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9 项 “一阳”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伍美珍著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006
简介:飞猪、狒狒、Rain、阿Moon……他们是一群简单又快乐的初三学生,享有网络和现实双重的生活空间,幽默和笑声伴随着他们的每一天。但他们中的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个丰富而幽秘的少年情感世界。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起自己的心事,焦急地观望和探究学兄、学姐和老师的情感世界,在现实中插科打诨,在网络中流露真情。流过眼泪,有过失望,但他们始终是简单、快乐、渴望飞的一族。 这是一部情节比较好看,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的校园小说。 伍美珍,知名青少年书籍品牌“花衣裳”创始人之一。“阳光姐姐嘉年华”系列是伍美珍的一套典藏精品文集,收录了代表她创作风格及水准的12部长篇校园小说,且首次在书中披露她的大量个人笔记及照片。
作者: 一阳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7
简介:阅读到这里,笔者需要再一次祝贺各位投资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操盘技能,此时,您应当能够做到:无论指数如何波动都可以很轻松地制定出正确地投资方案,只要再多结合一些实战操作与总结,无论您的资金是大是小,仅靠炒股您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一阳,你炒股的水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不断写书,为什么还要帮助客户理财和招收会员呢?自个炒股赚的钱还不够吗? 首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作者也一样。而作者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依靠作者的智慧,如果仅从生活角度考虑,依靠炒股作者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问题了,之所以不断出书、帮助他人理财以及招收会员,就是因为股票不仅是作者的兴趣还是作者的事业,作者希望将作者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将“一阳”这两个字树立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中一块响亮的品牌,只要投资者提起~阳就可以联想到实力与诚信! 同时,在作者炒股的时候,需要将市场中的好股票全部选出来,而自有资金也不可能全部都将它们买下来,因此,将作者智慧转变为财富与他人分享,让一些实战水平不好的投资者可以跟随着作者一起实现盈利。智慧是必须要尊重的,将智慧转变为财富也是光明正大并需要为此鼓励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招收内部客户的原因。 作者在有能力使自有资金不断增值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些无法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作者觉得这是一件好的事情,现在作者的许多内部客户不仅在牛市中实现了高额的收益,并且还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操盘技术,有一些客户甚至还可以脱离作者依靠所学的知识实现盈利,这对作者来讲是莫大的欣慰!作者希望以作者有限的能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投资者,并感受他们实现盈利的快乐。阅读到这里,笔者需要再一次祝贺各位投资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操盘技能,此时,您应当能够做到:无论指数如何波动都可以很轻松地制定出正确地投资方案,只要再多结合一些实战操作与总结,无论您的资金是大是小,仅靠炒股您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一阳,你炒股的水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不断写书,为什么还要帮助客户理财和招收会员呢?自个炒股赚的钱还不够吗? 首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作者也一样。而作者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依靠作者的智慧,如果仅从生活角度考虑,依靠炒股作者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问题了,之所以不断出书、帮助他人理财以及招收会员,就是因为股票不仅是作者的兴趣还是作者的事业,作者希望将作者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将“一阳”这两个字树立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中一块响亮的品牌,只要投资者提起~阳就可以联想到实力与诚信! 同时,在作者炒股的时候,需要将市场中的好股票全部选出来,而自有资金也不可能全部都将它们买下来,因此,将作者智慧转变为财富与他人分享,让一些实战水平不好的投资者可以跟随着作者一起实现盈利。智慧是必须要尊重的,将智慧转变为财富也是光明正大并需要为此鼓励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招收内部客户的原因。 作者在有能力使自有资金不断增值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些无法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作者觉得这是一件好的事情,现在作者的许多内部客户不仅在牛市中实现了高额的收益,并且还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操盘技术,有一些客户甚至还可以脱离作者依靠所学的知识实现盈利,这对作者来讲是莫大的欣慰!作者希望以作者有限的能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投资者,并感受他们实现盈利的快乐。阅读到这里,笔者需要再一次祝贺各位投资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操盘技能,此时,您应当能够做到:无论指数如何波动都可以很轻松地制定出正确地投资方案,只要再多结合一些实战操作与总结,无论您的资金是大是小,仅靠炒股您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一阳,你炒股的水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不断写书,为什么还要帮助客户理财和招收会员呢?自个炒股赚的钱还不够吗? 首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作者也一样。而作者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依靠作者的智慧,如果仅从生活角度考虑,依靠炒股作者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问题了,之所以不断出书、帮助他人理财以及招收会员,就是因为股票不仅是作者的兴趣还是作者的事业,作者希望将作者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将“一阳”这两个字树立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中一块响亮的品牌,只要投资者提起~阳就可以联想到实力与诚信! 同时,在作者炒股的时候,需要将市场中的好股票全部选出来,而自有资金也不可能全部都将它们买下来,因此,将作者智慧转变为财富与他人分享,让一些实战水平不好的投资者可以跟随着作者一起实现盈利。智慧是必须要尊重的,将智慧转变为财富也是光明正大并需要为此鼓励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招收内部客户的原因。 作者在有能力使自有资金不断增值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些无法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作者觉得这是一件好的事情,现在作者的许多内部客户不仅在牛市中实现了高额的收益,并且还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操盘技术,有一些客户甚至还可以脱离作者依靠所学的知识实现盈利,这对作者来讲是莫大的欣慰!