要内容。它首先对解释的原则进行总体阐述,然后对WCT和WPPT的每一个条文以及相应的议定声明或者宣言逐一进行评论。第三章(“没有获得通过的提案”)介绍了在外交会议召开以前或者召开期间进行讨论,但最后没有写进条约的议题(取消非自愿许可的规定;对出租的定义、修改权、保护音像表演)或者在外交会议上没有得到进一步讨论的议题(关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四章(“对条约成果的评价”)将WCT、WPPT与《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以及TRIPs协定进行比较,评估WCT和WPPT究竟具有哪些新增价值。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等著;刘勃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世界上真的有鬼吗?闹鬼是怎么回事?本书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闹鬼的房间》认为鬼在人的心里。《发信号的人》用巧合来解释闹鬼,《被诅咒的房间》和《咒语》试图用科学与意识的糅合来解释超自然现象,《复仇者》和《伯尔古尼夫》认为人的罪恶比鬼更深重,《流浪的人》和《上琐的壁橱》则展现了神秘的灵异现象。
Law and revolution.I,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
作者: (美)哈罗德·J.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著;贺卫方[等]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8
简介: 《法律与革命(第1卷):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文修订版)》讲述的是下面的历史:曾经有一种称做“西方的”文明;这种文明发展出了独特的“法律的”制度、价值和概念;这些西方的法律制度、价值和概念被有意识地世代相传数个世纪,由此而开始形成一种“传统”;西方法律传统产生于一次“革命”,它在后来数个世纪的过程中被革命周期性地打断和改造;在20世纪,西方法律传统的革命危机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期都要大,某些人相信这种危机实质上已导致了这种传统的终结。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作者: (美)迪克·詹姆斯(Richard K. James),(美)伯尔·吉利兰(Burl E. Gilliland)著;高申春等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作者是危机干预领域的开拓者和权威代言人,本书在美国也几乎 被视为该领域的“圣经”。第一部分(第一至三章)引入基本概念,讨论危 机干预的一般模型。第二部分(第四至九章)讨论各种特殊形式的危机类型 ,每一章讨论一种危机,并对这种危机的背景和动力学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第十至十三章)讨论各种社会机构包括危机干预机构内部的危 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四部分(第十四至十五章)探讨危机干预领域的最 新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全书强调危机干预的实际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可以说是危机干预的实用知识百科全书。本书可供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人员使用,尤其适合有志于从事危机干预工作的心理健康工作者、社会 工作者、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及其他相关人群阅读。
作者: (比)伯尔 著,王奕瑶 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3-1
简介:人们一直对某些“真理”深信不疑,比如说老鼠爱吃奶酪、吠犬不咬人、游泳能够减肥……如果你还相信这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601个人们深信不疑的谎言》将以最新的科学研究告诉你,这些“真理”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事实往往令人大跌眼镜。 这本趣味小书还将为你揭秘以下答案: 猫王还活着? 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飞蛾有趋光性?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飞行中使用手机会致使飞机坠毁? 男性司机比女性司机更出色? 企鹅如果抬头的话它们会仰面摔倒? 人类是猿猴的后代? 吃巧克力会上瘾? 比赛前的性生活会影响成绩?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小孩子学习语言比成年人容易? ……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简介:什么是自品牌?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广自己?如何放大自己的职业优势? 细化到如何巩固“弱联系”人脉?如何在团队里合作与生存?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是职场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少有人告诉你答案,你需要利用书里分享的高效方法独辟蹊径,把自己变成职场里高性价比的人才。这是一本教你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开发职业潜能的自我管理读本,不管你是新人还是老鸟,都可以通过打造自品牌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如果不甘平庸,就亮出你的品牌! 人人都玩自媒体、大谈互联网 创业的时代,社交媒体像放大镜一般将个人价值、魅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提升你的职场地位。本书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职场进阶方法,以应对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经济的不可测趋势。
热门推荐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
作者: 薛狄戌(W. R. Shadish),库克(T. D. Cook),坎伯尔(D. T. Campbell)著;杨孟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