作者希望以作者有限的能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投资者,并感受他们实现盈利的快乐。阅读到这里,笔者需要再一次祝贺各位投资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操盘技能,此时,您应当能够做到:无论指数如何波动都可以很轻松地制定出正确地投资方案,只要再多结合一些实战操作与总结,无论您的资金是大是小,仅靠炒股您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一阳,你炒股的水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不断写书,为什么还要帮助客户理财和招收会员呢?自个炒股赚的钱还不够吗? 首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作者也一样。而作者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依靠作者的智慧,如果仅从生活角度考虑,依靠炒股作者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问题了,之所以不断出书、帮助他人理财以及招收会员,就是因为股票不仅是作者的兴趣还是作者的事业,作者希望将作者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将“一阳”这两个字树立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中一块响亮的品牌,只要投资者提起~阳就可以联想到实力与诚信! 同时,在作者炒股的时候,需要将市场中的好股票全部选出来,而自有资金也不可能全部都将它们买下来,因此,将作者智慧转变为财富与他人分享,让一些实战水平不好的投资者可以跟随着作者一起实现盈利。智慧是必须要尊重的,将智慧转变为财富也是光明正大并需要为此鼓励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招收内部客户的原因。 作者在有能力使自有资金不断增值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些无法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作者觉得这是一件好的事情,现在作者的许多内部客户不仅在牛市中实现了高额的收益,并且还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操盘技术,有一些客户甚至还可以脱离作者依靠所学的知识实现盈利,这对作者来讲是莫大的欣慰!作者希望以作者有限的能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投资者,并感受他们实现盈利的快乐。阅读到这里,笔者需要再一次祝贺各位投资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操盘技能,此时,您应当能够做到:无论指数如何波动都可以很轻松地制定出正确地投资方案,只要再多结合一些实战操作与总结,无论您的资金是大是小,仅靠炒股您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一阳,你炒股的水平那么好,为什么还要不断写书,为什么还要帮助客户理财和招收会员呢?自个炒股赚的钱还不够吗? 首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作者也一样。而作者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依靠作者的智慧,如果仅从生活角度考虑,依靠炒股作者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问题了,之所以不断出书、帮助他人理财以及招收会员,就是因为股票不仅是作者的兴趣还是作者的事业,作者希望将作者的事业做大做强,希望将“一阳”这两个字树立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中一块响亮的品牌,只要投资者提起~阳就可以联想到实力与诚信! 同时,在作者炒股的时候,需要将市场中的好股票全部选出来,而自有资金也不可能全部都将它们买下来,因此,将作者智慧转变为财富与他人分享,让一些实战水平不好的投资者可以跟随着作者一起实现盈利。智慧是必须要尊重的,将智慧转变为财富也是光明正大并需要为此鼓励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招收内部客户的原因。 作者在有能力使自有资金不断增值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些无法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作者觉得这是一件好的事情,现在作者的许多内部客户不仅在牛市中实现了高额的收益,并且还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操盘技术,有一些客户甚至还可以脱离作者依靠所学的知识实现盈利,这对作者来讲是莫大的欣慰!作者希望以作者有限的能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投资者,并感受他们实现盈利的快乐。
作者: 刘大钧主编
出版社:巴蜀书社,2003
简介:对《易》学而言,其发展方向确实庞杂而多元,若欲借有限认知以探求无穷哲理,是犹如“以管窥矢”、“以蠡测海”。因此,笔者以一种具有特殊意涵的概括性表述,一种精神指引的积极象征——“全型发展”来论述本文,这与一般的“全面性”概念是不同的。 在我们生活周遭,除了感官经验所能掌握的“实质”(有形事物)外,更多的“象征”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投射。“实质”固为人类所取资与利用,其存在意义自不待言;而“象征”则具有普遍性与恒久性,其生命力往往较“实质,,更为旺盛,《周易》的两大符号系统——象数符号(卦爻)与语言符号(所系之辞),即是具有普遍而恒久的“象征意涵”。至于文化传播,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吾人自不能予以否认,但是在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各种奇幻变化,常是超越人类理性与知性所能掌握的范畴,也不是用文化传播的概念能加以解释的,这就是所谓的“共时性”现象。在《周易》中,“共时性”的心灵联系与“历时性”的因果观,是其哲学内涵的重要依据,也是构成《易经》横向与纵向系统的主要元素。 在整个太极演化生成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联系与发展的互动关系,而形成这种互动关系的主要媒介就是“共同质性”,经由它的“穿针引线”,一种既能自我发展又能联系外界的有机体系便应运而生,而这个“有机体系”是可以用“平行中心”的概念来加以阐释的。除此之外,由于对“共同质性”的了解与运用,在《易》学发展上的两大流派——象数与义理,便可借此找到共同的根源,而得以消除过去彼此不能和谐共存的歧见;甚而可以透过它,而对“理”、“气”的统一概念作注脚。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人类意识层面所无法掌握的变数,这种变数具有超越理性思考的特质,且往往是来自心灵深层的集体无意识活动,它能源源不绝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共生共荣;且透过这种心灵的交会,吾人对宇宙万物存在的价值及其生命意义,当有另一种崭新的看法! 生命本是不断创造的过程,以《周易》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易》学思想,其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除了本身具备完整的理论架构外,最主要原因在于它所拥有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想,以及从阴阳变化中所衍生的玄妙哲理;而从这些思想、哲理中,我们可以体会万事万物都有具不同形态的“生命质性”,并且在溯其源、察其旨的原则下,进一步达成对“生命质性”的联系,这也是《易》道“无所不包”的精神所在。《周易》并非预言性的书,它没有一般宗教普遍存在的“神谕”观,但是由于它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打破世俗因果律的逻辑思考,因此可以促成人类心灵的省悟和道德观念上的转变;而其对生命的重视与热爱,即“生生”思想,也间接打破世俗所谓“人定胜天”的迷思,进而促使人类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达到天人合德的境界。 本文为笔者论《易》学发展的初步演讲,文中倘若有语谬疏漏之处,尚祈贤达不吝诲正! (九)四元衍数之合 秦九韶、焦循主此说,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互乘之数为衍数也。一元衍数是2×3×4为24,二元衍数是3×4×1为12,三元衍数是4×1×2为8,四元衍数是1×2×3为6;24加12加8加6,合计即为大衍之数五十。至于为何单取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焦循以为四者恰像春夏秋冬、木火金水。 此说不合乎《周易》之旨,也无法在《周易》中找出支援的理由,所以只能视为附会之说。 (十)以“天地之数”释“大衍之数” 由“天地之数”释“大衍之数”的学者甚众,二词同样出自于《系辞传·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将1至10的十个数字中,区分成二组,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天数、地数相加得数字五十五,即“天地之数”。后来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大倡其道,甚至影响易学的诠释,天数为阳,地数为阴,并产生了生数、成数的概念,将一至十之数,以一、二、三、四、五为生数,而生数分别加上数字五,即为成数,也就是说生数一的成数六,生数二的成数七,余此类推,则有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成数,天地之数结合阴阳五行进而有五行生成说与九宫数的问世,赋予每个天数、地数各自的阴阳性和五行性,郑玄的说法最具代表性: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来得相成。地六咸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井,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札记·月令疏》) 基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念,天数、地数是不能或缺,天一、地六在五行性中属水,方位在北;地二、天七属火居南,天三、地八属木居东,地四、天九属金位西,天五与地十属土性位中。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衍变成今日流行的河图、洛书,自此,天地之数与河图、洛书互相诠释,如朱熹在与蔡元定合著之《易学启蒙》就曾提到:“天地之数。是“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 京房通过八宫卦序建构了一幅阴阳二气相互对待的图景,而其建构此静态图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生生不息的阴阳流行图景。《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 易”,“阴阳不测之谓神”。京氏将阴阳的对待关系分布于八宫卦之纳甲、飞伏、建候、积算诸说中,旨在彰显《易》之“一阴一阳”之道,将“一阴一阳”之《易》道逐步落实到具体之处,从而从具体处阐发《易》的阴阳流行关系,体现《易》之生生不息之精神,即如京氏所云:“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相荡。二气阳人阴,阴人阳,二气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内无不通也。” 京氏的八宫卦序从表面上来看,是一幅静态的阴阳对待图。在京氏看来,每一宫的本宫卦或八纯卦,决定着该宫诸卦的原本卦体的五行属性,然后再根据每一爻所纳地支的五行属性确定六亲关系。如乾宫本宫卦乾卦从初爻至上爻的纳支分别为子、寅、辰、午、申、戌,而乾宫属金,故初爻至上爻的六亲分别是子孙、妻财、父母、官鬼、兄弟、父母。这种阴阳相互对待的关系确定之后,每一本宫卦从初爻变起,实现爻的阴阳转变。如乾卦第一爻变则变成天风媚卦。因此一变,则本宫乾卦原来的阴阳对待、或暂时的平衡关系即被打破,其所纳的干支、建候、积算、气候分数、所纳星宿都要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如乾卦变成垢卦以后,变出的媚卦从初爻至上爻所纳的干支分别变为辛丑、辛亥、辛酉、壬午、壬申、壬戌,原来乾卦所纳的五星也由镇星变为大白,所纳星宿也由参宿变为并宿,建候则由从甲子至己巳变为从庚午至乙亥,积算也相应地由己巳至戊辰变为从乙亥至甲戌,六亲从初爻至上爻也相应地变为父母、子孙、兄弟、官鬼、兄弟、父母等等。此可以说是因一变而引起万变。京氏认为这种变化是“阴荡阳”或“阳荡阴”的结果,或者是阴阳积气变化的结果。如京氏于《娠》卦云:“巽积阴人阳”,即指明此一系列之变化是由乾卦初爻由阳变阴所导致。这就是阴阳之流行。 《京氏易传·媚》云:“定吉凶只取一爻之象”,这为主的一爻就是引起该卦所以从乾卦变为该卦的一爻。因此,对于该卦来说,这一爻便是关键的一爻,或者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京氏称其为“世爻”,与该爻相隔两位之爻为应爻。世爻多为一卦之卦主。 在讨论京氏易的阴阳流行关系时,我们还必须谈一下京易中的天、地、人、鬼四易之说,因为该说从大的框架上正可以说明阴阳二气的流行变化。《京氏易传·卷下》云:“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易在此既借鉴了《易传》的三才说,又借用了《易传》的游魂说。(《易传》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从本宫卦初爻变起,有一爻变者为一世卦,有二爻变者为二世卦,……有五爻变者为五世卦,变化不能至极,因至极(也就是上爻变)就变成了与本宫卦阴阳相对的另一宫卦,则在上爻不变的情况下,从五爻变返回至四爻变,亦即恢复本宫卦中的第四卦爻象,即为游魂卦。游魂卦下卦恢复本宫的下卦象,即为归魂卦。(参见京氏八宫卦序表) 这种从一世到归魂的卦变规律,反映了同一卦体中阴阳流行的次递关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关系反映到乾宫和坤宫的游魂、归魂卦上,则突显的是一种阴阳二气的大化流行,从而也可以看出乾坤两卦的卦变规律与十二消息卦间递变规律之间的联系。《京氏易传·卷下》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坎离者,阴阳之性命。”而乾宫游、归魂卦之上卦皆为离卦,坤宫游、归魂卦之上卦皆为坎卦,这正说明了荀爽为何在注《彖·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云:“乾起于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也。六位随时而成乾。”依消息卦说,从复卦至乾卦,是一个阳息阴消的过程,而复卦为十一月子(坎位),阳息至四月巳火位则成乾体;从五月午(离位)至十月亥则是从垢卦至坤卦,是阴息阳消的过程,至亥水位则坤体就。这也正是《京氏易传·卷下》“阴从午,阳从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所昭示的阴阳流行的《易》道变化观。后天八卦中的离坎两位,正对应先天八卦方位中的乾坤两位。从后天八卦的坎位左行至离位,是在平面上由阴极至阳极,而从“一阳来复”的复卦至“成乾体”,则是阳气从“潜藏”至“亢极”,是在竖面上的阴极至阳极;同样,从后天八卦方位的离位右行至坎位,是平面上的阳极至阴极,而由媚卦至“坤体就”,则是在竖面上的阳极至阴极。横面与竖面的阴阳流转同时进行,形成一幅立体的、涵纳时空的、动变不息的阴阳对待流行图。京房以此方式构建了一幅“与天地准”、“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并能“知幽明之故”的宇宙图景。八宫卦所纳的干支、星宿、五星等也随之成为体现《易》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京氏虽未提出系统的卦变说,但后世系统的卦变说在很大程度上应受到京氏易的启发。从爻变到卦变是京房建立八宫卦的基本方法。从一世到归魂,由爻变逐次变化形成的各卦在隐含本宫卦五行属性的基础上,重新形成由不同于本宫卦的干支、星宿、建候、积算等因素的卦体,从而体现出由一爻之阴阳变化而造成整个卦体的变化。这种阴阳流行变化反映了部分变化与整体变化之关系:部分变化或量变是造成整体变化或质变的先决条件。从初爻变至五爻再返回至四爻变而变成游魂卦,下体复归本宫卦,则为归魂卦。如此从一世至归魂七卦的显象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隐象除了其所伏之卦以外,仍以本宫卦为基础,而陆绩更注重世爻之隐象。世爻之隐象即本宫卦与世爻相同爻所纳干支,如其于《垢》卦:“元世居世”注曰:“辛丑土,甲子水”,此辛丑土即指《垢》卦初爻世爻所纳干支,“甲子水”则指本宫卦乾卦初爻所纳干支;又如其于《否》卦“三公居世”注曰:“乙卯木,甲辰土”,此“乙卯木”即指《否》卦世爻六三爻所纳干支,“甲辰土”则是本宫卦乾卦九三爻所纳之干支。其他卦皆仿此。如此则在阴阳流行的过程中,仍时时存在着显与隐之间的阴阳对待关系。后世流行的纳甲筮法在所得之卦六亲不全、或用神不上卦时,便从该卦之本宫卦中寻找,即是继承和发展了陆注京易的爻之飞伏说。 ……
作者: 一阳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曾出版《玩转期货50招》、《期货神枪手》、《股民如何玩期货》、《短线炒股就这几招1-3》、《短线天王1-5》、《钱是怎么赔的》等三十余本证券期货类著作。
作者: 张晓风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简介: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现71岁。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张晓风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的散文随笔作品。
作者: 于春海 编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5-1
简介: 《轻松读国学:易经》,《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一部经典,自古至今,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作者: 张秀奇,李志英编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简介: 当金庸武侠在央视荧屏如日方升之际,万千金迷又以温故知新的态度捧起了金庸全集。所谓全集,何等浩瀚!所有的风云,如何才能一册看透?曾经的沧海,怎样方可了然于胸?全真理天罡北斗,有多少千劫万变?大量之一阳神指,是如何气象森严?飞雪连天,书名何解?七大门派,几多秘辛?位极人臣,韦小宝多少感慨?华山加冕,王重阳心情何如?一切和一切,尽在您手中这风云小记,一册江湖。本书主要评点了是书剑恩仇录、 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 十四、鹿鼎记
作者: [(商)姬昌著];宋祚胤注译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0
简介:任何一种事物都受环境条件制约,不首先弄清楚《周易》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要读懂它就有困难。传统说法是,伏牺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出卦辞和爻辞,是《周易》在西周初年成书。关于伏牺画卦,近人多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考之于《尚书·周书》,并没有片言只字记载。相反,《大诰》却说“宁王惟卜用”。因此要说由文王写出一部在书的组成形式和语言资料方面都对古代筮书有所沿袭的《周易》就成为不可能,何况《周易》有不少爻辞都绝不能出于文王之手,更是《周易》不作于文王的证明。明夷六王“箕子之明夷 ”,是武王戴文王木主以观兵于孟津以后的事,文王不能事先知道。夹卦九四“牵羊悔亡”,是微子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的事,文王也不能事先知道。履卦六五“武人为于大君”,是厉王末年的“伯和篡位立”(《竹书纪年》) ,就更不是文王所能知道的了。《周易》既然不是文王作的,传统的《周易》作于西周初年的说法就难以成立了。 近年有人提出《周易》写成于西周末年,值得重视,今论证如下。 《周易》语言与《尚书·周书》比较,要容易懂得多,不像《周书》那样艰深难读,例如屯卦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到羊,无血” ,都与后来春秋时代书面语言接近,因此与其说成书于西周初年,不如说成书于西周末年。如上指出,“武人为于大君”是记载了厉王时候的事。但只凭这一条断定《周易》作于西周末年,论据还嫌不足。明夷九三有“于南狩 ”,升卦卦辞有“南征吉”,都是说要向南方楚国用兵,并希望取得胜利,应该是写在“昭王南征而不复v(《左传》僖公二年)。和“穆昔南征军不归 ”(韩愈诗)之后,其时已接近西周末年。再加上《周易》充满阴阳观念,它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阳爻和阴爻组成,但全书却还没有阴阳这两个词,要到宣王大臣虢文公才说“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国语·周语》),因此《周易》成书不可能在宣王时候。上不能到昭王穆王,下不能到宣王,但又记载了有关厉王的大事,因此要说《周易》成书于西周末年,该可以讲得过去了。 《周易》是为什么写的?这是一个最值得研究的核心问题。《周易》大量提到王和大人、君子,并着重加以表现。坤卦六三和讼卦六三都有“或从王事”,师卦九二有“王三锡命”,比卦九五有“王用三驱”,随卦上六有 “王用亨于西山”,蛊卦上九有“不事王侯”,离卦上九有“王用出征”,家人卦九五有“王假有家”,蹇卦六二有“王臣蹇蹇”,益卦六二有“王用享于帝”,央卦卦辞有“扬于王庭”,萃卦卦辞有“王假有庙”,井卦九三有“王明,并受其福”,丰卦卦辞有“王假之”,涣卦卦辞有“王假有庙” ,九五有“涣王居”,王一共出现十六次。还有大人,在《周易》与王同义。乾卦九二和九五,讼卦卦辞,蹇卦卦辞和上六,萃卦卦辞和巽卦卦辞,都有“利见大人”,升卦卦辞有“用见大人”,否卦六二有“大人否”,九五有“大人吉”,困卦卦辞有“大人吉”,革卦九五有“大人虎变”,大人一共出现十二次。还有不少‘君子’也指王,例如同人卦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就是说有一个王在集合人众;革卦上六“君子豹变”,豹变犹言虎变,是君子就是大人。还有大君,在《周易》与王同义,出现三次,即师卦上六的“大君有命”,履卦六三的“武人为于大君”,和临卦六五的“大君之宜”。天子出现一次,即大有卦九三的“公用亨于天子 ”。这些应该可以说明,《周易》是为了西周一个王写的。但到底是哪一个王呢?从“于南狩”和“南征吉”看,不可能是昭王、穆王和他们以前的王,因为西周初年还没有向楚国用兵,而昭王、穆王用兵又都是失败。从“武人为于大君”看,不可能是写共王、懿王、孝王和夷王,因为他们在位时还没有出现这件事。从宣王时才开始有阴阳这一对词看,《周易》的王不可能是宣王,因为《周易》还没有这一对词。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断定,《周易》所写的王不能是厉王以前的王,也不能是厉王以后的王,而只能是厉王了。 《周易》为厉王而作,在有些卦也能看出苗头。例如把睽卦九二“遇主于巷”和九四“遇元夫”联系起来,就是说有一个大夫(元夫)在深宫永巷之中碰上了厉王(主),是厉王受到武人囚禁的证明。再例如明夷卦初九“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就是说厉王在被流放到彘的道路中忍饥挨饿,稍有行动,就受到如同于主人的武人责骂。还例如旅卦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就是说有一个旅居异乡的人还掌握着齐斧(资斧应作齐斧,即黄钺),也就是还掌握着天子用来指挥天下的黄钺,这就更非常明白地显示出被流放于彘而成为羁旅之人的是厉王了。 《周易》表现出作者希望厉王恢复王位,中兴西周的思想,乾卦九五的 “飞龙在天”,坤卦六五的“黄裳元吉”,是集中而鲜明的反映。这是由于对故国西周的热爱而流露出来的爱国思想。至于厉王是昏暗之君,不能寄托什么希望,作者也很知道,一个蛊卦就全是讲厉王有严重错误的。井卦九三 “井渫不食,为我心侧,王明,并受其福”(水井淘干净了却不去喝,使我心里难过,王如果英明,我们都会得到好处),也是作者对厉王不能勤于政治的担心和昏聩不明的指责。旅卦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这个羁旅之人渺小得很,这是他遭受灾难的原因),更严厉斥责了厉王不识大体,监谤专利,以致自取放逐的过失。至于西周的终难复兴,丰卦上六“丰其屋,薛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屋子很大,可是房里却像被草席子遮住那样昏暗,从门户中向里面看,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已经用比喻形象地指出;而西周将终于顶不住,会迁都到别处去,益卦六四“利用为依迁国”(用来作为依靠迁都的国家得到好处),也明确地给揭示出来了。这些都说明,《周易》作者希望厉王复国中兴,无非是尽他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罢了。 《周易》作者为了帮助厉王复国中兴,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方法,先从政治方面看。 一、策略战略:厉王要复国中兴,最要紧的是用武力赶走武人。其时厉王弱小,武人强大,要达到目的,就得以退为进和以后取先,去以柔克刚和以弱胜强。这些就是《周易》作者希望厉王采取的策略和战略,在不少卦都有表现,而以小过卦为最集中突出。小过卦卦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这些是说,应该居于小而不居于大,应该肯定下而不肯定上,才会以小胜大,以下克上而大吉。这就是要运用以退为进和以后取先的策略,去取得以柔克刚和以弱胜强的战略效果。 二、两手并用:对武人要讨伐,是武的一手。还要安抚,是文的一手。需卦上六“入于穴”,是说对武人要进行讨伐。比卦六二“比之自内”,是说对武人要加以安抚。需卦在前,比卦在后,显示出应该以武为主,以文为辅,二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宽大政策:讼卦九三“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是说武人与厉王打仗打败了,他领地内的人将不会受到牵连。这是《周易》作者提醒厉王要注意宽大政策,以分化瓦解武人内部。 四、严明赏罚:讼卦上九“或锡之擎带,终朝三褫之”,是告诉厉王,将领如果有功,就厚予赏赐,如果打败,就严加惩罚,以提高战斗力。 五、求贤相助:这在《周易》大都用男求女做比喻,如咸卦卦辞“取女吉”,家人卦卦辞“利女贞”等。 六、重视人民:同人卦卦辞“同人于野”和上九“同人于郊”,都是说要在广大范围内团结人民,讨伐武人。 七、注意德治:临卦卦辞“至于八月有凶”,是反对残暴政治。周历八月是夏历六月,正是骄阳似火,灼石流金的时候,用来比喻残暴政治是恰当的。上六“敦临”,是说要以宽厚为治,不能虐待人民。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周易》作者要厉王在赶走武人以后,必须痛改前非,“为政以德” 。 八、进行改革: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是说改革将在厉王主持下进行 ,并取得很大成绩。鼎卦卦辞“元吉,亨”,是指出改革将使国家大吉,国运亨通。革卦和鼎卦的改革思想,是《周易》作者要厉王得到解脱后用来复兴西周的。 《周易》还有不少哲学思想,也服务于厉王的复国中兴。这些就是孚、中行、道和无为以及循环论。 孚在《周易》出现四十二次,以讲成“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第二十三章)的诚的为最多,也最重要。一个人只要有这种孚就“勿问元吉 ”(益卦九五,不用问都大为吉利),或“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坎卦卦辞,只要内心有诚,就凡事顺利,所作所为都有很高成就)。这种孚服务于周厉王的复国中兴是明显不过的,而在《周易》作者心目中周厉王有这种孚是必然的,因为他是天子。 这种孚能使一个人所作所为恰到好处,如益卦六三的“有孚,中行”。中行就是中道,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具有这种品德的人当然不能遭到放逐,而应该君临天下了。《周易》的中行也是为厉王复国中兴服务的。 《周易》由孚生道,见于随卦九四“有孚在,道以明”。这是说有孚存在,道就彰明,是由孚生道的一种说法,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是首创,并为周厉王政治服务。履卦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是说走上大道的坦途,即使囚犯也会以合于正道而吉利。幽人指被幽禁的人,而厉王当时正好是一个被幽禁的人。他以得到道的帮助而贞吉,也就是得到道的帮助而解脱,从而道也就是帮助周厉王复国中兴的强大武器了。“履道坦坦”的道不是道路的道,是大道的道,因为囚犯走在道路上哪能贞吉,只有得到大道帮助才能贞吉。 《周易》有无为思想。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是说小人 (武人)以力量欺人,君子(厉王)凭无为取胜(罔,无,指无为),这是以武力与无为对比,来显示无为正确。小过卦九四“往厉,必戒,勿用,永贞”,是说搞过分了会有危险,一定要防止,只有无为,才永远正确。这是用过分与无为对比,来显示无为正确。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凭主观去为,全凭客观去为,无处不尊重实际,就无往而不利,也就是无不为了。《周易》的无为无不为是从与武人作斗争的策略和战略发展来的,因为柔弱取后,接近于无为,刚强得先,接近于无不为,以柔弱取后而刚强得先,就接近于无为而无不为了。无为也是《周易》作者要厉王用来与武人作斗争的武器,因为尊重客观是有助于取得胜利的。 《周易》创立了循环论。泰卦卦辞“小往大来”,是说阴去了阳会来,否卦卦辞“大往小来”,是说阳去了阴会来,合起来看,就是阴和阳在进行循环。这种理论用于一个王朝的盛衰,就是盛了以后会衰,。衰了以后还会盛,或盛或衰,循环不停。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就是说出现一群龙既没有为首的,也没有尾随的,用来比喻西周王朝的盛和衰将循环不停,“飞龙在天”以后就“亢龙有悔”,“亢龙有悔”以后还会“飞龙在天。”这样,厉王衰了还会盛,西周王朝衰了也还会盛,是《周易》作者所十分盼望的。但是如果按照循环论,那厉王还会衰下去,西周王朝也还会衰下去,这是《周易》作者所不乐意看到的。于是他在把循环论用于厉王或西周王朝的时候,就只从衰到盛,不再从盛到衰。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就是说恶劣命运将要终止(休),厉王终归吉利,厉王会失掉江山社稷吗?厉王会失掉江山社稷吗?国命是像拴在一丛桑树上那样牢固的。这些说明了《周易》的循环论只有助于厉王和西周王朝从衰到盛,再不管从盛到衰,也就是只从“亢龙有悔”循环到”飞龙在天”,就凝定而不移。这样,《周易》的循环论就成为半截子循环论。不过《周易》毕竟还是创立了循环论,复卦卦辞的“反复其道”是作了明确表达的。 为了正确理解《周易》,必须摒弃两种错误的研究方法。 一、爻位说:爻位说是把一个卦的六个爻分成阳位和阴位,初、三、五 是阳位,二、四、六是阴位。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是得位而吉,否则便是失位而凶。《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书,内容错综复杂,现在却用人为的模式去套,怎么能不窒碍难通呢?例如恒卦九四“田无禽”(打猎没有得到鸟兽),《小象》说:“久非其位,安得禽也?”,这是认为阳爻居于阴位就不吉利(九是阳爻,四是阴位)。大壮卦六五“丧羊于易”(由于马虎失掉了羊),《小象》说:“‘丧羊于易’,位不当也。”这是认为阴爻居于阳位也不吉利(六是阴爻,五是阳位)。但通查《周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爻位说都讲不通。既济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是说由于用了小人,拖延了胜利时间,不能说阳爻以得位而吉。未济卦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是说君子以正确吉利,没有悔恨,还前途广阔,是由于内心有诚,不能说阴爻以失位而凶。在爻位说基础上附会起来的有相应说,即初爻与四爻相应,二爻与五爻相应,三爻与上爻相应。阳爻与阴爻,阴爻与阳爻相应,是顺应而吉;阳爻与阳爻,阴爻与阴爻相应,是敌应而凶。这些与《周易》也不相合。恒卦《彖传》:“刚柔皆应,恒,恒,亨。”是说初六与九四相应,九二与六五相应,九三与上六相应。相应的或者是阴爻与阳爻,或者是阳爻与阴爻,都以顺应而吉。艮卦《彖传》: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说初六与六四相应,六二与六五相应,九三与上九相应,相应的或者是阴爻与阴爻,或者是阳爻与阳爻,都以敌应而凶。这些是否合于《周易》实际?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上六“振恒,凶”,都明明是凶不是吉,要说以顺应而吉,没有根据。艮卦初六“艮其趾,无咎”,六四“艮其身,无咎”,都明明是吉不是凶,要说以敌应而凶,也没有根据。《周易》本身证明相应说也是不符合《周易》实际的。在爻位说基础上附会起来的还有得中说。所谓中,是指内外卦的中爻,即内卦的二,外卦的五。以阴爻居于二,就既得中,又得正,以阳爻居于五,也既得中,又得正,都非常吉利。但用《周易》检验,情况却不是这样。同人卦六二“同人于宗,吝”,履卦九五“夹履,贞厉”,都是凶不是吉,得中说也与《周易》实际不合。在爻位说基础上附会起来的还有关系说,即阴爻居于阳爻之下是正确关系,因而吉利;阴爻居于阳爻之上是错误关系,因而凶险。这也是把爻的关系固定下来,用一个死板模式去套的。履卦六三 “履虎尾,呸人凶”,并不以居于九四之下而吉。小畜卦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也不以居于九三之上而凶。关系说同样禁不起《周易》本身的检验。此外还有从爻位变化而引起卦的变化的卦变说。例如泰卦,朱熹《周易本义》:“自归妹来,则六往居四,九来居三。”这是说归妹卦六三上升成为六四,九四下降成为九三,就变成泰卦。一个卦还可以同时从几个不同的卦变来,例如随卦,朱熹《周易本义》:“以卦变言之,本自困卦九来居初,又自噬嗑九来居五,而自未济来者兼此二变。”这是说困卦九二下降成为初九,初六上升成为六二,就变成随卦;噬嗑卦上九下降成为九五,六五上升成为上六,也变成随卦;未济卦初六上升成为六二,九二下降成为初九,上九下降成为九五,六五上升成为上六,也变成随卦。这些在《周易》都全无根据,对研究《周易》也是一种干扰。 二、占筮说:占筮是利用《周易》本身所绝对不存在的以爻的性质变化所引起的卦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最早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为陈厉公小儿子推算未来,“遇观之否”,即观卦六四变九四,成为否卦。周史用变爻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断定陈厉公小儿子和他的后代将前途远大。《左传》和《国语》常以《周易》为占筮,《易大传》的《系辞传》和《说卦传》更是推波助澜。《周易》是否在搞占筮?从三个方面看,回答都是否定的。首先蒙卦卦辞有“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比卦卦辞有“原,筮,元永贞,无咎”,似乎都可以成为《周易》在搞占筮的证明。但是除了这两个筮字以外,《周易》就再也没有提到筮。而且关于蒙卦的筮字,不少人还认为不是讲筮,而是借 来作为决定和研究的意思。例如程颐《易传》就说:“筮谓占决卜度,非谓以筮龟也。”关于比卦的筮字,孔颖达《周易正义》也说:“筮,决其意。 ”即一般地断定一件事情的意义,与占筮也无关。《周易》全书只有这两个筮字,还都不指占筮。如何能认为《周易》是占筮之书呢?其次,《周易》不但不搞占筮,还反对占筮。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是说君王进行改革像老虎那样变得文采斑烂,成绩显著,不占筮也很能相信。说不占筮也很能相信,就说明《周易》是不搞占筮钧。由于《周易》不讲占筮,更不相信占筮,所以后来几个最伟大的学者像老子、孔子、荀子都不认为《周易》搞占筮。老子《道德经》对《周易》有全面的继承,并作出很大发展,但却没有一个字涉及《周易》与占筮的关系。有人与孔子讲起《周易》,孔子就说“不占而已矣” (《论语·子路》)。荀子也说:“善为《易》者不占。”(《大略》)这些都可以作为《周易》不搞占筮的证明。再其次,最为重要的是,以《周易》为占筮大都要通过变爻变卦,如同前面所引的“遇观之否”;但通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 “用六”,都找不出任何迹象,足以说明变爻变卦为《周易》所无,只能是后人的外加。《系辞上传》第十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历来公认为《周易》有变爻变卦的权威说法。据说两仪是阴阳,四象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叫六,老阳叫九,少阴叫八,少阳叫七,六和九可变,八和七不可变。由于《周易》阴爻叫六,阳爻叫九,于是《周易》也就有了变爻和变卦了。其实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因为《周易》从来就没有不可变的少阴八和少阳七,又哪里来与之相对待而可变的老阴六和老阳九呢?以九和六为老阴老阳而可变,在逻辑上通不过,是无中生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占筮是对《周易》的外加但却风靡两千多年,对我国人民的毒害是很深的。 最后还要指出,《周易》有经和传之分,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是经,《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是传,二者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不能混同。传有时合于经义,例如讼卦《彖传》的“上刚下险,险而健,讼”,复卦《彖传》的“复,亨,刚反”等。但不少都与经义不合,例如上面提到的爻位说和占筮说等。不过传虽然大都不能与经义相合,但有时却能正确地加以改造或发展,例如道,《周易》认为出于孚,是唯心主义,《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就作了唯物主义改造了。再例如循环论,《周易》还只是一种事物的循环,《系辞下传》第五章“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就把矛盾纳入循环而加以发展了。
作者: 于宇,由能力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简介:一、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中风防治方 (二)治面部神经麻痹方 (三)防治老年痴呆方 (四)头痛方 (五)治眩晕病方 (六)防治美尼尔氏综合征方 (七)防治抑郁症方 (八)治神经衰弱方 (九)治失眠方 (十)治癫痫验方 (十一)治乌发、脱发、斑秃方 1.乌发验方 2.治斑秃方 3.治脱发方 (十二)颈椎病方 1.药枕防颈椎病 2.中药外治颈椎病两方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治疗感冒方 (二)治支气管炎、哮喘方 1.治支气管炎方 2.支气管哮喘食疗方 (三)止咳化痰方 (四)防治哮喘方 (五)治肺结核方 (六)慢支阻塞性肺部疾病 (七)治疗肺脓肿、肺气肿方 (八)肺癌药膳方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心脏病防治方 (二)防治高血压方 (三)防治低血压方 (四)防心悸盗汗方 (五)贫血方 (六)血小板减少紫癜 (七)过敏性紫癜 (八)防治高脂血症验方 (九)治中暑退烧方 四、消化系统疾病 (一)防治胃病方 1.治疗胃痛方 2.防胃炎方 3.健脾和胃方 4.治胃下垂方 5.防治胃溃疡方 6.胃癌食疗方 (二)治肠炎方 (三)防治呃逆、打嗝方 (四)治消化不良方 (五)治食欲不振 (六)治便秘便血方 (七)治腹泻方 (八)治疗痢疾验方 (九)肝病防治方 1.脂肪肝的药膳调治 2.肝硬化病防治方 (十)胆、胰病治疗方 五、内分泌系统 (一)防治糖尿病验方 1.防治验方 2.果蔬防治糖尿病方 3.药膳防治糖尿病 4.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食疗食补方 (二)防治甲亢方 (三)防治痛风方 六、泌尿系统疾病 (一)防治遗尿方 (二)治尿失禁方 (三)防治尿潴留、乳糜尿方 (四)防治尿频方 (五)防治血尿方 (六)防治前列腺增生方 (七)治膀胱炎方 (八)治肾炎方 (九)治肾虚方 (十)治肾结石方 (十一)治肾病综合症 七、男性性功能障碍 (一)阳萎 1.中药汤散剂验方 2.阳萎药膳方 3.阳萎食疗方 (二)遗精方 1.中药散冲剂 2.遗精汤剂方 3.遗精丸剂、外用方 4.遗精药膳方 5.遗精食疗方 (三)早泄 1.早泄汤剂方 2.早泄食疗方 (四)不射精 (五)阳茎异常勃起 (六)性欲低下 (七)男子不育 八、妇产科 (一)月经病 1.月经过少、过多方 2.月经先期方 3.月经后期 4.痛经 5.闭经方 6.子宫功能性出血 7.治带下病 (二)更年期综合症 (三)女性不孕 (四)妊娠病 1.妊娠呕吐 2.妊娠腹痛 3.妊娠水肿 4.胎动不安 5.习惯性流产 (五)产后病 1.产后腹痛 2.产后贫血 3.产后出血 4.产后恶露不绝 5.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6.产后发热 (六)子宫疾病 1.宫颈炎 2.宫颈糜烂 3.子宫脱垂 4.子宫肌瘤 (七)盆腔炎、阴道炎 1.盆腔炎 2.滴虫性阴道炎 3.外阴瘙痒 九、儿科疾病方 (一)小儿厌食 (二)小儿惊厥 (三)小儿咳嗽 (四)小儿感冒发热 (五)小儿痢疾 (六)小儿夜哭 (七)小儿腹泻 (八)小儿遗尿 (九)小儿鹅口疮 (十)小儿流涎症 (十一)小儿佝偻病 (十二)儿童多动症 (十三)新生儿黄疸 (十四)小儿消化不良 (十五)小儿皮肤病 十、五官科系统 (一)眼科疾病方 (二)耳科疾病方 1.治老年耳鸣耳聋方 2.治疗中耳炎方 (三)鼻科疾病方 1.外治酒糟鼻方 2.治鼻炎方 3.治慢性鼻窦炎方 4.止鼻血方 (四)咽喉科疾病方 1.治咽炎方 2.治声音失哑方 3.治疗口腔炎方 (五)牙病防治方 1.牙痛方 2.防牙周病、牙龈肿痛方 (六)防治口腔溃疡、口疮病 1.治口腔溃疡方 2.防治口疮方 (七)治口渴方 (八)治口臭方 十一、皮肤科疾病 (一)养颜润肤方 1.皮肤保湿方 2.养颜润肤方 3.皮肤增白方 4.皮肤除皱方 5.皮肤祛斑方 6.食疗祛斑方 7.痤疮防治方 (二)防治皮炎方 (三)治皮肤瘙痒过敏方 (四)治荨麻疹方 (五)治湿疹方 1.治外阴囊湿疹方 2.治疗皮肤湿疹方 (六)治手足癣方 1.治鹅掌风手脱皮方 2.治疗手足癣方 3.治足癣方 (七)治脚气方 (八)防治癣病、毛囊炎方 (九)治扁平疣方 (十)治鸡眼方 (十一)治白癜风等方 (十二)除腋臭方 十二、外科疾病 (一) 防治关节风湿痛方 1.治关节炎方 2.治肩周炎、骨质增生方 3.防治肿痛方 (二)治疝气方 (三)防治腰脚痛方 1.治腰间盘突出方 2.治坐骨神经痛方 3.治腰脚痛方 4.治骨刺方 (四)防治足跟痛方 (五)防手足皲裂方 (六)治跌打损伤方 (七)防冻疮、痱子防治方 1.冻疮防治方 2.痱子防治方 (八)防治褥疮方 (九)治丹毒痈疖 (十)防治烫伤烧伤方 (十一)治静脉曲张方 (十二)防治痔疮验方 (十三)治带状疱疹方 (十四)治扁桃体炎、腮腺炎、静脉炎方 1.治急性扁桃体炎方 2.治腮腺炎方 3.治静脉炎方 (十五)治寄生虫感染方 1.防蛲虫方 2.防治蛔虫方 3.防治钩虫病方 十三、常用药酒的配方及用法 (一)养身益寿酒 1.长寿酒 2.千岁酒 3.周公百岁酒 4.徐国公仙酒 5.老佛爷泡酒方 6.日本养生酒 7.千金延龄酒 8.延寿酒 9.养身益寿酒 10.红颜酒 11.四补酒 12.大全大补酒 (二)补中益气酒 1.灵芝酒 2.人参酒 3.西洋参酒 4.内金猴桃酒 5.菊花地黄酒 6.龙枣酒 7.枸杞子酒 8.钟乳酒 9.杜仲酒 10.降脂酒 11.羊羔酒 12.羊髓酒 (三)强精回春酒 1.山茱萸酒 2.黄耆酒 3.何首乌酒 4.山慈菇酒 5.芡实酒 6.石南酒 7.萝摩酒 8.天蓼酒 9.黄精酒 10.蔓荆酒 11.山珊瑚酒 (四)补肝益肾酒 (五)风湿痿痹酒 (六)补肾壮阳酒 (七)补血调经酒 (八)活血化瘀酒
作者: 宗白华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美与人生》编辑推荐:就像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宇宙、人生、艺术、美、心灵、节奏、旋律、飞舞、音乐化、体验。这些词语既解释了中国艺术的至境,也显现出揭示者的人生至境。维特根斯坦说:想像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形式。同样,想象一种艺术(更何况还是“体认”这种艺术,再者,艺术也是一种“语言形式”),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宗白华选择了一种“纯粹”的中国艺术,也就塑造了一种淡泊、灵启式的生活方式。也许,要想体验到中国艺术至境的乐趣,宗白华的选择是惟一的,但是,世界上的艺术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人生也应是多元化的,何况,人生的至境也还有其他几种。中国古代美学遇到宗白华真可谓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学贯中西,跳出来又扎进去,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华的文章里,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标举到了极致。也许在他之前也曾有人发掘过,但都不可能像他那样贯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这一点或许是得益于他曾深究过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生命哲学。 中国哲学、中国诗画中的空间意识和中国艺术中的典型精神,被宗白华融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一阴一阳谓之道趋向音乐境界,渗透时间节奏书法中的飞舞;其实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人的悟道、道合人生,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相应相生。 可以说,宗白华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极致,后人很难再出其右,他作为一个审美悟道者本身已成为一种道显而美的象征。但我们还应藉着散步者的灵光走进茫茫天地之间去不断求索。
作者: 吴献海著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2006
简介:(6)虚海与实海。 有这样一句名言说:“世界上最深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深的是人心”, 表示人的内心秘密隐藏极深,很难窥探。股价的波动在某一段时间,受操纵 者的影响极大,人人都想窥探到操纵者的内心秘密,其实操纵者的心理活动 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股价运行图上。古老的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 都存在一阴与一阳,一虚与一实,阴阳互根,对立统一。那么阴阳相应可以 在黑夜与白昼,春夏与秋冬,高山与大海,飞机和潜艇等自然社会中处处可 见。那么虚与实又是怎样进行呼应呢?莫非与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相呼应还 存在一个虚灵世界吗?暂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想像的世界——网络世界来与之 呼应,网虫们几乎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有一句成语叫“心潮澎湃”,莫非 人的内心果然是一个虚拟的大海,也有风和日丽天,也有波涛翻滚时?又假 定我们且认为这样的呼应是成立的,那么是不是人类情绪的大海与自然界的 大海,它的波动性、波动律是那样的丝丝缕缕的相吻合呢? 请打开电脑,我们看一看沪深股市的指数运行图。该图是充分展示人类 心理海洋波动律的K线图,指数上下跳跃,高低起伏,迁延连绵,与自然世 界的大海洋,大潮小潮,潮涨潮落是多么的形神相似(假定浪尖上的一朵浪 花是股价即时价格)。请注意:海浪运动是一幅立体图,指数图形却是一幅 平面图,如果我们把海浪运动图也有意模仿指数图的画法,绘成一幅随着时 间推移而波浪移位的平面图,这两幅图放在一起对比,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 妙呢(当你看到大盘顶底运行图后,你或许会认可这样一种理论)? 虚浪与实浪的呼应律不是笼统的,而是精密的,不仅都可以看气势,对 未来运动区作一个大概的判断,而且都可以用数学运算求出一个精确的物理 运动“受力”大小的“数值”,这个“数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大盘“顶” 和“底”的位置。 P25-27
作者: 一阳著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
简介:《50招搞定庄家》内容简介:庄家无影无踪,却时时在投资者身边;庄家兴风作浪,股价随之上涨下跌,投资者对其又爱又恨。庄家的神秘让投资者觉得遥远,只是因为你不懂庄家,庄家的心思你可以猜,而且你也会猜得很明白。 《50招搞定庄家》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教你如何识庄、粘庄,最后甩庄、赚庄。与庄共舞、步步为赢。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作者: 冯友兰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7
简介: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我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种即“贞元六书”)和《南渡集》;这几部书写于1938年到1946年间,其中《南渡集》结集于1946年,当时拟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而未果,1959年4月曾收入《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资料》第三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次是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刊行。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他完成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该书多次重印,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经长沙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并于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此期间用英文著有《中国哲学简史》,该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外国读者欢迎,先后有法、意、日、韩等12种语言的译本出版。1949年后,冯友兰辞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校务委员会主席之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曲折,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20世纪40年代的“贞元六书”构成了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族危机,而冯友兰在撰写六书时,怀抱了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困难复兴起来。他把当时的情形称为“贞下起元”,把这六部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所谓“贞下起元”就是冬尽春来,表示最大的困难正在渡过,新的发展即将到来。“贞元之际”的提法充分显示出冯友兰以哲学创作的方式自觉参加民族复兴大业的努力。 1949年以后,冯友兰的“贞下起元”这一信念发展为“旧邦新命”的提法。“贞下起元”着重于民族生命一阳来复的转折点,强调了对民族生命的信心,有强烈的现实意味;“旧邦新命”则脱胎于“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充满了通观古今的历史感。1980年,《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出版,他在自序里说:“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
作者: 于春海译评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简介:简介 《易经(彩图全解)》:通古今之变 悟成物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简介: 威阳古道上,有五入勒马缓缓而行,两位老者,一对十年夫妇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两名老者是武当宋远桥,张松溪,中年夫妇是殷梨亭、杨不悔夫妇,少年是他们的爱子殷融阳,近些年,武当派声名更盛,如日中天,派中弟子遍布中原,势力之雄除少林外,已无抗手。宋远桥、张松溪、殷梨亭三侠更是声名籍甚,派中有事,其座下弟子已能代师服劳,是以近些年来,江湖上难得见到他们的行踪,此番三侠联袂下山,分明是有大事发生。第一回九阴白骨现江湖 第二回天师顽女洞室缘第三回老仆忠义贯白日 第四回黑白追杀逢知已第五回恩仇茫茫无处觅 第六回XXXXXXXXXXXXXX第七回身陷华山做掌门 第八回群雄共计讨少林第九回九阴真经冥冥去 第十回少年心性闯少林第十一回以阳克阴破奸谋 第十二回难除大理风流根第十三回陡振雄风败幅王 第十四回英雄大会九阴功第十五回情援明月又乘龙 第十六回玄冥淫恶天理彰第十七回天龙绝学复见光 第十八回龙虎交合融阴阳第十九回三女同峰意参商 第二十回血海深仇得雪偿第二十一回起死回天仗一阳 第二十二回举目天涯何惶惶第二十三回九阴九阳争高强 第二十四回昆仑三挫少林芒第二十五回怒惩天师昭日月 第二十六回子羽大义存武当第二十七回明教武林重启衅 第二十八回玉门关外莽苍苍第二十九回龙战于野血玄黄 第三十回百劫魂归浩气扬第卅一回真人微言化苍桑
作者: 米鸿宾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7
简介: 我们常谓,一阴一阳成就生生不息,天道本体蕴含其中;“继善成性“,将天道束于德性义理;在此本体下,易学概念交汇形而上学思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参象识天地万物,成为易学的思考方式。汉代京房建立了以阳阳五行为世界间架的哲学体系,并将八卦和六十四卦视为人类社会之缩影。虽后有宋邵雍倡性命心性之学。由天人合一,过渡到人本位。但研易之人过多关注自然之理。忽视人之能动性。 《大易识阶》系米鸿宾先生继《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书之后的又一心水之作。若将《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书定位为象数研究,《大易识阶》则偏重于义理描述,应纳为象数之人文,但终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本书重点围绕“易学当以人为本”这一观点,以天道论五常伦理,借阴阳五行评人事规律,人本位之解易观点跃然纸上。并重新诠释”天人合一”,即道家之宇宙哲学、佛家之真善美与儒家之出而用世的水乳之融。 该书中,对平常百姓的生活之阴阳五行有着诸多慧解,这与作者的长期研究和体证息息相关。作者对阴阳五行之人本位,易学之日常生活应用的关注,对易学思想观念的带动,易学文化现象的观察,易学实践经验的整理,易学深度延续的关怀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开拓了易学思考的新视眼,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地正确评价易学提供了积极出世的观点。
作者: 张其成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简介: 有一种学问,能涵括宇宙,把人世间一切事情都讲明白,它就是《易 》。既然说《易》无所不包,那它能养生吗? 阴阳调和,百病不扰,可见阴阳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一部《易经》, 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易经》用于 指导养生是再适合不过了。 《易经》本身体现的是宇宙大规律,它所蕴含的养生智慧,重在捕捉 生命的本质,从根本上追寻合适个体的养生方法。 《易经》养生,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法。
作者: 成中英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11
简介:《创造和谐》内容简介:哲学思想是从生活与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却又能影响生活与文化。同理,历史赋予了哲学一些时代的特性,但哲学也赋予了历史一些价值的含义。因而时间的过程与理论的线索对理解一个哲学思想家是同等的重要。要表达两者更是要诉之于实际的文字。就此言之,一个哲学思考者的文字著述同时显示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历史性与理论性。 中国思维中的道的“有无相生”与易的“无极而太极”“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眼光也自然显示了一种深度和谐化的辩证智慧。在一个极不和谐的时代里极力想创造出一些和谐,也想在诸多价值的概念中深入到和谐的核心来掌握创造的真理,以使创造和谐成为可能。和谐是形上学,真理是诠释学,正义是道德学,而美感则是包含和谐、真理及正义的价值学。
作者: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04月
简介: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阳明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为当今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心动力”。本书特别选出阳明先生的重要文字,务必使读者能够浸润其中,近距离体验阳明先生的思想精华。其后的导读部分则突出了阳明心学的践行者对原文的感悟和解读,用以提升初学者的生命状态。
作者: 一阳,邢杉杉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任何投资者都不断地寻找庄家,因为找到了他们便等于找到了获利的捷 径。但是,依据资金实力和操作风格不同,庄家的操作模式也多种多样的。 庄家进场之际,没有人会告诉你。投资者应当如何找到庄家?如何在庄家建 仓期间与庄共舞?如何识别庄家建仓时的手法从而推论未来股价上涨的模式 …… 主力资金虽然神秘莫测,但它们在入场建仓的时候,必然会留下种种明 显的痕迹,而在拉升股票与进行出货操作时,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技术信号 。掌握了这些信息,就等于知道了资金目前的操作意图,而后与这些资金的 操作保持一致,机会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握住,同时,风险也可以完全回避。 《揭开庄家的底牌》系列图书通过众多的盘面语言为投资者揭开庄家的 神秘面纱,让庄家的行为完全暴露在投资者面前。 本书是《揭开庄家的底牌》系列图书之一《慧眼觅庄》。 《慧眼觅庄》由一阳和邢杉杉编著。
热门推荐
作者: 肖安民主编